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0313 wrote:
我並不是說3x%全都是台崎一家公司的理潤,至少從全省單一售價來看,
拆帳比例應是固定的。所以經銷商的高價位,跟台崎給的進貨價有直接關係。
你的原文是這樣子的:
「請大大曉以大義,不然小弟外行人只能判斷總代理一台車是抓到約30%的利潤?
還是說台崎福利薪水超好,所以人事成本很高?」
你現在要說你不是在說 3x% 都是台崎一家公司的利潤,你自己覺得說得過去就好。
反正我的重點是在提醒某些可能被誤導的版友,這個利潤可不是只有一家公司在賺。
您覺得他人的論述不合理,沒有公平的論點。事實上我的推估的確不精確。
期待您有比較精準的數字可以分享給大家,不然去爭執10% 20%,
還是15% 18%的拆帳比例沒有意義,因為對「我們」消費者來說,就是30%。
如果我是你,我自己都知道推估的結果和精確沾不上邊時,我連 po 出來的勇氣都沒有。
正確的數據至少還可以各自表述,不正確的數據只是拿出來娛樂大家而已,一點意義都沒有。
而我們在看數字,要看的不是數字本身,而是數字背後的涵意。
舉一個極端一點的例子,今天你要買一個東西得要經過十手,末端價格是成本的 148%。
從你的角度來看,這個東西的利潤是 48%,非常不合理對吧,
但是實際上呢?每家店只有賺 4%,你還是覺得這是個不能接受的數字?
如果是我對於末端價格的 % 數不能接受,我要不就是去找上游買,要不就是不要買,
我不會像你一樣抓著 48% 的數字作文章,然後再來說去討論個別店家的利潤沒意義,
進而去要求已經只剩下 4% 收益的店家再去削減他們的利潤。
老實說,如果你 care 的就是那個「30%」的這個數字,那我可以告訴你,
你該開始抗議的絕對不是重機,這世界上多是末端比源頭多個 5,60% 甚至超過 100% 的產品。
或是你不妨問問那個車床的,看他一個特種螺絲賣到市面上和他製造成本是抓了多少個 %。
車主付的零件費用其實就會包含經銷人力成本。
如果賣車要攤銷人力維修成本,那路邊機車店一個月賣不了幾臺車的,不就都餓死了?
還是說台崎的經銷都是用成本價在幫客戶服務?
所以不得不墊高機車的售價?
老實講,不是我要說,要討論這成本或進價類型的議題時,真的至少充實一下下自己的想法。
有些東西不用學商的就可以瞭解的了,還可以做出錯誤理解時就很讓人無言了。
今天誰告訴你,零件的費用含了人力維修成本,在賣車的部份就不能含了人力維修成本?
一般「正常」在開店的,很簡單的算法就是,我今天進貨成本 100 萬,
固定成本(房租、人事費、水電基本費、稅...etc 一整個月不開店都要付一樣錢的成本) 10 萬,
那麼今天我在賣一個東西時,一定至少都會抓 10% 的利潤,要不然我就虧本了。
也就是我今天賣一台訂價 12 萬的車,裡面 10 萬是進貨成本、1萬是固定成本、1萬是利潤及變動,
而 1 萬固定成本裡面有幾千塊是拿來 cover 人事成本
我今天賣一個 120 塊的零件,裡面 100 塊是進貨成本,10 塊是固定成本,10 塊是利潤及變動,
而 10 塊固定成本裡面有幾塊錢是拿來 cover 人事成本。
這種把所有固定成本算成一個 package 的算法,才是一般店家的做法。
我到目前還真沒有遇過那種房租 4 萬(假設),然後我預計賣 4 台車,
所以一台車進價 10 萬我多賣 1 萬去攤掉房租。
然後人事費 5 萬(假設),我預計要賣 1 萬 pieces 的螺絲,
所以一個進價 5 塊的螺絲我多賣 5 塊去攤掉人事費。
這世上真有人這樣搞結果賣出去的車或螺絲不如預期,cover 不了成本然後讓自己餓死的店家嗎?
第三次說這句老話,如果你有遇過算成本是照第二種方法去算的,
他算帳不會亂的真的告訴我一下,這個店家的帳務管理和會計能力真的值得學商的人去朝聖的。
經營不易。您說的人力、房租、零件備料等成本都必須考量沒錯。
企業本來就是為了利潤極大化而存在。
但,難道國外的經銷和代理就沒有這些成本嗎?
先不談稅金因素,美國的店頭售價約165000。
其中不包含利潤?人力、運輸、店面、庫存成本?
再不要說美國的人力和各種成本遠遠大於台灣。
國外的經銷和代理也有這些成本呀,所以呢?
最重要的稅金因素你不談也沒關係,美國川崎的進價呢?台灣川崎的進價呢?
你台灣人有本事把量買得美國人一樣,讓台崎有辦法取得跟美國川崎一樣的進價嗎?
另外,那種大範圍的「更不要說人力和各種成本遠遠 xxxxxx」的這種話,
麻煩要講出來之前請先自己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對這句話負舉證責任。
隨便舉一個來說,請問說 Ninja 300 美國川崎經銷商進價多少,台灣川崎經銷商進價多少?
或是美國南卡房租平均一個月多少,台灣南投房租平均一個月多少?
請你捫心自問在說出那句話之前,你對實際上美國和台灣的各項成本差異多少有到什麼程度的瞭解?
你瞭解程度又是否足夠支撐你說出那句話?
不看美國,看泰國的店頭售價180000,這個價錢也是佛心價?
成本都經銷自己吸收了?
泰國人力便宜,但運輸成本同樣也高於台灣。
同上,泰國一個 40 呎櫃走 300 km 距離的價格是多少,
台灣一個 40 呎櫃走 300 km 距離的價格又是多少。
不查資料的話你答得出來嗎?你的知識足夠支撐你說出這句話嗎?
來到台灣,加上約43%的進口稅率之後,還要再高30%,才是「我們」消費者面臨到的價格。
像您說的;獨門獨市,本來價錢就隨便開。
只是有人覺得合理,有人覺得不合理罷了。
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