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f2620554644663c5b3e879daf7c371a3.jpg)
SUZUKI 台鈴機車今年度的進口車款車種非常多,除了今年已經帶來 GSX-R150/S150、GSX-R1000R、GSX-S750、Burgman400 以及 V-Strom 650 之外,今天正式公開今年最新的另一款多功能車款 V-Strom 1000,擁有 1000c.c. V 型雙缸引擎,搭載最新的彎道 ABS 以及動態 TC 循跡控制系統,還有滑動式離合器與低轉輔助系統、輕鬆啟動系統等,全新 V-Strom 1000 比起一代有著明顯進步,在今日的發表會價格卻維持之前的車輛售價,可見 2018 V-Strom 1000 來勢洶洶啊!
- 林進賢經理
- 預定售價
- 正式售價
- 購車優惠
- GARMIN GPS
- 運動攝影機
- ANLAN輪胎
- HOPPER防水袋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d5f608478dbf54147af8378fb989f113.jpg)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的外觀造型與上一代車款有著不小的差異,尤其是在車頭鳥嘴設計上更一體化,車色方面則以這款黃黑色為主打,另外還有白色車款與黑色車款。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9cb2782227fc459686ffea96d6840ce5.jpg)
V-Strom 1000 又稱 DL1000,是 SUZUKI 家族的多功能車系車款,新的 2018 V-Strom 1000 車頭造型延伸至車身油箱前端,與上一代在儀錶板處有段差的設計部不同,前端配置三段可調高低風鏡,搭配三段鎖點高低調整,可達到九段的高低位置調整,並且比起上一代增高約 49mm,強化騎乘舒適感。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eff4852ebe042b8f82056fdcaebbfb31.jpg)
車頭的線條延伸至油箱上,就如同 1991 年的 DR-Z 造型,並且油箱的黃色配色就是來自 DR-Z 的配色,油箱總容量為 20 公升,長途旅行應該不成問題。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f68c360fdb8d00f4227d7534e3b00ca9.jpg)
前輪輪組為 19 吋,台灣進的版本是標配鋁框,並不是 XT 的鋼絲框,雖然有些可惜,不過若是鋼絲框的價格,將會讓大部份消費者難以接受,所以引進鋁框也是比較明智之舉;若想要選配鋼絲框也行,但需要等比較久的時間寄送。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0afb520f53889564585304ea86a4f3f4.jpg)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cb9c507451fe783c3073c6b5a8e664df.jpg)
這次 V-Strom 1000 的把手已經標準配備護弓,所以不再需要另外選配, 而且把手開關上可以看到如同上一代的選單式把手,藉此設定儀錶板資訊。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5c6701f7a402f2549c41250b2fd86227.jpg)
儀錶板的造型同上一代,沒有明顯的變更,但是原有的 FI 燈因為環保法規的關係,已經提升為 MIL 故障指示燈,在這邊也能看到儀錶板內有顯示三段 TC 循跡控制系統的選擇等,這代 V-Strom 1000 的循跡控制系統與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已經大躍進,搭配彎道 ABS 可獲得更安全的騎乘體驗。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636f4f773db4d11357b0e339486e38da.jpg)
前輪懸吊系統配備預載以及阻尼可調整的倒立式前叉,長行程設定能讓避震器更輕鬆在未鋪裝道路上行駛。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3d863637fb1ed9371b9baba196ff0dd6.jpg)
坐墊總共有兩色可選,黃色車身配備的就是這款黃黑坐墊,黑色的區域還是止滑材質,可以讓騎士更牢固的在坐墊上,另外白色車身與黑色車身的則是全黑坐墊;坐墊的高度預設為 850mm,可以選配低坐墊 820mm 或者加高坐墊 880mm。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389215e771e7de4de2187de9745e94e4.jpg)
坐墊的尾端則與後扶手高度削平,這樣的設定是為了讓後座沒有載人時,可增大平常載貨面積。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b995cff2484253de4e267afb3d253355.jpg)
尾燈組採用 LED 尾燈組,這部分造型與上一代並沒有明顯改變。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493c029f9a74e5ecd01a1aa16cbe048a.jpg)
排氣管本身造型也是維持上一代的方形造型,可有效減少車輛寬度,下方的防燙蓋為台規專屬,如此擺放是因為可用來放置原廠的左右側箱。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75f4601cd70e9380beed9aad237a45aa.jpg)
排氣管的出口為銀色鋁原色,讓排氣管有些對比色出現,車輛會更活潑。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80a8cbef31ef244c85e2280ae3242f44.jpg)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3d31e91330f9288a3c59765c11bb910e.jpg)
後輪避震器配備的是預載以及阻尼可調功能款式,從外部的旋鈕可以快速調整預載功能,底下則有多連桿增加避震器的運作效率,並且在避震器下座部分可進行伸側阻尼可調。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d50549ba4ed7078a2cbc0e6c9739a559.jpg)
現場還有擺放一輛精品安裝車,這輛車就是原廠以及台鈴機車的精品安裝上之後的示範車輛。
- 保險桿
- 前叉貼紙
- 霧燈
- LED方向燈
- 油箱包
- 固定點
- 加溫把手
- 腳踏桿
- 選配中柱
- 55公升後箱
- 原廠後箱
- 容量一覽
- 安全帽實擺
- GIVI代工
- 後箱底板
![[採訪]冒險旅程再進化 2018 SUZUKI V-Strom 1000 台灣正式發表](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1/mobile01-50d9d24b619c132a8fbb1b8c6c7018ed.jpg)
這次還有邀請兩位名人,一位是 張玉穎,又稱 TOP GUN 歐巴桑,另一位則是騎著 V-Strom 1000 從美國前往北極圈的攝影名人『火花羅』,因這次 V-Strom 有著冒險的精神,所以才會邀請兩位上台與大家分享各自的冒險旅程。
引擎型式:四行程水冷90度V型雙缸雙凸輪軸引擎。
排氣量:1036c.c.。
缸徑x行程:100.0mm x 66mm。
壓縮比:11.3 : 1。
最大馬力:101ps @ 8000rpm。
最大扭力:101Nm @ 4000rpm。
供油方式:電子噴射。
啟動方式:僅電啟動。
變速系統:國際六檔鏈條傳動。
車架型式:環抱式鋁合金車架。
前懸吊系統:潛望式倒立前叉,全可調整設計。
後懸吊系統:多連桿中置避震,預載多段可調整,阻尼可調整。
前輪煞車:前雙 TOKICO 對向四活塞輻射固定式卡鉗,碟盤尺寸為 310mm 浮動碟盤。
後輪煞車:後單 TOKICO 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碟盤尺寸為 260mm 固定碟盤。
前輪尺寸:110/80R19 M/C 59V,原廠搭配 Bridgestone BATTLEWING BW-501。
後輪尺寸:150/70R17 M/C 69V,原廠搭配 Bridgestone BATTLEWING BW-502。
油箱容量:20公升。
長度x寬度x高度:2280mm x 930mm x 1470mm
軸距:1555mm
最低離地距:165mm
座高:850mm,選配低座墊為 820mm
裝備重量:233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