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ETC不採用上下高公路閘口設置感應就好?反而架在路上閃藍光...

上下閘口每個都設個感應,
不就能減少資料流量,
而從那個閘口上下車輛更好換算里程數不是嗎?
設置從駛上駛下國道開始算,
用路人去查詢資料時,
也比較容易看懂自已的行車記錄資料,
比如從台中→台北需要多少錢,
資料也只需顯示一筆上下資料與金額,
真的這樣子一小路段就計算一次,
對大部份的人而言,真的很難知道自已實際應付多少錢才是正確的,
有多少用路人真的了解自已每天行經的路段需要付多少錢?

常開高速公路的用路人,每天被藍光這樣子閃,
會不會傷眼...
2014-01-08 14:09 發佈
多做一點才有油水可以撈阿~

這種道理都不懂!!

有錢大家賺

眼巴巴看者公司海薛政府的錢

裡面當然也會有人想要分一杯羹
歡迎參觀我的BLOG http://princebike.blogspot.com/
有一說我覺得可能比較合理的是:
遠通無法達到(接近)完美的辨識成功率,所以採用現在的作法。
你上國道時有成功辨識,下國道時沒成功辨識,那要收多少過路費?
無法確定你走多遠,不就連一毛都不該收?

現在的作法,你通過5個門架(5個路段),就算其中一個沒成功辨識
大不了就是收你4個路段的錢,不致於全軍覆沒(一毛都沒收到)
要是你只走一個路段,這一個路段沒成功辨識,反正你的用路距離也不長


其他可能的陰謀:
用門架上的多功能攝影機(有測速功能),抓看看你有沒有超速?
或用你通過兩個門架的時間和距離,計算看看你有沒有超速?
當政府缺錢時,就高舉行車安全的理由,開罰!
註:目前政府好像是說不會用這種作法來開罰單的樣子
這問題好像被問過好多遍了,簡單來說,
不設在上下高速公路匣口的原因大概有兩個,
第一,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不是只有交流道;
第二,如果設在匣口,在施工上匣門會多出好幾個(雙向過來的南下北上2 x 2 = 4)會增加複雜度和建置成本。
別的國家有人在閃藍光的嗎?

不會影響駕駛安全嗎?

我第一次被閃藍光,就有點嚇一跳
當然是為了要幫遠通省錢,可以少建很多門架,不然要是架在匣道口,車速自然滅慢,辦識自然提高,豈有不用之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