• 10

為何不把ETC系統蓋在匝道進出口,而是蓋在高速公路主線上?

jasonyueh wrote:
同意啊
有沒有下國道是運算後的定義, 不是感應器說了算啊
所以運算後有沒有下國道是定義問題, 不是感應器誤判問題
現在感應器也都沒設在匝道, 但是都可以算出用路人什麼時候下國道不是嗎


運算也沒用
分不出來


我10點在A下國道
然後11點從B再上去

跟10點在國道經過A
進入休息站休息
11點經過B

資訊完全一致
根本分不出來是否有下國道

happy = new year(2011);

89. wrote:
運算也沒用
分不出來...(恕刪)


現在不就分出來了嗎?
不然大家怎麼收到ETC的帳單的?
jasonyueh wrote:
現在不就分出來了嗎?
不然大家怎麼收到ETC的帳單的?



現在是架設在兩個匝道間
所以分得出來




如果依據你的想法架設在匝道口
就分不出來
happy = new year(2011);
89. wrote:
現在是架設在兩個匝道...(恕刪)


我看到你的解釋了
解決方法很簡單
上匝道的時候設在高速公路上
下匝道的時候設在平面道路就好了
其實這一切都是政府在亂搞吧....

如果沒有優惠里程
全部回歸基本面
用多少繳多少

我想遠通應該也很願意蓋在閘道上的

或許吧.....

jasonyueh wrote:
我看到你的解釋了
解決方法很簡單
上匝道的時候設在高速公路上
下匝道的時候設在平面道路就好了




兩倍的門架除了成本變兩倍不說
既使勿感應程度與現在相同
兩倍的門架還是增加了兩倍的誤感應
你這樣不是徒增複雜度跟成本?

沒有意義的設計
happy = new year(2011);

chens872603 wrote:
其實這一切都是政府在亂搞吧....

如果沒有優惠里程
全部回歸基本面
用多少繳多少

我想遠通應該也很願意蓋在閘道上的

或許吧.....


遠通願意也沒用
是高公局不准蓋在匝道上
happy = new year(2011);
TET wrote:
交通雲一案不是被罵警察國家行為

GPS不是更可怕,連你去那個邊邊角角的鉅細靡遺被掌握

任何裝置引進都必須考慮國情、民族性及當地駕駛習慣

國外再好的設計,引進台灣都可能是一場災難
..(恕刪)

德國非常注重隱私權,連Google街景車在德國都遭到阻擋, 很多地方的街景都被法院下了禁制令, 不能上網的

德國的卡車收費, 上面有連結wiki,請再看一次
他是主動式OBU車機, 所有資訊只會出現在車機上,資料不必要上網查, 找超商查,不必經由旁人代查, 怎麼會有"鉅細靡遺被掌握"?
旁人要如何知道,裝在他車上OBU車機內的資訊?
這個OBU功能很多,卻是免費裝機的, 不必花錢買的

這和遠通的廉價etag是完全不同的
你被扣款多少不知道,儲值多少不知道, 走過哪裡不知道, 全都要查詢,
只要輸入車號,任何人都能查
德國的卡車收費的資訊, 是直接顯示在OBU車上機的螢幕上


德國的卡車收費,不裝OBU,上網繳費後會得到一組密碼
誰會同時知道密碼和車號?要外流給誰?誰鉅細靡遺被掌握?
歹徒只能知道車號, 無法知道繳費密碼

這組密碼可以獲得, 也可以登入後用來更改,中途換路徑,只要手機上網,當場就能改路徑繳費
不是不能改的
拍攝的照片,是受隱私權的保護, 不能外流的
不是像遠通把資訊當成商品, 賣給警政署

以遠通的作為來推論德國也會這樣? 會背離事實很遠

89.wrote:
這樣更複雜
用路人走外側車道容易被誤判為下國道
不可能
感應器只能判斷車子是否在附近
無法判斷是否下國道

這是非指向性微波感應的宿命
是物理上的限制
..(恕刪)


您應該是沒看上面連結, 日本, 法國的收費站圖片和影片的內容

主動式的車機, Reader 和 OBU 之間可以一對一雙向通訊,每筆傳送的資料, 都能再加上識別碼

不必放大功率, 5公尺就足夠
怎麼會測到5公尺外的車輛?
況且雙向通訊可以不斷做Double Check,所傳送的資料, 都能再加上識別碼
這是單向傳輸etag辦不到的
主動式的ETC,一次只偵測一台車, 怎麼有二台車的訊號能傳進來?
就算有二筆資料進來, 發生干擾, 因為一對一雙向通訊,Reader和OBU一秒內就能重複通訊很多次,馬上就能再次確認
匝道的車速慢,照相機就在車子旁邊, 有車牌辨識,可以照得很清楚,車牌和傳入訊息的車機,其內存的車牌號碼不一致, 馬上就抓出來, 柵欄也不會升起來

