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e-Tag 輻射對人體有害


felicitas wrote:
立委的無知對網友傷害...(恕刪)


實際量出來, 電磁波就是比較強
至於原因, 那是公會的猜測, 既然電磁波變強, 就應該好好調查原因

該不會當年的 ETC 審查委員們預知微波的罩門所以才會讓非微波的遠通得標? (瞎掰一下)

稍微google一下,暫時找不太到是否技術上有可能在晶片裡面加上額外的韌體,使得當感應到的頻率非 922~924MHz 時則不做發射回應微波的動作。



P.S. 我是不裝 etag 派,以上單純是基於人道關懷和對技術的興趣,而非要幫遠通解套。

rogerslee wrote:
實際量出來, 電磁波就是比較強
至於原因, 那是公會的猜測, 既然電磁波變強, 就應該好好調查原因


那該檢討的是主動的波源
怎麼會跑來檢討被動的RFID?
XDDDDD


felicitas wrote:
那該檢討的是主動的波...(恕刪)


行動通訊用的頻道本來就在那兒了,
原本 NCC 也對 e-Tag 頻道過近有意見
是有條件通過

h7878220 wrote:
無聊 這樣就危險
那我帶兩隻手機在身上已經四年了
怎麼還沒掛啊

拜託用腦袋想想 這種新聞也可以隨風起舞的人 還真是沒事幹


機率問題而已囉,因為

rogerslee wrote:
"世衛表示,根據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顯示,有一組每天30分鐘使用行動電話的人,罹患神經膠質瘤(腦瘤)的風險增加了40%,建議民眾應儘量使用桌上電話等非手持的通話工具,或是利用簡訊進行溝通。"


就像平平是每天抽菸喝酒,有的人活到九十幾歲,有的人四十歲出頭就掛了,機率跟基因問題。但是少抽菸少喝酒確實有助於降低機率,省得去跟機率和基因賭一把 (雖說現在大都市空氣污染的程度幾乎跟抽菸沒啥兩樣了...)。


felicitas wrote:
立委的無知對網友傷害比較大吧 XDDD
本身不會有電力的被動式RFID要是能發射出比吸收到電磁波還要強的輻射或電磁波


請問是有哪篇報導提到 etag 能發射出比吸收到的電磁波還要強的輻射或電磁波呢?

其實該新聞講的情況應該比較像是鏡子反射那樣,因為朝著大燈或前擋去的電磁波本來是不會進入車體的,但是因為被 etag 吸收後重新發射出來有一部分能量就被重新發射到車體內,導致車內的電磁波讀數升高。加上目前的跡象顯示 etag 能感應的頻段看起來比他原本預期的還寬,所以一路上各種阿里不達的電磁波只要頻段相符就會被感應然後重新發射出來。



根據我淺薄的知識,在 etag 向車體的這一面加上一層金屬材質的塗層,應該就可以阻斷 etag 對車體方向的電磁波發射了,就像那堆申裝 etag 時因為前擋隔熱紙含金屬成分會阻礙電磁波傳遞,影響感應而必須貼在大燈的一樣 (好像有一種專門的材質稱為導慈貼片),不過以上純屬推測,還請懂 RFID 跟電磁學的大大指教。

felicitas wrote:
那該檢討的是主動的波源
怎麼會跑來檢討被動的RFID?
XDDDDD



rogerslee wrote:
行動通訊用的頻道本來就在那兒了,
原本 NCC 也對 e-Tag 頻道過近有意見
是有條件通過



找不太到 NCC 當初對 etag 頻道有意見的原因為何....只知道是有疑慮,但不知道到底在疑慮啥,然後看來最後像被認定是刻意找麻煩要做絆腳石,於是就摸摸鼻子被強制通過。



不過既然現在微波系統實作上的一些問題浮現出來,不知有無大大熟悉當初其他 ETC 投標廠商的設計上是否會碰到同樣的問題呢? 估狗大神雖然很神,看起來一些資料依然不是幾個關鍵字的組合就能定位到啊...隔行如隔山...
rogerslee wrote:
立委魏明谷及台灣電磁...(恕刪)


看完,覺得很無言!
就專業的部份只能說~ 他們應該要多了解~ 要發表言論前請專業點!
BTW,我十分好奇他們家裡有沒有手機/微波爐/Wi-Fi/省電燈泡/電磁爐/遙控器/無線電話及其他具有微波性質用品? 並距離這些東西很遠及家裡是否都收不到任何的手機訊號? 最好是連FM/AM電台都收不到!

