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KYMCO 台日保固差別


rich7202 wrote:
再怎麼算賣國外的要都要增加成本吧,你計算一下台灣以外的各個地區(香港,歐洲....)
的售價你就會發現因為台灣政府的保護下這間車廠多賺了台灣人民多少錢...(恕刪)


不可懷疑低哥的神邏輯

等下又拿香港的新車稅30%打臉你

所以香港售價+新車稅就超過台灣價

還有大陸的神牌價

基本5-8000人民幣 貴的10多萬都有

保證買一送醫

當初跳出來要別人給車價的數據

最後只會扯日本買車要保険、車検、税金、登録費....

台灣金品商有送保險 配備喔

顆顆 懶得j4




nsr150xx wrote:
不可懷疑低哥的神邏...(恕刪)


這裡本來就有人在護航廠商,左算右算就是要把台灣的車價算成很便宜,服務又好,優惠又多,三葉的進口車已經打臉很多車商,台本最近有些車的盤子價也在動搖了,持續合理化這些盤子價,那你得到就是盤子價,不認同這些盤子價,至少就已經表達了對價格或優惠差別的不滿
nsr150xx wrote:
不可懷疑低哥的神邏輯
等下又拿香港的新車稅30%打臉你
所以香港售價+新車稅就超過台灣價
還有大陸的神牌價
基本5-8000人民幣 貴的10多萬都有
保證買一送醫
當初跳出來要別人給車價的數據
最後只會扯日本買車要保険、車検、税金、登録費....
台灣金品商有送保險 配備喔
顆顆 懶得j4

哈哈,沒想到在那裡剛回完,就又在這裡看到同樣搞笑的言論了。
是不是同一位不重要,反正那邊也有回,就容許我複製貼上囉...

======================================================
另外,果然搞笑是沒有上限的,

以這個討論串的 #27 來看
日本:單算空車價,就已經大於台灣包山包海的上路價了,
如果再加上其他在日本不得不加的費用,就會把原本就有的價差給拉開的更大。

結果那個搞笑的,又再加碼說「台灣還有送保險送裝配備勒」
然後居然得到的結論是完全相反的:所以日本人買台灣車便宜

可以教教我這個結論是怎麼導出來的嗎?
======================================================

話說,之前用那種錯誤的計算式算出一個錯誤的答案,
被人家指正之後就直接無視,然後開始扯別的地方來自 high

這種事我還真的做不來,臉皮厚度差太多了....
怎麼那麼多工讀生
內銷本來就要給自己人一些優惠阿
整天拿關稅跟貨物稅來說的人
t2在日本只賣九萬
稅再怎麼加
也加不到台灣賣的售價15萬
更不要說 隔壁的 汽車 馬自達三改進口以後
價格跟國產車相差無幾
所以車商別再拿關稅跟ARTC來說嘴了
事實上加入WTO後 關稅逐年調降
大家也不要幻想調降關稅之後商品會降價
隔壁的奶粉調降關稅之後 價格不降反升
關稅 跟 驗車 只是 車商的藉口罷了

馬小歐 wrote:
這裡本來就有人在護航廠商,左算右算就是要把台灣的車價算成很便宜,服務又好,優惠又多,三葉的進口車已經打臉很多車商,台本最近有些車的盤子價也在動搖了,持續合理化這些盤子價,那你得到就是盤子價,不認同這些盤子價,至少就已經表達了對價格或優惠差別的不滿

所以嘛,有些人發文講得好像自己很中立,
其實也就是不求甚解的想要挑毛病而已,實際上是什麼情況看來也不是你想要瞭解的。

我的算式有什麼不符合現況的地方歡迎指正,
要不然你也可以用你的算式來看看,看有沒有辦法在符合現況的情況下左算右算把台灣的車價算得很貴囉。

當然啦,如果你是真的想要就現況來討論的話囉。

沒辦法針對別人的發言內容指出有誤的地方,
就只會在那裡 murmur 別人是在護航廠商,然後告訴自己的那些錯誤認知還是沒有被打臉。

我說,是有沒有那麼需要自我安慰呀。

arno162000 wrote:
怎麼那麼多工讀生
內銷本來就要給自己人一些優惠阿
整天拿關稅跟貨物稅來說的人
t2在日本只賣九萬
稅再怎麼加
也加不到台灣賣的售價15萬

T2 的部份,之前在其他地方都有說過了,就不再廢話。

以這篇被拿來鞭的光陽來說,
從 #27 的結果來看,
把稅拿掉後,日本的空車價比台灣上路價的貴了 2 萬 4。
更別說有人還加碼說台灣的車價還送保險送配備,日本什麼配備都沒送。
單以 2 萬 4 來看已經是台灣上路價 104,192 的 23% 了。

