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琳瑯滿目的款式均帶著相似的功能與規格,似乎已然讓大眾麻痺
也不乏有些廠商嘗試製造新的話題性,
卻推出了已經背離真正gaming需要的功能,弄巧成拙。
在這其中,身為元祖級品牌之一的Razer,
自2009年推出打著"第一支遊戲級無線滑鼠"口號的Mamba(曼巴蛇)後,
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擺脫線的束縛,
實屬電競滑鼠在功能面上趨於穩定之後難得的突破。
而Razer也在2012年推出了該型號的小改款,
小弟過去也擁有第一版的Mamba,
使用上令人滿意,小缺失瑕不掩瑜。
而近日要為新組的二號機添購滑鼠的時候,
便決定帶回沒有follow到的新曼巴

產品開箱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d6c33d070493e1aa437db7174c4f8b73.png)
外盒,依舊是吸睛的展示包裝,左上角上多了4G的字樣
代表採用了自家第四代的感應器技術,
雷射Sensor同樣是採用飛利浦Twin Eye系列,
但多了一個光學Sensor用來做距離的感應與補正,
滑鼠的DPI部分則從原先的5600提升至6400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9e8f922b9c0f7931b6ca580762f257ca.png)
拆開後,配件一覽,由左至右分別為
說明手冊、座充(同時也是無線發射器)、電池&電池蓋,以及右上角的傳輸線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bd5d921b525f8c7c07768f46dd0a4614.png)
滑鼠本體,這個鼠型的設計,源自於Razer自家最成功的滑鼠Deathadder
採用該滑鼠的人體工學為藍本,讓Mamba還沒有握過便令人感到安心
不僅如此,Mamba還做了一個相當不錯的改進:
將左右兩側進一步往內削,並加上防滑墊片
原來的Deathadder雖受許多選手與玩家的喜愛,
在歐美一片好評,卻有著手小的人久握會造成不適的缺點
Mamba如此修改後,在握鼠、抬鼠時,
拇指與小指可以有良好的支點,更不費力的進行動作,
雖然官方沒有針對這一點做宣傳,不過據小弟身邊,
曾因手過小而對降低對Deathadder評價的友人試握後所說,
曼巴的這一處變化的確顯著改善了握感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59e438b6cc14d3f2b990939be00302fd.png)
左側,可以看見兩顆可自定義的側鍵,在今日已是同類型產品的標準配備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f8d0996d418be75fdac6674a212a94cd.png)
右側,下斜的角度可同時適用二指與三指握法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e0c1ceca224f3e380e472772f624d5a1.png)
貓貓:這個"mouse"怎麼長得和我預期的不太一樣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f80b95166b47e1d62272efbbd882404e.png)
滑鼠下側,可以看到無線模式的開關、配對鍵、兩個感應器與鋰電池槽,
要注意的是墊在內側的塑膠片有寫著pull tab字樣的尾巴,
是用來將電池抽出的,可別在裝電池時把他給埋進去囉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907c11810a75e1b13de01d52ba6873c5.png)
在滑鼠前端的滾輪下方有傳輸線的接口,
Mamba也可以不使用充電座,直接以有線方式使用,邊用邊充電
測試過可以不安裝電池,但滑鼠的重心會因沒有後側電池的平衡而前傾,
抬鼠時的感覺個人認為並不好。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bdd8a0f131d1fac30328eefb1ff8b160.png)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3022a333ce92ee794666b5030b24e2cb.png)
小手握上的樣子,輕鬆match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4e378c12298602ab370bd143bf10f77e.png)
貓貓:幹嘛大家都在摸,我也要來參一咖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511c67ceb5ddecaff98c208e4689d4be.png)
Mamba的"貓"體工學設計看來是失敗的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ee406c5e5c518017e30fecc16840b07f.png)
架上充電座之後的樣子,睡前隨手放,醒來滿電繼續用
新版曼巴稍微改進了電池的續航力,
以持續不間斷的使用而言,撐過整整一天沒有問題,
雖然和坊間的無線小滑鼠,兩顆3號電池可以用好幾個月不能相比,
但考慮到無線滑鼠延遲與反應時間的問題,
在Mamba搭載的無線技術上獲得解決,
一天一充的週期應該是勉強可以接受~
高DPI何用之有
現今標榜電競取向的滑鼠,帳面上DPI數值總是大家高來高去
然而就如同相機的畫素一樣,除了這是一個明確的數字,
方便廠商將宣傳力道集中於此之外
真的問到高DPI有什麼確切的益處時,
又好像沒有廠商出來好好的說明過
常聽見的論點是:高DPI = 高靈敏度,
對於超高解析度的螢幕or多螢幕的環境下,可以發揮得更出色。
相信許多人聽完之後都會和小弟有同樣飄渺虛無的感覺...