UHF RFID規範在2005年3~4月份就已經有了!
http://www.2cm.com.tw/technologyshow_content.asp?sn=0701010624
http://rfid.ctu.edu.tw/8_lab/RFID_reference/1/RFID_GLOBAL.pdf
http://www.wifi-link.com.tw/TAIWAN.pdf
而且是已經行之有年了! (戶外使用部份!不包含車道!但含停車場!)

以SAR值來看:
SAR定義:英文全名為Specific Absorption Rate,即單位時間內,單位質量所吸收的電磁波能量,單位為W/kg。通常可由人體模型的量測、動物組織或數學理論的推算來了解SAR的分佈。
節錄自:http://board.phonehk.com/viewthread.php?tid=113924

手機 : 目前國內所規範的SAR值,標準為不得超過2.0W/kg,而認證後市售手機的SAR值,全數約介於1.83W/kg至0.016K/kg之間
節錄自:http://n.yam.com/cardu/computer/201106/20110609883489.html
UHF RFID 30dBm+7dBi-1dBi(loss)=4w EIRP,平均SAR值=0.03876W/kg!
節錄自:http://www.ursi.org/proceedings/procGA08/papers/DP1p12.pdf

因此去擔心這個,倒不如別隨身攜帶手機吧!
http://board.phonehk.com/viewthread.php?tid=113924
(P.S: GSM 900手機發射的訊號最大為33dBm (2W EIRP),與RFID 戶外最大發射功率相同!)

節錄:手機收訊只剩一格 發射強度差1000倍?
以PHS來說,答案是「大錯特錯」,因為它是固定發射功率的,大約在10mW左右。以GSM系統來說,又分為GSM900及GSM1800兩種頻段來看。GSM 900手機發射的訊號最大為33dBm (2W),最小為5dBm (3.16 mW),大概差了630倍;GSM1800,最大功率為30dBm(1W),最小為0dBm(1mW),確實差了1000倍。若以GSM規範900MHz頻段最大2W,1800頻段1W來看,發射強度最大差異也是剛好1000倍。
http://www.nownews.com/2003/11/01/517-1500856.htm

以上僅就專業部份回覆,不涉及任何立場!
我只是覺得,既然她那麼"大"一個理事長,幹嘛不把話說清楚?! 既然要代表專業發言,請拿出自己的專業吧! 這樣的新聞國外專業人士也有可能在看,不要說的不清不楚。

另,要公開證明一件事情,麻煩請在客觀,公證,標準的環境來做比對測試! 報告也麻煩要公證單位認證!
據我所知,目前全國僅"正隆"是世界認可的測試單位! 應該要請他們來做認證! 不然就會像之前"人蔘粉"事件一樣~ 無言中!

budinx wrote:
該不會當年的 ETC...(恕刪)


UHF RFID規範是在2005年3~4月份才公告的!
而ETC第一次審查階段是在2003年底,當時 1.沒有規範 2.恐與其他微波頻段衝突,因此才會採用紅外線系統!
因為畢竟與法有具! 但也就是因為ETC,才會催生日後的UHF RFID規範!

以上,如果我沒記錯~
xxxxx最近才裝的xxxxx竿


budinx wrote:
該不會當年的 ETC...(恕刪)



該不會當年的 ETC 審查委員們預知微波的罩門所以才會讓非微波的遠通得標? (瞎掰一下)

稍微google一下,暫時找不太到是否技術上有可能在晶片裡面加上額外的韌體,使得當感應到的頻率非 922~924MHz 時則不做發射回應微波的動作。



P.S. 我是不裝 etag 派,以上單純是基於人道關懷和對技術的興趣,而非要幫遠通解套。


==可能就是如此==前幾年,大概5-6年前,聽過從事該項研究的人員說過:

因為跟各個電訊的......等等問題,所以不願意用;

但是.......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