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刪掉這廢文刪掉這廢文刪掉這廢文

Turritella wrote:
保護不就是明知沒競爭力才需要保護?
跟國外那些有現成設計團隊,早期打下的市場,一堆可沿用料件的車廠比
一個車廠做到這樣還只能賣成本價,乾脆關關算了
所謂「支持國貨」,倒不如說支持便宜貨吧,不管他是國貨,進口貨,大陸貨

YMT拿美式機車引擎降級,兜個FZ車系車出來,說實在才真是省成本的搞笑設計
在當年也是被罵慘了,一樣也有人批他引擎不耐用,車重爆表,售價又爆炸貴
台灣市場就是只配日本車廠搞個這種的獨門貨色來賺錢,大家還感激的很。
如果台灣車廠弄個類似東西來,我看不被罵翻才怪。
...(恕刪)


剛剛上露天逛了一下,tmax530售價44萬,kawasaki z800售價49萬,兩台馬力差了一倍以上~

我不知道在日本,這兩台車的性價比有沒有像台灣這麼誇張,但正因為這「現象」已發生在台灣,很難不關注~
而且愈來愈多人愈是比較國產、進口車的價格水準和性能配備,以及現況種種的保護政策,就愈覺得國產車的性價比被大大地灌水了!感激日廠的小恩小慧?我想那是相較於對國產商仗勢欺人的定價所產生的不滿,進而移情於進口車商吧!將這個解讀成一味地崇洋、日而貶國貨,我覺得有失準確~

事實上車子好不好,製造商自己最清楚!
為什麼在日本小忍售15萬,t2售12萬?kawasaki製造的250cc輕檔,真的有這麼神?這麼耐用?三陽的t2就真的這麼不堪嗎?這個價差,難道是日本消費者要求廠商如此定價?t2如果跟小忍一樣開15萬,真的會遭屠殺?
是的!死定了!所以三陽t2才會開價12萬!!
日本車真的好嗎?我沒騎過不知道,但諷刺的是連三陽自己都承認這點了~
許多人也等著看這台sb300在日本的定價,沒什麼意外的話,我想到時候三陽恐怕又要被笑一次了~
由這點看,真正「媚外」的,好像是國產商本身哦~

但市場就是這麼回事,高價從來不能代表高品質、高性能!不過聰明的消費者會去發覺價格到底高在什麼地方?這個價格究竟憑什麼?有說服力嗎?
品牌當然也不代表品質,但如果驗車制度限縮消費者「自由選擇」的權利在先;國產商又仗著保護機制自抬身價於後,這種行為,消費者當然要鄙視!這跟進口車實質上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好、那麼耐用無關,大家不爽的是國產商消費國內天然、人力、經濟資源,但製造成果卻相對低價地讓外國人享受…?這種吃裡扒外的行為,鄉民又怎會對兩陽國貨有好評價?
一個陌生的品牌,為了搶市場當然要有一些手段,你認為那是因為車不如人
但這三萬的價差反映在車本身的多?還是品牌的多?廣告效益怎麼算?
T-Max大降價,難到是因為品質下降了嗎?

說到頭,還是在比所謂的「性價比」,馬力,配備/價格,跟菜市場買菜一樣,最好再白送蔥
要這樣比,世界上留那幾家大廠和特定車型就好,
不只台灣,其他都可以收一收了。包括什麼本土農業,夕陽產業,最好也都收一收。
順道問一下,您從事的產業跟國外比是否有競爭力?還是也是「趁著市場封閉大賺台灣人的錢」?

韓國汽車是否從以前到現在,在性能,價格方面都勝過進口車?
韓國人開什麼車居多,進口或國產,什麼原因?

回頭看看那智捷,剩下的我就不多講了

什麼樣的消費者,就產生什麼樣的市場和廠商,剛好而已

驗車制度廢除更好,最好是連排氣檢測也廢除
這樣什麼國家的怪車,裝了六顆打鳥燈,只要便宜一切ok,超好的

最近網路上有篇文章是關於非洲二手衣的,建議可以找來看,設身處地想一想
講到捷安特就好笑,當年質疑和罵捷安特的人可沒有少過的,

要不是捷安特用實力拿下環法賽,我看今天還是有人瞧不起台灣的自行車工業,

就像還是有人一直說捷安特不自己生產變速器一樣.

