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YAMAHA劃世代的一筆!


cokecolatw wrote:
光年是距離單位.....(恕刪)

哈哈哈哈哈哈哈,沒錯沒錯我知道阿,反正就是當國內可以做出四缸車,國外已經在做飛天車或是宇宙戰艦囉
我只知道..我推荐2位朋友和自己合計買了4台勁戰4,有夠悲情..........

中標了......
講句實在的 我看東京車展也 20 個年頭了


重機 其實越來越沒亮點 跟搞頭 全球銷售量都是慘滑 只有台灣人在那熱重機

國外 大排氣量 高單價重機跟本賣不動 只好把重心都移到 東南亞 賣 500CC 以下 廉價小排氣量


二輪比較有長進的 還算是 HONDA 今年 那台 NEO-WING 至少是 第一台 F4-HYBRID 油電對握四缸

未來一定會市售在 GOLDWING 或一些高階街車



三輪概念車 都只是車廠 搞不出新把戲 搞一些來撐場面的

大家一窩蜂 喊 三輪好 事實上 買的有幾個人 ?


二輪都騎到膩了 , 三輪意義何在 ? 還不如開車 ...


目前車輛的趨勢 只有四輪的 氫燃電 油電 純電動 , 汽油的 渦輪增壓 才有搞頭 ..

二輪 就看 HONDA 以後怎麼 洮汰傳統內燃機吧 .. 不然再怎騎都是那樣 沒意思的 ..
MOTIV 電力小車這台不錯,只可惜這種東西永遠不會來台灣的
我愛01
@潛水夫@ wrote:
山葉成立於1955年,三陽1954年,光陽1963年..
年分差不了多少,如而今幾十年下來,兩陽連人家能力的千分之一都沒有,
這就是所謂得躲在政府保護下的成長...
沒有強大的競爭力,進步牛步化,只會卯起來賺台灣人民的血汗錢。
只要想起賣到國外的車比賣國內便宜,就實在是.....不想支持它。

不知道台灣山葉如果明年自己獨立了,大家要怎麼算這家公司的年分?
會是從 2016 年開始算呢?還是也會在明年時說 xx 年下來連人家能力的千分之一都沒有?

我說,有些人老是看不起兩陽,卻又愛拿兩陽跟世界一線廠比。
酸人家躲在政府保護下的成長?怎麼不回頭看看自己待的公司有沒有在吸政府的奶水?
講難聽點,你不買兩陽的車,政府再怎麼保護兩陽也賺不到你的血汗錢,
有些企業政府是免稅,甚至是直接拿錢補助,我連選擇不給人家賺我血汗錢的機會都沒有錢就出去了,
這類的公司跟兩陽比起來又如何?不知道你待的公司又如何?
應該不會是自己待的公司猛拿政府的補助再嫌其他公司受政府保護吧?

這種心態我看就跟某些人一樣,騎哈雷勝利的看不起其他牌的,騎歐系車的看不起騎日系車的,
騎紅牌的看不起騎黃牌的,騎檔車的看不起騎羊車的,沒重機可以騎?
騎白牌的也來個騎山葉的看不起騎兩陽的,明明都是國產車以為掛個音叉牌就高人一等不就好棒棒?

扯一些其他有的沒有的,給自己一個理由不買兩陽的車,
甚至我還看過有人寫過「我沒騎過兩陽的車但是我覺得他們的車很難騎」的這麼 funny 的言論。
真要對兩陽的國產車那麼不滿還有其他國產車可以買呀,可是我看宏佳騰或 PGO 等廠也沒有熱賣到哪裡去?
何必勒?覺得自己騎進口車or偽日本車有股虛榮感也不是什麼壞事,而必在那裡假惺惺說得自己多委屈?
說穿了不過就是覺得台灣廠商的產品就是 Low,他國廠商的即使是印尼製的也是騎起來有面子的多而已罷了。

反思一下,人家兩陽的產品在國外跟世界一線大廠比,雖然價格沒辦法跟人家面對面硬拼,
不過在一些的價差下至少還能在世界各國賣個幾台。
這樣子的廠你都這麼不屑了,不知道同樣標準下,
你會怎麼看待自己所待的公司,又怎麼看待在這家公司工作的你自己喔?


DSNT wrote:
不知道台灣山葉如果...(恕刪)


講這麼多幹嘛....

