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yueh wrote:
如果只扣一次
要如何判斷是在上面還是下面, 該不該扣
如果扣了南北各一次
要如何判斷哪一次是真的
如果前卡後, 但其實第一次是錯的, 後面幾次不用算錢囉?
如果後卡前, 但其實後面那一次是錯的, 那前面正確的就被刪了?
如果該車真的是北上走錯路又繞回南下?
如果該車通過服務區後北上換到南下?偏巧又發生重複扣?
你不用想得那麼複雜,其實校正eTag感應錯誤的方法很簡單,就用車牌辨視即可...

貼了eTag同樣要用車牌辨視啊! 要不然,誰知有沒有自行把eTag撕下來?
只是有貼eTag的車,又要調車牌辨視的資料校對,
且計程收費之後,資料量比過去計次收費還要大N倍,要多花點時間處理而已。
國道一天約150-200萬車次,春節連假還可能250-300萬車次,
過去是23個計次收費站,現在是319個計程收費感應門架,
台灣證券交易所一天的交易筆數,都沒有國道計程收費那麼多筆....
過去eTag計次收費都還算很穩定啊!為何要把過去那麼穩定的計次改成計程收費?
因為高公局想多收點錢嘛!遠通只是照著高公局的要求想辦法做出計程收費而已。
(不管國營/民營,或哪家得標,都要走到計程收費這一步)
給你看一下舊聞: 國道計次全面轉計程 全球首例 2013-12-09 中央社
既然計次全面轉計程是全球首例,雖然 免停車計程收費+無人工收費 算是很先進,
但用新鮮玩意兒也代表是在當白老鼠...要抓BUG!

用了幾十年的計次收費,因政策要求而變成計程收費,
資料量突然變這麼大....會出這些狀況也是意料當中...
但遠通/高公局卻沒事先打預防針,宣導一下錯帳/Bug處理機制。
因為是全球首例嘛!也沒有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以參考,就見招拆招了!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