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
對於遊戲專用耳機來說,Razer 旗下的「梭魚」與「黑鯊」系列各有明確的定位:梭魚主打年輕潮流、輕量風格,適合通勤族在公車上聽音樂、或是窩在沙發上輕鬆遊玩。
但如果你是長時間開打、重視語音通話清晰度與配戴舒適度的硬核玩家,那麼「黑鯊」系列絕對是你該選的那一款。
就以這次體驗的 Razer BlackShark V3 X Hyperspeed 無線電競耳機 為例,阿洪本人頭偏大,以往很多耳機戴久都會耳朵痛,但這款黑鯊讓我驚訝的是:
飛行員風格耳罩設計,兩側加長可調桿對大頭族友善;
柔軟皮革耳墊+透氣材質,有效降低長時間佩戴的不適感;
眼鏡族友好設計,長時間戴眼鏡也不會感覺壓耳。
而且只要看到 Razer 耳機型號上有「Hyperspeed」和「X」字樣,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款主打 無線連線輕量設計 的高 CP 值款式!
如果你也是像我一樣常常耳機戴沒多久就痛,或是家裡有多個 3C 裝置想無線連接耳機,那這款黑鯊 V3X Hyperspeed 無疑會是你不後悔的選擇!

▐ RAZER BLACKSHARK V3 系列比較▐
Razer BlackShark V3 系列自推出以來,經歷了多個版本的進化,從入門款的 BlackShark V3 X Hyperspeed(以下簡稱V3X),到標準款的 BlackShark V3(以下簡稱V3),再到旗艦級的 BlackShark V3 Pro(以下簡稱V3 Pro),各自針對不同玩家需求進行了調整。簡單來說,這三款在外觀上都延續了相同的「飛行員耳罩」設計,外型一致、皆為不可拆式耳罩設計,並提供 PC、PlayStation、Xbox 等三種版本,滿足不同平台使用者的需求。目前三款都僅推出黑色版本。

外觀與內部規格
三款的耳罩都有不錯的舒適度,但在細節上有所差異。不同遊戲平台版本,V3X 則在頭戴下方使用大面積的主機識別色,V3 以及V3 PRO版本在線材以及織布搭上主機識別色;V3 X 與 V3 使用的是柔軟皮革搭配絲質透氣軟墊,戴起來輕盈透氣;而 V3 PRO 則升級為雙層記憶泡綿耳墊,不僅包覆性更好,也更適合長時間遊戲配戴。「外殼可替換性」,只有 V3 PRO 提供更換耳罩外殼的可能,對於喜歡客製化、個性化配件的玩家來說,是加分的小細節。調整音量的方式也略有不同:V3 X Hyperspeed 採用滾輪調整音量,而 V3 與 V3 PRO 則使用更直覺的圓柱音量旋鈕。重量方面,V3 X 與 V3 均為 270 克,相對輕巧,V3 PRO 因加入更多高規元件,重量則來到 367 克。聲音核心的單體部分,三款皆採用 Razer 第二代 50mm 驅動單體,但材質有別。V3 X 為一般單體、V3 使用鈦金屬單體,而 V3 PRO 則是使用鈦金屬生物纖維單體,聲音細節與解析度進一步提升。
麥克風方面也有等級差異:V3 X 採用心型指向性 9.9mm 麥克風,適合基本對話需求;V3 升級為超寬頻 9.9mm 麥克風,語音清晰度提升;V3 PRO 則配備了全指向 12mm 麥克風,還支援主動降噪功能,是重度語音使用者的首選。在連線方式上,三款皆支援有線、藍牙與 2.4GHz 無線連接,但 V3 PRO 額外提供 3.5mm 耳麥孔,4模連線,讓連線方式更為彈性,甚至可搭配部分專業設備使用。
軟體支援方面,三款皆可搭配 Razer Audio 與 Synapse 軟體進行設定,不過在空間音效的支援上,V3 與 V3 PRO 支援 THX Spatial Audio 虛擬環繞音效,讓遊戲中的空間感更立體;而 V3 X 則不支援這項功能,支援7.1環繞音效。三款耳機依照不同版本支援空間音訊規格,PC支援7.1或THX音效;Xbox支援Windows Sonic;PS5則支援Tempest 3D。
▐ 開箱 V3 黑鯊 Hyperspeed(PC版)▐
接下來就會直接開箱
照慣例來個360度旋轉從外觀規格來看,包裝內容物為耳機本體、可拆卸麥克風、2.4Ghz接收器(Type-C)、USB-Type-c(母)、USB-Type-c(公)、說明書。母線長126cm;公線長152公分,線材長度含接頭,外加一個純黑布套。