重點是捷安特台灣賣得比國外便宜,所以才會成為台灣之光.
Turritella wrote:
順道問一下,您從事的產業跟國外比是否有競爭力?還是也是「趁著市場封閉大賺台灣人的錢」?
...(恕刪)


我們公司跟政府接案子,而我只是公司的職員,負責第一線的業務執行;我們公司不是唯一參與標案的公司,能否得標,端看標價是否符合底標的限制,這樣不曉得有沒有問題?想聽聽您的意見~

我的工作能力跟產量和國外比有沒有競爭力,我不知道,就當作沒有好了!那如何將這件事類比到國產車三流品質、性能,卻能開二流的價格?意思是以我在台灣受教育,享受台灣一切資源,但以我的的工作績效,在大陸的話應該只能領半薪!又因為大陸人受到種種的限制不能來台灣跟我搶工作,所以台灣業主找不到更好的人才,所以不得以只好用我,我也才「值」現在這個價格嗎?哪天我真的要到大陸去找工作,也只能削價競爭…簡言之,我也是吃裡扒外!只敢在國內「開高價」,一旦走出台灣海峽,也只能便宜賣人?
如果我有誤解,還請您說清楚一點,因為這個論調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了~

如果我沒誤解您的意思,那這論調跟我國產車囂張的定價策略,還是有無法類比之處:

1:我的薪資水準是我自己喊的嗎?政府有為了我一個人設定什麼排外機制嗎?
我本身負責的工作岡位,任何人都可以來競爭,並沒有什麼限制,事實上連學歷限制都沒有!只要你做得來,老闆給你的條件跟給我的是一樣的!政府不會特別為了保障我個人的工作權而額外設立什麼限制或門檻!當然,台灣人在台灣相對於外藉人士會有更多的優勢!我想在每個國家都是這樣的!但這些保謢國人的機制,多是希望全體至少是多數國民能從中獲益的!
但artc呢?您覺得政府設立這單位實質目的是什麼?受益的是全體國民還是少數車商?

2:老闆為什麼不尋求比我更便宜的人力?我們的工作並沒規定只有台灣人能做,有些外勞在某些工作項目,表現水準甚至更高!但綜合評價的話,或許我還是有一定的存在價值;為什麼不尋求比我更貴的人力?因為更貴的人力,效率未必比我好,甚至是做不來,亦即「高價不代表高性能高品質」,「低價不一定性價比就高!」,但無論如何,在台灣這個境域內一切能取得的人力,我老闆他是有選擇的!如果他覺得我的工作品質不值這個價,他大可以砍我的薪水!對於薪水,老闆自然有決定權!如果他開低了,我就會跳槽到別的公司,這是市場競爭!
日本的cb400售價19萬,但進來台灣變成40萬,您覺得這個40萬是代理商決定的還是市場決定的?
什麼樣的消費者就有什麼樣的市場!是因為台灣人中了日本車的毒?就是因為台灣人自己崇泮媚外!自願提高玩車的代價!所以進口車才會這麼貴!還是因為沒得選?為什麼我們拿不到19萬的cb400?這個「為什麼」的組成因素,難道樣樣都能說服人?如果沒人擋關,驗車制度合理,cb400在台灣的身價真的「值」40萬?

如果老闆跟我說我的績效比某些外勞差!我一定深切檢討!至少我可是沒那個臉來回他說:嫌我貴又不好用?那你就用便宜的外勞就好了啊!事實上,我如果真的這樣回嗆,我老闆難道還會顧及江湖道義嗎?如果我的貢獻對不起公司給我的薪水,老闆一定第一個炒了我!因為後面有的是人來替代我~
先透過保護政策讓cb400墊到40萬,然後再用便宜的sb300代替cb400?這稱得上「代替」嗎?進口車太貴?不合理?那你就騎便宜的國產車啊!但我們的國產車便宜嗎?她的價格對得起他的配備、性能、品質嗎?
重點是:對於人力資源,我老闆有選擇權;你想玩車,但你有選擇權嗎?

