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kecolatw wrote:
光年是距離單位.....(恕刪)
哈哈哈哈哈哈哈,沒錯沒錯我知道阿,反正就是當國內可以做出四缸車,國外已經在做飛天車或是宇宙戰艦囉
@潛水夫@ wrote:
山葉成立於1955年,三陽1954年,光陽1963年..
年分差不了多少,如而今幾十年下來,兩陽連人家能力的千分之一都沒有,
這就是所謂得躲在政府保護下的成長...
沒有強大的競爭力,進步牛步化,只會卯起來賺台灣人民的血汗錢。
只要想起賣到國外的車比賣國內便宜,就實在是.....不想支持它。
DSNT wrote:
人家兩陽的產品在國外跟世界一線大廠比,雖然價格沒辦法跟人家面對面硬拼,
不過在一些的價差下至少還能在世界各國賣個幾台。
這樣子的廠你都這麼不屑了,不知道同樣標準下,
你會怎麼看待自己所待的公司,又怎麼看待在這家公司工作的你自己喔?
@潛水夫@ wrote:
不思進取就是不思進取,在國家政策保護傘下結果還是沒能力跟別人競爭是誰的問題,當然是那企業主自己經營能力的問題,眼光短淺,能力不足,同樣幾十年下來的亞洲人,人家企業成長到什麼地步,那兩陽呢,只能在國內賣那貴死人的價錢的塑膠車,運到國外賣還比國內便宜。
跟國外相近年紀同業相比連腳指頭都算不上怪誰,怪台灣人消費者嘛。
@潛水夫@ wrote:扯別人呆啥公司是轉移啥焦點,我自己開公司賣進口東西又沒享受國家政策保護,比這有意義,只會亂扯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