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ZUKI V-Strom 1050XT 於去年米蘭車展發表,是 V-Strom 車系的第四代車款,採用與 V-Strom 1000 相同排氣量的 1,037c.c. V 型雙缸 90 度夾角水冷引擎,但透過引擎內及引擎周邊零件更新與凸輪軸修改,最大馬力達到 107.4ps,相較於舊款提升 6.4ps,並且 V-Strom 1050 車系加入電子節流閥,賦予 V-Strom 全新的 S-DMS 動力模式選擇,同時台鈴工業所引進的 XT 版本,更配有專屬 S.I.R.S. 系統提升 V-Strom 1050XT 的電控輔助能力,相較舊款來說,越野騎乘變得更容易上手,同時定速巡航與新的儀錶板及燈系設定, 讓 V-Strom 1050XT 成為新生代的多功能冒險車款,不論都會通勤、長途旅程甚至是輕中度越野都難不倒它。

引擎型式:四行程水冷90度V型雙缸雙凸輪軸引擎。
排氣量:1037c.c.。
缸徑x行程:100.0mm x 66mm。
壓縮比:11.5 : 1。
最大馬力:107.4ps (79kw) @ 8,500rpm。
最大扭力:100Nm @ 6,000rpm。
供油方式:電子噴射。
啟動方式:僅電啟動。
變速系統:國際六檔鏈條傳動。
車架型式:環抱式鋁合金車架。
前懸吊系統:KYB 43mm 潛望式倒立前叉,全可調整設計。
後懸吊系統:多連桿中置避震,預載多段可調整,阻尼可調整。
前輪煞車:前雙 TOKICO 對向四活塞輻射固定式卡鉗,碟盤尺寸為 310mm 浮動碟盤。
後輪煞車:後單 TOKICO 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碟盤尺寸為 260mm 固定碟盤。
前輪尺寸:110/80R19 M/C 59V。
後輪尺寸:150/70R17 M/C 69V。
油箱容量:20公升。
軸距:1555mm
XT 版 長度x寬度x高度:2265mm x 940mm x 1515mm
XT 版 最低離地距:160mm
XT 版 座高:850mm
XT 版 裝備重量:247kg
|
- 左側
- 右側
- 車頭
- 車尾
- 比例側面
- 比例正面
- V-Strom 1050XT
- 車頭
- 低風鏡
- 高風鏡
- 調整機構
- 大燈組
- 方向燈
- 鳥嘴造型
- 大燈關閉
- 近燈
- 遠燈
- 正面-低風鏡
- 正面-高風鏡
- 側面-低風鏡
- 側面-高風鏡
- 騎士視角
- 後照鏡
- 鏡殼
- 護弓
- 左把手
- 儀錶板
- 全液晶顯示
- 電子產品支架
- USB 埠
- 右把手
- 總里程
- 里程A
- 里程B
- 電瓶電壓
- 即時油耗
- 功能設定
- 日期設定
- 超轉燈設定
- 單位設定
- 保養設定
- 上坡起步輔助開關
- A模式
- B模式
- C模式
- TCS 1
- TCS 2
- TCS 3
- TCS 關
- ABS 1
- ABS 2
- 車頭側面
- 油箱組
- 油箱上蓋
- 油箱側面
- 鎖頭
- 鑰匙
- 把手冠蓋
- 前坐墊
- 後坐墊
- 車箱
- 車充埠
- 座高調整
- 側箱掛勾
- 後扶手
- 尾燈組
- 後方向燈
|

SUZUKI V-Strom 1050XT 採用的引擎為 1,037c.c. V 型 90 度夾角雙缸引擎,最大馬力達到 107.4ps,引擎內部有許多零件做出性能提升,再加上節流閥尺寸加大並提供動力模式調整功能,讓 V-Strom 1050XT 能有相較舊款更靈敏的騎乘反應,當然除了引擎的升級之外,原有的滑動輔助離合器以及油壓離合組當然依然是標配,,再加上 V-Strom 1050 標配前全可調倒叉組以及多連桿中置懸吊組,以及厚實的鋁合金環抱式車台,提供穩定的車身動態,XT 版本標配的 S.I.R.S. 電控系統除了讓 V-Strom 1050XT 維持上一代 V-Strom 1000 就有的彎道 ABS 與 TCS 循跡防滑系統之外,還擁有更進階的斜坡起步控制、下坡前傾控制及自動負載煞車控制,V-Strom 1050XT 性能與安全性雙雙升級。
- 前懸吊
- 前輪組
- 無內胎
- 壓縮可調
- 預載與回彈
- 右前叉
- 前輪制動
- 前輪卡鉗