國家的政策是為保障多數國人,這本來就很正常!但若是用來圖利某些少數集團,自然要受到譴責!在台灣,每個勞工尚且要跟其他人競爭!我不懂您所謂「設身處地為這個受保護的國產車商想一想」是何意思?
既然這種論調看很多次,那應該很清楚知道我在講什麼

假設,你老闆接政府案子賺大錢(所謂「人民的納稅錢」),公司又不具備國際競爭力
跟那些「無良」車商的狀況是否相同?
國外,或是大陸公司能以更低的價格承包,全外勞進行,導致你的公司倒閉,你是否願意?
很多時候,老闆不是不用外勞,而是有法令限制。剛好這部分我就很熟。
尤其你公司接的又是政府工作。

不管你怎麼想,老闆永遠可以嫌你太貴,找更便宜耐操的人替代
甚至他可以跟同業聯合,讓你連跳槽的機會也沒有(有些行業的現在進行式)
政府為你一個人設定什麼排外機制?多的是,你沒感覺而已。
我知道,因為我以前就幫前東家研究過這些事。

這跟你的為什麼不全面開放外國車/商品進口,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你說的
「因為大陸人受到種種的限制不能來台灣跟我搶工作,所以台灣業主找不到更好的人才,所以不得以只好用我,我也才「值」現在這個價格嗎?哪天我真的要到大陸去找工作,也只能削價競爭…簡言之,我也是吃裡扒外!只敢在國內「開高價」,一旦走出台灣海峽,也只能便宜賣人?」
你去大陸跟當地人一起找工作看看,就知道你這段反問是否為真了,除非老闆別有目的...

我知道你怎麼想的,但你的論點另一面解釋,現在就像台灣消費者這個「老闆」
要求政府對於物美價廉的外勞(外國車)應該鬆綁
一面抗議外勞引進,一面勞工又要求提高基本工資,依你的理論是否合理?服貿抗議的不就是這個?
或是因為勞工工資不提高,就給了大家拼命砍其他本地勞工價碼的充分理由?

你跟你老闆就是一個妥協和恐怖平衡的關係,並不是「我值這個錢」那麼簡單,車市亦然
任何東西,包含你的薪水,都是這種妥協之下的關係。
也所以你不會真的去跟你老闆嗆聲,你老闆也不會真的fire你,這跟國產車的處境是一樣的
你認為打破這個平衡會更好,我不認為;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打擊老闆/產業而不損及底下的員工。
汽車驗車費用相對低,有水貨,也確實比較便宜,一統天下了嗎?
沒有了三陽,也只是多個和泰/台本這樣的角色出來而已,照樣二流車一流售價,還要分一些進外國人口袋

你可以鼓吹你的想法,我自然也可以。

不過也要補充啦,以上是以整體產業環境好的觀點出發

如果要以我個人私心,最喜歡就是看熱鬧
所以倒一倒我也不反對,正好來驗證一下哪個論點才是正確
反正這些車我也不會買

最近兩次看到的熱鬧戲碼,一齣就是大家都期待日本接手的台本
從此車價回歸外國正常價碼,一統天下(正如同現在的重車經銷)
結果呢?哇哈哈
另一個就是之前相當超值卻沒人買的SUZUKI,太子汽車倒閉,日本鈴木接手
大家也是滿懷期待,然後...嘿嘿嘿

反正有時候我會覺得,不管好壞,台灣就是只適合這樣搞
就像現在也有人懷念日據時代的嚴刑峻法一樣

國內車廠倒一倒,日本來接手,搞不好豪邁125會重新上市
(這邊大概很多不知道日本原廠打壓兩陽取得新技術的往事)
反正大家都評價很高不是嗎?
或是效法某汽車廠,迅光引擎+SMAX車體,價格不變,這也不錯

一整個超歡樂的阿

Turritella wrote:
假設,你老闆接政府案子賺大錢(所謂「人民的納稅錢」),公司又不具備國際競爭力
跟那些「無良」車商的狀況是否相同?
國外,或是大陸公司能以更低的價格承包,全外勞進行,導致你的公司倒閉,你是否願意?
很多時候,老闆不是不用外勞,而是有法令限制。剛好這部分我就很熟。
。...(恕刪)


如果政府的法令限制是為了我公司甚至我個人而設立,台灣所有本土勞工無法因為該法令而受益,那確實無良!

