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現在再打比賽的選手們雖然有些操作確實下飯,
但他們鐵定也是前0.1%的那些人,
他們是如何知道自己能成為電競選手的?
每一年的優秀選手都在更換
今年表現好的選手都在01-03年出生的,
代表電競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在17-20歲吧?
這個年紀不管操作的能力,對遊戲的熱忱都保持在最高的水準,
再加上隊伍以及前輩給的支援,才造就他們現在的成就(例如GALA,柴犬)
會讓我思考這個問題的來源是,
最近中國發布了一個新的政策,
為了防止網癮,未成年人一個禮拜只有三個小時可以玩遊戲,
我參考的資料是下面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8392571
https://www.potatomedia.co/post/9486be6a-68cd-42ea-8f6d-c13a9eddd356
裡面提到都網友評論都是一面倒的負評
我自己也覺得相當的不合理
但都沒看到相關類似電競的併發後果,
中國的成年是18歲,先不說17-18是電競的巔峰年紀,
你在18歲以前每個禮拜只有三個小時可以玩遊戲,
那是不是中國的電競人才會出現一個斷層,
而且實力也會停滯不前甚至衰弱?
S8/9中國拿下了兩次世界冠軍,或許今年的FPX和EDG會是LPL最後的光芒?
『如果一個禮拜只有三個小時能玩電腦,誰能確立自己能當職業選手?』
jerryho282 wrote:
你去問問每個為人父母(恕刪)
這麼說就不認同了~
商業活動,變成一個產業 有上、中、下游整合,週邊商品等等,養活了很多人 很多家庭。
你看NBA 那個父母希望他的小孩整天只打球什麼都不學
還真的很多人發現 小孩有天賦讓他走體育這條路!也說真的 學體育的10個有9個腦袋簡單
你看看NBA教練、訓練員 那個是頂級選手退下來的(呃 是有幾個…)
我只能說,每個人有自己的定位,不要把每個人都訓練成碼農~~
有人天賦反應快 心臟大 沈穩 做為選手 有他發揮的空間。
電玩只是一個產業~~~
很多產業 套成你說的都會是通用的 藝人、棋士、體育、藝術 等等。
難道你要否定那些人在年輕的努力嗎? 一定要進台積電才是正確的人生嗎?
bluemenco wrote:
把競賽類的當工作只能(恕刪)
那你這些話套到李洋、戴資穎、郭辛淳 以外的運動員 不也通用!?
你可以打開你的天窗,探頭看一下外面的世界,靠電動直播的人 不是你想像的「少」 是很多。
重點是你選擇這條路 是純休閒 還是有計畫的去實現你的目標!
我也打羽球丫 但我們打的是健康羽球,所以我們不需要像職業選手一樣 要做很多體能訓練
我們上場就打!
要靠電動生活的,也不是整天都在打電動
要收集市場資訊,知道現在熱門的是什麼…
做好攻略,一次又一次反復的打,把最好的一次剪輯下來。
你知道之前有個遊戲叫隻狼,最速通關的是台灣人…還有人做閉眼打電動…也一堆人收看!
現在的媒體數量很多,不用上電視 也可以賺錢,網紅曾說過,1萬個人看你的影片,youtube分潤300元!
光一個吃貨大蛇丸 每天上網吃東西給人家看 賺的比你還多 你可以去看一下人家的流量。
他們合夥又拆股的其中一個牛排,人家也是靠腦袋在想 怎麼賺錢,所以人家排片 都會加上英文字幕主題,可以讓演算法 自動推給 想搜尋這些主題的人。
做任何事都不是你想的那麼單純 不要再用你的天窗看世界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