又不是人人家裡都有多螢幕的環境,
所以言下之意就是對大多數人而言根本沒差嗎?

well, 這幾年使用高DPI滑鼠的經驗,除了上述的應用之外,
小弟也分享一點自己的拙見,可能版上先進們有人早已經知曉了,
若是這個應用已經LAG或是下面的說明有錯誤之處,
還煩請各位高手溫柔指教小力鞭

在說高DPI的用處前先說說DPI是什麼,
DPI, Dots Per Inch,顧名思義,
表示滑鼠(也可以說,握著滑鼠的那隻手)每移動一英吋的距離,
電腦端(簡單說就是滑鼠游標)會相應的移動多少個"點"
這個"點",指的就是電腦畫面的基本單位"像素"(Pixel)
通俗而不精確的說,一個Full HD的螢幕,解析度1920x1080
如果使用一支DPI 1920的滑鼠,當滑鼠往右水平移動一英吋的時候,
畫面上的指標便會剛好從螢幕的最左移到最右。
所以,結論就是DPI越高,靈敏度就越高,
使用上的感受就是"指標很滑跑很快"
這時候很容易會聯想到,Windows控制台裡面,
關於滑鼠的設定,也有一個靈敏度可以調整,
滑桿往右拉,游標就會移動得更快,基本上就是如此的感覺。
那麼,既然本身就有設定可以調整,為何還需要高DPI呢?
這就和小弟要分享的應用有密切的關係,
可以稱他做"1:1 滑鼠設定"
高DPI未必要用來更滑,反過來想,
可以讓滑鼠的移動更精準。
基本上在玩遊戲的時候,
影響滑鼠在畫面上移動感受的變因有三:
1. 滑鼠的DPI
2. Windows的滑鼠靈敏度設定
3. 遊戲本身的滑鼠靈敏度設定
在這當中,只有滑鼠的DPI是"真的"
是由設備的效能帶來的靈敏度,
而說他有真假之分,便是因為更為高速的滑動不會無中生有,
後面兩者實際上只是在增加,
每次滑鼠實際移動時,電腦相對移動的Dot數
換句話說,就是讓你的游標用"跳"的
用小畫家畫斜線便可以明顯的感受出差異: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abe50e755ffc6c2cd245f47d3bfbdb3b.png)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eaffb40dc76be620be0cc3ea3bccc471.png)
如圖所示,當Windows設定的滑鼠靈敏度調整到最高後,
原本的斜線變成了明顯的階梯狀,
便是游標在"跳"的表現。
那麼in-game的滑鼠相關設定呢? 原理是大同小異的,
下面以很普及的射擊遊戲Counter-Strike: Source來測試
除了這個遊戲廣為人知之外,
該遊戲用數字量化的形式來表示滑鼠靈敏度的設定,
也便於我們的說明,其他遊戲相關的設定概念也大同小異: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3670f8a199e9e13a1c526f7a887fa0b9.png)
尚未設定前,該遊戲預設的靈敏度為3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36409b0558a7a0c8e0253ac220bc43cc.png)
測試時,選用這個場景,將準心移到標靶的中間,
然後在不同的遊戲靈敏度設定值下,
將滑鼠緩緩往右移動直到遊戲畫面"動了一下"
作為比較的基準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55ac180818773407cf876659775add9d.png)
首先將靈敏度設定為小弟認為最精準的1,結果如圖所示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247ab40f2889712c40e1cee16de23e84.png)
接著將靈敏度設定為最大值6,結果如圖所示
可以看出準心偏離的程度變得更高了,
在這個距離之間的點就這樣被跳掉,
可想而知在講求精準的射擊遊戲中,
會對遊戲的表現造成莫大的影響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cc32af823719f1cdeb76f700e4a84018.png)
為了讓差異更明顯的體現,來做一個比較惡搞性質的測試,
遊戲的設定畫面本身最高的設定值為6,
但透過指令的方式可以將其設定得更高,現在將他調成100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abde2f911d5b08685885d87fc979db85.png)
這個夭壽的結果完全不需要放大細看,
