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起我第一台騎過的打檔車,野狼125,輕鬆的騎姿加上第一次跨上檔車的興奮感,腎上腺素的激發早已讓我忘卻一切打檔車的不適。首航就在竹東的一條馬路上,隨著離合器成功接合,引擎轉速伴隨著油門上升,享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換檔體驗,髮絲也隨著車速向後飄逸,腦海中幻想路人看著我騎車帥氣的樣子,那一刻我感受到自由的滋味,而這一瞬間被永遠記錄在心中。

今天所試駕的 YAMAHA MT-07 Y-AMT 將要打破過去我的騎乘經驗。消失的離合器以及換檔感,即便試乘了超過四小時,但肌肉記憶還是不時地讓我向前去抓離合器。透過這次的分享,我會帶你了解這台車適不適合你,或是你能不能駕馭它。而在五月初,我也深度體驗過MT-09 Y-AMT,今天除了MT-07 Y-AMT的介紹外,也會著重於Y-AMT在兩款車上的比較。
延伸閱讀:YAMAHA MT-09 Y-AMT 試駕|電控進化能否取代騎士之魂?!

騎乘機車,對許多人而言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種追尋自由與速度的本能。2025年,YAMAHA推出的 Y-AMT(Yamaha-Automatic Manual Transmission)自動換檔技術,正是這場科技與駕馭革命的最新篇章。上周受到台灣山葉邀請,在晴朗的北海岸體驗了2025 MT-07 Y-AMT,透過長距離山路以及舒適的海岸線騎乘,希望能為大家帶來Y-AMT搭載在MT-07上的新感受。

今年五月份剛騎完的MT-09 Y-AMT,那種第一次嘗試Y-AMT的興奮與刺激感,至今記憶猶新。AT模式帶來的便利,MT模式不失換檔樂趣,自在掌握車輛的快感,多種模式的切換以及滿配電控的加持,這些無疑都為摩托車世界迎來新的篇章。

然而現實卻是相當殘酷的,新的系統對於我們這些老騎士來說,是一種習慣上的改變,從根本上不同的駕駛模式,迎來的是不習慣的感覺。此外,890c.c.的大排量街車,或是較高的售價,對於多數騎士來說還是太有負擔了,有一種離我很遙遠的感覺。

MT-07 Y-AMT 正是填補了這個空缺。作為中排氣量級街車,MT-07一直都表現得相當優秀,有著輕盈的車身、纖細且較低的座高,讓它成為台灣入門紅牌車款的絕佳選擇。而這次它搭載了Y-AMT這套系統,並採用了全新的車架,標配了幾乎與MT-09相同的電控配備,還有定速巡航功能。老實說,MT-07對於初入門的打檔車新手來說,並不會壓力過大,優異的體質表現除了能提供更多騎乘樂趣,完善的電控系統也讓這台車可以陪伴你更久一點。
延伸閱讀:YAMAHA第四世代MT-07改款試駕報告|平實的好騎,就是對街車的最高讚美!

外觀設計與車體架構
MT-07 Y-AMT 的外觀承襲了MT家族的「Dark Side of Japan」設計理念,將簡約與侵略性完美結合。車頭的設計是它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兩側的LED日行燈,勾勒出銳利的眼神,彷彿一隻伺機而動的猛獸。中央的多邊形頭燈,不僅提供了充足的照明,更營造出家族臉譜中獨特氛圍。- MT-07

- MT-09


MT-07向來擁有苗條的車身線條,從油箱延伸至車尾的線條,塑造出車身輕盈動感的外型,呈現出流暢而緊湊的姿態。油箱的造型,不僅考慮了美學,更兼顧了人體工學,大面積平整的油箱腳靠,讓騎士在騎乘時能夠更穩固地夾緊,上半身得以自然放鬆,更加自在地騎乘MT-07。

裸露的全新鋼管車架,在扭轉、縱向、橫向剛性提升了13%,並且維持與前代相同重量,還有新設計的搖臂,以及與MT-09相同的旋壓鑄造輪框,在提升操控感以及輕量化之間取得良好平衡,裝備重量183公斤,Y-AMT版則是196公斤。著名的並列雙缸CP2引擎,看上去依舊保有肌肉感,也能看到在引擎與車架之間,搭載了本車最大亮點Y-AMT系統,並用護蓋保護,以防機構受損。

