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 2022 年 Sony 以其長年累積的聲學技術,正式踏入電競周邊領域後,不僅推出 H9、H7 與 H3 三款電競耳機,更在 2023 年推出首款 4K 電競顯示螢幕 INZONE M9,以及首款真無線降噪電競耳機 INZONE Buds 和 INZONE H5 耳罩式電競耳機,再次擴大 INZONE 電競周邊產品線,之後更以每年都推出新品的頻率,在 2024 年又為玩家們帶來 INZONE M9 II 電競顯示螢幕,以及與英國知名職業電競公司 Fnatic 共同開發的專業電競顯示器 INZONE M10S,足以證明 Sony 對於電競周邊市場的雄心。
而在 2025 年,Sony 又再次攜手 Fnatic 職業電競公司,除推出全新 INZONE H9 II 無線降噪電競耳機,與 INZONE E9 入耳式電競耳機外,更帶來 INZONE Mouse-A 無線電競滑鼠、INZONE KBD-H75 電競鍵盤,以及 INZONE Mat-F 與 INZONE Mat-D 兩款的電競滑鼠墊,或許在外型設計上並沒有其他知名電競周邊品牌華麗的 RGB 燈光效果,不過深究今年每款 INZONE 電競周邊新品,也不難看出 Sony 對於玩家在實際遊戲體驗的用心。
- INZONE H9 II / E9
- INZONE H9 II 外盒包裝(正)
- INZONE H9 II 外盒包裝(背)
- Made for iPhone
全新的 INZONE H9 II 同樣支援 PC、PS5 與行動裝置使用,連接的方式則為藍牙、2.4GHz 無線接收與 3.5mm 有線連接方式,此外,從包裝上更可以看到在開啟語音聊天與關閉降噪功能下,最長的續航力時間約有 30 小時,另可透過 PC 端的 INZONE Hub 應用程式,或行動裝置端的 Sony Sound Connect 應用程式,來進行更完整的耳機功能設定與韌體更新。
- 簡易使用說明
- 盒內內容物
- 內容物清單
- 攜帶收納袋
- 防潑水材質
- 配件收納空間
- 柔軟布質內襯
- 耳機本體(外)
- 耳機本體(內)
- 耳罩襯墊
- 頭帶設計
- 滑動鎖定結構
- 頭帶襯墊
至於全新頭帶結構部分,則可分為可自由調整的頭帶,與固定式的頭帶兩個結構,可自由調整的頭帶設計,則具備滑動鎖定結構,這樣的設計雖然在調整時會有一點麻煩,但可固定個人化的頭帶長度,減少每次配戴時都要調整的步驟。
- 右耳罩操作按鍵(1)
- 右耳罩操作按鍵(2)
- 左耳罩操作按鍵(1)
- 左耳罩操作按鍵(2)
- 麥克風音源插孔
- 麥克風安裝示意
- 無線接收器
- 耳機本體重量
- 搭配接收器與麥克風重量

採用輕量化與全新頭帶結構設計的 INZONE H9 II 在實際配戴上,也提升不少舒適性與穩定性,加上
完整的可調結構,也能符合大多數玩家們的頭型使用,頭帶襯墊的海綿厚度雖然較薄,但並不會出現明顯的壓迫感,尼龍耳罩襯墊與大尺寸耳罩設計,則強化了被動降噪效果與包覆感,不過尼龍材質較容易出現悶熱的情況倒是有點可惜,但整體的配戴舒適度算是在水準以上。位於耳罩兩側的操作按鍵則使用不同形式的按鍵與旋鈕設計,只要花點時間熟記也能夠輕易上手,至於可調式的麥克風桿搭配搭型的語音聊天切換按鍵,加上 LED 指示燈,也能讓玩家們輕鬆辨別麥克風目前的狀態,使用上也相當直覺簡單。

INZONE H9 II 則搭載與 WH-1000XM6 相同的獨家 30mm 驅動單體,採用碳纖維複合振膜設計,搭配可改善內部氣流的穿孔音圈線,以及空中配線音圈結構,能提升高頻的清晰度與平滑度,更能降低聲音的失真,另外也能有助於提升聲音的定位感。至於 H9 II 也延續 H9 的低頻導管設計、對稱式聲學設計與 360 度空間音效技術,能強化低音量感、減少聲音定位偏差與音場效果,同時內建的雙噪訊感測技術,能提升整體的降噪效果。
為各位統整一下這次實際體驗 INZONE H9 II 的心得,首先被動與主動降噪的降噪效果相同明顯,只要遊戲的音樂與音效開始啟動後,就能進入完全的遊戲世界中,低音的爆炸聲相當有力道與震撼力,但不至於影響中高音頻與人聲的清晰度,即便是在激烈的射擊戰場下,也能保有沈浸在遊戲劇情或與隊友聊天時的清晰語音體驗,在沒有開啟 360 度空間音效技術,就能擁有優異的音場效果,尤其是聲音的定位感相當明確,不愧是專為 FPS 遊戲所設計的一款耳機,但在遊玩 RPG 等類型遊戲時,也能透過優異的音場效果來獲得極具沈浸式的聽感。
Sony INZONE H9 II 也可透過藍牙與行動裝置進行連接,並且搭配 Sony Sound Connect 應用程式來進行更完整的設定,包含環境聲音控制、等化器模式、藍牙連線品質、自動關閉電源、韌體更新等,其中內建的預設等化器模式,除基本的清晰等模式外,還提供 FPS-1、FPS-2 與 FPS-3 三種特別的遊戲聲音模式,FPS-1 可以強化腳步聲與槍聲,FPS-2 則是近一步強化槍聲,以實際的體驗來說,FPS-1 比較適合多人連線遊戲時使用,FPS-2 則更適合於個人遊戲體驗時設定,至於 FPS-3 則比較接近 FPS-1 一點,會增加中高音頻的聲音表現,並且帶來精準的聲音定位。而在自定義的等化器中,則具備 10 段音頻的調整,這也與 WH-1000XM6 的設計相同,讓玩家們能夠自行找到專屬的調音設定。
- 聲音設定
- 音場個人化
- 裝置設定