滑鼠動一下畫面就跳了一大格,實際在遊戲中操作的感受非常怪異

擁有Valve旗下遊戲的玩家們也可以自行嘗試看看
由此可見軟體層面的設定對滑鼠移動的精準度有不小的影響,
總而言之,完整的1:1設定方式應如下:
1. Windows滑鼠靈敏度設定拉至最中間(第6格),
2. 關閉游標加速(不勾選"增強指標的準確性"選項)
3. 不使用遊戲內的滑鼠靈敏度增加功能
(若是遊戲有支援Raw Input的功能那是最棒的,務必啟用)
4. 一律以滑鼠DPI的設定來變更指標的滑度,調整自己喜歡的手感
以CS系列預設值3而言,坊間普遍滑鼠的DPI多為1600~2000,
若要將遊戲內的設定值改為精確的1,
滑鼠的DPI必須要乘以3倍(4800~6000),
才能達到和過往相同的手感,並且處於最精準的移動狀態,
Mamba所支援的100~6400 DPI彈性調整,在這裡就派得上用場了。
除了Double A,還有更好的選擇
滑鼠墊一直是個影響甚鉅卻經常被忽視的角色,
一隻功能強勁的滑鼠可以改善日常使用與遊戲的操作
但一張合適的鼠墊,影響的卻是人手在操作滑鼠時感受到的實際體驗。
好滑鼠一隻就夠,但是每張鼠墊因著材質、紋理、做工的不同,
都有著獨特的個性,因此小弟過去在瘋周邊時,
每當發現一張有特色的滑鼠墊,便會想帶回家隨時替用
這次寫開箱,才發現家裡還靜靜的躺了一疊,
便從中挑了Razer和SteelSeries兩家的產品出來曬曬,
也測試Mamba的相容性與手感。
一般而言,滑鼠墊依材質的不同,
大略可分為布質、塑膠、硬式(玻璃、鋁合金等),以及其他類
每種材質各有其優缺點,手感也大異其趣
下面以主觀手感、
Mamba在個別滑鼠墊上的移動精準度、
自然損耗的耐用度,以1~5分簡單評比
重點在於Mamba的相容性,而不是分數的高低,
因為每款滑鼠墊都有其無可取代之處,否則也不會留這麼多張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db0f3dba2a38d164be3ad2b703483467.png)
先從基本的布墊說起,此款為Razer針對行動電腦設計的便攜鼠墊Kabuto,
非常的輕薄好帶,但是手感上則有著不小的妥協,
一般而言滑鼠在布墊上遇到相容性問題的機率微乎其微,
Mamba自然也沒有問題。
手感:3
Mamba相容:4
耐用度:4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fcb1dd50548d0c268d21630fa33ebeb8.png)
SteelSeries 5L,很特別的布墊,在布料上多了一層特殊的塗料,
讓這款鼠墊兼具布墊的優異相容性和塑膠墊的滑順,
滑鼠移動的追蹤效能也極為優異
但缺點是該塗料不耐折、不抗磨損,
因此布料下方又墊了一層硬板讓他無法彎折,
也間接犧牲了布墊便於攜帶的特性
手感:4
Mamba相容:5
耐用度:3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8be388c6232a47f6387d6a17f588851f.png)
SteelSeries 9HD,主打表面紋理針對雷射滑鼠的反射最佳化的塑膠墊,
手感上也相當不錯,在塑膠墊中不算非常滑,
但是也不會有極大的摩擦力,屬於全能型,
不過Mamba在這款滑鼠墊上無法正常運作,亂飄的情況非常嚴重,
Philips Twin-Eye感應器的相容性問題一直都是個不定因素
手感:4
Mamba相容:1
耐用度:4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3e928d41beeb7598ab060a1982d702a6.png)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c48d31138adb118b30ab4337a9dbfd1f.png)
Razer ExactMat,因為手感與操作上的特性,把他歸類在塑膠墊
實際上是一種複合式的材料,為Razer第一款滑鼠墊,有粗細雙面設計
粗面的手感和9HD相若,細面的手感則相當滑順,兩者各擅其場
有趣的是第一代Mamba在這款滑鼠墊上也不能正常運作,
會不定時出現無法移動的問題,
不過新版的Mamba或許是歸功於4G雙感應器的輔助,
或是韌體調教得宜,4G版在這張墊子上運作良好
手感:4
Mamba相容:4
耐用度:4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c0d69c3ad284c96b92575c587462c22a.png)