這樣子還算不上給自己人一些優惠,你是想要多少?
就一般正常情形而言,國產內銷的價格會比出口外銷便宜的!
畢竟出口到國外,除了原有的成本之外,尚須加上「運費」、「外國的稅金、規費」、「本國或外國的檢驗費」、「通路成本」等,總成本無疑是墊高的!而廠商要把墊高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是外國價通常高於本國價的原因~

但就一般正常的例外情況,政府為了「鼓勵」廠商走出世界會給予某些優惠或保護,例如工讀生們最喜歡引用的「17%的貨物稅減免」,這可就直接降低了車商的成本了!如此一來,在國外的定價就有更大的策略調整空間!若再加上該市場又是個公平開放、競爭激烈的型態,競爭力不足的車商為了生存,當然也只好讓出更多的利潤回饋該國消費者!這種定價模式下,外國價低於本國價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這也是經濟學裡提到的「完全競爭市場」下的價格通常是最低的!因為這時候的廠商是不會像台灣的有良車商那樣有「超額利潤」的!

但台灣正常嗎?

「建國」即將105年的已開發國家,稅收竟有70%以上來自授薪階級?
口口聲聲鼓吹自由貿易!要跟強國簽貿易協定!但跟小日本拿個車要被課50%稅金!還有最該死的ARTC攔在那不讓你掛牌?
你說我政府是玩真的?還是又是圖利少數大廠的老招?
ARTC就留到最後再砍吧!因為它是魔王!最後才能解決!就從進口關稅和貨物稅著手吧!別忘了這兩筆稅的課徵對象,其實是「人民」而非車商啊!為什麼我們要被課稅、限制消費自由來保護這些不長進的廠商呢?本國價也沒比較便宜、服務也沒比較好、沒啥用的保固年限也沒比較長、車體用料是不是優於國外我就不知了…
但我們為什麼要對車商這麼好?
是我們嗎?還是政府?還是即得利益官員?

外國價有沒有可能高於本國價?我國的有良車商早已經做過最好的示範了,我想瞎子都看到了!只不過若硬要把原因歸究在「空車價」與「上路價」之間的距離,說的好像國產車商的國內售價其蘊含的價值其實是遠高於國外的!而國外即便較低的價格,可別忘了後面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規費「待付」!神邏輯大概就是在描述這種論述吧!印象中這種論調是去年才開始出現的!不能不給護航者一個讚!畢竟這也是要花巧思的!
只是空車價就是空車價!消費者依性能配備品牌來評論一台車的價值,原本就如此單純!像那種樣藉由路權分級法規就能坐地起價的有良車商,那是在台灣這種「完全不必競爭市場」才可能存在的!護航者在論述低賤的外國價並不包含上路或其它成本之前,要不要也把高貴本國價的上路費或是其它灌水的部份給拔了先呢?

黃牌的價值是多少?249變成252,價格漲兩萬如何?
250等級的性能配備,加個29CC變成279CC可以上快速道,所以從15萬跳到20萬只是剛剛好?
這種蠢事在日本是不會發生的!
因為人家125CC就能上國道了!我們則是要多花兩萬、五萬來買上路權?

重點是:
請搞清楚你到底是跟誰買路權啊?
政府?車商?
T2、T3的差價,咱們居然多花五萬跟車商買路權?政府從中抽到幾根毛?
但這是事實啊!各位大爺們,你們要爆炸了嗎?

重新檢討現有路權法規,廢了黃牌、關稅、ARTC,這對大多數民眾有沒有好處呢?但不可諱言的,這不論是對國產有良或是無良車商,鐵定都是個巨大且不可逆的傷害…

xboy200 wrote:
就一般正常情形而言,國產內銷的價格會比出口外銷便宜的!
畢竟出口到國外,除了原有的成本之外,尚須加上「運費」、「外國的稅金、規費」、「本國或外國的檢驗費」、「通路成本」等,總成本無疑是墊高的!而廠商要把墊高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是外國價通常高於本國價的原因~
但就一般正常的例外情況,政府為了「鼓勵」廠商走出世界會給予某些優惠或保護,例如工讀生們最喜歡引用的「17%的貨物稅減免」,這可就直接降低了車商的成本了!如此一來,在國外的定價就有更大的策略調整空間!若再加上該市場又是個公平開放、競爭激烈的型態,競爭力不足的車商為了生存,當然也只好讓出更多的利潤回饋該國消費者!這種定價模式下,外國價低於本國價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這也是經濟學裡提到的「完全競爭市場」下的價格通常是最低的!因為這時候的廠商是不會像台灣的有良車商那樣有「超額利潤」的!