- 開箱
- 外盒正面
- 外盒側面
- 外盒背面
- 外盒側面2
如果你正在考慮入手一款 輕量無線、遊戲導向、又支援多裝置連接的電競耳機,那 Razer BlackShark V3X Hyperspeed 絕對是值得納入清單的選擇之一。
▐ 外觀體感▐
頭帶正上方有大Razer LOGO,材質摸起來舒服不悶,輕柔觸感擁有細緻皮革紋路;單體兩側金屬頭帶伸縮,以及中間硬質線材耐用度好,- 縫線精細
- RAZER LOGO
- 硬質接線
- 實際按壓柔軟親膚
- PC版本配色
- 接合材質
- 伸縮質感配件
- 作工精細
▐ 單體▐
單體採用二代 50mm 驅動單體,針對低音、中音和高音的三個專用調音孔,強化各個頻率的獨特音質。除了少了Chroma燈效減少吃電之外。靈敏度106db耳機效率算不錯的以小功率有效率推動耳機,續航力跟以這款價位的算優質。

▐ 麥克風抗噪▐
麥克風靈敏度42db,中等靈敏度麥克風搭配心指向,搭配心型指向靠近嘴邊收音,對麥克風抗噪加分。分離式麥克風也符合電競需求。- 可拆式麥克風
- 麥克風接孔
- 麥克風對話孔
- 背面通風口
▐外觀端子與 三模連線設計▐
由右至左為Typc-C充電孔、電源開關(同時也是Smartswitch開關) 、音量鍵、麥克風靜音鍵。Typc-C充電孔同時也是有線用法的接孔,使用USB TO Type-C線材。

連線Razer BLACKSHARK V3X HYPERSPEED 版本具備三模連線,有線採USB連線,無線採藍牙或者2.4Ghz Type-C的無線裝置。

連線方式的話,有線的部分,開機接線耳機與麥克風跟基本上就可以使用,如果不行跑到音效設定,確定是連線到Blackshark V3 設備上;如果你是連藍牙,開機久按會閃藍燈,會聽到"paring"提示音,在開啟藍牙設備連結,2.4Ghz插上設備,看見燈效綠燈就可以使用。在不接USB設備情況下,切換無線連接,可以通過長按Razer SmartSwitch/電源鍵切換。
▐ 續航與快充體驗▐
這款耳機的續航表現也相當優秀,雖然充滿電需要一些時間,但支援 快充功能:只要快充 15 分鐘就能使用 6 小時,非常適合臨時上線來場遊戲。本人推薦更實用的方法是,平常用 USB 有線邊充邊打,等到需要無線時再切換 2.4GHz 模式,整體使用上非常順手,幾乎沒有電力焦慮。

▐ 軟體支援與 EQ 調整▐
RAZER 的官方軟體生態目前相當成熟,這款耳機支援:在Razer Synapse 4 或者Razer Audio "App擇一調整EQ,雖然預設選項只有3款,所幸還可以客製化,以目前個人聽感來說,在手機連線聽感與電腦聽感是有差異的,比如說我在手機使用藍牙連線使用劇院聽感最自然;在電腦上,EQ使用音樂模式會比較自然,所以在不同設備聽可以預設多款EQ來做切換,正負6db可以調整,這功能在很多聲霸App功能很類似了,如果是以我來說,比較簡單調法可以先選預設值比較好聽的調成一樣EQ,在依照喜好正負在2db以內微調就可以,重音調高會很糊、高音調低聲音又會乾乾的,比較明顯的是在調整人聲時中音比較明顯,可先從中音、中高音開始調整。
- Synapse 4 音效設定
- Synapse 4 麥克風設定
- Synapse 4 電源設定
- Razer Audio控制項
如果你需要在window電腦或筆電使用微軟的Windows Sonic空間音訊,在Windows作業系統使用上就可以透過系統中的"音效"操作,在設定上需要關閉"單聲道音訊"(PS5也要關閉這選項),關閉這項才能在音效內設定使用空間音訊。
電腦打開系統->音效->關閉單聲道輸入->打開BlackShark V3 X USB->進階設定中的"空間音效"選擇"windows Sonic Headphones"
如過你是使用PS5連線,可以選擇Tempest 3D 音效技術,打開"聲音設置",就可以看到耳機3D音效設置,可使用"音頻聚焦",強化人聲,實際聽感覺得氣氛渲染度以及動態最好,有"真實沉浸感",雖然有另外一款PS版本,但用PC版本測試實用有感。
- PS5設置關閉單聲道設置
- PS5設置2-麥克風
- PS5設置-3D音效耳機
- PS5設置-聲音聚焦
- PS5設置-強化人聲
重量實測
- 耳機269g
- 麥克風11克
- 線材45克
▐阿洪實測 3 小時佩戴與操作體驗▐
目前已經連續使用 Razer BlackShark V3X Hyperspeed 耳機超過3個小時,沒有任何壓迫或不適感,對於我這種頭比較大的玩家來說,這點真的很加分。耳罩貼耳處採用的不是一般皮革,而是類似絲襪觸感的細緻布料,柔軟親膚,同時保留一定的透氣度。外圍則是皮革包覆設計,讓耳機在包覆性與舒適性之間取得不錯平衡。
雖然這款耳機沒有主動降噪,但實際配戴時的環境音干擾很有限,一旦開始播放音樂或進入遊戲後,外界聲音基本不會造成影響。
▐ 多平台連線相容性實測▐ (以下為個人觀感)
我實際測試了多種裝置,三模連線皆可正常使用,以下是各裝置測試結果:筆電(Windows):USB 有線、藍牙、2.4GHz 三種連線模式都能正常使用,裝置辨識順暢,音訊與麥克風皆可運作。
PS5 家用主機:直接將 2.4GHz Type-C 接收器插入主機前方插槽,耳機與麥克風功能同步啟用,無需額外設定。

