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行車記錄器來說在台灣發展也超過十年之久,從一開始的 720 畫質到目前盛行已久的1080P 乃至於最新的 2K 畫質,主機也從基本款式蛻變為能與手機連線投影的 Carplay 產品,更有附帶價值更多的E.I.S.電子防震技術、盲點偵測、胎壓偵測與可偵測車上電源的停車監控功能等。不過一分錢一分貨往往帶有更多功能的機種,在售價上也有接近萬元的實力更別說還未加入給車行安裝的工資費用。
- 無螢幕主機
- 有螢幕主機
- Carplay主機
主機的部分可以分成三種:
1.無螢幕的主機,不僅體積較小便於安裝車箱中不佔空間,也便於安裝在檔車空間十分有限的車種中,也因為沒有螢幕的關係整體的耗電量較低,關於主機作動是否正常仰賴主機上方的燈號與APP連線來確認,十分考驗APP對於各類型手機的連線穩定度與支援性。
2.有螢幕的主機,對於不想拿出手機或是法生意外時手機損壞,又想直接確認主機是否有錄到關鍵畫面時,對於配有螢幕的主機就可以即時來尋找影片並直接播放,近年來隨著騎士安全意識提升,也有不少廠商設計外露式的支架,讓行車記錄器主機畫面可以當成電子後視鏡來使用,不僅能即時觀察行車記錄器有無正常錄影,在停等時也能隨時觀察後方來車動態以確保安全。但缺點就是主機體積較大也容易有螢幕被車箱內物品壓破的可能性。
3.目前最新的 Carplay 系統搭載主機,終於不用讓機車族來羨慕開車的能夠擁有這樣便利的系統,除了原有的雙鏡頭行車記錄器功能外,更能提供 iOS Carplay 與 Android 系統的 android auto,進而將手機的導航、音樂、來電、APP 通知整合投影到主機畫面上,減少手機架在龍頭處刮風淋雨還會跳車的可能性。但缺點就是體積較大且怕被偷竊與破壞的情況產生。

鏡頭的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影像錄製的穩定性與清晰度,關於影像的解析度目前最為穩定的仍是1080P 的規格,多數使用數位修正 HDR / WDR 功能大多數都合成疊幀使用 30fps 來進行。對於車速提升的車牌清晰度,多數會開放 1080P 60fps 的解析度規格,雖說此規格影片在車速提高到40~50 km/h 之下,能提高周邊 車輛 / 車牌辨識度但無 HDR 功能加持,恐會讓畫面偏暗或是過曝變成另一種難以辨識的囧境,有沒有魚與熊掌都能兼得的產品,當然一台 Gopro 你要拿來做行車記錄器絕對可以解決這問題,但真的是非常昂貴並不是一般小資族群能夠輕易嘗試。
然而清晰度的部分就會想起,新產品裝上時錄製出來的影片都很清晰透徹,但時間過了半年為何變成一片朦朧、白天對比度降低、夜晚光暈直接炸開等情況,平常有戴眼鏡、有在開車甚至是帶著有鏡片的安全帽的使用者,感覺眼前的鏡面髒污太多是否都會做清潔?行車記錄器的鏡頭就像可以提取影像記憶的眼睛,空氣中的酸性物質與柏油都會隨著車輛騎乘捲動空氣而附著在鏡頭鏡片上,時間久了就會黏著在鏡片上進而腐蝕鏡片,能夠定期使用稀釋的中性清潔劑搭配不掉毛的纖維軟布來清潔鏡頭,才是常保鏡頭畫面清晰並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

電源線材與電源盒的設計,現在對應多數產品都更改成 TS 碼流影片規格且更改停車監控模式,多數的設計已經將原有會因為高熱或是撞擊產生不穩定因素的鋰電池,更換成能夠快速充放電的超級電容來對應,也因為是更改成 TS 碼流影片格式能夠達到秒錄秒存,所以不用延遲關機來等待整段影片錄製完畢再進行存檔,對於車輛上的電系與整套產品的穩定性提升許多。

部分的產品還會提供專車專用的取電線,還在破線剝皮來取電嗎?這樣的作法已經過時且有安全的疑慮,現在部分的產品多少也會附上取電線來讓喜愛 DIY 的車主們,不用去煩惱要從何取電的問題,對於店家安裝來說能夠快速的對應並安裝產品,不僅減少客人的等待時間,也能讓整體走線更加的美觀與專業。

對於產品上的各種接頭,不外乎是塑膠製的對插式防水寶馬接頭或是帶有塑膠 / 金屬螺紋可以對鎖的航空接頭,對於行車記錄器接頭來說穩固不鬆脫與帶有隔絕水氣的功能絕對是最大的關鍵,畢竟這就像人類的血管一樣將錄製的影像傳輸到主機並處存在記憶卡內,只要線路鬆脫或是進水都會造成影片錄製不正常的情況產生。