Sony INZONE H9 II 具備降噪模式關閉與開啟語音聊天時最長約 30 小時的續航力表現,但布萊恩本身可以玩遊戲的時間每天不超過 2 小時,因此實際體驗續航力時,我是分別在玩遊戲與聽音樂兩種環境下,開啟降噪模式與語音聊天功能,每天約 2 小時遊戲與 6 小時的音樂聆聽時間,大約在第三天就會出現充電提醒,這部分也給各位參考。至於 H9 II 具備充電 5 分鐘可播放 60 分鐘的快速充電功能,另外考量到玩家們較長的遊戲時間,也支援邊充電邊使用的功能,這也是相當實用的功能設計。
- INZONE E9 外盒(正)
- INZONE E9 外盒(背)
- 硬式收納盒
- 簡易使用說明
- 內容物配置
- 耳塞配置
- 硬式攜帶收納盒
- 收納空間設計
- USB-C 音訊盒
- 耳機收納
- 耳機本體
- 耳機導管
- 可調長度裝置
- 整線裝置
- 3.5mm 音源插頭
- 耳機本體重量
- 搭配收納盒與音訊裝置重量

在實際配戴上,INZONE E9 採用入耳式耳機結構,因此在耳塞尺寸的選擇上一定要符合個人的耳道形狀,才能獲得最佳的配戴穩定性、舒適性與被動隔音效果,至於兩種耳塞的材質選擇,如果想要進一步提升隔音效果與低音力道,就選擇 PU 泡棉材質耳塞。搭配親膚材質的耳掛,確實能進一步提升配戴時的穩定性,輕巧的耳機機殼與中型的耳機導管配置,在配戴舒適度上也還算不錯,還是會感受到入耳式耳機明顯的侵入感,但也很適合長時間配戴使用,耳機連接線上的長度可調裝置,也可提升配戴時的穩定性,以及每個人對於耳機連接線長度可容忍的範圍,也算是相當基本的設計。

INZONE E9 則是由 Fnatic 調校的聲學音效,搭配 Sony 聲學技術所共同完成的調音設定,機殼內部則為特別訂製的驅動單體與聲學設計,其實際聽感最大的特色在聽感則接近於監聽式耳機,為玩家們帶來清晰的三音頻,但又近一步強化音場與空間的細節感,像是遊戲中的槍聲、腳步聲等都能以精確的位置傳遞到玩家的耳內,同樣也是一款相當適合 FPS 遊戲的耳機。不過也由於接近監聽式耳機的聽感,讓 INZONE E9 在聆聽音樂或是以音樂為主的 RPG 類型遊戲時,會少了一點豐富溫暖的感覺,不過像是節奏類型的音樂遊戲也是滿適合搭配這款耳機來使用。
- INZONE Mouse-A 外盒(正)
- INZONE Mouse-A 外盒(背)
- 內部包裝設計
- 簡易使用說明
- 滑鼠與配件
- 滑鼠正面
- 左右按鍵與滾輪
- 側面按鈕
- 右側鼠身
- USB-C 連接埠
- 滑鼠底部
至於滑鼠底部則可以看到 Sony 自訂的 3950IZ 感應器,具備最高 30,000 DPI 的追蹤解析度,並支援最高 70G 的線性加速度,以及 750 IPS 的追蹤速度,同時也支援 500-8000Hz 的自訂輪詢率,讓滑鼠的移動與操作能更加流暢且延遲性更低。而感應器上方的按鍵,則可設定在四組自訂的設定檔中切換,當然也可進行電源啟閉開關。

實際測試 Sony INZONE Mouse-A 電競滑鼠的重量則僅有 50g,雖然根據 Sony 官方資料說明 Fnatic 職業選手回饋的最佳滑鼠重量設定是 48.4g,但說實話 50g 在目前市售的電競滑鼠中,也算是相當輕量化的配置之一,至於手感與操作性上就還是得看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來決定。
- 分配設定
- 性能設定
- 通用設定

