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大失所望的報價?小忍300真的逼近35..

Visitante wrote:
好賺,超好賺,不是嗎?
30趴利潤還好,超商也差不多這個利潤。
可是台崎不只商品要賺30趴,連維修保養也賺個30趴,兩頭賺!
技術無價?藝術品啊?
人家公道價是八萬一,你願意乖乖付再說!
台崎維修工資免費,再來談30趴利潤是否合理!
真搞不懂,竟會有消費者站在廠商的立場講話,不知是否會擔心商人賺得不夠多?


重車工錢的確是貴,因為單品進價就貴,一不小心弄壞了也不可能加拄到車主身上

但是我們消費者根本沒立場抱怨,不是嗎?

貴,那幹麻給店家裝

因為他會,你不會,就這麼簡單
真的就像一些網友的回應, 看到產地售價你們絕對吐血. 忍300泰國產泰幣差不多18萬, ER-6n 27萬還好我沒買. 因為z800是37萬, 雖然如果貸款分期利率接近4.5趴. 但是我還是決定要買Z800因為比較便宜. 喔順便一提Ducati796本來有在泰國產一款叫795是雙搖臂的尾輪版本訂價約42萬. 結果最近翻越泰國雜誌竟然有單搖臂尾輪板從價位69萬變成44萬. 這價錢很誇張, 但如果我有說錯請見諒.
很遺憾本來以為有業內人士参與討論,會有比較合理的數據和客觀原因來說服(我們)消費者。
結果得到[不爽自己進],[消費者沒立場抱怨]的結論。

我也認同藍領很重要,但什麼時候車價有包含維修的人力成本了?
台崎有付技師薪水嗎?
還是我回原廠都不用再付錢?

技師和原廠零件其實回應到市場機制,你的服務好,收費合理,cp高自然大家都會去找你弄車,還會倒相報。
車價已經很高,零件又貴,那當然就自己弄車。

看台崎官網那疊預購單就知道其實賣得不錯,可見覺得貴的人是少數,我只是表達自己看法而已。
這價錢還賣不錯的話那三陽可以考慮弄個T3
20萬以下應該也好賣
Visitante wrote:
「消費者根本沒立場抱怨,不是嗎?」
我笑翻了,肯定不是,說消費者沒立場抱怨只有你一個啊。
你…住台灣嗎?那現在etag,為何鬧成這樣?
廠商遠通怎麼做,你只能吞下,沒立場抱怨啊?

先是拿超商的成本結構和車行的成本結構來類比已經是夠讓人傻眼了,
現在居然拿 ETC 和一般車行比?麻煩一下,要舉例之前請先想想。

ETC 是有特許年限的,是跟政府 BOT 的,是有用到你我納稅錢的,
在這種條件下,政府本來就該也就可以要求遠通提供一定的服務和一定的價位。
可是一般車行有嗎?你繳的稅有幫助到台崎還是其他水貨商進車還是付員工薪水嗎?
貌似沒有,那麼政府有什麼資格,或是一般納稅人有什麼資格去要求人家售價不能訂太高?

Visitante wrote:
各大公司的客服、客訴單位也可以收了。
吃機油、無故熄火、火燒車那又怎樣?
消費者沒立場抱怨!

我不知道你買車時有跟車商簽合約,已經被告知這台車會吃機油會無故熄火會火燒車耶,
如果你真的簽了這種約還來抱怨當然就是你不對了。

但是你在簽約買車時知道價格了沒?有人不知道價格就簽約的嗎?
都知道價格簽完約再來嫌貴好像也不怎麼合理呢?
況且人家只是在講「價格」的部份,你倒是自我延伸的挺開心的。
但是還是那句話,要舉這種例子之前,請先想想好嗎?