單是兩陽賣國外都便宜賣
賣自己國人都用爛貨高價當精品賣
這種吃裡扒外的貨色...

你再怎麼護航都是沒用的
事實勝於雄辯
垃圾公司就是垃圾公司

motolove wrote:
講句實在的 我看...(恕刪)

雖然大排量機車銷路越來越差
不代表產品本身沒有吸引力
有很多因素,世界經濟問題、選擇多了,單一車種當然降低。
使用者也越來越走實用取向,所以中排氣量的銷路變好。
當然大排量就少了。



DSNT wrote:
人家兩陽的產品在國外跟世界一線大廠比,雖然價格沒辦法跟人家面對面硬拼,
不過在一些的價差下至少還能在世界各國賣個幾台。
這樣子的廠你都這麼不屑了,不知道同樣標準下,
你會怎麼看待自己所待的公司,又怎麼看待在這家公司工作的你自己喔?


不思進取就是不思進取,在國家政策保護傘下結果還是沒能力跟別人競爭是誰的問題,當然是那企業主自己經營能力的問題,眼光短淺,能力不足,同樣幾十年下來的亞洲人,人家企業成長到什麼地步,那兩陽呢,只能在國內賣那貴死人的價錢的塑膠車,運到國外賣還比國內便宜。
跟國外相近年紀同業相比連腳指頭都算不上怪誰,怪台灣人消費者嘛。

扯別人呆啥公司是轉移啥焦點,我自己開公司賣進口東西又沒享受國家政策保護,比這有意義,只會亂扯一通。


@潛水夫@ wrote:
不思進取就是不思進取,在國家政策保護傘下結果還是沒能力跟別人競爭是誰的問題,當然是那企業主自己經營能力的問題,眼光短淺,能力不足,同樣幾十年下來的亞洲人,人家企業成長到什麼地步,那兩陽呢,只能在國內賣那貴死人的價錢的塑膠車,運到國外賣還比國內便宜。
跟國外相近年紀同業相比連腳指頭都算不上怪誰,怪台灣人消費者嘛。

所以我說,台灣山葉還是乖乖的人家日本廠商的代工廠就好,
哪天想要獨立出來自己做了,明明獨立之後才開始能自己研發想做的車輛和技術,
卻就是會有像你這種人跳出來說都已經做了 xx 年了還是不及人家千分之一這樣?

當然我想,台灣山葉還是不要獨立的好,
免得破壞一些買國產車卻催眠自己是在騎日本車的人的幻想。
至少留一塊能夠帶給某些人一點虛榮心的淨土。


@潛水夫@ wrote:扯別人呆啥公司是轉移啥焦點,我自己開公司賣進口東西又沒享受國家政策保護,比這有意義,只會亂扯一通。

Wow...自己開公司賣進口東西耶,佩服佩服,你都這麼看不起兩陽了,
應該不會刻意去找可以減稅或免稅的地方去進口商品,吃吃政府稅制政策上的豆腐喔?

當然想必你也一定跟你看不起的那些公司不一樣,超照顧台灣人的,
台幣眨值有匯損時自己吞不漲價,台幣升值有匯益時多賺的降價來回饋消費者,是嗎?
如果你做得到這點,小弟衷心的給你拍拍手,
或者,你只是另一個也是有得賺的時候不會客氣的賺,卻指著別人賺太多的廠商。

至於兩陽國內外的車價嘛...嘿嘿,
我倒好奇你都是一個公司的經營者了,是憑藉著什麼認為兩陽運到國外賣還比國內便宜呢?
應該不會又是那一套用末端價格 x 匯率來直接換算的懶人比較法吧?
跟這種無厘頭護航者說話實在是浪費,只會亂扯東西,東西運到比我們所得還高的歐洲外國,賣價比國內高或低,都看的見,不用匯率換算終端售價,那請問你到國外買東西是用台幣買嗎,

要不請說說看,年紀差沒多久的三家公司,為什麼技術發展產業規模會到今天差別這麼大,不是不思進取只會躲政策保護傘下賣貴貴塑膠車,進步有那些是堪比國際大廠的新技術了嗎,沒見過吧,只會把以前日本留下來的東西,東改西改,有了亮點嗎。

五六十年了,開發了那些國際專利的技術了呢,有做出啥車子去參加世界賽事了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