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實例)40年前電子收費,準確度是萬分之三, 40年後的現今準確度只有千分之一

計數(單純計算車次)VS車牌辨識收費,這好像技術不太一樣吧
還是我沒看到文章重點?
maa1685 wrote:
一個是固定車道的車輛計數,
一個是自由車流的車牌辨識,
不同的狀況和條件拿來比較的意義不大


acesslai wrote:
計數(單純計算車次)VS車牌辨識收費,這好像技術不太一樣吧
還是我沒看到文章重點?


沒錯,兩個問題拿來比較,就像LP比雞腿一樣,問題是原作的杜榮福先生也短路了:

"當年政府對我們的要求是萬分之三的準確度,現在對ETC系統的要求卻放寬到千分之一,實在有點奇怪。"

技術當然不同,如今的技術要做到不難, 因此遠通才能拿到合約 99.98%

不過我的數學不太好, 99.98%的正確率是千份之2 ??
http://picasaweb.google.com/HsiuChe.Shih
以前的計次跟現在的里程方式雖有不同,
卻不是降低準確度的理由,
由本身的系統端到使用者付費端問題不斷,
為何etag會有這麼多的問題,
是廠商能力不足,
還是早就溝通後的特採,
電子化的目地應該是為了方便與節省支出,
結果用路人好像也沒省到,
高工局的支出減少了嗎?
還是最後只有遠通賺到了?
Simon_shih wrote:
技術當然不同,如今的...(恕刪)


高公局稽核結果不是異常的只有很低的幾件,所以準確度應該有99.99吧,全球最棒;這數字總覺得有違常理。
光是看到幾個關鍵句子,就知道這真是技術底子雄厚。

當初我在學時光是PLC設計就讓我很頭痛....
不同的收費目標相比當然不公平

但收費系統建置的嚴謹性及專業程度則可以比較了吧
畢竟同為政府委託之服務系統
目標不只有營利更要"便利"

儲蓄東那麼爛還一堆人護航
台灣人你被財團荼毒多久?
財團有財力理當肩負起整合人力及技術的指標
一方面創造自體的營收
也成為國家進步的動力之一

但看看遠東那什麼屁系統?
從前端一路爛到終端!

要批評原PO請先肯定對於技術創新及品質的堅持
再去捧儲蓄東的馬屁......

hamburg888 wrote:
執政黨啊,一定要用選票逼你下來;不然不做事,是嗎?...(恕刪)


然後讓徐旭東大逆轉得標ETC的政黨回來執政.

徐旭東應該更高興.
不管以前還是現在 以及不管那種車牌辨識系統, 有兩大問題會造成辨識錯誤, 一個是車牌污損,一個是變造車牌

台灣在40年前就能做出電子收費準確度萬分之三的設備, 孫運璿任內居然沒搞電子收費加速高速公路通暢, 真是奇怪; 而且縱使臺灣不要, 這種準確度萬分之三的電子收費系統若沒成立公司賣到國際賺錢, 那也是很奇怪
作者: 【記者張聖奕╱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1月30日 上午12:00.

吳木富說,稽核委員會每日會在全國道上抽出數座門架,門架位置出來後,再由高公局進行資料抽取比對。吳木富舉例,例如單日抽七個門架,十分鐘可能交易量達到兩萬多筆,以比例來計算,交易錯誤數就不能超過四輛車。

也就是單一門架不能超過千分之一,總門架不能超過萬分之二的錯誤率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