Visitante wrote:
你知道有「消基會」、「消保法」、「公平法」這些嗎?
一句「我會,你不會」就可以漫天喊價?
那我會車床,你不會,我車個特規螺絲收你萬把塊,你接受?
平偉兄應該走重車維修業,可惜他挑錯行了。

我知道有「消基會」「消保法」「公平交易法」,
可是我不知道消基會消保法公平交易法在沒有聯合壟斷事證的情況下可以要求業者的價格耶,
看是你有興趣指出來案例或條文來補足一下小弟知識不足的部份,
還是你可以直接去消基會告發某某車行賣車賣太貴喲。

話說,如果全世界...不用,全台灣只有你會車個特規螺絲,
什麼萬把塊,一個螺絲不收個百來萬甚至上億,你還真的是對不起你自己了。

可是是這樣子的嗎?貌似不是,
當然,你還是有這個權利要收人家萬把塊呀,沒人可以說不行,億把塊都行,
只是旁邊有人只收五千卻做得出一樣的東西,你覺得顧客會跟誰買?
同樣的,今天車行的技工要收你 30%,你有本事不給他賺,又有一個人甚至一大堆人不給他賺,
不用你催,人家自然就會把利潤改為 20% 或是 10% 了。
你有沒有本事我不知道,但是看來一般消費者沒這個本事,所以人家開這個價還有人要消費,
這叫做「市場機制」,應該不是很難理解吧。

最後,我實在滿難想像一個人可以把「換煞車皮要拆座墊收 8萬1」這種近乎詐欺的行為拿來舉例。
要我說,如果該名顧客在被拆座墊前就知道換煞車皮要拆座墊,公道價 8 萬 1 還願意請他拆,
那平偉的這件事還真的沒什麼好被拿來說的,因為交易行為及價格是在雙方有充份認知下進行的。
回到買車的這件事,你在買車時對於價格是沒有充份認知下就簽約購買的嗎?
如果不是,為什麼你認為可以把平偉的事拿來和購車或維修價格的這種事來做類比?
lee0313 wrote:
很遺憾本來以為有業內人士参與討論,會有比較合理的數據和客觀原因來說服(我們)消費者。
結果得到[不爽自己進],[消費者沒立場抱怨]的結論。

我只能說,有時候有些資料自己不想看,即使人家寫得再清楚還是看不到的。
我回的文不是都已經說明了,把 32.69% 的利潤都歸給台崎是不合理的這件事,
畢竟人家下面還有個經銷商要賺,你也不是直接跟台崎買車,
你忽略了這部份不回應就算了,反而還說只有得到「不爽自己進」的結論?
這樣子說會不會對有寫出原因的人不太公平勒?
不過你不用太自責,因為有這種不小心忽略的習慣的人你好像不是唯一一個...XD

當然啦,如果你覺得台崎賺個 15%,經銷商賺個 13.2% 你還是覺得收太高的話,
只要說一聲就好,這部份我可以完全尊重每個人對利潤設定接受度不同的差異。

lee0313 wrote:
我也認同藍領很重要,但什麼時候車價有包含維修的人力成本了?
台崎有付技師薪水嗎?
還是我回原廠都不用再付錢?

你想問什麼時候車價有包含維修的人力成本了,
我反而還想問什麼時候車價的設定不會考慮到維修的人力成本了?

人力成本是固定費用的一種,就像房租也是一種,就像工具折舊也是一樣,
一個正常的店家在考慮利潤時,本來就會把所有的固定費用合成一個基準下去計算利潤。
我倒是不知道有哪個店家在考慮車價或其他商品的價格設定時,
會去分設定車價時要考慮的成本只有房租,設定零件價格時要考慮的成本只有工具折舊...etc
如果有千萬要告訴我,如果有家店能夠這樣子分還能夠把帳管好不亂,
這家店管理帳務的能力及會計能力應該值得學商的我去朝聖一下。

台崎有沒有付技師薪水我不知道,畢竟我不知道台崎裡有沒有專屬維修的技師,
但是經銷商一定有付技師薪水是確定的,請不要忘了,你是跟經銷商買車,不是台崎。
所以請讓我再強調一下,那個 32.69%,是至少兩個公司在分的,
你上一篇回應時忘了回這部份,就請容許我再提醒你一遍。

lee0313 wrote:
技師和原廠零件其實回應到市場機制,你的服務好,收費合理,cp高自然大家都會去找你弄車,還會倒相報。
車價已經很高,零件又貴,那當然就自己弄車。
看台崎官網那疊預購單就知道其實賣得不錯,可見覺得貴的人是少數,我只是表達自己看法而已。

你有本事自己弄車不給車行賺當然就是給你拍拍手囉...XD
lee0313 wrote:
很遺憾本來以為有業內人士参與討論,會有比較合理的數據和客觀原因來說服(我們)消費者。
結果得到[不爽自己進],[消費者沒立場抱怨]的結論。

我也認同藍領很重要,但什麼時候車價有包含維修的人力成本了?
台崎有付技師薪水嗎?
還是我回原廠都不用再付錢?