前輪配胎使用的是 Bridgestone 普利司通的 BATTLAX Adventure A41 系列輪胎,規格為 110/80R19 M/C 59V,胎紋可以參考右側,這條輪胎是普利司通在 2018 年初針對多功能車橫跨越野與公路騎乘需求而生,算是 A40 的後繼胎款,在相同磨耗的情況下,全面提升抓地力、支撐性與接地面積。
- 引擎左面
- 引擎右面
- 水箱組
- 保桿
- 油壓離合
- 霧燈支架
- 左腳腳踏
- 右腳腳踏
- 防滑齒痕
- 後座腳踏
- 中柱
- 後搖臂
- 後輪組
- 鏈條傳動
- 無內胎鋼絲框
- 後輪避震器
- 預載快速調整
- 多連桿機構
- 排氣管
- 管身
- 尾蓋樣式
- 尾段前端擋片
- 後輪制動
- 後輪卡鉗

後輪配胎為 Bridgestone 普利司通的 BATTLAX Adventure A41 系列,規格則是 150/70R17 M/C 69V,胎紋可以參考右側,這條胎與前輪配胎為同一款式,細看也能發現普利司通針對道路通勤使用的細胎紋,有助於增加輪面抓地力。
|

V-Strom 公升級車系從 2002 年源自 TL1000 的 V 型雙缸引擎開始,已經走過十八個年頭,這次 V-Strom 1050 雖將車名上的排氣量級距小小增加,但實際上引擎排氣量與二三代的排氣量相同,不免會讓人覺得 SUZUKI 什麼時候也開始玩起這種小把戲?可是當騎上 V-Strom 1050XT 後,那種感覺是比二代及三代車系更棒的動力表現,小編剛好也正是 V-Strom 1000 三代目車主,相較之下新款 V-Strom 1050XT 的優點非常明顯,命名提升至 1050 一點也不為過啊!

當然這顆透過許多新零件組成的 V 型雙缸引擎,馬力一舉比 V-Strom 1000 還多了 6.4ps,騎起來真的會有差別嗎?絕對有,因為不只是引擎的馬力提升,就連引擎的扭力與反應速度都明顯提升不少,V-Strom 1050XT 在 A 模式動力下,加速更靈活更有公升級的爽感,也可以說 V-Strom 1050XT 雖然需要的轉速並沒有比以前 V-Strom 1000 三代目低,可是扭力平原比以前來得更長,而且因為新的引擎凸輪軸重疊角較小,低轉扭力的確較之前更大了。

B 模式則是感覺有點像是回到 V-Strom 1000 三代的動力表現,加速與 A 模式相比略微有點遲鈍,但依然在高轉有不錯的動力回饋,C 模式則是大幅將加速的表現放軟,對於長途騎乘以及雙載騎乘時,可提升舒適度,有趣的是 V-Strom 1050XT 雖然有三種不同動力模式,常理認知下三種動力模式應該會有不同的終段表現,不過 V-Strom 1050XT 僅有在加速曲線上不同,所以 C 模式下油門全開,引擎最終依然會使出還我馬力拳,107.4ps 拳拳往路面送出。

至於在懸吊與車輛操控性方面,說真的 V-Strom 1050XT 與 V-Strom 1000 幾乎採用相同的車台、前後懸吊與制動性能,所以這些部分帶來的車輛回饋非常相似,以車輛靈活性來說,雖然不及前後 17 吋的長懸吊街跑車款,可是前 19 後 17 吋的大排氣量多功能冒險車要找到比 V-Strom 1050XT 靈活的車款還真不好找,但裝備重量 247kg 多少還是比當年 V-Strom 1000 裝備重量 232kg 重了些,不過別忘了 232kg 是沒有中柱、引擎保桿的 V-Strom 1000 重量,加上這些裝備之後兩者差異並不大,因此兩者的操控幾乎如出一轍。

制動性能也有著相近的回饋感受,從基本騎乘乃至略偏運動化的騎乘,V-Strom 1050XT 都能配合騎士的需求穩定煞控,不過原廠搭配於 XT 版本的 Bridgestone BATTLAX Adventure A41 配胎其實比當年 V-Strom 1000 搭配的 BATTLEWING BW-501/BW-502 在公路表現優異,過彎時的靈活性以及安心感都加分不少,並且這次因為配有電子節流閥,所以 V-Strom 1050XT 配有定速巡航系統,常跑西濱與東部的話,這項配備可減輕右手的疲勞度,只是操控邏輯上有點讓人感到困惑,因為當定速啟用時就無法改變儀錶板的資訊顯示,按鍵不夠多的小缺憾啊。

而這次 V-Strom 1050XT 撘載的 S.I.R.S. 電控系統許多都是針對越野騎乘而生,同時 XT 版本標配無內胎鋼絲框,我們也特別來到越野路段進行輕度越野測試,由於試駕車輛僅此一輛,所以我們騎乘時略偏保守的在越野路段騎乘,但 V-Strom 1050XT 由於配有鋼絲框,在吸震效果方面明顯優於 V-Strom 1000 的鋁框組,更重要的是 V-Strom 1050XT 電控系統究竟如何輔助?小編得要特別講幾個功能,那就是「Hill Hold Control」上坡起步輔助以及「Slope Dependent Control」下坡前傾控制。

