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系統是為了綁標設計的
王金土博士之生平事蹟
------ 引用開始 ------
第二章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計程收費系統實施方案之創始人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ETC),本來是由交通部直接委託中華電信研究所研發、建設及營運的,由電信研究所採購前端紅外線設備自行發展後端之帳務及執法系統,完成了樹林及龍潭兩收費站試用系統之建置,以及五千多部試用車輛之試用一年半,自動扣款成功率達99.8%,本擬繼續進行全區之建設,後來所要建設之預算在立法院被刪除,改為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BOT給民間廠商來建設及營運。
民國91年8月底我從中華電信退休後,擔任台灣國際標準電子公司(TAISEL)董事長職務,有兩類廠商在爭取ETC之BOT經營權,一類是前端使用紅外線 (Infrared) 者,另一類是使用微波(Microwave)者。由於以前在中華電信研究所時已經評估過了,紅外線系統之準確率遠高於微波系統,而且沒有污染,因此率了一批也是研究所及中華電信退休或離職同仁連我總共五名到遠通電收協助備標之工作。在這一個半月的工作期間,有關網路、安全、光電及管理等問題都極盡所能的給予協助,期望遠通電收能夠被評為最有利標而獲取BOT之經營權。後來開標結果,遠通電收獲選為最有利標。
在這期間,有一項本人的原創著作,亦提供給該公司一位小姐,把它的精髓加進去該標之建議書之中,而此一著作即是「第二階段所要實施之計程收費系統」,亦即在70%以上車輛都裝有車機 (On Board Unit, OBU) 時,要按所行走的里程來收費。本人所建議的方式剛好就是高速公路局所希望使用之方式,較為確實而可靠。
我們五人去協助他們備標的時間是2003年10月中至11月底,但我在8月就寫了一篇「計程收費系統」,一直保持了電腦檔案的日期,從未更新,亦即可以證明本人依法應享有原始著作權的。這一篇計程收費系統」之主要創新觀念是提供一個確實可靠之計程收費系統。附本篇「計程收費系統」之著作。
一個計程收費系統一般人的觀念是進入高速公路交流道時,刷第一下收費卡,記錄進入高速公路的時間及交流道編號,等出去時,電腦會讀取你的記憶卡中進入交流道之編號,然後去查表後,始知為多少公里,並乘以每公里所要收取之過路費,再從你的卡中扣除您所要繳交的過路費。這好麻煩哦!這像捷運一樣,而且出交流道時耗費太多的計算資源,而且不確實。
我所建議的收費方式是「兩兩交流道之間只要在中間設一處紅外線感測器,扣除這段交流道間之固定距離乘以每公里之過路費」即可。每一段不需計算而只扣掉固定的過路費用,所耗用之計算資源極少,適合作「多車道自由流」(Multi-lane Free Flow)之快速通過。這個收費方式除了確實可靠不會產生弊端之外,所設感測器只有進出都刷者之一半,投資費用減少一半。
這篇著作應該是百分之百有著作權,因為從民國75年開始,國內的著作權是「創始制」,每一個人的著作在完成時即享有其著作權,除非他與雇主間有另立同意書,同意著作權歸屬雇主,否則此一著作仍屬創作者本人所有。而對方所面對的是標書中的建議書,都是著作對著作,因為沒有申請專利,所以不談專利有關之事。
------ 引用結束 ------
計算資源...恐怕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實際運作起來,其他的因素考慮上去,這樣做反而慘慘慘,
把紅外線感測器換成 eTag, 是不是很眼熟, 這個就是現在的系統...
我到TAISEL的工作回憶 王金土
------ 引用開始 ------
(12) 協助遠東集團從事高速公路電子收費之規劃及備標工作,未來其網路勢必採用本公司提供給中華電信及新世紀資通之SDH寬頻系統加以擴充至十線國道沿線(國道一號至十號)––2003十月到十一月我率領退職/休的電信研究所同仁共計四名參加遠東集團從事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之備標工作,我等係審閱(Review)其成員所撰寫的投標書,並加以修改。投標書中不乏我等對高速公路收費系統之維運經驗及設計理念,例如,如何設計『計程收費系統』,如何規劃完密的安全機制,如何規劃可靠的網路系統,如何設計可信賴的稽核系統等等,均有我等的技術貢獻。本人慶幸該遠東集團能夠得標,可以經營二十年,這也印證了『紅外線系統確實優於微波系統』,而紅外線系統就是前我在電信研究所所採用作為『試用系統』者。在規劃可靠的網路系統時,我等已有伏筆,即網路必須使用A公司網路及B公司網路,各自獨立運作,尤其在第二階段計程收費階段,十線國道沿線都必須要有高速寬頻網路的支援,因為兩兩交流道之間必須要有一桁架(Gantry),裝置紅外線感應器及伺服器,才能運作。上述之A公司可能隱指中華電信(CHT),而B公司可能隱指新世紀資通(NCIC),而此兩公司係本公司SDH最大的客戶,未來在十線國道沿線必須要擴充。所以遠東集團的得標,帶來本公司在SDH網路無限的商機,相關作業亦可盡早進行。本案遠東集團擬聘我等為顧問案一直懸而未決,主要係該公司『懲罰性保密條款』無法為我等接受,但最近有解決跡象。如能擔任顧問,對本公司未來提供SDH網路擴充案更有幫助。
------ 引用結束 ------
現在的門架,其實是為了由南到北的網路商機硬是要建的,完全沒有其必要性,只為了綁標用.