iPad Pro 11 吋(USB-C):使用充電孔插入 2.4GHz 接收器,耳機與麥克風功能正常,操作簡單。

iPhone 12(藍牙連線):長按耳機電源鍵啟動藍牙配對,手機快速辨識並連線成功,通話與播放皆正常。
實際麥克風測試。強化麥克風抗噪這功能一定要開,實測放手機背景音樂,靠近嘴邊15公分,音量條開一半,通話開啟後背景音不見,是好用的功能。
這次的連線實測讓我蠻驚喜的,不管是遊戲主機、行動裝置還是電腦,只要插上就能用,整體表現即插即用,穩定性也不錯。
整體聽起來使用2.4Ghz比較聽感比較適合我,但其實訊源個人覺得也是有差,目前聽感最好的前三名使用排名為:
PS5接2.4Ghz> IPAD 11接2.4Ghz> 有線USB接筆電
Razer BlackShark V3X Hyperspeed 的三模連線設計真的很實用,不管你是用電腦、主機還是平板手機,都能快速上手、連線無痛。
佩戴舒適、音質穩定、支援設備廣泛,這樣的表現在這個價位帶上,真的算是 高 CP 值耳機中很穩的一款選擇!
購買賣場
蝦皮雷蛇官方旗艦店,比較有保固,也比較會送東西,近期有券可領最近也有送鼠墊 https://reurl.cc/3MO0bO
▐ Razer BlackShark V3X Hyperspeed (PC版)細部規格 ▐▐商品內容物1.耳機本體2.麥克風3.TYPE-C 公 TO USB線4.TYPE-C 母 TO USB線5.TYPE-C 2.4Ghz接收器 6.純黑防塵布套 ▐ 7.1虛擬環繞音效編碼▐ ▐ Synpase軟體應用▐ Only available on Windows 10® 64-bit (or higher) ▐ 頻響範圍 12 Hz – 28 kHz ▐ 阻抗 32 Ω (1 kHz) ▐ 降噪 無 ▐ 重量270 克 ▐ 電池續航時間 長達約70 小時(2.4 GHz Connection) ▐ 麥克風靈敏度 -42 ± 3 dBV/Pa, 1 kHz ▐ 驅動單元類型 第二代RAZER™ TRIFORCE 50 公釐驅動單元 ▐ 麥克風頻響範圍 60 Hz – 16 kHz ▐ RGB燈效 無 ▐ 收音模式 心指向 ▐ 其他控制按鍵 麥克風靜音切換鍵 麥克風側音控制 ▐ 麥克風樣式 可拆卸式RAZER™ HYPERCLEAR 靈晰技術9.9 毫米心形指向麥克風 ▐ 連接類型 2.4 GHz 無線/藍牙/USB 有線 ▐ 內耳罩直徑 寬: 45 毫米 長: 65 毫米 ▐ 音量控制 音量增大和減小;麥克風增大或減小 ▐ 耳墊材質 混合佈料和人造皮革記憶綿軟墊 ▐耳罩 橢圓形耳罩 ▐靈敏度 106 dBSPL/mW @1 kHz, 以頭部及軀幹模擬器(HATS, Head and Torso Simulator) ▐相容性 PS5™, PS4™ PC, Mac Smartphones, tablets, and handheld gaming devices with Bluetooth audio capability or USB-A port |
後記
以電競品牌來說,目前A牌以及ST橘牌耳機已經有出像類似Hi-Res耳機或者支援,以旗艦機種來說,真心希望規格可以比照這些品牌對於硬體內容有提升,黑鯊也希望出一款平價的Chroma產品,保持電競RGB傳統。保固的部分,可以找代理商 精技電腦,如果代理商無法解決,可嘗試找原廠保固,引用網友保固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