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所發佈的 GDINK CT300 則是將原有的反射式 LED 大燈組改變成二近/二遠的投射式 LED 模組,2023 年式的小改款在改變上就僅有大燈樣式的改變,而在騎乘的體感與進出彎的操駕上是否會有不同的感受,還是說那熟悉的操控感依舊讓人懷念呢?

排氣量:270.6 c.c.
缸徑 x 行程:72.7mm x 65.2mm
壓縮比:10.6 : 1
供油系統:噴射系統
最大馬力:22ps @ 8,000rpm
變速系統:CVT 無段變速與乾式離合器
車台:強化式鋼管車架
前避震:33mm 潛望正立式油壓前叉
後避震:雙槍避震,五段預載可調
前輪煞車:單向三活塞浮動卡鉗,Φ 240mm 浮動碟盤
後輪煞車: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Φ 240mm 固定碟盤
電控系統:BOSCH 10M ABS 前後防鎖死煞車系統、TCS 循跡控制防滑系統
前輪尺寸:120/70-13
後輪尺寸:150/70-13
長度x寬度x高度:2,210mm x 780mm x 1,320mm
軸距:1,508mm
座高:780mm
空重:198 kg
油箱總容量:10.5 L
|外觀與功能
- 車頭線條
- LED 大燈組
- LED 方向燈
- 前鏡頭預留孔
- 風鏡角度
2023 年式的 GDINK CT300 雖然改變了 LED 燈組的內部構造,但在車頭外觀線條上仍維持相同的設計,相對比上一代的層次堆疊與飽滿的線條搭配,GDINK CT300 在第三代車型上反倒是回到了大面積外殼再搭配線條修飾,營造出霸氣且銳利的視覺感受。LED 的大燈模組更換成投射式的魚眼設計,搭配上方的燈條帶有豐富的科技感。另外在兩旁的方向燈也同樣是 LED 發光設計。大燈的中央則是預留了行車記錄器前鏡頭的安裝位置,只要將圓孔鑽開就可以將前鏡頭安裝於此。而看似大面積的風鏡則是視覺大於效果,這點我們到試駕的章節在跟大家來做個分享。
- 近燈光型
- 遠燈光型
- 近燈
- 遠燈
- 定位燈
從近燈的光型可以看到這次改版的投射式 LED 魚眼大燈模組,在光型上以雙燈的方式打出重疊的扇形照射範圍,中間亮度最高且四周亮度均勻分布算是組表現不錯的大燈設計。而在遠燈的部分則是將遠燈的光型再疊加上去,並符合台灣的道路設計與法規設計成左低右高的形式,來照射道路右側的告示牌並提供更遠的大燈照明。
- 騎士視角
- 左邊把手
- 儀錶板
- 右邊把手
- 龍頭把手蓋
- USB 充電
從騎士視角中可以看到把手角度較高且為寬把設計,實為都市休閒騎姿所設定且在轉彎上可以輕鬆操控車輛動態,把手中央的外蓋除了印有 KYMCO 標誌搭配碳纖維花紋外,內部更是 USB 充電座可讓騎士在長途騎乘時幫自己的 3C 產品進行充電。左邊把手開關配置:超車燈、TCS 開關、遠近燈切換、方向燈、喇叭 ; 右邊把手開關配置:引擎斷電開關、啟動鍵、駐車燈,在把手開關的配置與樣式可說是與自家大哥 AK 550 有很多相似之處。
- 內裝部分
- 手套箱
- 隱藏式掛鉤
- 多合一鎖頭
- 加油孔
內裝的配置左邊可以看到帶有外蓋的手套箱可放置擦車布或零錢等小物,右邊則是可以看到使用鑰匙的多合一中控鎖頭,在內裝中央則是可以看到大型速克達車款少見的置物掛鉤且採用反轉式的設計,油箱加油孔則是隱藏在內裝最下方可使用鑰匙就可以開啟外蓋,加油孔的外蓋無需使用鑰匙就可以打開,在加油時可以不用拔起鑰匙就可操作。
- 腳踏空間
- 斜踩處
- 飛旋踏板開關
- 後座踏板
- 側柱
- 省力中柱
原以為可以說是國產唯一有踏板的大型速克達車款,但在 STR 車系誕生之後只能變成國產為二擁有踏板的車款,不過 GDINK CT300 跟 STR 300 相比車身尺寸較大,自然在踏板的置物空間上也放大許多,無論是放置登機箱、工具箱等物品都不會顯得很侷促,雙腳的放置空間也因為具有前踏板的設計而更加靈活開放,飛旋踏板為光陽獨有的一拉即開設計,拉起座墊下方的機構就可以彈開兩側的後座踏板,不用彎腰手按或是用腳跟踹半天,飛旋踏板上配有吸震與防滑的膠墊讓後座在乘坐上可以更加的舒適,除此之外面對大型速克達的車重也同時配有輕鬆停車的省力中柱設計,讓騎士在車輛停放上可以更加的輕鬆寫意。
- 車側線條
- 進氣設計
車身兩側的線條則同樣維持與第三代改版後相同的設計,大面積的外殼搭配折角線條後收的樣式營造出簡單卻帶有速度感的風格,這樣的好處就是洗車時不會有太多的髒污堆積在車殼折角中,在清潔與上蠟的時候都相對的好處理,但缺點就是在騎乘上面對側風時車輛的動態會比較不穩定,這點在騎乘時需要多加注意。
- 座墊樣式
- 車箱空間
- 3/4 安全帽放置
- 油壓頂桿
- 車箱燈
- 點菸器充電孔
- 前後空間隔板預留處
以舒適為取向的 GDINK CT300 在座墊的設計上自然是寬大且平整的樣式,前後座區域都提供寬大的乘坐區域,且在中間分隔處設計成高低落差不僅為後座提供良好視角也為騎士提供腰靠的設計。有一得必有一失的說法就要看到車箱空間的配置,為了做出踏板車款引擎的角度不能放置的太過水平,因此壓縮到車箱的前半部空間僅能放置雨衣或是手套等物品,後方的置物空間可容納 3/4 安全帽或是小帽體全罩帽,座墊開啟後可以看到有油壓桿來輔助避免座墊變成斷頭台,同時可以看到車箱後方配有光敏電阻開啟的車箱燈,另一邊則是 12V 的點煙器充電座。
- 尾燈組
- 方向燈
- 後扶手
- 夜間尾燈
- 夜間方向燈
- 夜間煞車燈
車尾的後扶手採用類似分離樣式的設計但在最後方是採用相連的來增加強度,在移動車輛或是停車時有著不錯的抓握手感。尾燈採用大面積導光條在兩側的則是高亮度 LED 方向燈,煞車燈則是在尾燈之下來做顯示,整體設計整合度很高在夜間也獨具辨識性,讓後方騎士可以清楚的辨識 GDINK CT300 的行車動態。
|引擎與懸吊
- 引擎樣式
- 排氣管外型
- 上吊架設計
- 機油容量
引擎的樣式在過去幾代中並未做出太多的改變,同樣通過台灣七期環保法規的排污規定並具備最大馬力 22ps 的設定,這樣的動力在台灣用在通勤代步的取向上十分足夠,且在機油更換時也是一罐機油就能搞定,對於保養上的費用可說是省下不少。而引擎上吊架的設計可說是以舒適取向作為主軸,但唯一的缺點就是起步的時候會有抬屁股的感受。
- 前輪組
- 前制動
- 水冷散熱排
- 前輪胎
前輪使用五爪十幅的 13 吋鑄造鋁圈並使用 120/70-13 的輪胎尺寸,對於現今 13 吋輪胎車款逐漸增加,相對的在輪胎更換時的選擇也變得更加豐富,而在原廠的配胎上是選用前輪專用胎 KENDA 建大輪胎 K711F,胎紋中央帶有破水線設計雨天或是行經濕地時可以快速破開水面來增加濕地抓地力。前制動則是採用原有的單向三活塞卡鉗搭配 240mm 的浮動式碟盤,按壓起來手感適中且在煞車拉桿上提供四段可調設計,可針對騎士的手掌大小與喜愛的手感來做調整。
- 後輪組
- 後避震
- 後制動
- 後輪胎款
後輪組的部分看到同樣採用 13 吋鑄造鋁框,輪胎尺寸為 150/70-13 型號則是 KENDA K711,在後輪的胎紋上看到是以大面積的胎塊來搭配胎紋屬於著重乾地抓地力的形式,前後輪胎的搭配十分適當,不會有車頭過車尾延遲的感覺產生。後懸吊為五段式預載可調雙槍避震器,在調整上也只需使用螺絲起子插入旋轉調整段位即可。在制動上可以看到後方是使用浮動式單向雙活塞卡鉗搭配 240mm 碟盤,單二卡鉗的來令片面積較單一卡鉗來的大因此能提供不錯的煞車效果,且同樣具備四段式可調煞車拉桿可供騎士調整。
|試駕

