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yeh wrote:
整個說來, 只說明一..
重點還是, 不裝感應車機的的車, 你讓他上路, 匝道入口就要分車道(要用光學, 悠遊卡, 人工..隨便啦, 會 work 就好), 那中間十個收費門架要不要降速, 要不要分車道呢 ? 原有的匝道需不需要拓寬呢 ? 拓寬匝道的土建工程, 這筆錢誰要付 ? 或許有人會主張遠通買單, 但我覺得那不 fair. 遠通不付, 只好民眾納稅錢付, 還有交通黑暗期. 接受嗎 ?
.(恕刪)
並不須要拓寬匝道 , 這個宝町料金所,是在一堆高樓之間的東京中央區, 只設在入口,另一端的出口沒有料金所

宝町料金所google街景圖
他只是分成兩個入口, 一邊是 ETC, 一邊是取票口, 匝道本身並沒有改變
有的時候,料金所只開一邊一個通道,變成ETC和人工取票共用一個收費通道, 一樣可以
問題是日本人會排隊, 而台灣人不排隊嗎?
只有上去前要排隊,上去後,中間都不必停下來繳費
只要規劃有排隊的地方,不會佔用到平面車道就可以了。如何拉長排隊等候的車道,其實高架橋下是很好的空間
人工收費要恢復
排隊一下, 當場就付款完成,還拿到收據,不必事後花時間去補繳
當場繳費, 就不必怕變造車牌,不必怕車牌不清楚,或看錯車牌,變造也收的到, 沒收到錢就不放行
遠通這種死板的擴充原收費站的作法,不過是照著之前收費站的老招,根本就只是把收費站增加了,每一個門架就是一個收費站,把收費站換成很多個門架,缺乏設計上所需要的一些巧思
以趨勢來看, 採用GPS定位收費,是最不需要加裝或改變收費亭的方法
在德國Lkw-Maut收費制度當中, 沒有裝GPS車上機的車輛, 必須採取預先繳費制,可以手機,NB或休息站的公用電腦,或自動繳費機,連上收費網站,選擇起點/終點,
繳完費用後,印下單據及繳費密碼備查即可
這樣,系統只要查核,是不是由這個起點/到達該終點, 大大降低系統的負載
如果系統的功能夠強,不必等3天, 不必到特定商店去列印繳費單, 下了交流道, 就可以馬上自己上網繳費,或上網印下明細去商店繳費,問題少很多
beviswu wrote:
門架裝在主線上, 是高公局的規格要求, 不是遠通選的
另外關於合約規定的正確率不是99.99%, 可看高公局的新聞稿,
...(恕刪)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87&t=3738934&p=7#48331034
二、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為BOT案,遠通電收公司負責建置及營運,契約規定計程收費門架建置可設於出入閘道及兩兩交流道間兩種方式(主線),遠通電收公司選擇收費門架設於兩兩交流道間設1處收費門架,而非設於出入閘道。
jacktung大發電子郵件向高公局求證
收到高公局回函,遠通電收公司選擇收費門架設於兩兩交流道間設1處收費門架,而非設於出入閘道。
是遠通因有利自己的考量,而自行選擇收費門架設於兩兩交流道間設1處收費門架方式
並非高公局的規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