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代 Hornet 以小排量搭配高性能引擎在1996年問世,便一路開創許多經典車款。2022年,全新世代 CB750 Hornet 與世人見面,有別以往搭載雙缸引擎以及全新的電控,整體配備更加完善,更符合現在騎士們的需求。而今天我將要與一隻全新的「黃蜂」在台中麗寶賽道一同共舞,這不是普通的黃蜂,而是承襲了 CBR1000RR 火刃的精髓、並披上頂級 SP 戰袍,配上 Showa 41mm 全可調倒叉、Öhlins TTX36 後避震、五吋 TFT 儀表等。身為現任 CBR1000RR 車主,這台車的底蘊就好像與我有所連結,而它就是 Honda CB1000 Hornet SP。

Honda Taiwan 本次所引進的版本為 SP 版,配色只有一種為消光金屬黑色,建議售價為新台幣538,000元,即刻起接單販售,想要試乘的請洽全台門市。
- 車頭
- 定風翼
- 油箱
- 正面
- 水箱

而承襲 2017 CBR1000RR 直列四缸的引擎裸露在外,機械美感一覽無遺,鋼管製的車架也從側面看得一清二楚。碩大的排氣管尾段,也為了因應台灣防燙蓋法規,設計出了像是電湯匙的設計,不過我想車主們應該都會將它換掉,才能享受真正純粹的四缸聲浪。在油箱下方,Hornet SP 的金色字樣低調地提醒著人們這是一款非凡的版本,搭配金色輪框以及前後避震,低調的消光黑配上高貴的金色,共同營造出一個低調又不失奢華的視覺重心。
- 尾殼
- 尾殼2
- 尾殼3
- 尾燈
- 尾燈2
- 尾燈3
- 後牌架

整體外形設計簡單直接,全車低調的配色加上泛金色避震、輪框,著實有過去認知的低調奢華感,但我個人會更喜歡在消光黑這塊著墨多一些,例如可以用不同材質的黑色組成,看起來層次感會更顯著一些。過去在 2019年的 CBR650R 也曾使用全消光黑的外觀,到了 2021年小改款時也用上了鋼琴烤漆亮面黑的材質去做點綴,相對的全消光黑看起來似乎單調了一點,以我曾經是 2021年 CBR650R 的車主來說,多一點層次的車真的看久了比較不會膩。
- 正面
- 右側
- 左側
- 騎姿
- 趴車
- 左把手總成
- 遠近燈
- 右把手總成

Hornet SP 搭載了五吋全彩 TFT 儀表,這塊儀表也與 Hornet 750、Forza 750 共用,沒意外是目前本田新世代車款會搭載的儀表樣式。所有騎乘資訊也一目了然,透過左把手上的按鈕就能輕鬆切換不同騎乘模式與電子輔助系統。透過儀表可以看到左上方有目前的騎乘模式,右上方有時間顯示,左下方有剩餘油量,中間則是有巨大的時速表以及轉速表,時速左邊還有檔位顯示、快排設定、側柱提示。
- 選單
- 設定
- 明暗切換
- 標準
- 運動
- 雨天
- 模式
- 前煞車
- 前避震
- 後煞車
- 後避震

出發賽道前我使用的是「STANDARD」模式,在第一圈暖胎圈中可以感受到,油門反應是比較線性的,在大麗寶 T5、T15、T16號彎,可以很輕鬆的開油。面對賽道的環境我在進入大直線前就將模式轉為「SPORT」模式。一切換模式後就明顯感受到,相比標準模式下,電子油門的反應迅速而精準,一樣的 T5 彎需要更精確的掌握油門,面對後方幾個帶下坡的組合彎,油門的掌控也需要多花一點心思轉換。

大麗寶賽道擁有許多高速與低速彎道的組合,這對於車輛的操控穩定性與循跡性是極大的考驗。在連續的左彎右彎中,Hornet SP 騎起來不像一台公升級街車,在前段的連續彎道中穿梭蠻輕鬆的,後段 T20 到 T23 彎連續的不停換位也不太吃力。
- 大直線
- 小直線

而它的車架剛性表現出色,即便在快速換向時也絲毫不顯得拖泥帶水,沒有過多的車身晃動。與此同時,車輛的回饋感受也相當好,能清晰地感受到前輪的抓地力,這讓我能夠更放心地加大傾角,挑戰更快的入彎速度。

例如在 T15 接 T16 號彎,是一個帶下坡且很深的左接右彎,在一開始還沒掌握到訣竅時,因恐懼 T15 的下坡所以減速太多,造成入 T16 號彎速度不夠,在還在進彎時想給一點油門加速,但因在深傾角又是右彎,油門一下給太多造成車身晃動,即便如此,在收油後還是可以感受到車架帶來的穩定性,也沒有因為失誤後持續造成晃動,相當的出色。

而後避震 Öhlins TTX36 幾乎整場活動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會這麼說並不是它不好,而是它表現太好了,以至於完全沒有注意後方的感覺。在 T9 接 T10 彎會需要一個油門全開,並且一路衝向 T11 的一段大直線,在這邊會帶著一點點右傾然後盡可能全開油門通過,甚至通過 T10 彎還因失誤去壓到路面的排水縫,即使如此全油門出彎也不覺得後避震有下沉的感覺,支撐性非常好,整趟試乘活動都覺得很舒服,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被放在前避震,只能說這就是 Öhlins 嗎?

試駕的後半段,我刻意將騎乘模式切換到了「RAIN」。在「RAIN」模式下,油門反應變得更為溫和,循跡控制系統的介入也更為明顯,這在濕滑路面也能提供足夠的安全感。三種模式都能對應到適合的使用情境,既能滿足日常通勤的需求,也能在需要時提供足夠的動力,展現其街車的本質。
- 快排調整
- 快排

在數圈的激烈騎乘後,讓身體能稍作休息。此時,我有了更多時間去細細觀察這輛車的細節。本田的造車工藝依然無可挑剔,無論是車身鈑件的接合處,還是漆面的光澤,都展現出高水準的質感。尤其是油箱上的 Hornet SP 專屬塗裝,那種帶有金屬光澤的黃蜂圖案,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更顯其不凡的身份。

身為一位公升級跑車車主,個人對於它的馬力也是感到可惜。Hornet SP 並沒有像公升級的那種衝勁以及拉扯感,因為台灣法規關係,最大馬力閹割到剩下 91ps,基本上過了 8000 轉後就是平平的向上,並沒有加速的感覺。這次的體驗讓我感受到 Hornet SP 在賽道上的實力,擁有相當好的懸吊系統,以及穩定的鋼製車架,強勁的煞車力道。

雖然上述我們試乘完後對它的動態以及剎車懸吊感到滿意,但假如恢復全馬力後這樣的配備是否會夠用呢?這些我們都只能用臆測來去想。但在賽車場上有如此的表現,我認為在山路或是日常使用絕對是非常夠用的,如果你跟我一樣對於動力部分有所不滿,當然也可以透過一些黑魔法來完整 Hornet SP 的實力。

綜合來說,Honda CB1000 Hornet SP我認為還是非常全面的一台車款,全可調的倒立式前叉,後Öhlins TTX36避震器,足以讓你找到時候你的懸吊設定,帥氣有型的外觀配上豐富的電控,不論賽道或是是日常通勤,都能滿足你對運動街車的想像,538,000元的訂價買到這台車你們覺得如何呢?下面留言一起討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