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論點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
不過大家可以去查查全世界使用ETC的國家,哪個國家全面採用車牌辨識?!
或許未來某一天有可能,但現在的科技與成本還是不行.
就我先前在澳洲的經驗,人家ETC也是以eTag為主.
澳洲很多停車場有車牌辨識,入場時可以選擇刷信用卡或是取卡,
出場時再刷信用卡繳費即可離場,
車牌辨識是用於防盜,或是避免有人投機(另外取一張卡來出場),
因而只要入場與出場偵測到的車牌號碼不同,就不會升起欄杆放你出場.
大家可以想想,進出停車場,加上有欄杆需煞停,理論上車速應該很慢,幾乎是不到10km/hr,
結果車牌辨識依然經常有錯誤,
像一些停車場停車卡上會列印車號,我就經常看到車號缺一碼,錯兩個號碼之類的....
若這個系統用在高速公路上,車輛高速行進,每秒好幾台車快速通過,
車牌辨識系統要很強,且還要養很多人來人工除錯(系統針對辨識不良的車牌顯示在控制中心螢幕上)
大家可以想想,台灣車牌有幾種?! 又有新舊車牌之分,
路上還一堆汙損,刷淡的車牌,這樣呆帳一定很多...更別提貼牌車,偽造車牌之類的.
但是若車牌辨識變為輔助的呢?!
大部分車主都去裝eTag,那系統就只需要去分辨沒裝eTag的車輛,
若以傳統觀念來說,10台車幾乎同時過站,其中7台有貼eTag只有3台沒貼,系統判斷後數位拍照那三台就好,
若10台只有三台有貼eTag,那系統就必須同時拍照與儲存7台的數位照片.
數據庫容量與電腦系統容量,甚或為了避免錯誤二次人工比對 所耗費的成本絕對遠高於大部分的人都貼eTag.
所以部分網友主張退掉eTag 讓遠通耗費大量成本來比對車牌,郵寄繳費通知...這應該是成立的.
還有人在說,理想狀態下,如果都沒有假牌,沒有貼牌權利車,
那全面採用車牌辨識,大家車窗上可以不用貼難看的eTag...
我會說,那又會有另外的疑慮.
遠通是民間公司, 大家放心民間公司的資料庫與政府整合嗎?
今天你開上高速公路, 遠通車牌辨識得知你的車號,
然後連線到監理處得知車主姓名與住址,然後寄帳單給你.
先不提車牌登記的住址有沒有去確實更新,也不提不想讓公司,伴侶,父母得知行蹤之類.....
萬一遠通有不肖工作人員跟徵信業者掛勾,你車子怎樣跑,通常停哪裡...將無所遁形.
所以電子收費這類,還是與車牌資料脫鉤最好.
現在大家該監督的是,遠通該繳交所有欠的罰款,
高工局該盡速與遠通協商相關規費與手續費的拆帳,
該敦促遠通改善帳務系統,修復網頁與app查帳功能, 開放所有信用卡,金融卡儲值.
而不是還在質疑RFID的優缺點.
台灣ETC搞得那麼難堪,最大問題就是政府放任遠通胡搞,
加上又幾乎是全球第一個按里程計費,要求必須有分時段計費功能的ETC,
遠通在拆收費站前也沒有做好妥善的系統測試,
導致上路後小問題不斷, 民眾不信任, 拼命查餘額,
然後系統負擔又更大,
於是當機頻傳,又推給"駭客",
老闆又出來說一堆有的沒的,
讓民眾更不爽...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