乘坐上 GDINK CT300 的第一個感受在於座墊十分的柔軟,整體的包覆性極佳而腰靠的位置適中並富含支撐性,但對於注重操控感的騎士來說會覺得騎士三角的重心偏後,尤其身高越高的騎士會感覺到有蹲馬桶的感受,但以舒適騎乘的角度來體驗 GDINK CT300 算是有切入到這台車的主軸,在都會短程通勤上可以讓騎士的臀部與腰部都能獲得很大的舒緩。

在過彎的體感上由於原廠配胎的設定較為保守,在 S 型連續彎道的左右翻轉下以順暢且平穩的動態過彎是絕對沒問題,若想要靈活一點的過彎感受也可以在輪胎更換時選擇胎型較尖的運動胎款即可改善,但這就要取決於騎士本身的荷包給不給力了,畢竟 13 吋的輪胎現在選擇變多,若是用到知名進口輪胎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GDINK CT300 的加速偏向於小車的作法使用拉轉的方式來帶動車輛,最大扭力點與最大馬力點的轉速區間帶相差無幾,但在車身重量與電腦供油的影響,在加速與出彎時不會過於猛烈難操控還是屬於在平順出彎的範疇,輕鬆寫意的陪你度過每一段路才是 GDINK CT300300 的最佳表現。
|結語

對於 GDINK CT300 來說放眼在國產車大型速克達級距中,我認為一直是一個獨樹一格的存在,堅持具備前踏板空間的 GDINK CT300 搭配 20 萬內的車輛售價,至今依舊吸引不少車友的目光與購買,在數年一次的大改款與每年進化的小改款中,都能看到 KYMCO 在這車系上加入的巧思與新科技,但要說的是那看似大面積的風鏡可以不要中看不中用嗎?在高架橋騎乘時對於我的 158cm 高的都能吹到搖頭晃腦了,更別說是同事那接近 180cm 的身高那絕對是被風直接吹好吹滿,而大面積的風鏡即便是有廠商願意開發改良性產品,但體積材料的成本就在那邊,還是建議 KYMCO 後續能對於風鏡來做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