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洞(Wormhole),或譯作蛀孔或蠹孔[1],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蟲洞是1916年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首次提出的概念[2],1930年代由愛因斯坦及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假設,認為透過蟲洞可以做瞬時間的空間轉移或者做時間旅行。迄今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觀察到蟲洞存在的證據,一般認為這是由於很難和黑洞相區別。
為了與其他種類的蟲洞進行區分,例如量子態的量子蟲洞及弦論上的蟲洞,一般通俗所稱之「蟲洞」應被稱為「時空蟲洞」,量子態的量子蟲洞一般被稱為「微型蟲洞」,兩者有很大的區分。
黑洞有一個特性,就是會在另一邊得到所謂的「鏡射宇宙」。愛因斯坦並不重視這個解,因為我們根本不可能通行。於是,連接兩個宇宙的「愛因斯坦—羅森橋」(Einstein—Rosen bridge)被認為只是個數學技倆。
但是,在1963年時,紐西蘭的數學家羅伊·克爾的研究發現,假設任何崩潰的恆星都會旋轉,則形成黑洞時,將會成為動態黑洞;史瓦西的靜態黑洞並不是最佳的物理解法。然而,實際上恆星會變成扁平的結構,不會形成奇點。也就是說:重力場並非無限大。這使得我們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如果我們將物體或太空船沿著旋轉黑洞的旋轉軸心發射進入,原則上,它可能可以熬過中心的重力場,並進入鏡射宇宙。如此一來,愛因斯坦—羅森橋就如同連接時空兩個區域的通道,也就是「蟲洞」。
理論上,蟲洞是連結白洞和黑洞的多維空間隧道,是無處不在,但轉瞬即逝的。不過有人假想一種奇異物質可以使蟲洞保持張開。也有人假設如果存在一種叫做幻影物質(Phantom matter)的奇異物質的話,因為其同時具有負能量和負質量,因此能創造排斥效應以防止蟲洞關閉。這種奇異物質會使光發生偏轉,成為發現蟲洞的信號。但是這些理論存在過多未經測試的假設,很難令人信服[2]。
tsao789402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pk1 wrote:
今晚是由M大跟EN大...(恕刪)
5
黑洞
如果一個物體的質量很大,相對的吸引力也很大,
大到就算你用光的速度想要逃脫也逃不了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於是很多科學家就去探討這個問題,這時就產生了一個名詞「黑洞」(black hole)。
他是一個毫無止境的無底洞,所有物質只要經過他的引力範圍
就逃脫不了他的魔掌,必定會被他吸進去,而消失在這個宇宙中‧
蟲洞
如果黑洞一直吸入物質而白洞一直吐出物質,那他們倆中間有沒有一種通道呢?
於是「蟲洞」(warm hole)這個名詞也由此誕生了。
不過後來由於許多理論的誕生,蟲洞也就沒有這麼簡單的被解釋。
基普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組經過深入研究後發現,
時空旅行並沒有違反現今所知的科學理論,
且更進一步提出利用蟲洞作時空旅行的構想。
蟲洞是理論中一種連接兩處時空的特殊通道。
讓人類以瞬間穿梭宇宙,甚至作時間旅行。
g5210088
pk1 wrote:
今晚是由M大跟EN大...(恕刪)
5
shing0115
黑洞(Black hole)是根據現代的物理理論和天文學理論,所預言的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天體區域。
歷史上,法國力學家拉普拉斯曾預言:「一個質量如 250 個太陽,而直徑為地球的發光恆星,由於其引力的作用,將不允許任何光線離開它。由於這個原因,宇宙中最大的發光天體,卻不會被我們看見」。
黑洞是由一個質量相當大的天體,在核能耗盡死亡後發生引力塌縮後形成。根據牛頓普適重力定理,由於黑洞的第一宇宙速度過大,連光也逃逸不出來,故名為黑洞。
在此區域內的萬有引力非常強大,任何物質都不可能從此區域內逃逸出去,甚至光線都被它強大的引力拉回,因此黑洞本身不會發光,但是黑洞也不會像其他不會發光的物體一樣呈現出黑色,黑洞的引力可以讓它身後的光線繞到它前面呈現,讓你以為它是透明的。天文學家可藉觀察黑洞周圍物質被吸引時的情況下,找出黑洞位置。
黑洞可以經由電子儀器觀查到。
蟲洞(Wormhole)或譯作「蛀孔」或「蠹孔」[1],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蟲洞是1916年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Ludwig Flamm)首次提出的概念[1],1930年代由愛因斯坦及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假設,認為透過蟲洞可以做瞬時間的空間轉移或者做時間旅行。迄今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觀察到蟲洞存在的證據,一般認為這是由於很難和黑洞相區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