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從結構上就與一般機車不同接電、鏡頭安裝、主機安裝都是非常大的考驗
經過了幾個月思考決定放棄XD於是買了獵豹A1頂著用先,開啟了當天線寶寶的日子

獵豹A1是台穩定性很高的機器,體積又小是個稱職的行車紀錄器沒錯,但是續航力太低了只有一個半小時不到
而且安裝在安全帽上很多人都說比較不會震動但是我裝起來真的非常的晃~有時候晃到要看前車的車牌都有點困難
也因此又繼續再找如何在gogoro上安裝車載型的行車紀錄器
有些時候真的運氣很好,前陣子在FB看到有車友PO文很勇敢的自己把車子拆了拉線裝上了SGH鏡頭與主機分離的行車紀錄器
雖然說已經有勇者幹過這件事情,但是畢竟想裝的機器不同、位置不同,拉線的難度、電力夠不夠也都還有很多問題在
運氣又很好的有朋友的重車裝了新上市的大黃蜂雙鏡頭行車紀錄器

跟我的想法相同,要裝就前後一起來,也就是為什麼今年4月的時候在G5上裝了雲創TX2的原因 詳見[開箱] 小盾牌再次應用 光陽超五 + 雲創TX2 分離式雙鏡頭Full HD 高畫質行車紀錄器
但!!!! TX2停產了,所以決定嘗試一下上面這台大黃蜂,規格看起來與TX2差不多,差別在於大黃蜂是前、後鏡頭的檔案分別存檔,而TX2會合併成一個畫面
好的! 說了這麼多在真的開始買材料之前問題有那些我稍微整理一下
1. 電力的問題 :
上面提到的SGH有網友測試過錄影時大約吃0.8A的電,而gogoro車廂中的USB孔官方給我的答案是只能輸出0.5A,於是我不死心騎著gogoro去找強者我朋友測試一下他車上的大黃蜂
很殘念的拿了儀器測試只有0.8A,而大黃蜂確實無法開機啟動錄影,跟我上一篇用app不專業測出來的結論有非常大的差異 詳見Gogoro車廂內USB輸出測試
因此出現了這傢伙~小米的16000大專頭,打算用他給大黃蜂供電,起碼~~ 我一周充一次電即可

穿上藍色的保護套就有那麼一點不像凶器了XD

2. 鏡頭固定的問題
Gogoro車體的設計上非常的侷促,並不像G5一樣前殼拆下其實裡面根本空空的有很多的位置可以藏鏡頭,看了半天前鏡頭可以固定的位置大約也跟車友一樣
固定在手把下的螺絲孔,只是它固定在右邊,經過幾天思考我決定換固定在左邊比較低調,畢竟停車時都會往左打左邊比較低調些
至於後鏡頭原本是想要在其他店家開發給gogoro用的擋泥板上鑽孔鎖上,但是考量到鑽孔很麻煩最後決定直接跟大牌螺絲鎖在一起非常的牢靠
3. 拆殼拉線問題
上面提到的勇者車友自己拆我可沒這個膽,在幾天的尋尋覓覓之下可終於找到人願意幫我拆車殼了,付費給專業的拆我也比較放心
種種問題一一的找到方法克服之後當然就是開始了敗家之路,首先當然是行車紀錄器本體
這台大黃蜂行車紀錄器雙鏡頭前後都是Full HD、SONY的鏡頭、安霸A7晶片

盒子上就很清楚看到機子上輸入孔不多 記憶卡、雙鏡頭、電源、麥克風這樣

包裝上也寫了這台機器的詳細規格,最大的疑惑點就在於它的電源輸出有1.5A進入機器,這對於gogoro的USB電源是很嚴峻的挑戰

拆箱後東西不多(雖然很大一箱XD),最上面黃色的是紀錄器本體,右邊是本次用不到的12V轉5V的電力線(gogoro也沒有12V的電讓我接阿~~)

紀錄器本體有很大的螢幕,左邊是選單、錄影控制按鈕

右邊側面就是雙鏡頭以及USB電源輸入,通通都是走Mini USB介面的插頭

背面是麥克風以及出場就已經貼上的子母扣,可以用來固定主機本體

另一側則是記憶卡插槽(最大支援到128GB),以及一個幾乎用不上的開關(通電就自動開機了阿~~)

主機底下兩大包就是前後兩組鏡頭了,鏡頭固定座是白鐵的而且已經貼上了3M泡棉雙面膠

鏡頭前都貼有保護膜,正式上車前記得要撕掉,這會嚴重影響畫質

固定座可以調整鏡頭高低,中間的孔剛好可以鎖上螺絲來固定

鬆開螺絲就可以旋轉鏡頭以及調整高低(向前鏡頭預計掛垂直的就必須要旋轉調整拍攝角度了)

鏡頭也是走Mini USB的插座

這一包就是12V轉5V的線材了,收起來這次gogoro沒有地方可讓我接XD

還有一個配件包,裡面是兩張說明書、保固卡、貼紙、子母扣(貼在車廂內固定主機用)、8GB的記憶卡(有夠小的....)