交流道感應就夠了,便宜又好佈建,好維修.
paintere wrote:
這個系統是為了綁標設...(恕刪)
因為OBU要即時在下交流道時算出你走了多少,需要扣多少錢是比較困難的. 所以用門架代表兩交流道間的距離,通過一次扣固定的錢,這系統就簡單多了,而且正確不容易出錯.
而 eTag 並不用即時正確扣款,只需要記錄你的旅程,傳回主機進行運算. 正常來說, 只需要起點終點就行了. 或記錄轉換點.
這架構最大敗筆在, 沒辦 eTag的人每經過一次感應架, 就得做一次車牌辨識, 那計算量不是掃一次eTag可以比擬的. 當沒辧eTag的人一多, 遠通就準備加開侍服器吧.
(遠通還不快對裝eTag的好一點,發言人還在那加倍奉還不是你說的算... 唉,腦殘不是一天造成的)
Pierre1126 wrote:
因為OBU要即時在下交流道時算出你走了多少,需要扣多少錢是比較困難的. 所以用門架代表兩交流道間的距離,通過一次扣固定的錢,這系統就簡單多了,而且正確不容易出錯.
而 eTag 並不用即時正確扣款,只需要記錄你的旅程,傳回主機進行運算. 正常來說, 只需要起點終點就行了. 或記錄轉換點.
OBU並不需要搭載那麼多的功能, 例如主動式的RFID
話說現在的eTag也要等3天... 至於“正確不容易出錯"... 這個有待商榷, 真的, 我是很認真的.
Pierre1126 wrote:
這架構最大敗筆在, 沒辦 eTag的人每經過一次感應架, 就得做一次車牌辨識, 那計算量不是掃一次eTag可以比擬的. 當沒辧eTag的人一多, 遠通就準備加開侍服器吧.
Pierre1126 wrote:
(遠通還不快對裝eTag的好一點,發言人還在那加倍奉還不是你說的算... 唉,腦殘不是一天造成的)
我認為那票人其實有點異常,他們的觀念只有錢.
xoidiot wrote:
為什麼門架要做在主線...(恕刪)
計程收費不就是要實現用路人使用者付費嗎
那為什麼要有差別費率?
現在已經全線電子收費了,那為何還要有所謂差別費率?連颱風天~不上班日~過年休假都可以計費啊~為何要有差別費率
正常的收費理念是連續假期要收的更高才對啊
不然為何信義區的停車場在大型展覽期間的收費比平日高?
用門架來確定收費金額真是一件很怪的事
日本的高速公路收費方式是上去時看你是用ETC就走ETC專門車道~或者就拿卡片~下來時再算,使用ETC因為不用人工收費所以費用會比用人工計費的便宜,ETC左右各一或各二個車道...中間有人工計費車道阻隔,也不會有錯誤或重覆扣款的問題。
~~所有的現在所看到的錯誤(包含重覆計費)的原因
都是因為遠通這套系統沒有任何測試就上路了(系統穩定測試及壓力測試)
遠通說的容錯率真的很好笑
如果~用了電子系統還要有容錯率那就不用用你們的系統了啊
用收費員一張張收就都不會錯了啊
南北向重覆扣款叫做宿命~~那就代表你們測試根本沒有做好
這是國家的高速公路~~錢收錯代表人民會對系統失去信心~進而對於政府失去信心
一點錯誤都不可以有
如果台北捷運悠遊卡也發生如遠通的問題會重覆扣款~~請問人民會認為你只是誤扣一次嗎?還是之前扣錯很多了,只是我不知道
現在才剛開始~你們遠通就說容錯率和系統宿命,那就代表你們沒有心想要改,要利用台灣人的善心和容易遺忘原諒的個性來繼續做錯事
讚成收回國營
遠通系統那麼多問題,幹嘛不接收那900名收費員,來幫你做人工辨識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