技師和原廠零件其實回應到市場機制,你的服務好,收費合理,cp高自然大家都會去找你弄車,還會倒相報。
車價已經很高,零件又貴,那當然就自己弄車。

看台崎官網那疊預購單就知道其實賣得不錯,可見覺得貴的人是少數,我只是表達自己看法而已。


終於看到比較理性的版友

首先,我幹麻說服,我只是基層,說不說服,我薪水也不增不減

我只是清楚的把事實反映出來,把焦點以自己所見來參予討論

想要表達的就是,"昂貴的車價,加拄的不是台崎,而是政府萬稅和每層通路商的剝削"

台崎已經為台灣公司貨車主屯了驚人的料件,來做售後

料件價格去EBAY去日拍看,價格大同小異

車價要不要包含維修成本(特工、自訂的售後服務等),是經銷商決定並非台崎決定
這售價再加上精美的贈品
車商真是佛心來著
已哭
DSNT wrote:
我只能說,有時候有些資料自己不想看,即使人家寫得再清楚還是看不到的。
我回的文不是都已經說明了,把 32.69% 的利潤都歸給台崎是不合理的這件事,
畢竟人家下面還有個經銷商要賺,你也不是直接跟台崎買車,
你忽略了這部份不回應就算了,反而還說只有得到「不爽自己進」的結論?
這樣子說會不會對有寫出原因的人不太公平勒?
不過你不用太自責,因為有這種不小心忽略的習慣的人你好像不是唯一一個...XD



我並不是說3x%全都是台崎一家公司的利潤,至少從全省單一售價來看,
拆帳比例應是固定的。所以經銷商的高價位,跟台崎給的進貨價有直接關係。

您覺得他人的論述不合理,沒有公平的論點。事實上我的推估的確不精確。
期待您有比較精準的數字可以分享給大家,不然去爭執10% 20%,
還是15% 18%的拆帳比例沒有意義,因為對「我們」消費者來說,就是30%。

車主付的零件費用其實就會包含經銷人力成本。
如果要靠賣車攤銷人力維修成本,那路邊機車店一個月賣不了幾臺車的,不就都餓死了?
還是說台崎的經銷都是用成本價在幫客戶服務?
所以不得不墊高機車的售價?

經營不易。您說的人力、房租、零件備料等成本都必須考量沒錯。
企業本來就是為了利潤極大化而存在。
但,難道國外的經銷和代理就沒有這些成本嗎?

先不談稅金因素,美國的店頭售價約165000。
其中不包含利潤?人力、運輸、店面、庫存成本?
再不要說美國的人力和各種成本遠遠大於台灣。

不看美國,看泰國的店頭售價180000,這個價錢也是佛心價?
成本都經銷自己吸收了?
泰國人力便宜,但運輸成本同樣也高於台灣。

來到台灣,加上約43%的進口稅率之後,還要再高30%,才是「我們」消費者面臨到的價格。
像您說的;獨門獨市,本來價錢就隨便開。
只是有人覺得合理,有人覺得不合理罷了。
好便宜的價格,我好想買。
z200可否推薦台中經經銷?
我被你說服了,我只願聽你的建議下單。
春節快到了,敝人很樂意幫你
因為你盡心盡力推薦,我深受感動,想寄封感謝函,希望公司能好好鼓勵你。
我不認識你,所以附上你機車的照片,希望貴公司能認出你。
如果你不是該公司員工那也無妨,這只是我小小的心意。
感謝你讓我認識這台好車。
幫我確認信箱對不對,感謝。
kawasaki@mail.kymco.com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