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說要搭個棚在那專門照相,這樣有比較實際嗎?
當辨識不出來就卡在那等人來救得意思嗎??
這是技術上的問題,跟成本有什麼關係,又為什麼硬想要要用明知會有誤判率的呢??
如果單純只用影像辨識,其成本還比較低吧.
個人覺得因該要想辦法要求他改善目前問題以及所有不方便,這才是解決問題方法吧,既然有這麼多人有遇到問題以及服務上的問題,大家也許可以做個會整,把所以問題以及服務上的問題一一呈現出來,回報給交通部以及遠通,還有讓媒體去放大問題所在,而不是只是跟風潮流說有沒有退掉阿之類的.
畢竟這項服務原本是很不錯的.
中華電信研究所的副所長阿~
他就說影像辨識是執法系統..... 執法系統就是去抓那些漏網之魚用的
辨識率很差阿~ 記得只有七八成(原來這幾年有進步這麼多...04年的時候)
所以根本不能靠車牌辨識來做ETC,要用公權力讓大家都裝上去 真的漏網之魚再去辨識
這下好了,中華電信做到一半 不知道哪支黑手伸進來 就叫中華電信把吞到一半肉硬是吐出來
說不能與民爭利.... 挖哩 原來有"利"要留給人家圖的,不能政府自己包了





所以就開始BOT了阿,不然說真的 那套又醜 又爛的OBU 紅外線
高雄港進出的大車都是用那個阿,還搭自然人憑證... 憑證拿下車 換台車也能繼續扣款
根本不用一車一機儲值一次 (家裡有多少車 就要除值多少份400 這就是遠通幹的好事),
反正總歸一句 說得對!
要捅爆遠通 裸奔就對了 死穴就在那裡 ~ 不收歸國有
就是是高公局要民眾捅爆遠通的手段 ( X的 最好有這麼聰明 一切都是巧合)
一家私人公司真的就是愛退就退,也沒法強迫你裝! 沒裝就車牌辨識
然後又搞了一堆門架,剛好辨識到炸掉~~ 不久的未來應該可以看到遠通出不了帳 大家都不用繳錢
帳目亂七八糟~~ 再看看誰的臉色比較好看!

1. etag微波辨識車輛訊號沒問題,只是會有宿命問題。
2. 宿命應當搭配影像辨識系統為輔,合併一起做為收費計費驗證基礎,自然可以降低宿命發生機率。交通部有這麼要求系統架構嗎?
3. 國道警察應該隨時在閘道進入的地方設臨檢點,檢視車牌辨識能力。
4. 計費收費系統的程式邏輯應剔除南北向問題、漂移(照片誤認)等問題與根據時間做參考,剔除非合理訊號。
5. 一天後即(才)貼出完整明細,隨即扣款。搞三天是怎麼搞的?如果1, 2點符合,會讓遠通搞三天?
6. 營運前大規模試營運,做為驗收。12/29~31三天不就是大規模試營運嗎?這三天沒有把這些異象抓出來改好,等到直接上路讓使用者來爆。
7. 抓漏活動的舉辦。他媽的,有錯的數據,使用者自行抓到並提供後,直接給儲值500塊。讓使用者覺得被坑其實是賺到啦!
8. 沒etag原價不折扣!!
這樣會有現在這一堆問題嗎?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ian_wchsu wrote:
小弟淺見
1.不用擔...(恕刪)
以小弟個人的淺見
在開發車牌辨識系統的時候
第一個問題就是 影像中有沒有車牌? 車牌在哪裡?
第二個問題才是 車號是幾號?
以停車場的案例來說
一般地面上會有感應線圈,當感應到車輛時 就會通知系統說 車來了喔
用感應線圈的好處是,當壓到時,車頭的位置也差不多了
車頭的位置對辨識來說很重要,因為遠近會影響"車牌的大小"
而辨識率與車牌的大小有絕對的關係
而以行進間的案例來說
以目前的技術,的確是可以做到以軟體觸發取像
就是對每個畫面去偵測是否有"可辨識的車牌" 若是有 就進入車牌辨識
然而,以軟體觸發的速度與正確度還有待商榷
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或是不需要99.95%辨識率的環境中是可行的(路口監視車牌辨識)
以高速公路的例子,大家都是呼嘯而過,這時候如果有一個測距系統
能夠告訴你,車來了喔,車子大約在哪邊,那相對而言車牌辨識會好做很多
因為我取到的影像,車牌的大小會差不多,也有LIDAR回報車身大約的水平位置
不然SICK那一隻也不便宜耶... 我想應該也有搭配死亡藍光一起使用
LIDAR偵測 -> 補光 -> 取像 -> 車牌辨識
不過遠通E-TAG沒有用影像做Double Check很讓人意外
因為E-Tag既然已經有讀到,代表車號已知,也代表程式可以製造出標準的車牌影像
接下來只要做車牌影像比對的動作就好,並不會有很大的難度,速度也很快
有車牌double check就不會發生扣到橋下的事發生,以及扣到200公里外的事
以一個這麼大的系統,發生這種錯,真的很令人匪夷所思
丟盡台灣IT研發人員的臉了,或許遠通的RD也有不能說的無奈吧......
以上純屬個人臆測
就是那個光 wrote:
遠通,你還能多爛啊
只有遠通,沒有極限。
該說是工讀生大小眼嗎?還是算了,想開一點,畢竟是ETC的宿便……呃,講錯了,是宿命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