上面提過了,政府保障自己的國民是很正常的!國產車草創初期,政府種種的保護機制讓國產車商面對國外競爭不至於還沒打就先死一半,這沒什麼爭議的!但我政府恐怕萬萬想不到,當年的產業保護措施,如今卻淪為國產商抬價最有利的工具!政府當初保護廠商的目的,難道是要國人付出相較鄰國更高的擁車成本嗎?顯然不是!

如果我的瞭解無誤的話,目前的驗車機制是這樣的:代理商進一批貨,假設十台好了,然後送驗一台,在檢驗的過程中,遇到不合格的部分,該送驗車就必須接受調教,然後重驗,直到通過檢驗取得報告,然後共用授權報告,整批過關~
問題來了,另外未送驗的九台可曾經過什麼調教嗎?如果沒有,那九台車跟產地國的車有什麼不一樣?送驗那台調教後符合台灣法規,但其餘九台呢?
這種驗車制度到底在幹嘛?應該不難理解吧~
今天t2如果定價跟在日本一樣12萬,即便我國進口車還是貴!但我想砲的人會少很多!至少不會用到「吃裡扒外」這麼重的詞兒~

Turritella wrote:
我知道你怎麼想的,但你的論點另一面解釋,現在就像台灣消費者這個「老闆」
要求政府對於物美價廉的外勞(外國車)應該鬆綁
一面抗議外勞引進,一面勞工又要求提高基本工資,依你的理論是否合理?服貿抗議的不就是這個?
或是因為勞工工資不提高,就給了大家拼命砍其他本地勞工價碼的充分理由?...(恕刪)


我也知道你怎麼想的,你認為台灣的公司老闆剛好類比我們這群想玩車但又不想付出不合理的高成本的鄉民!老闆希望取得國外更便宜但素質更好的人力,但我政府設下一堆法令、關卡(類比artc),老闆只好繼續用我們這群素質不怎樣,但卻很貴的本土勞工(類比傻b 300)
但這類比是有問題的!
上面已提過,政府一切措施是用來保障本國的國民而不是本國的老闆!當然老闆也是我們的國民,也有他的權益,事實上,政府對這些老闆,除了限制,也有福利,只是如果跟為數眾多的勞工相比,政策要如何取捨?政府應該多照顧勞工多一點?還是照顧老闆多一點?我想這不應該有什麼爭議吧~
大家反服貿,是在反什麼呢?其中有很大的成分不就在於政府服貿政策內容的不透明及拒絕監督不是嗎?如果我連服貿內容是什麼都不知道就要我支持?那我當然反對呀!

Turritella wrote:
任何東西,包含你的薪水,都是這種妥協之下的關係。
也所以你不會真的去跟你老闆嗆聲,你老闆也不會真的fire你,這跟國產車的處境是一樣的...(恕刪)

前面也說過了,老闆不是非我不可的,當然換公司我也不會餓死!至少現階段大家是各取所需的,沒有你講的「恐怖平衡」這麼嚴重啦!他不要我,或是我不要他,如果都可以出自「自由意志」下作決定,沒有其他額外的阻力,我想問題不大;你現在想玩cb400,就必須拿出40萬!但跟日本拿只要19萬,我一定跟日本拿車!甚至直接跟產地國拿車!搞不好還不用19萬!但artc擋關,一切只是妄想!想玩?你「不得不」跟我國代理商拿車!
鄉民們抗議的不是「車好貴」!是那個「不得不」啊~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