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年初Honda媒體日中Honda Taiwan二輪事業部正式宣佈全新世代650車系的導入計畫,除了標準版的CB650R與CBR650R之外,也將引進E-Clutch版本車型,開出的售價更是誠意滿點,標準版的CB650R與CBR650R分別開價36.9萬與38.9萬,E-Clutch版的CB650R與CBR650R則是維持與舊年式相同售價38.9萬以及40.9萬。晃眼半年過去,標準版如約而至,但E-Clutch版則因為台灣獨步全球的驗車法規,以及原廠的產能調配,要到年底11月左右才能跟大家見面;所以這回就讓我們先一起來看看標準版的表現如何吧。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這回新年式的標準版CB650R、CBR650R改款幅度並不大,主要是外觀的小幅度調整,並且換上了新款的5吋TFT全彩液晶螢幕,而由於E-Clutch版以維持舊年式的價格的定價策略加入,因此標準版的售價自然也壓低了下來,相較於過去有著兩萬元的降幅,名符其實的加量又降價。

CB650R外觀_1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CB650R外觀_2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CB650R外觀_3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CB650R外觀_4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外觀方面,我們先來看CB650R,整體設計風格依舊延續Neo Sports Cofe的主要思路,以現代設計手法詮釋過往的經典元素,而與上一代相比,新車主要的改變落在大燈、車側進氣飾罩與車尾三部分,新款的大燈加入了切角的設計增添銳利感,兩側的進氣飾罩則有些類似第三世代的戰鬥機進氣口,暗示性能同時兼具復古氛圍,而這樣的設計也讓車輛前端的線條變得更為飽滿,搭配上線條收攏上揚的新車尾造型,從車側看去視覺重心更為靠前也更動感。

CBR650R外觀_1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CBR650R外觀_2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CBR650R外觀_3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CBR650R也同樣延續了CBR車系的家族外觀,但與過去相比這回的車頭設計更為緊湊,線條也變得更為精簡,甚至會有一種車變小台的錯覺,而全新的整流罩用上了分層的結構設計,讓水箱散熱的廢熱能夠更有效率的導出車體,減少熱氣對騎士的侵襲,而新設計的車尾則是圓了過去許多650車主的遺憾,尾端略微加長收尖,帶出宛如刀切般俐落的車尾線條,雖說原廠的牌架還是有些美中不足,但相較於過去的車尾設計,這代的跑格比起過往提升了不只一個檔次。

儀表板_CB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儀表板_CBR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儀表板_連線示意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儀表板_顯示模式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儀表板_功能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儀表部分,這回新車換上了新款的5吋TFT全彩液晶儀表,儀表板本身具備Bar、Circle、Simple三種顯示模式,並且支援與智慧型手機連結的Honda RoadSync功能,透過APP連線後便能提供turn-by-turn的逐彎提示導航、訊息提示、天氣顯示、通話、音樂等功能。

實際體驗這款全新的全彩液晶儀表,無論在亮度還是清晰度都有很不錯的表現,就算中午的強光下依然能保有優異的辨識度,但個人不是很習慣這組與新儀表板配合的把手按鍵,除了按鍵較小且設計得較為平面之外,本田的喇叭、方向燈鍵與多數車款位置顛倒的獨特佈局,也讓騎士佩戴手套時盲操變得更難適應,雖然能夠透過長時間使用來習慣這樣的設計,但在初期使用時我卻必須要靠視線輔助,才能精準的使用方向燈或鳴響喇叭(畢竟應該沒有人會想要在台中市區亂按喇叭吧)。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以上就是本次兩台新車的改款重點,平心而論改動幅度確實不大,所以為了不浪費大家的時間,這回我就把總結移到前面來和大家分享吧。

個人認為新款的CB650R、CBR650R確實沒有太過明顯的結構性提升,動力單元、底盤架構乃至於電控系統,都與過去沒有太多的差異,與部分新車款相比,也確實能感受到他已經不是走在最前緣的新世代車款了;但退一步來看,市場上的四缸車型如鳳毛麟角,能將價位壓在40萬以內的中量級車款也是寥寥可數,而這樣的現實因素讓CB650R、CBR650R就算不改款也依然能保有強勢的產品競爭力,所以如果你過去就在觀望上一代的CB650R與CBR650R,那這一代配備升級又降價,實在沒有遲疑的理由。不過不急著下手的話,我個人會建議可以等等年底的E-Clutch版本到港後,摸摸實車後再做決定。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結論分享完,配備的部分我們接著往下看。如同過去CB650R與CBR650R的孿生脈絡,兩車使用相同的平台打造,除了造型差異之外,兩車僅有把手的型式與安裝位置不同,其餘無論引擎輸出、懸吊設定還是輪胎型號的選用,兩車皆完全相同,所以配備部分我們就兩車並著一塊聊吧。