我說,看事情要宏觀一點,不要老是看到一個點就在那裡自我延伸,
洋洋灑灑地打了這麼一大篇,卻還僅僅是圍繞在一個點上轉。

你以為就台灣廠商外銷的時候是零稅率?
抱歉,日本廠商外銷的時候日本政府也是給予零稅率的優惠,
國稅廳輸出取引免稅

這代表什麼?代表日本廠商也都很需要保護?想必不是。
這代表至少日本政府(其他政府的我沒查)也是有在推動相同的政策。
所以我看就少拿這點來影射台灣企業了吧...

(另外也順便查了一下英國的內外銷稅率給大家參考,如果有錯的話請協助指正)
英國公司或自有顧主車輛內外銷車輛關稅表
不知道是不是我找錯了的關係,似乎也沒有看到有課稅。

再者,你以為就只有台灣廠商的價格,在經過你們那些極度精簡的匯率 x 末端價格的公式後,
會有國外比國內高價的情況嗎?很抱歉不是勒...聽說這罐台灣900g裝日本原裝進口一罐六百初就可買到了。

我想這點就不用好像像發現新大陸一樣一著嚷嚷了吧?


xboy200 wrote:
但台灣正常嗎?
「建國」即將105年的已開發國家,稅收竟有70%以上來自授薪階級?
口口聲聲鼓吹自由貿易!要跟強國簽貿易協定!但跟小日本拿個車要被課50%稅金!還有最該死的ARTC攔在那不讓你掛牌?
你說我政府是玩真的?還是又是圖利少數大廠的老招?
ARTC就留到最後再砍吧!因為它是魔王!最後才能解決!就從進口關稅和貨物稅著手吧!別忘了這兩筆稅的課徵對象,其實是「人民」而非車商啊!為什麼我們要被課稅、限制消費自由來保護這些不長進的廠商呢?本國價也沒比較便宜、服務也沒比較好、沒啥用的保固年限也沒比較長、車體用料是不是優於國外我就不知了…
但我們為什麼要對車商這麼好?
是我們嗎?還是政府?還是即得利益官員?

我前面也說過了,反正你的觀念就是關稅 = 保護,沒有其他意義,
那麼最好是把所有的關稅都取消,要不然至少是比汽機車產業高的關稅課目全部取消,
再加碼把國內有什麼津貼的啦,補助的啦,免稅的啦全部取消,
讓大家看看潮水退了之後,國內企業倒底是誰沒有穿褲子。

只怕先死的不是國內的兩陽就是了。


xboy200 wrote:
外國價有沒有可能高於本國價?我國的有良車商早已經做過最好的示範了,我想瞎子都看到了!只不過若硬要把原因歸究在「空車價」與「上路價」之間的距離,說的好像國產車商的國內售價其蘊含的價值其實是遠高於國外的!而國外即便較低的價格,可別忘了後面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規費「待付」!神邏輯大概就是在描述這種論述吧!印象中這種論調是去年才開始出現的!不能不給護航者一個讚!畢竟這也是要花巧思的!
只是空車價就是空車價!消費者依性能配備品牌來評論一台車的價值,原本就如此單純!像那種樣藉由路權分級法規就能坐地起價的有良車商,那是在台灣這種「完全不必競爭市場」才可能存在的!護航者在論述低賤的外國價並不包含上路或其它成本之前,要不要也把高貴本國價的上路費或是其它灌水的部份給拔了先呢?

左一句工讀生,右一句護航,好像沒有用這種隱射的字眼就不會發文了一樣。
沒有能力針對人家的內容做實質上的反駁,就只能老是以這種廉價的隱射法來回應別人的內容不覺得很無聊嗎?

我說,你要討論空車價就是空車價,可以呀,
這部份算我能力不足沒辦法估,就請你把台灣的價格裡除了空車價格之外的服務給估個價,我們好好來算一算。

不過請容許我提醒你一點,從 #27 的例子來看,
日本光陽賣的車,光是空車價,就已經是大於台灣光陽賣的車的上路價 (空車價+其他費用),
你要把其他你說是灌水的部份給拔了後,兩者的價差只會更大,
(更不要講有一個搞笑的提醒我說台灣的價格還有含送保險和配備勒)

所以我實在是不解,你文中所謂的「低賤的外國價」是在什麼地方。


xboy200 wrote:
黃牌的價值是多少?249變成252,價格漲兩萬如何?
250等級的性能配備,加個29CC變成279CC可以上快速道,所以從15萬跳到20萬只是剛剛好?
這種蠢事在日本是不會發生的!
因為人家125CC就能上國道了!我們則是要多花兩萬、五萬來買上路權?
重點是:
請搞清楚你到底是跟誰買路權啊?
政府?車商?
T2、T3的差價,咱們居然多花五萬跟車商買路權?政府從中抽到幾根毛?
但這是事實啊!各位大爺們,你們要爆炸了嗎?

