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的國外一樣價錢甚至更貴,果然是坑殺國人最會
然這台上市唯一的用處大概是催生紅牌上國道
隔壁棚SV650、HONDA NC750系列也在35-40萬上下,
真佩服光陽的訂價,會不會跟SB一樣被訂價搞臭就讓我們看下去
給你一手好牌都不會打!!!!

DSNT wrote:
會呀,所以呢?...競爭對手產品的訂價有依 PPP 來訂價嗎?沒有的話提有沒有參考競爭對手產品的訂價要幹嘛呢?
或是,可否先請直接針對我的問題舉例一個企業之後我們再來談?
還是前面那句:「要不然討論一個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一個例子的專有名詞實在是浪費你我的時間。」
DSNT wrote:
「一個產品在台賣39萬,這39萬可以買幾個三明治了
一個產品在歐洲賣1.2萬歐元,這1.2萬歐元可以買幾個三明治」
然後呢?...你該不會想要告訴我,一個國際企業產品的訂價,套用在每個國家時,應該要符合讓在每個國家可以買的三明治數量一樣吧..Are You Serious?
你說消費者不理會產品如何訂價,消費者在意的是產品用 PPP 平減後的結果。
呵呵,我是不知道你是代表了幾個消費者的心聲啦,不過從各國國際企業產品在台灣的售價來看,我似乎沒辦法得到你上面的那個結論。
消費者有在意 iPhone 在我國定價用 PPP 平減後的結果?
消費者有在意 Chanel 在我國定價用 PPP 平減後的結果?
消費者有在意 Honda, Yamaha, Kawasaki, Ducati, KTM, Aprilia 等一票車廠 在我國定價用 PPP 平減後的結果?
自顧自地講出一個經濟模型名詞,再講講這個經濟模型是什麼定義,
卻不去把這個經濟模型和我們要討論的主題的重點在哪裡講清楚,那提這個經濟模型的目的在哪裡我實在不懂。
更別說,提這個經濟模型時,只要求國產車商訂價時要比照辦理,卻無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是依此訂價,這個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