引擎外觀_CB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引擎外觀_CBR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核心的動力部分,CB650R、CBR650R沿用代號為RH03E的直列四缸DOHC水冷引擎,這具引擎在19年改款時曾進行過相當幅度的內部最適化調整,新設計的缸頭結構更為緊湊,燃燒室升級後壓縮比從原本的11.4:1提升至11.6:1,搭配上進氣側的凸輪軸正時微調以及銥合金火星塞的導入,改善了過去低速出力較為薄弱的問題;活塞的部分用上了非對稱活塞裙設計,內鏈部分除了使用SV高強度靜音鏈之外,在鏈銷部分還加入了釩金屬塗層,能減少引擎運轉阻力增進效率之餘,還能提升引擎的運轉品質;進排氣部分則是改良了並且加大了進氣管路,同時排氣管的管徑也從過去的35mm放大到了38mm。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多方調整下,這顆改良後的新引擎在萬轉以上的區間增加了約5%的動力,紅線轉速推高了1,000rpm,低轉方面,過去5,500rpm的動力斷層也已不再復現,搭配上輔助滑動式離合器,最終達成動力順暢,低中轉靈活,高轉富有運動性的最終目標。數據部分,海外版本的最大馬力為94hp@12,000rpm,最大扭力6.4kg-m@8,500rpm;國內受到環保法規引響,動力略有調降,調降後最大馬力為75hp@9,000rpm,最大扭力6.1kg-m@8,500rpm。當然做為一款熱銷而且成熟的車系,國內自然不乏還原動力的解封服務,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改裝有可能造成保固失效,下手前須審慎評估喔。

SFF-BP前叉_CB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鋁合金後搖臂_CB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十段預載可調後避震_CB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SFF-BP前叉_CBR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鋁合金後搖臂_CBR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十段預載可調後避震_CBR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懸吊部分,前叉使用SHOWA提供的SFF-BP不可調倒立潛望式避震,管徑為41mm,行程為120mm,而與之搭配的三角台也有玄機,上座使用鑄造鋁合金打造,下座則維持鑄鐵,在可控的成本內做到輕量化與重心下放;後懸吊方面使用具備10段預載的中置單槍避震,管徑為14mm,行程為127mm,與之搭配的後搖臂也採用GDC重力鑄造鋁合金打造,同時兼顧剛性與簧下重量的輕量化。

前制動組_CB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後制動組_CB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前制動組_CBR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後制動組_CBR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制動方面,前制動以雙310mm浮動碟搭配NISSIN提供的輻射固定對向四活塞卡鉗,後制動則是以單片240mm打孔通風碟搭配NISSIN的單向單活塞浮動式卡鉗,除了具備雙通道的ABS防鎖死煞車系統外,還搭載了ESS緊急停止信號功能(時速50km以上時方做動),當騎士突然剎車時,ABS感應元件偵測到緊急剎車,方向燈會高速閃爍,以通知後方緊急剎車的狀態,進一步提升行車安全。

原廠配胎廠牌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原廠配胎型號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前輪尺寸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後輪尺寸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圈胎配置方面,CB650R與CBR650R的前後輪框皆為17吋配置,輪框使用經典的五輻十肋的Y字型輻條設計,該設計除了能讓傳輸附載更為一致,輕量化的設計也能減輕簧下的負擔,原廠配胎的尺寸為前輪120/70 R17,後輪為180/55 R17,選用Dunlop登祿普的Sportmax Roadsport2,是一款主打經濟耐磨的運動型街胎,熱胎速度快,動態好預期,整體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但也沒有明顯的不足,個人認為是一條相當適合用於騎士與新車磨合的胎款。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電控方面,僅搭載HSTC(Honda可選擇扭力控制),透過安裝在前輪和後輪的輪速感測器發送訊息,並計算後輪滑動率。以節氣門位置感測器檢測到的計算比率和節氣門角度,調節燃油噴射並調整引擎扭力輸出,以減少後輪打滑。 騎士可以根據路況使用左側車把上的多功能開關開/閉系統。

左側把手按鍵_CB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右側把手按鍵_CB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左側把手按鍵_CBR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右側把手按鍵_CBR650R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把手按鍵部份,為搭配全新的五吋TFT液晶儀表,左側的把手按鍵換上了全新的多功能開關組,左側把手按鍵由前而後分別為:遠/近/Pass燈撥桿、HSTC開關、四向操控撥桿、喇叭、方向燈,另外在四向撥桿還具備LED背光功能,方便夜間辨識;右側把手按鍵配置則與過往相同,由上而下分別為:緊急熄火開關/引擎啟動鍵、駐車警示燈。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車量尺碼方面,因為造型兩車的外部尺寸與車重略有差異,CB650R的裝備重量為204kg,車長2,130mm車寬780mm,CBR650R的裝備重量為208kg,車長2,130mm車寬為750mm,CBR650R會略重一些,但兩車的軸距差皆為1,450mm,座高也一樣都是810mm,所以兩車對應的騎士身型可以說完全一樣,騎士身高約莫170cm就能穩定的雙腳落地,以一台天身就比較寬的四缸車而言,能有這樣的表現可以說是相當友善的了。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動力輸出方面,整體的表現依舊是相當熟悉的四缸本色,雖然原廠已經針對低轉出力進行提升,但在8,000rpm前整體的出力還是以溫順好操控為主,8,000rpm後才會有明顯的動力爆發,進入高轉區間後不光發力變猛,就連轉速提升的活潑程度也與低轉時的慵懶截然不同,伴隨著四缸獨有的激昂聲浪,動力綿延過萬轉依然不見停歇,雖說新世代的雙缸引擎均衡的輸出相當討喜,但要品嚐到這樣讓人血脈噴張的熱血激情,萬轉四缸依舊是最簡單暴力的選擇。