此外,可以從油箱靠近騎士方看到,多了四個孔洞,這是 YAMAHA聲學擴大器。透過從油箱上方一路拉伸至車尾的設計,創造出一塊無違和感的空間,利用類似音響般的聲學擴大器設計,將引擎聲浪傳遞至油箱上方,使得騎士得以清楚地享受CP2引擎所帶來的雙缸聲浪,同時將排氣管音量限制住,以避免影響到用路人。
- MT-07

- MT-09

- MT-03

- 尾燈

- 尾燈2


騎乘姿勢與介面操作
座高805mm跨坐上車,透過坐墊收窄的設計,讓MT-07的足著性更好,雙腳能輕鬆平踏地面,讓它更加親民沒有距離。而在騎姿上MT-07加入了更棒的人因設計,手把更貼近騎士9.3mm,把手位置降低22mm,寬度提升18mm,這樣的設計可以讓騎士上半身更加自然放鬆,而較低的把手位置也能更好地操控MT-07。
簡單複習一下什麼是Y-AMT。山葉自手排變速箱,正式名稱為 YAMAHA-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 (Y-AMT),搭載了YAMAHA獨立開發的MCU變速箱控制電腦。這套系統能接收來自引擎的多項數據,如油門開度、車速、節流閥開度以及點火訊號等,依照這些數據來實現根據車速自動升降檔的功能。透過對這些資訊的精確分析,MCU能夠即時判斷最佳的換檔時機,並精確地控制變速箱的換檔動作。

在機械結構上,Y-AMT用兩組馬達驅動連桿,分別推動離合器與變速鼓,透過新增的變速控制系統與ECU溝通協作決定檔位切換。另外,YAMAHA在換檔側的連桿中,加入了一段彈簧機構,能起到消除間隙、預壓的效果,而這個動作可以讓Y-AMT在物理上換檔更加快速、確實、準確。搭配上述MCU的電腦即時運算判斷,讓Y-AMT能在0.1秒內精準、快速且一致地完成換檔動作。

MT-07 Y-AMT 搭載了一組全新的五吋TFT全彩儀表,而這組儀表與MT-09大致相同,除了細微的電控調整差異,儀表介面與選單都與MT-09一致,讓你與大哥享受相同的電控感受。這組儀表不僅提供了豐富的行車資訊,更允許騎士有多項個人化的設定。儀表的主畫面清晰易讀,正中間大尺寸顯示時速,方便騎士馬上判讀車速。時速右邊則有檔位顯示,與一般版MT-07不同的是,在各個模式間都會清楚顯示AT/MT模式的運作狀態資訊,方便騎士在騎乘時進行切換。
- 街道樣式

- 賽車樣式

- 音浪樣式


在時速下方則是能自定義三種騎士最常使用的資訊,有平均油耗、瞬時油耗、電壓、時速、時間、水溫、總里程、雙行程里程表、水溫表、剩餘續航里程、油量表等多項資訊,供騎士自由搭配顯示使用。
- 運動

- 街道

- 自訂義

- D模式

- 導航

- 導航2


這些電控都可以透過左邊把手上的五向控制撥桿來操作,而這組全新的控制模組也與MT-09相同,可以控制儀表選單功能,搭配上大顆且直覺的獨立返回按鍵,操作簡單直覺好上手。下方則是有模塊化的方向燈鍵設計,輕按為閃爍三下,用於切換車道;重壓則為連續頻閃。而這顆方向燈鍵還特別做了人因工程設計,右方向燈鍵做得較為突出,讓大拇指按壓時更加輕鬆。定速按鈕則在最上方,在三檔以上且時速超過40公里時,即可開啟定速功能。
- 升檔

- 降檔

- 把手

- AT/MT按鈕

- 左把手

- 遠近超車燈

- 煞車總成

- 前避震

- 後煞車

- 後避震

懸吊與操控體驗
MT-07 Y-AMT 除了升級了這麼多電控好料,懸吊與制動部分當然也是一併升級。這次新款MT-07也跟上了老大哥的腳步,前懸吊換成了41mm KYB倒立式前叉,制動系統換上雙子星的輻射對四卡鉗+298mm雙碟,後避震則是中置式後避震配上單向單活塞卡鉗+245mm單碟盤。
在北海岸繞行期間,我多次感受AT模式下的作動,並與MT-09 Y-AMT進行比較。首先在AT模式下,D與D+這兩個模式最大的差別還是在於換檔的積極度。雖然D模式下的PWR預設是三段,D+模式下則是四段,乍看之下會以為這是兩種動力輸出,但實則經過我測試以及與官方確認,這兩個段速僅是換檔積極度差異,並不是更換不同動力輸出。