SteelSeries Experience I-2,經典的iCEMAT復刻版,
玻璃製的質感非常高,表面的處理也讓滑動的手感相當出色,
可惜不少滑鼠在這張滑鼠墊上會有挑墊的現象,
Mamba倒是沒有這個問題,運作良好
(順帶一提,這是今天的所有鼠墊中最耐用的一款,
可以在上面寫字、放杯盤食物都沒有問題,刮擦多年下來完好如新
)手感:4
Mamba相容:4
耐用度:*(Maxed Out)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978946640670f2e3c58ccf969350e549.png)
SteelSeries SX,不論是官方的定位,還是私心的喜好,
這張鼠墊無疑是我心目中最特別最有架勢的,
鋁合金陽極處理表面和塑膠墊的滑是不同的感覺,
塑膠墊有一種起步的阻力,開始移動之後感到越來越滑,
SX的手感似乎是沒有靜摩擦力的,
像是在一個冰塊上使用的感受,十分特殊,
Razer最近也推出了新的鋁製鼠墊Manticor,
有機會的話小弟也想試試看,
能不能超越這一張心目中的鼠墊之王
手感:5
Mamba相容:5
耐用度:5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7bddaa1d118f3cccf60883c34490e610.png)
Razer Megasoma,一張很有潛力卻不如預期的滑鼠墊,
布墊手感上普遍的問題便是下方發泡材質的厚薄,
若太薄甚至沒有,則容易因桌面的不平整影響滑鼠的使用,
若發泡材質較厚,則滑鼠的重量將會造成些微的下陷,
移動時便會有阻礙感,硬質鼠墊則有攜帶不便的問題。
Megasoma的矽膠材質可以捲曲彎折,
但是對滑鼠表面施壓則無法造成下陷,兼具了軟墊的便利性與硬墊的平整感,
此外可水洗也易於清潔,作為滑鼠墊而言看似相當理想,
可惜該鼠墊的表面紋理處理不甚OK,
滑動的阻礙感降低了使用的舒適度。
有趣的是,Mamba和這款滑鼠墊搭配起來可以work的同時,
對手產品採用了普遍認為相容性較佳的Avago感應器,
在這款滑鼠墊上卻無法良好運作,和方才測試9HD的狀況顛倒了過來

手感:3
Mamba相容:4
耐用度:5
![[開箱+小科普+曬鼠墊]老酒新開,Razer Mamba 4G](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2/mobile01-3eba3d4f0ca0199f3658853b90860d84.png)
本文的最後一張鼠墊,相對於幾年前Megasoma推出時的高調,
這次Megasoma 2似乎是無聲無息的上市,也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
基於對矽膠鼠墊潛力的期待,前些日子看見它時還是悄悄的下了訂單,
壓軸一定有它的理由,使用後的心得超出了我的預料太多,
Razer在矽膠的基底上,似乎鑲上了薄薄一層類似紗布的料子,
解決了相容性與手感的問題,表面奇異的凹凸紋理設計使用的滑順感相當的好,
該動就動,該停就停,操作上豪不費力,
相較於過度性格又霸氣外露的鼠墊皇者SX來說,
Megasoma 2是我認為Razer現時架上產品中的誠意之作,
也是考量到每個人不同的喜好手感,以及各種場合的適用性後,
決定在今天給予"最推薦"殊榮的滑鼠墊

手感:5
Mamba相容:5
耐用度:Maybe 5? (使用時間不長,尚不知表面新增的布料耐用性如何)
總結
與新Mamba相處幾天下來,
有感受到對比上一版的進步,卻也依然稱不上完美。
概略整理的優缺點清單如下
優點:
1. 自訂義按鈕、巨集錄製與編輯、
自動切換設定檔等等...該有的一樣也沒少
2. 越過青黃不接的DPI範圍,提升至實用價值更高的6000以上
3. 電池續航力約略提升
4. 1600萬色的燈光效果還蠻酷炫的
5. 無線滑鼠達到有線等級的反應速度,非常的具有實用性與突破性
6. 人體工學握感優異
缺點:
1. 與滑鼠墊的相容性有小幅提升,但還是有改善的空間
2. 滑鼠本身的重心不在平衡的正中央,
不裝電池太靠前,裝了電池太靠後,稍微影響抬鼠的感覺
3. 新的雲端驅動Synapse 2.0穩定性與操作邏輯亟待改進,
糟到我在文中完全不想介紹...
4. 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推出採用樸素一點的包裝,然後降低售價的版本(笑
對這隻滑鼠,小弟總體的評價是優良的,在此分享給版友們
以上,感謝各位大大的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