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劍齒虎是熱騰騰剛發表的全新品,當然先來看這邊!

照開箱慣例~先從產品的外包裝看起。因為手邊的昂薩凌豹已經使用很久,盒子早就不知道丟哪去了,沒辦法拿出來拍照比較…


把內容物拿出來,除了慣例會有的產品說明卡外…是一個大大的收納盒,手把本體和配件都直接放在收納盒中。這樣就算做了透明殼也沒有意義,難怪沒有啊。


這個收納盒的內裡材質是軟殼塑膠,表面是尼龍編織,外觀是簡單的黑色搭上Razer Logo。這個收納盒的機能性目的是用來攜帶手把,雖然稍嫌大了點…不過對於有相關需求(如選手)的使用者來說也算是方便吧。

打開收納盒。手把本體以海綿固定在一邊,另一邊的網狀收納袋中放了線材與細部配件。能把這些東西全部都收進去,其實這個收納盒大小就可以接受了。小編常常會把手把在家裡公司帶來帶去,對這收納盒相當有興趣。


把盒子內的東西放出來排排站,雖然只是一只手把,東西也還算滿多的。手把本體與線材之外,一個塑膠袋中裝了一些橡膠製的配件,另外還有一只一字起子。

把劍齒虎和昂薩凌豹並排放著,畢竟都是XBox360的手把,基本形狀差異不到哪去,不過細節上就變化不少了。接下來就以新舊兩代手把的比較,來讓大家瞭解一下劍齒虎有著哪些進步吧。

昂薩凌豹的控制器主體是光滑的塑料,劍齒虎在表面上多覆上一層Razer滑鼠常見的防滑塗層,整體握起來的手感很舒服,也不容易滑動。

不過這種塗層也不完全都是優點…長時間使用後可能會「掉漆」就是一個隱憂所在。

接著直接來看最重要的手把按鍵部份。
劍齒虎的改良中非提不可的絕對是這個十字鍵,它終於變成像是人用的東西了。

遊戲手把的十字鍵,大體上有著一體成型與四鍵分離兩大種設計,順手程度根據個人喜好和使用需求會有不同。我個人是偏向喜歡四鍵分離的,昂薩凌豹也是四鍵分離…但是憑良心說…那個十字鍵…真的不知道在難按什麼…


新推出的劍齒虎十字鍵設計依舊是四鍵分離式,不過按鍵的形狀與按壓需求力道調整到比過去順手太多太多,絕對是長足的進步。(拭淚)
十字鍵明明不好用,但是我還是相當喜歡昂薩凌豹的一個理由就在於它採用「Hyperesponse動作按鍵」設計的ABXY按鈕。這個名稱聽起來很酷炫,總之就是讓這四個按鈕按起來的手感變成類似滑鼠左右鍵點擊的那種力道反饋。這種按鈕手感也是比較見仁見智的部份,小編就有同事認為這種按壓感完全不來勁,喜歡官方手把的傳統按鈕感覺。

Hyperesponse動作按鍵的技術也沿用到劍齒虎上,我相當喜歡這個按鍵設計的原因在它非常適合「連打」,在進行快速連續輸入時能省下大拇指不少力氣。另外有個無用的小變化是昂薩凌豹按鈕上的字樣是「AbXY」,劍齒虎變成「abXY」了。


LB、RB兩個上方按鈕的設計改變也是劍齒虎改良的重點之一,原本和LB、RB並排的LMFB、RMFB額外巨集按鈕的位置和大小都進行了調整。
兩個額外追加的巨集按鈕是昂薩凌豹的一個獨特之處,能按下背後的設定鈕後,把任何一個手把上的其他按鍵指定到巨集按鈕上。雖然在很多狀況下很方便,但是卻出現一個結構上的問題…就是非常容易和LB、RB誤按造成操作失誤。

劍齒虎把兩個追加按鈕縮小,更名為M1、M2,並向內移遠到需要伸長手指才能按到的地方,需要使用時依舊方便,也減少了誤操作的狀況。終於不會打FPS時明明要換槍卻把芭樂丟出去了…

左右兩個類比的部份,劍齒虎並沒有昂薩凌豹賽事版旋轉調整鬆緊的設計,或許未來也有機會推出賽事版?劍齒虎的類比和昂薩凌豹並沒有很大的差異。而在昂薩凌豹中被調整到手把下緣的Select與Start功能鍵,劍齒虎則是放回原本官方手把的位置,XBox鍵的左右。

我推測這當中有兩個理由…其一是他們終於發現把這兩個鈕放到下面去一點都不好按,要讓拇指大幅離開原本的活動區域。另一個容後再談。
原本昂薩背面放置巨集設定鈕的地方,劍齒虎加上了兩個月牙狀的奇特設計,這是什麼東西?


