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ZUKI GSX-R1000R 在 2017 年經過大改款,動力一樣是來自於並列四缸引擎,但不同的是大改款在引擎加入全新 SR-VVT 可變汽門技術,讓引擎的出力能夠在低轉與高轉速域都有充足動力,並且新設計的懸吊與車台幾何,更讓 GSX-R1000R 在彎道間俐落的切換車頭指向性,GSX-R1000R 更配有雙向進退快排系統以及先進的十段 Traction Control 循跡系統,可精細調整引擎在過彎時的出力表現,同時三段動力模式調整與六軸 IMU 慣性測量儀器則能提供車身動態資料,讓車輛電腦能精準控制 TCS 以及彎道與 ABS 的煞車表現,同時 GSX-R1000R 更是少數日系量產車配有 Brembo T-Drive 制動碟盤的原廠車款,因此 GSX-R1000R 更被 SUZUKI 稱為全方位掌控的賽道車款!
缸徑x行程:76.0mm x 55.1mm
總排氣量:999.8 c.c.
壓縮比:13.2 : 1
最大馬力:188ps @ 11,000rpm
最大扭力:117.6Nm @ 10,800rpm
供油方式:噴射供油
啟動方式:僅電啟動
變速系統:六速國際檔
前輪懸吊:43mm SHOWA BFF 倒立潛望式前叉懸吊
後輪懸吊:SHOWA BFRC 多連桿單槍中置避震器
前傾角/拖曳距:25度 / 100mm
前輪煞車:雙 Brembo 對向四活塞幅射卡鉗,搭配雙 320mm Brembo T-Drive 浮動碟盤。
後輪煞車: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搭配 220mm 碟盤
前輪規格:120/70ZR17 M/C (58W) Bridgestone RS11
後輪規格:190/55ZR17 M/C (75W) Bridgestone RS11
油箱容量:16L
機油容量:4.1L
長x寬x高:2,075mm x 705mm x 1,145mm
軸距:1,420mm
最低離地距:130mm
座高:825mm
裝備重量:203kg
|2021 SUZUKI GSX-R1000R 重點介紹
- 百周年紀念
- GSX-R
- 車頭
- 大燈組
- 風鏡
- 方向燈
- 騎士視角
- 儀錶板
- 左把手
- 右把手
- 鎖頭
- 車身
- 油箱
- 油箱側邊
- 前輪組
- 前輪制動
- 直推總泵
- BFF前叉
- 阻尼調整
- 預載調整
- 電子防甩頭
- 引擎組
- 全車內構
- SR-VVT
- 引擎左側
- 變速箱
- 快排感應器
- 車身線條
- 坐墊組
- 1000標誌
- 後座
- 車尾燈
- 排氣管
- 防燙蓋
- 排氣電控閥門
- 後輪組
- 搖臂形式
- 後制動
- 後避震器
- 阻尼調整
- 新款配胎
|2021 SUZUKI GSX-R1000R 賽道試駕

上次我們進行 GSX-R1000R 的試駕是在公路上,雖然已經能體驗到 GSX-R1000R 能帶來的魅力,但最終還是要在賽道上才能感受到設計師希望 GSX-R1000R 能如何奔馳於賽道中的感受,所以這次我們來到台中麗寶賽車場,參加「米其林菇菇賽道日」的賽道走行體驗活動,讓 GSX-R1000R 的騎乘表現能更容易發揮。

首先是騎乘姿勢方面,GSX-R1000R 的騎乘姿勢有鑑於相對較低的座高設定,因此騎士不需要太長的腳也能著地,雖然賽道中要停車的情況不多,但小編還真看過不少在 PIT 區內或者 PIT 通道上因踩不穩而原地倒車的案例,所以這樣的座高設定是有一定好處,不過在賽道中這個座高也不致讓騎士無法正常的側掛與卡普,想要的話依然能在 GSX-R1000R 上做出非常漂亮的騎乘姿勢。

接著在加速表現部分,公路上鮮少有機會能將前二至三檔拉至極限,在賽道上就能盡情發揮 SUZUKI 這顆並列四缸的實力,儘管 188ps 相較於國外是少了點,可是在大直線依然能做出超過 200km/h 的最高時速,再加上台灣的兩大賽道均沒有足夠直線能提供達 300km/h 的目標,所以加速表現上,GSX-R1000R 是順暢且依然保有延伸性的優異表現。

而彎道就不用多說,GSX-R1000R 非常聽話且容易控制,騎乘中想著什麼路線進彎,GSX-R1000R 就能盡可能把想法實現,騎士不太需要與車輛的車格打架太久,很容易上手,這也是為什麼小編覺得 GSX-R1000R 有著極高的親和力,但雖說如此,GSX-R1000R 依然是需要尊重的性能猛獸。

GSX-R1000R 騎乘感受中除了在動力與操控性的全面均衡表現之外,電控系統更是讓 GSX-R1000R 更勝一籌的關鍵,在日系四大天王中各自都有電控的優勢項目,GSX-R1000R 優勢在於進退快排的表現,進檔在幾乎各種轉速下都能進得去,退檔更是有著滑離與電子節流閥精準的補油,對新手來說能降低退檔錯誤操作帶來的危險性,對老手而言這樣的設定更有助於專心在煞車與路線。

制動系統方面,儘管已經配備 Brembo 的輻射固定對四卡鉗與 T-Drive 浮動式碟盤,甚至 2019 年起還升級金屬煞車油管,算是同級距對手中少見的配置,可是在高速時的制動效能還是有些可惜,並不是煞不住的表現,而是煞車時的手感偏軟,對於喜愛這種調性的人應該會覺得不錯,但像小編我比較習慣較硬的煞車手感情況下,高速準備進彎前的煞車會稍稍感到沒有足夠的信心。

最後小編還是覺得 GSX-R1000R 電控系統真的幫助非常多,由於賽道經驗是非常難累積的項目,要燒非常非常多的錢才能在賽場中學到更多技巧與技術,可是 GSX-R1000R 的電控系統,能讓經驗較少的騎士一樣能在賽道中體驗刷秒快感,所以若是日系四大的公升級跑車,GSX-R1000R 值得推薦。
|總結
SUZUKI 成立百周年紀念的 GSX-R1000R 不只是看起來帥氣,同樣有著不容小看的動力與操控表現,面對近年來漸漸興起的賽道日風潮,如果喜愛日系跑車的柔韌感,而不是歐系車的硬底子,GSX-R1000R 還是保有這種日系車的精隨存在,上賽道後人機介面也不太需要大幅度的重新適應,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騎乘方式與騎乘姿勢,而且目前台鈴引進的 GSX-R1000R 不論是購車方案與整輛車的售價來說,相較於歐系甚至是部分日系而言更容易入手,如果預算有限又想要輛操控可圈可點的運動跑車,GSX-R1000R 加了 R 又小升級,相信會能滿足預算賽車魂的你,小編唯一感到惋惜的地方,就是都已經 2021 年的運動跑車車款,沒有來個全彩液晶儀錶板實在可惜呀!

以上文章/報導/試駕分享內所有規格、數據僅供參考,實際規格請以實車為主。
延伸閱讀:
2017 SUZUKI GSX-R1000R 試駕|電控引擎全方位進化
【快訊】SUZUKI 台鈴機車 2021 GSX-R1000R 新色上市!
【採訪】稀有新色釋出 GSX-R1000R、GSX-S1000 全台限定 15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