日本, 法國的收費站5公尺內,有平面車道嗎?
況且日本收費站旁的車道有金屬牆, 可隔離微波
況且後端處理器,還有除錯的機制,當Reader設在匝道, 前面還有上匝道的記錄。沒有上匝道的記錄,只有下匝道,軌跡連不起來, 一定會被除錯抓出來

遠通那種加大功率達到15-60公尺的被動式etag,如果發生Collision,Q算法必須等下一個時隙, 才能再傳送
這樣當然會收到超出車道範圍的反彈訊號,而且運算速度慢,又怕漏失,再加大功率,誤收訊號的機會更高

再加上遠通的後端程式,沒有路徑合理性的除錯機制,只以門架一根多少錢來計價, 卻沒有推論它的前一根門架,到這一個門架,到下一個門架, 路徑的合理性,以至於發生飄移及誤認車道之外的車輛

今天很忙,沒時間對之前的一些誤解詳述
只能說,以遠通的作為來推論日本,法國也會這樣? 會背離事實很遠,
herblee wrote:
主動式的車機, Reader 和 OBU 之間可以一對一雙向通訊,每筆傳送的資料, 都能再加上識別碼

不必放大功率, 5公尺就足夠
怎麼會測到5公尺外的車輛?
況且雙向通訊可以不斷做Double Check,所傳送的資料, 都能再加上識別碼
這是單向傳輸etag辦不到的
主動式的ETC,一次只偵測一台車, 怎麼有二台車的訊號能傳進來?
就算有二筆資料進來, 發生干擾, 因為一對一雙向通訊,Reader和OBU一秒內就能重複通訊很多次,馬上就能再次確認
匝道的車速慢,照相機就在車子旁邊, 有車牌辨識,可以照得很清楚,車牌和傳入訊息的車機,其內存的車牌號碼不一致, 馬上就抓出來, 柵欄也不會升起來

日本, 法國的收費站5公尺內,有平面車道嗎?
況且日本收費站旁的車道有金屬牆, 可隔離微波
況且後端處理器,還有除錯的機制,當Reader設在匝道, 前面還有上匝道的記錄。沒有上匝道的記錄,只有下匝道,軌跡連不起來, 一定會被除錯抓出來

遠通那種加大功率達到15-60公尺的被動式etag,如果發生Colision,Q算法必須等下一個時隙, 才能再傳送
這樣當然會收到超出車道範圍的反彈訊號,而且運算速度慢,又怕漏失,再加大功率,誤收訊號的機會更高

再加上遠通的後端程式,沒有路徑合理性的除錯機制,只以門架一根多少錢來計價, 卻沒有推論它的前一根門架,到這一個門架,到下一個門架, 路徑的合理性,以至於發生飄移及誤認車道之外的車輛,...(恕刪)



所以說這個苦果完全是遠通因綁標與成本和打算公器私用的考量種下的因

目前的架構下根本不是計程收費,而是把收費站增加三百多個

後端運算又兩光,才會出包,還無法及時得知使用金額和餘額


架設匝道才是計程收費(包含休息站,連絡道,支線與橫向國道)

里程固定

一入一出馬上結算,及時得知使用金額和餘額

至於免費減價差額那有的沒的,那是政策問題,不是常態

而現在這麼複雜兩光都算得出來(一小時至三天)

簡化後會算不出來?



但是目前看起來已無力回天

所以民眾盡力自保,偶爾吃吃遠通出包的豆腐屑

然而遠通應盡力減少出包,而不是到處派員消毒

工讀生不要在此浪費時間,快回去幫忙看車牌啦
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
根本不是計程收費

目前大家把它想為319個收費站,就會比較清楚一點



目前中部有A交流道一上去就遇到甲門架

之後甲門架乙門架為2.5公里

但是甲門架乙門架之間有B交流道與C交流道

你從A上之後,不管從B(1K)或C(2K)下交流道一律算甲門架乙門架的2.5K


現在大家以里程計算就會產生誤差

因為你經過甲門架後就是加上從甲門架乙門架的里程

然而你沒經過乙門架所以誤差由此產生

你付了甲門架乙門架的錢,可是你永遠開不足應有的里程數,因為你只要開到

門架
,就會再加上乙門架丙門架的里程

所以門架=收費站就會比較清楚一點

以下為夢境文

更賤的是,如果你很快速的再從D交流道上去,經過丙門架

遠通的爛系統就會貼心的幫你補上乙門架丙門架的里程,再加上丙門架丁門架

的里程,因為你經過丙門架

遠通的爛系統根本就不知道你中途有下B或C交流道,然後再從D交流道上去,以遠

通的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錯放一人之爛系統會認為乙門架誤判

所以計價會變成甲門架乙門架丙門架
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