答案是…剩下四個巨集鈕!握持手把時,這兩個弧形剛好可以讓中指放置在上面,之後往上或下撥動都分別是一個巨集鈕。

也就是說劍齒虎把昂薩的巨集鈕設定直接擴充上6個之多。


手把下緣,昂薩放置Start/Select鈕的位置,劍齒虎增加了一個切換設定組的按鈕與顯示螢幕,用以設定巨集按鈕,以及在各種設定組合間切換,這大概也是兩個鈕被放回預設位置的理由。


當按下左邊的鈕時,會在兩個Profile間切換,螢幕會隨著切換顯示「Profile 1」或「Profile 2」。

而按下右邊的按鈕則會進入「Program Mode」,此時先按下要設定的M鈕,再按下要對應的按鈕,就可以把按鈕機能對應到M鈕上。

成功時手把會振動一下,小螢幕上會顯示「M1 set to X」這樣的字樣(如果在M1上設定了X鈕)。

讓我們先把目光移開手把本體,來看一下收納盒中的一些小配件。橡膠材質的配件中,螢光綠的兩個從形狀就能簡單辨識出是用來套在類比上的止滑套。但是另外三樣東西說真的我研究了一小段時間才明白功用。

這個橡膠套的止滑效果非常好,增加了不少摩擦力,能更穩定的進行類比操作,但是典雅的黑色造型被套了兩個螢光綠香菇頭實在是有點…好吧,至少綠色的香菇會加命。



而一字起子與剩下的兩個橡膠墊功能則是相關的,與後面的巨集扳機有關。

如果巨集功能你用不到,那兩個扳機懸在那又很累贅、影響手感,用一字起子就能把扳機給卸下來。

卸下來之後就換剩下兩塊橡膠墊上場了,這兩塊橡膠就是用來填住卸下扳機後的缺口,防止入塵同時也讓手把形狀及手感更完整。


最後一個劍齒虎改良的重點,在於線材。劍齒虎和昂薩凌豹一樣都是有線設計的手把,沒辦法無線使用,而劍齒虎在線材方面做了不少強化。首先為了方便放進收納盒中攜帶,劍齒虎的線材是拆卸式的,在接上手把後旋轉螺帽就能完全固定住連接線,不用擔心意外鬆脫。

而原本橡膠材質的線材也被更換為極度耐用的尼龍編織包覆的線材,更不容易打結、整理方便,也不易折彎破損。對很喜歡這種線材的我來說這無疑也是一個進步點!

拿到手把後的這幾天,正好同時在進行XBox360版《真.北斗無雙》的評測,不用說當然是直接上陣。在具體的使用感受上,加上防滑塗層、改良十字鈕以及附上橡膠類比套這三點,感受是最直接而且明顯的,使用手感很順暢。

昂薩凌豹與XBox360官方手把比較時,因為致命的十字鈕問題,最後往往是回到官方手把,讓我的昂薩最終變成在PC玩遊戲專用…但是經過多處改良劍齒虎對我個人來說完全可以取代掉官方手把。


看完新產品的劍齒虎,接著也來看看老產品新生命的「噬人鯊」耳機!

噬人鯊是Razer已經推出有一段時日的耳機產品,原本是PC專用的耳機麥克風,在最近終於加入了對應XBox360使用的設計。也因為如此…線材量也大幅上升。


和後來許多充滿科技風的Razer耳機產品風格不同,噬人鯊和之前介紹過的旋風黑鯊類似,走相對典型老派的耳機設計。耳罩外的金屬網格設計帶來跟高科技風截然不同的風情。

頭部軟墊是縫入海綿的設計,比起後來耳機的感覺比較軟,同樣很舒服,不過這種材質會讓人擔心在長期使用後漸漸失去彈性扁掉。


耳罩則是絨布內縫入海綿,實際戴起來很舒適,完全不會壓迫耳朵,不過試用感想是隔音效果並不理想,戴著耳機時周遭的聲音還是清晰可聞,在意這點的人可能會不太喜歡。

麥克風相當長,而且是可以自由彎曲,固定在適當位置的設計。

可以彎曲的幅度相當大,決定彎度與位置後也很穩定,不會回彈,能調整並固定在適合個人使用的位置。

戴起來的側面樣子,和Razer幾只著名的耳機如Starcraft Banshee、Tiamat 7.1等相比,噬人鯊是非常輕便的一只耳機,戴著幾乎感受不到重量與壓迫感。全黑帶著金屬感的外觀也很簡單素雅。

噬人鯊只支援有線使用,線材部份因為對應了XBox360也有所改變,不過很可惜沒有換用尼龍編織包覆的線材。不算粗的橡膠線材在開箱和拍照過程時,就因為扭曲和打結的問題花了我不少時間。


原本PC專用的噬人鯊在線材中段只有一個音量調節的裝置,本次改款對應XBox360後,最大的變化點就在這裡。

新的控制介面,其中一面的轉盤可以調整Audio與Voice。

另一面則是重低音的調整、麥克風開關,以及連接XBox360時的麥克風接孔。

新款的噬人鯊依舊可以單純對應PC使用,把耳機、Mic和供電的USB接上PC就行。不過以PC的USB供電時仍然有電波雜音的老問題…測試用行動供電供電就完全不會。

連接XBox360使用的線材接續就比較囉唆一點了,不過在盒裝背後有清楚的說明,可以很簡單的辨識出各線材的連接方式。


由於XBox360上有不少需要和隊友遠端語音互通的遊戲作品,Razer這款耳機麥克風噬人鯊對XBox360的支援,也成為一個可以考慮的新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