例如在綠燈後用一樣的油門開度起步,用緩開的方式轉開油門,D模式會在4,000轉時開始積極換檔,而D+會在約6,000轉時換檔。但是,當我持續維持著油門開度,兩個模式都會在短時間內將檔位升至六檔,轉速約2,500多轉那附近,整台車會有一種快要熄火的感覺。相反地,當我綠燈後油門大開,兩個模式都會延後轉速換檔,都是在大約8,000轉左右才換檔。

再來將場景轉移到山路上,當我在進彎前煞車時,理論上AT模式應該會判斷正在減速,並自動幫我降檔,油門以及轉速維持好進入彎中,出彎開油後幫我升檔。然而實際上遇到比較多次的情況是,當我帶著比較柔順的煞車入彎時,Y-AMT沒有退檔,或者是我帶著比較高的轉速入彎,在彎中補一點油門後,卻突然幫我升檔,導致在彎中失去動力。

主要這個問題在於,MT-07沒有搭載IMU,所以車子無法判斷你現在的傾角,它沒有入彎前更多的資訊,以至於只單靠油門回饋去判讀什麼時候該進退檔。這個部分在試乘會後也有向台灣山葉詢問,除了油門開度的資訊參考,MCU還有參考什麼車輛數據?可惜的是,目前他們還無法給出答案。

這時候你會問說,MT-09 Y-AMT不是有搭載IMU嗎?那它的Y-AMT是不是更聰明?答案卻恰恰相反。先說結論,Y–AMT在MT-07上反而比MT-09還來得順暢。原因來自於MT-09雖然有搭載IMU但並沒有與MCU做溝通,兩顆電腦各自做自己的工作。再來MT-09的動力以及扭力都比MT-07來得大,所以在換檔粗糙或是不順的感受就會被放大。剛剛也有提到Y-AMT是參考油門開度,MT-09的動力也不是讓你隨時油門都可以全開;相反地,在MT-07的動力表現上,Y-AMT作動相比之下更為順暢,油門的開度也更好掌握。

綜合以上在北海岸以及山路測試的結果,第一在AT模式下D與D+這兩者的動力強弱並不會因為模式選擇而改變;第二,目前可以得知Y-AMT參考的數據只有油門開度,還不知道煞車等其他數據有無參考,所以在使用AT模式時油門的掌控要更加確實,才能在正確的時機點進退檔。

另外,在試乘會後討論也有聽Bike IN主編小三說到,雖然在AT模式下操駕起來感覺很不聽話,但他發現一個解套方法,就是自行控制退檔時機,把進檔交給Y-AMT,騎乘感受就會很棒,如果各位未來有機會試乘的話,也可以參考看看這個方法。而我自己認為可以改善的地方,就是在AT模式中加入一個自訂義模式,除了可以調整原有的參數外,還可以去選擇每一個檔位在多少轉速才自動升檔,也許就可以解決換檔的不適。

結論
開頭有提到Y-AMT這套系統的誕生,無疑是順著人性誕生的科技。這項技術始終是讓更多人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喜歡騎車、輕鬆騎車。但對於傳統騎士來說,這是一個能不能適應的問題。你是否能用它能理解的方式,去改變騎乘習慣,適應這套較為粗糙的操駕邏輯?做為一個打檔車新手,你有辦法學習這套全新世代的系統嗎?騎久了你還會騎傳統的打檔車嗎?這些都是要靠時間以及經驗的堆疊。
總結這次的 YAMAHA MT-07 Y-AMT 試乘體驗,我認為這項技術的加入,不論是MT-07或是MT-09都是一種全新的進化,在Y-AMT上看到未來的樣貌。透過智能化的電控配備,帶來了更便利、更輕鬆的騎乘體驗,讓更多人把騎車的夢想變成可能。不論是想要享受純粹的操控樂趣,還是追求日常騎乘的舒適便利,MT-07 Y-AMT都能夠滿足不同騎士的需求。
- 疾勁黑

- 標誌藍

- 冰霜灰

- 尾飾蓋

- 後貨架

- 運動風鏡






感謝分享&介紹,外型出色動力可攻可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