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經常下中部出差。對那個藍光真的很感冒....真的太亮了...我想,沒開過那個路段的,建議晚上去開一次就知道了...跟普通的收費站藍光,完全不一樣因為周圍非常暗,眼睛瞳孔放大,突然的強烈藍光直射前擋風玻璃,眼睛很痛很幹又只能瞇瞇眼
暗適應:黑暗環境的適應稱之:例如由亮處走入暗處,適應過程較為緩慢,時間長短視明暗兩處的亮度差異而定,完全的暗適應可長達2020分鐘至一小時之久。暗適應運用於照明環境的設計,最明顯的例子即為隧道的照明安排,一般會在隧道兩端配置較多的燈具,以銜接隧道外特別是白晝的高亮度,使明、暗環境的轉換有一緩衝過渡空間,燈具密度配合暗適應往隧道中央遞減並可節約能源。其它空間特別是由明亮的戶外走入如戲院、地下室或較暗的室內環境,照明設計應對此視覺適應問題詳加考量,否則易產生使用上的危險。人眼感光細胞分為錐狀細胞和桿狀細胞,桿狀細胞處理暗視覺,為了能在黑暗中看清楚物品,桿狀細胞對光線非常敏感,尤其是綠光;反之對紅光最不敏感,若進入眼球的光線強弱反差過大時,桿狀細胞無法同時作出正確的反應。另一種情況是,當光線長時間的剌激,或快速閃爍,桿狀細胞亦無法作出正常的反應而喪失在夜間的視覺所以車尾燈設計成紅色的目的之一也就是為了防止人眼受到刺激而喪失暗視覺
Tina0101 wrote:藍光在高架上燈光又那...(恕刪) 如果你連為什麼歐美不需要光源都不清楚就來砲了... 那我也只能說您泰純真了請 找找 "反光車牌" 的資料吧. 基本上我們台灣是落後別人一大截的.
abola921 wrote:我也覺得重點不是在閃光,而且閃光的用途為何?我們不是使用e-tag了嗎? 那為什麼要閃藍光? e-tag 不是靠這個運作的吧?閃藍光照車牌究竟是在彌補那方面的不足?不管是炮ETC或是護ETC,應該去追問為何要建置這種設備如果是為彌補裝機率不夠高,那跟本本未倒置,頭痛醫頭真實原因我無從得知,我只覺得閃藍光刺眼不應該是重點 e-tag又不能強制車主安裝,未裝車輛得靠辨識車牌計程收費寄繳費單,所以應該是輔助黑暗中辨識車牌。
Tina0101 wrote:自102年02月左右...(恕刪) 小弟上週一從東港附近北上,也是跟版大一樣一路被藍光嚇到好幾次....說實在的以前沒有這樣開車經驗實在是滿不適應的....前陣子聽高公局官員回應記者說不設在上下路匝道而是設在高速公路上是為了因應日後有可能的分段計程減費或其他需求............我真的很想問他說設在上下匝道就沒辦法做計算里程這樣的事情嗎???也難怪不少人對我們的高官或公務員腦袋沒信心....夜雨紛飛 wrote:藍光在高架上燈光又那...(恕刪) 我想大大試著在夜晚從國道三最南端一路往北開應該可以感受小弟說的事情經過藍光的時候真的是會讓眼睛有不舒服的感覺....以上為小弟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