T2 & T3 的價差,就真的是只有在路權上嗎?真的是用料還是配備上沒有提升?
我說,要嘛就是某人愛誇大,要嘛就真的是台灣消費者永遠只會在那裡看價格,而不會去思考價格的背後包含了什麼。

也難怪台灣企業只能在那裡代工,精品方面的產業推不起來,
因為對某些人來說,掛上 MIT 的東西就是 Low,就是一定要比國外的產品便宜才叫合理。


xboy200 wrote:
重新檢討現有路權法規,廢了黃牌、關稅、ARTC,這對大多數民眾有沒有好處呢?但不可諱言的,這不論是對國產有良或是無良車商,鐵定都是個巨大且不可逆的傷害…

對某些人來說,三陽和光陽就是兩個無良國產車商,混在一起酸剛剛好而已。
三陽的 T2 被拿出來酸很久了,也的確在價格上他們在日本是弱勢,
追究其原因,我個人覺得他們是在匯率上吃了悶虧(畢竟之前價格就是在那,匯率一貶又貶那麼大自然價差就出來),
其他的部份也都討論過了,就不再贅言。

但是就這次日本光陽的訂價,我個人覺得還要在那裡嫌就過份了,有人舉例子出來,也在 #27 算過給大家看了,
當然日本的保固條件比較好,可是那也是用較高價格換來的。
要我用同樣的價差去買日本多出來的保固服務,抱歉,我實在是做不到。
(還是誰告訴我願意多花 2 萬 4 去買那些保固的,舉手一下?)

結果你還是在那裡左一句「讓出更多的利潤回饋該國消費者」,右一句「低賤的外國價」?
真的是只要遇到了國產車商,就永遠只會在那裡矇著眼不看現實就開始幹樵?
然後再順便把跟自己發表了不同意見,不針對發文內容反駁,只會針對發文者本身隱射是工讀生或是說人家來護航的?

我說,都幾歲了,就事論事應該沒有那麼難才是吧。
各位這麼認真蓋樓?
為一家沒有夢想(只求賺錢)的工廠?
我是覺得浪費資源啦!

其實看一些車(網)小朋友的程度指標是非常容易分辨的!
就拿車測這事來說吧!你把它廢了?那福斯集團生產的柴油引擎,
以後都歸給你們了;換你們來替台灣的空氣把關囉!

這種程度?就省省吧!

DSNT wrote:

你以為就台灣廠商外銷的時候是零稅率?
抱歉,日本廠商外銷的時候日本政府也是給予零稅率的優惠,
國稅廳輸出取引免稅

這代表什麼?代表日本廠商也都很需要保護?想必不是。
這代表至少日本政府(其他政府的我沒查)也是有在推動相同的政策。
所以我看就少拿這點來影射台灣企業了吧......(恕刪)

我不知道台廠外銷實際上有哪些成本,我才不關心這個呢!
但你說日本政府其實也在保護自家廠商,我要請問對日本非常熟悉的你,該國也有像台灣ARTC這種審驗單位嗎?五期還是六期環規之類的,你能不能提供點該國對日廠保護政策的資訊給大家參考一下?

DSNT wrote:
再者,你以為就只有台灣廠商的價格,在經過你們那些極度精簡的匯率 x 末端價格的公式後,
會有國外比國內高價的情況嗎?...(恕刪)

我上一篇回文的前兩段就已經說明「國內價比國外價高」的成因了,我沒說台灣是世界唯一如此幹的國家啊!你是不是把我跟誰搞錯了?
而極簡單的公式就代表它一定是錯的?毫無參考性?複雜的論述才會是真理仰躺之所?你真這麼認為?

DSNT wrote:
我前面也說過了,反正你的觀念就是關稅 = 保護,沒有其他意義,...(恕刪)

關稅的重大目的不在保護?那你認為是什麼?說來聽聽嘛~

不要提到「保護」就這麼敏感!別忘了國內車商可都是受惠者啊!稅金可都是老百姓在繳的不是嗎?