接著,紀錄器本體沒什麼問題固定鏡頭的方法才是大問題所在,據說最近流行這樣排零件模仿一下(雖然一點都不像XD)
左邊黑色一格一格的是3M背膠的迷你線扣接下來分別是M8螺絲用來固定前鏡頭以及兩組6mm螺絲固定鏡頭座用的,最底下兩條是代加工洞洞鐵(這次意外發現這東西真好用~)

首先,本次擔任重要腳色的洞洞鐵,先做上記號之後就要開始加工了,前鏡頭比較複雜一點

這是後鏡頭比較簡單一些

先來看看前鏡頭的部分,經過一分努力之後原本直的洞洞鐵成了這副樣子,鏡頭預計鎖直的,底下為了不要太常會卡到腳所以也折彎,就變成了這樣注音字形

鏡頭假組上去看看像這樣,上面的孔就留給M8螺絲固定到車身了

雖然角度有點不太好,但是沒關係第一版嘛~之後有機會再改進

後鏡頭的部分拿起來一看!疑~是不是跟剛剛不太一樣?這顆螺絲長這樣會卡到阿

所以只好先處理他,把螺絲卸下整個扣環轉向,這樣就對啦~

先試著鎖上洞洞鐵看看,跟前鏡頭不一樣後鏡頭預計擺橫的

雖然固定螺絲會稍微卡到但是應該是不影響的

接著同樣的經過一番努力,成了這副樣子(後鏡頭比較簡單一點,凹一個接近90度就好了)

最後的最後當然就是在準備完成後裝上車子啦
由於安裝的時候我也一併幫忙再拉線所以並沒有很多時間可以拍照,所以這段照片就有點少啦
上手術台前先來看看線到底要如何穿過這窄到一個不行的車身

車身側面大概只能容納一條線,想穿第二條真的超困難

後面比較簡單,但是也是最需要暴力的地方,後段會說明,找不到有掛車牌比較好用的圖就將就一下下~~~~

接著就上手術台吧!

然後要拆的東西真的不少,要有心理準備,儀表、龍頭、坐墊、馬桶、腳踏板、後擋泥板全拆~~~~

根據上面的示意圖鏡頭線穿過煞車拉桿前的空隙(這空隙真的超小差點在這裡卡關打包回家),穿過儀表板下方
沿著前面板裡面黑色塑膠板底下走線

穿過側面狹窄的空間後來到座墊內部,放上馬桶確定沒有問題完全不會壓到線

前鏡頭卡了幾個關之後接著是後鏡頭的處理,鏡頭線沿著牌照燈的走法,但是問題來了,這狹窄的孔鏡頭線那個USB頭有點大根本就過不去

這裡就是我說需要一點點暴力,而且是為一對車身有破壞的地方了,雖然只有幾mm的破壞還是感到傷心Q__Q
原本是想0破壞安裝鏡頭,但是過不去就只好硬著頭皮磨掉幾mm的厚度讓鏡頭線過去啦

穿過那小小的孔之後就完全沒有問題了,後半段的線沿著額外安裝的不鏽鋼擋泥板的下方用線扣牢牢黏在板子上,另一端從牌照燈旁進入大牌底下完全隱藏看不到

鏡頭的固定方式是直接和大牌鎖在一起,起初還有點擔心牌照螺絲不夠長會鎖不上去,事實證明還OK~~
一側則靠著第二煞車前的鋁合金部件,底下有不鏽鋼擋泥板支撐已經不太會晃動

就像這樣螺絲靠在擋泥板上,鏡頭透過本身的螺絲還可以調整一下高低

遠一點看,其實....似乎有點高調 囧rz....如果還有更低調的安裝方法請告訴我

前鏡頭的部分就.....很簡單一顆M8螺絲鎖上原本在手把下方的螺絲孔,鏡頭有點廣這樣安裝的拍攝角度居然可以拍到自己的左手XD

主機的部分可以幾乎藏起來,因為gogoro的置物空間已經相對算小的了,如果因為行車紀錄器的主機跟線占掉更多的空間真的很可惜
但是!空間就是這麼剛好軟墊的內部其實還有滿大的空間,把配件中的子母扣往塑膠殼上貼上主機就可以藏在裡面啦

最後把軟墊蓋上,露出最後一段插上USB電源就大功告成了

遠點看像這樣,幾乎不影響到原本的置物空間,但是!!!最一開始不是說USB輸出不夠嗎?
幸運的是gogoro這個USB孔似乎不是0.5A的輸出,手邊沒有專業的機器可以測試,但是可以告訴各位行車紀錄器是可以正常啟動的
但是,幾天下來也有發現馬達發動前行車紀錄器會有重開的跡象,這部分我還不確定是什麼因素造成的,但也不是每次都這樣就是了

所以目前實際的使用還是插上這棵大磚塊使用吧,起碼~~~ 我可以一周左右再拿起來充電就好了,車內的USB還需要觀察一陣子試試看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
放上實際測試的影片給大家參考啦
第一段 : 日間測試(前、後鏡頭兩個檔案)
白天拍起來顆粒感有點重.....感覺像是清晰度開太高了,這部分可能要等原廠任體更新才有解了
第二段 : 夜間測試(前、後鏡頭兩個檔案)
夜間就好上了許多,也比起之前車上的TX2清晰很多,當然跟獵豹A1比起來真的是天跟地的差別了
總結 :
花費不便宜,但是DIY樂趣多,行車也更有保障
最後提醒大家 : 叔叔沒有練過~叔叔沒有練過~叔叔沒有練過~ (很重要說三次)
即使給專業的拆車殼還是有部分卡榫會斷裂! 真的就斷了但是應該是不影響使用
所以拆之前請做好心理準備!
下台一鞠躬
[補充]
趁著這兩天下雨補上兩段雨天的影片
第一段是白天,其實只要水滴不要剛好卡在鏡頭前的話,錄影品質還是很好的
前鏡頭
後鏡頭
第二段是晚上,晚上剛好雨不大所以我標上小雨,前鏡頭差不多,後鏡頭的部分就比較容易因為噴水造成錄影品質的影響了
前鏡頭
ps. 結果自己上傳完影片才發現最後一段我停下來擦鏡頭的時候後面也有一台gogoro阿XDDD 能見度超高一天看到五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