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漂客 wrote:
S牌端的牛肉夠大碗了。。
好啦,
話說K牌那邊整個鴉雀無聲。。。。。
K牌妳們還要繼續生產屁孩車嗎?
也許這次大野狼的出現,對s牌是個轉折點。
壓倒k牌市佔率(恕刪)
2014年上半年光陽就賣了15萬台,
三陽只賣6萬台...
講白了光陽光賣速可達就賣翻...
怎麼可能會去搞一年賣不到5千台的黃牌車...
反過來銷售量慘斃的三陽,會把SB300當成主力,
大概是產爭結束後新的領導團隊要用SB300外銷來衝銷售量,
(所以7月只看到T3發布,但是8月換頭頭之後又變成SB當主力)
說真的SB300(或是SB250)很適合開發中國家市場,
像是巴西、印度...和很多南歐、東歐國家...
單缸、雙避震,便宜又好修,馬力又算夠用...
就算賣到日本也很少競爭對手,但是應該不會賣SB300或T3,而是賣SB250...
TW225、250TR等等250cc等級的車都停產,只剩下CB223、FTR223、TU250、ST250但是售價都超過40萬日圓,
SB250能壓到30-33萬日圓就很有競爭力(T2日本售價是39萬日圓)
至於忍者250、R25都是高性能玩具,市場不一樣...
SR400性能沒強多少但是價格卻貴很多,又要普通二輪的駕照...(T2、SB250只要小型二輪的駕照)
所以說雖然T3、SB300性能不怎麼樣,但是市場戰略是正確的,
在市場需求缺口進攻...
但你說的成本跟十幾年拿不到股利不能畫上等號啊!
這是邏輯上的偷換概念啊!
多缸=需要研發金費(像哈特佛用過期的專利排除掉)不等於幾十年沒股利!
當年哈士奇不也砸了很多?怎沒幾十年沒股利



旋風 wrote:
你說得好像多缸引擎就是兩個缸合在一起就好了
他的開發過程,聘用的人才.引用技術的專利
這些都是要錢的
我還沒給你算到開模攤提.行銷廣告的費用
懂生產管理學的應該都清楚
應用現有的技術開發新車款
跟開發一款截然不同的車款
那花費的時間跟金錢
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看看汽車版的唯一台灣廠牌國產車
裡面有多少專利.技術是買來的
還不是第一流的
技術不到位,這是種方法
但花的錢也是很可觀的
再者
售後服務也是個問題
一但多缸車開始發售,原廠要怎樣把售後服務維修一次到位??
這都是要投入龐大經費的
你想的太簡單了...(恕刪)
        內文搜尋
    
    
X
                
                    
...(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