由於本次要體驗的產品數量有點太多,加上時間不足的關係,因此針對滑鼠與鍵盤部分,無法進行更詳細的測試,僅能先就實際使用手感等部分來跟各位分享,在此還請各位多多見諒!INZONE Mouse-A 電競滑鼠的輕量化結構,搭配對稱式的滑鼠外型設計,提供不錯的舒適感,適中的滑鼠尺寸設計,其實也能以最大限度的滿足不同大小手型的使用需求,簡單來說如果各位的手型不是特別大或特別小,都能夠以舒適的方式來使用這款滑鼠。

採用光學開關的按鍵與具備觸覺回饋的滾輪設計,在實際的操作上都能有相當靈敏且低延遲的操作體驗,但對於延遲性表現更嚴格的 FPS 遊戲來說,建議各位可以使用有線方式,或是將輪詢率設定在最高的 8000Hz 來確保低延遲表現。至於 Sony 自訂的 3950IZ 感應器,在實際操作上的追蹤速度與靈敏度表現也相當優異,且即便是在不同材質表面上,也都能在可容忍的範圍正常使用,這點其實也算滿重要的特點,畢竟有時候不一定會有滑鼠墊來讓滑鼠能夠完整的運行。
- INZONE KBD-H75 外盒(正)
- INZONE KBD-H75 外盒(背)
- 簡易使用說明
- 內盒包裝
- 內容物配件
- 鍵盤本體
- 鍵盤上側
- USB-C 連接埠
- 音量旋鈕
- 鍵盤底部
- 可收納增高支架

實際測量 INZONE KBD-H75 電競鍵盤的重量為 805g,可以算是今年 INZONE 電競周邊系列新品中,重量配置算是最重的一款,不過基於其有線鍵盤較少攜帶外出的特性,這樣的重量配置反而能增加鍵盤在實際使用時的穩定性,其實也並不算是過重的配置。
- 分配設定
- Fn 按鍵分配設定
- 性能設定
- 單鍵可調設定
- 燈光設定
- 裝置設定
在 INZONE Hub 中也具備燈光調整選單,除了選擇預設的燈光效果外,也提供自訂燈光效果、顏色與亮度等設定,不過相比於像是 Razer、ROG 等電競鍵盤來說,在燈光效果部分確實並非是 Sony 的強項,這也是未來可以持續進步的地方。

同樣來分享一下 INZONE KBD-H75 電競鍵盤的實際使用心得,首先是敲擊的手感表現,可依照個人使用鍵盤習慣來調整觸發距離的設計,確實是相當貼心,能夠滿足不同的敲擊手感需求,而按鍵的敲擊聲則是接近靜音紅軸,但又沒有機械軸那麼有段落感,如果各位是習慣機械軸的鍵盤敲擊感,那在使用這把鍵盤時可能要花點時間來習慣一下。至於 75% 緊湊型鍵盤配置,就是要看個人使用習慣來判定好壞,我個人是還滿習慣在玩遊戲的時候使用 75% 配置的鍵盤,反正遊戲的操作按鍵主要就集中在某些區域,有沒有獨立的數字按鍵並非那麼重要,且能增加滑鼠移動的範圍,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 INZONE Mat-F/Mat-D
- 尺寸比較
- 厚度比較
- 底墊材質比較

至於這兩款 INZONE 所推出的電競滑鼠墊,雖同樣是為 FPS 遊戲而生的產品,但以 Mat-D 來說,更爲適合在戰場地圖較大且移動頻率高的遊戲來搭配使用,像是《鬥陣特攻》、《三角洲行動》等大型戰場地圖的多人連線射擊遊戲,因為 Mat-D 採用低表面摩擦力的滑鼠墊材質,能進一步加強滑鼠操作時的靈敏度與滑順性。

而 INZONE Mat-F 適合戰場地圖較小且移動頻率低的戰術型 FPS 射擊遊戲,像是玩家們相當熟悉的《絕對武力 2》或是《特戰英豪》等類型的遊戲,由於這類戰術型 FPS 遊戲,需要更精準的瞄準操作,因此較為適合搭配具備高表面摩擦力的 Mat-F 滑鼠墊來使用。

說實話,即便 Sony 推出 INZONE 電競系列產品已經邁入第四年,但布萊恩一直以為 Sony 會以更成熟的聲學與顯示技術,持續推出電競耳機與電競顯示器等產品來持續站穩電競市場,而這次 Sony 推出 Mouse-A 電競滑鼠、KBD-H75 專業電競鍵盤,以及 Mat-F 與 Mat-D 兩款電競滑鼠墊等周邊新品,確實也讓人感到訝異卻也帶點期待的心情。先姑且不說 Sony 本來就相當成熟的耳機系列產品,以 Mouse-A 電競滑鼠與 KBD-H75 電競鍵盤這兩款新品,從外型設計上到內部技術的純熟度來說,都讓人有種驚艷的感覺,以首次推出電競鍵盤與滑鼠產品來說,Sony 確實讓人不禁懷疑其背後還有多少黑科技的存在。但以目前電競周邊市場,品牌競爭也是相當激烈的情況,Sony INZONE 系列能否靠著獨樹一格的外型設計,更為成熟的技術功能,以及精準的產品定位來搶攻市場,才是未來 Sony 所要面臨的挑戰。
▊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