這次搭配的「Hill Hold Control」上坡起步輔助控制功能,是透過六向三軸 IMU 得到車身的動態資訊,將此資訊配合 BOSCH ABS 總泵的油壓控制機制,在車輛遭遇到上坡情況時,只要車輛發動並入檔,就可用力捏一下前煞車,藉此啟動上坡起步輔助,這時 ABS 總泵會自動將後煞夾緊三十秒,儀表板也會出現提示資訊,騎士僅需仔細控制油門與離合器的收放,可降低上坡起步的失敗機率。
「Slope Dependent Control」下坡前傾控制則是在車輛 IMU 偵測到位於下坡情況時,透過 ABS 總泵分配前後煞車的力量,將施力 100% 的前煞分配至前煞與後煞呈不同比例,如此一來下坡煞車時就可避免重心一次傾倒至車頭,甚至可降低前空翻發生的機率,當然也要有類似的系統才能避免煞車時抬舉後輪,無類似這系統的車輛去測試 ABS 重煞是否會翹後輪,完全是不專業人士才會如此亂搞,如果單單 ABS 就能控制車尾是否抬舉,那 IMU 也不用發展成五軸或者六向三軸囉。

最後就是越野路段的騎乘時,前後 ABS 其實會干涉車身的進階操控,以前 V-Strom 1000 車系要暫時關閉 ABS 系統來獲得越野操控可說步驟繁雜,二代可以用架中柱並入檔空轉後輪,讓 ABS 系統判斷有異常而暫時關閉,三代則是要拔掉 ABS 系統的保險絲才能關閉 ABS 系統,兩種關閉方式其實都不太正規且有安全疑慮,這次 V-Strom 1050XT 提供兩段可調整的 ABS,在 ABS 2 設定時就適用於公路,除了具有標準的防鎖死煞車系統,還有彎道 ABS 防鎖死煞車功能,介入情況也較多,不過進到越野路段只要從把手切換至 ABS 1 模式,就能降低 ABS 的干涉程度,甚至可以允許部分的後輪鎖死情況,也就是說越野騎乘會更容易控制車尾動態,但還是要說不能單關後輪實在很可惜啊!
|
2020 年式的 SUZUKI V-Strom 1050XT 算是 SUZUKI 近年來更新非常用心的一款新車,不論是車體外型或者車輛控制介面以及電控系統等等,V-Strom 1050XT 都成為非常超值的選擇。當然許多人看到突破六字頭的售價,心中一定在想小編你下這超值的結論,是不是台鈴有給壓力?靜下心來仔細想想,V-Strom 1000 其實與 V-Strom 1050XT 的配備從硬體上就少了鋼絲框、中柱與引擎保桿,這三個配備若是 V-Strom 1000 車主全選,就得多上六萬多起跳,更別忘了 V-Strom 1050XT 還有許多無法透過選配選上的電控輔助系統,以及燈具、儀錶板等均有升級,這樣看起來其實 V-Strom 1050XT 與當年的三代目 V-Strom 1000 有著相似的超值特性。
對於觀望多功能車款的車友們來說,V-Strom 1050XT 小編覺得可以再多看幾回,不是因為買了可以跟小編當 V-Strom 車友,而是 V-Strom 1050XT 真的有備而來!當然台鈴這回有想開,直接引進頂規造福潛在車主,的確值得讚賞啊!

但小編不得不提的是風鏡調整,V-Strom 1050XT 調整時得要面對車頭才能進行調整,從車上並無法改變風鏡高低,每次調整都得下車或者請同行車友幫忙,這點與 V-Strom 1000 直接在騎乘過程中就能調整風鏡相比,V-Strom 1050XT 顯得麻煩不少,另外就是坐墊高低調整機制,雖然 V-Strom 1050XT 具有兩段高低調整功能,可是相較於可調整座高的競爭對手車款,V-Strom 1050XT 座高調整將近得要花上十至十五分鐘才能調整完成,若一群車友出遊進入林道或者輕中度越野路段,所有車友都得要等你換好坐墊下的墊管與螺絲才能前進,多少煞了點風景,也希望 SUZUKI 能夠開發出更簡易更省時的調整方式,畢竟出遊的時間不應該浪費在調整坐墊高低的複雜手續上啊!

以上文章/報導/試駕分享內所有規格、數據僅供參考,實際規格請以實車為主。
延伸閱讀:
【採訪】台鈴機車 SUZUKI 100 週年新車聯合發佈會,V-Strom 1050XT 台灣上市!
【EICMA2019】電控大升級!SUZUKI V-Strom 1050 & 1050 XT 正式發表!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試駕 讓冒險持續進行 (三代試駕)
2014 SUZUKI V-Strom 1000 試駕 挑戰更多未知秘境 (二代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