除了影像之外多數的騎乘錄製影片收音多數都會將麥克風與鎖檔鍵來整合,鎖檔鍵顧名思義就是當你在騎乘中想要保留該段影片不被循環錄影所覆蓋,按下這按鍵後該段影片就會上鎖不被覆蓋掉,但最常發生異常的也是鎖檔鍵進水的情況,一般分成表面進水與麥克風收音孔進水,這兩種進水因素都關係到擺放位置,有部分的車主都想要將鎖檔鍵安裝在比較隱密的地方,但隱密的地方往往都會有堆積水氣的可能性,久而久之就會滲入到按鍵中並腐蝕電子元件,因次建議喜愛 DIY 的朋友們要注意到鎖檔鍵背後的麥克風收音開孔,建議不要朝上來接著雨水,才能降低產品異常的發生。

以現在最夯的 SYM DRG 2.0 DIY 安裝來說,不外乎就是整合在車體內的安裝才能不破壞車體線條,且深受時下年輕人喜愛的方式,但這樣的做法不外乎就是要整台拆光來穿線並且在車殼上開孔,市面上也有相對應的套件可以選用,但在安裝成本上除了基本工資外就要多負擔行車記錄器專用殼的費用。
- 車箱空間
- 主機擺放位置
對於 EX-101 的優勢莫過於體積小巧的主機,即便是放在 DRG 2.0 車箱內基本上也不太會影響到物品的擺放空間,針對 DRG 2.0 安裝位置在車箱內所要開孔的設計,主機線材接頭也不過太過於肥大只要開個小洞再用橡膠裝飾圈來美觀一下就好。對於習慣 DIY 的玩家來說這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 前鏡頭安裝位置
- 小盾蓋上樣式
前鏡頭的擺放位置從 DRG 延伸到 2.0 甚至是 MMBCU 都開始選用更精緻的內崁安裝來整合,一來不會一顆鏡頭大辣辣的在那邊擺著太過於突兀,二來也可以避免太陽直射造成鏡頭溫度過高,但以 DRG 2.0 的前鏡頭安裝來說,市面上都有專門開模的前鏡頭放置支架,也可以用原廠的配件使用小蜜蜂來修改,以市售套件來說鏡頭的上下會建議墊上有點厚度的 3M VHB 雙面膠,對好水平黏上後再使用束帶來固定,要注意到每個廠牌的鏡頭大小不同,本次所使用的EX-101型號產品,對於市售的配件來說已經算是支援度很高的產品,無需過多的修改就可以便於安裝。
- 後鏡頭安裝位置
- 後鏡頭擺放角度
後鏡頭的內藏安裝方式第一可以使用原廠殼來挖洞,對好支架角度讓鏡頭與地面平行後,即可使用階梯鑽來慢慢開孔,一邊挖大一邊跟鏡頭前端比對大小,確認好鏡頭的角度與前端露出不會被外殼擋到,就可以黏貼底座並鎖緊鏡頭束環,若是覺得震動會讓 3M VHB 雙面膠黏得不夠緊,可以多塗抹一層助黏劑或是更換成果凍膠來黏貼。
- 後鏡頭開孔
- 裝飾貼片
至於使用階梯鑽開孔後若有手持式磨刻筆(小蜜蜂)來修飾的話會更好,不然就會像我一樣得出一個狗啃過的開孔,美化的辦法也不是沒有正所謂眼不見為淨是最高的境界,去網拍買個鏡頭開孔修飾墊片就可以完美解決。
EX-101型號提供單一 1080P 30fps 影片解析度規格,並且帶有自動 HDR 動態影像合成,白天且是陰天的光線條件下可以看到 EX-101 的畫面表現,主打暗部表現提升即便是白色貨車或是黃色工程車,也不會因為擷取兩側騎樓與地面的暗部曝光,而造成車色甚至於天空變成一片死白,整體仍是以偏暗且灰階的畫面來凸顯周邊車輛大牌的辨識。至於色彩的鮮豔度表現則是 EX-101 的短版,整體的畫面因為 HDR 的影響色彩無法太亮來還原色澤,影片的後半段有斜射陽光加入畫面,可以看到影片對比度在陽光加入後有提升,不過整體的影像調控還是著重在白牌機車大牌的解析為主,因此畫面即便在陽光加入下仍舊是偏灰階來作呈現。
至於小盾牌蓋上後對於前鏡頭的畫面影響,僅有天空中的中央會有一小塊黑影,對於整體畫面與周邊車輛/車牌的辨識並無太大的影響。
夜晚的畫面可以看到 EX-101 可以清楚的將路燈、尾燈、大燈等光源,收成點光源的形式少數因為車輛過彎傾角或是地面高低起伏影響才會出現斜射光與鬼影,EX-101 在夜晚的表現可說是有著不錯的表現,尤其是 HDR 數位修正疊圖更是主打,再大牌上的辨識度不僅提高而且疊圖的晃動感很小,即便是 1080P 30fps 的解析度仍可以辨識低速下的周邊車輛大牌,若真的要在山路或是西濱來一趟夜跑且速度帶快的情況下,除非傳到隔壁棚的 Gopro 來使用,不然任一家的 30fps 其實表現的都差不多,僅差別在於影像調控技術要怎樣設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