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gra6510 wrote:幾年前赴日旅遊,帶團導遊說她剛好帶過台灣來日考察日本ETC的考察旅遊團,還攜家帶眷, 時間應該是ETC系統決標前,日本用的系統是微波,誰知台灣後來竟使用落後的紅外線系統,那還考察個_(開放填空)...(恕刪) 對啊,當時還是大逆轉、起死回生給了遠通。
這也是設於匝道的好處,要進入料金所, 因為有柵欄 , 要減速,車速很慢,料金所像閘門,分出一個個車道, 那個攝影機就在車燈旁邊,不是高掛在上方, 車牌可以照得很清楚設在匝道上只有單一車道,不會有車牌照不到,etag掃不到,上面這些問題不必在主線車道上多做限制, 夜間照度低,被藍光一直閃, 眼睛很難過這些高速公路都是私人興建的BOT, 20-30年之後是要還給政府的在有限的時間內, 要收最多的錢保持高速公路的順暢就很重要,塞住就收不到錢, 車流會轉往其它公司經營的高速公路如同餐廳的翻桌率一樣, 換的越快, 錢收的越多, 一並要保持車流順暢法國的autoroute, 什麼錢都收, ETC,信用卡,電子錢包Carte Blue,銅板,現金紙鈔, 就是要吸引不同的車進來.為了吸引車潮,日本的休息站營造成Shopping Mall, 日本高速公路休息站的廁所,非常清潔乾淨+豪華,還有裝置藝術,去過之後一定印象深刻讓用路人方便,才能收到最多的錢,台灣何以反其道而行?
翰翰的爸爸 wrote:依照偶膚淺的科技概念,門架上的發射器的頻率範圍一定涵蓋所有車道,因為通行費是國家規費,遠通跟高公局一定想盡辦法扣到錢,所以即使門架上看起來每一車道上只有一個發射器,但頻率的範圍一定放很寬。 理論上應該是這樣沒錯不過實際上恐怕是個疑問例如現在有些etc用戶遇到塞車可能會改走回數票車道可是卻不會因此扣款可以合理懷疑目前etc差一個車道就感應不到了
在大陸蘇州工作六年了,大陸京滬高速也有ETC,每個交流道至少都有一線ETC車道,重點,只在交流道作紀錄與扣款,進車道前還有螢幕告知餘額,台灣的ETC卻是在高速上蓋滿鐵架,浪費公帑,難道不能只在交流道口設攝影機與感應器?如果只在交流道口裝攝影機與感應器,設備費用應該可以省不少吧?!
思念貼心 wrote:ETC感應當然是沒有...(恕刪) 小弟的見解與這位大大相同....在地上畫線用的是人民的納稅錢,如果要因應變換車道的人工辦識系統,勢必得使用高速攝影機,我想這會增加相當大的一筆費用,在地上畫幾條線不會用到遠通的錢,攝影機也不用到高檔貨,我想這才是他們的如意算盤...
前陣子有人說開一百多公里,ETC有問題會測不到,結果這幾天有個新聞:遠通電收已建置完成319座計程收費門架,前天並首度出動保時捷等超跑進行實車驗證扣款情形;遠通昨說,當超跑以180公里以上的高速通過收費門架時,只花0.02秒就感應到並順利扣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