我其實不反對保護!因為那涉及國家整體經濟策略、甚至攸關國力!但你認為兩陽一葉還直得保護嗎?我國的路權制度公平嗎?現有的驗車制度有起到環境保護的功能嗎?只準廠商自由貿易?但個別消費者卻要受到絕對的限制?你認同?我尊重!但我不認同!

DSNT wrote:
左一句工讀生,右一句護航,好像沒有用這種隱射的字眼就不會發文了一樣。...(恕刪)

你看我這個月發幾篇文就知道有沒有這種字眼我還會不會發文了!
不過就像某些人一樣,如果不在文字上打擊一下對方,還真無法付予空洞偏陝的論述一點可看性呢…
這個部份我們點到為止就好,不然苦心打了好多字,不小心可就全被刪了呢!

低賤的外國價是相對於高貴的本土價的說法,例如日本T2八萬八,台灣T2要十五萬~
你的意思是日本T2還要加上一些額外的費用是吧?能否大致舉例?若是兩國都同時有課到的稅金規費,為求簡化,你可以省略不提~

DSNT wrote:
T2 & T3 的價差,就真的是只有在路權上嗎?真的是用料還是配備上沒有提升?
我說,要嘛就是某人愛誇大,要嘛就真的是台灣消費者永遠只會在那裡看價格,而不會去思考價格的背後包含了什麼。
也難怪台灣企業只能在那裡代工,精品方面的產業推不起來,
因為對某些人來說,掛上 MIT 的東西就是 Low,就是一定要比國外的產品便宜才叫合理。...(恕刪)

某人嗎?呵呵~
看來隱射不是本大俠的專利啊~
T3的配備當然有提升,但你覺得值不值四萬的價差?我覺得不值!
SB呢?她跟T2相比,除了工讀生次愛提到的「復古風」,你真覺得差六萬也是理所當然?我尊重!只是我不以為然~

DSNT wrote:
對某些人來說,三陽和光陽就是兩個無良國產車商,混在一起酸剛剛好而已。
三陽的 T2 被拿出來酸很久了,也的確在價格上他們在日本是弱勢,
追究其原因,我個人覺得他們是在匯率上吃了悶虧...(恕刪)

其實你整篇就這個點值得回應:匯率是否會反映在價格上?
這點我也一直搞不懂!
我們的政府不是常常把「貶值救出口經濟」掛在嘴上嗎?事實上,貶值也不是我國獨有的匯率操作工具,別的國家也可以這樣幹!但是匯率每天上上下下,我國的進口品價格可層跌過?這就叫「價格的疆固性」!這點在日本也是一樣的(吧?)
日幣貶值影響的是三陽T2在日本定價?還是三陽公司的換匯損失呢?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貶值救的是廠商的經濟吧!
而且八萬八到十五萬,差距近七成!想補足這七成的差額,我知道工讀生會很辛苦的!我無意刁難!事實上對於詳細的成因,我也不感興趣!因為只要廢掉ARTC!我管你什麼原因?我可以直接從日本花八萬八把T2買回!這才叫爽!你認同嗎?

DSNT wrote:
結果你還是在那裡左一句「讓出更多的利潤回饋該國消費者」,右一句「低賤的外國價」?
真的是只要遇到了國產車商,就永遠只會在那裡矇著眼不看現實就開始幹樵?
然後再順便把跟自己發表了不同意見,不針對發文內容反駁,只會針對發文者本身隱射是工讀生或是說人家來護航的?
我說,都幾歲了,就事論事應該沒有那麼難才是吧。...(恕刪)

現實就是本大俠花了不知多少的銀子供養兩陽,如今才得到醒悟…
不只是本大俠,小老婆那邊最近才有一篇CB400的開箱文呢!人家可是用日本的新車價但卻只能買到台灣超過十年車齡的二手車…這不是沒真正進來玩車的人可以感受的!我不懂你所謂的「矇著眼」是什麼意思?

最簡單的匯率X車價,這是論者最根本的質疑!如果反論者不能針對這點提出有力的反駁,只會聚焦其它權重更低的影響因子,這種心態就是護航!這就好像我質疑T3不值19萬,但你立刻就能回「配備沒升級嗎」?但對於升級的價值是否真能填滿這個價差卻在所不提!這就是典型的模糊策略!好似一句「升級」,所有的漲價都有正當性了!而一般消費者根本沒有護航車商的必要的!所以除了工讀生,我想不到第二個可能性!
而且我不是隱射,是明說!有自知之明的人,自然對我的文章有感受!你說是吧~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