不過要特別提到的一點是,過往650的這具四缸引擎在6,000rpm區間會有較明顯共振的問題,在這一代的新車上依然沒有解決,建議可以避開這個轉速區間操駕,騎乘時的舒適性會有顯著的提升。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操控方面,CB650R與CBR650R雖然基本配置大致相同,但因為重心佈局與把手位置的不同,造成兩車騎乘時反映出的個性大不相同。運動街車取向CB650R重心較為集中,偏高的把位設定帶來較挺立的騎姿,雖說是運動街車定位,但整體的戰鬥氣息不到強烈,無壓力的姿勢讓人能輕鬆的享受騎乘的樂趣,中低速行駛時尤其如此,輕巧的車頭造就靈活的前輪動態,搭配六千轉前柔順的出力,整體感受非常愜意。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但隨著轉速拉高進入高速區間,CB650R的短板也開始顯現,快節奏操駕時,較輕的車頭顯得有些過於活潑,尤其在全油門出彎時,車輛的重心轉比起CBR650R明顯許多,車頭的漂浮感也會讓騎士需要一些勇氣才能在第一時間擰開油門。此外沒有整流罩也沒風鏡,在快速道路上騎士只有壓低身體正面硬扛風壓一個選項,長時間行駛相當消耗體力。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而在街跑定位的CBR650R上,展現的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一番風景了,快速道路上有整流罩的保護不說,在高速彎的動態上更是穩定許多,與CB650R相比CBR650R的重心明顯靠前,搭配上前傾與略趴的騎乘姿勢,前輪的動態沈穩許多,這份穩定能讓騎士更有信心的扭開油門,而較低的把位設定也能讓煞車時的車輛動態更為安定,讓騎士能夠更晚且更大力的把車頭按進彎中。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而在中低速行駛時,CBR650R的穩定就顯得有些拖沓,轉向的輕盈程度不如街車定位的兄弟之外,在連續變換方向時也需要多費些力氣,雖說街跑的騎乘姿勢相較於正統跑車已經是仁慈許多,但畢竟還是拱著背,若再加上發力姿勢不正確,長時間騎乘腰酸背痛肩頸僵硬還是在所難免避免。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總結來說個人認為新款的CB650R、CBR650R確實沒有太過明顯的結構性提升,動力單元、底盤架構乃至於電控系統,都與過去沒有太多的差異,與部分新車款相比,也確實能感受到他已經不是走在最前緣的新世代車款了;但退一步來看,市場上的四缸車型如鳳毛麟角,能將價位壓在40萬以內的中量級車款也是寥寥可數,而這樣的現實因素讓CB650R、CBR650R就算不改款也依然能保有強勢的產品競爭力,所以如果你過去就在觀望上一代的CB650R與CBR650R,那這一代配備升級又降價,實在沒有遲疑的理由。不過不急著下手的話,我個人會建議可以等等年底的E-Clutch版本到港後,摸摸實車後再做決定。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題外話,我其實已經好幾年沒有騎到CB650R、CBR650R,而這一段時間也試了不少的新車,本來以為這一代改款幅度這麼小肯定會被其他車廠比下去,怎知本田終究是本田,雖然車款的世代確實不如對手,在一些小地方上也能看出時代的痕跡,但他依然是那麼的均衡,甚至比印象中的表現還好,而這也讓我更期待年底的E-Clutch版,不知道又會是什麼樣的體驗呢。


回文抽獎活動

有段時間沒抽獎了!所以這回試駕我們也幫大家爭取到了一些福利,我們將在留言區抽出兩位網友,贈送CB650R或CBR650R(隨機贈送不挑款)的原廠精品琺瑯杯,想要參與抽獎的朋友規則可要看仔細囉~!

活動辦法:回覆文章,留言跟大家分享你對新款CB650R、CBR650R的看法即可參加抽獎。意見內容不限,但特別注意批評、謾罵、複製他人留言或無意義內容將不具備抽獎資格。
活動時間:即刻起至9月4日 中午12:00截止
抽獎獎品: CB650R/CBR650R原廠精品琺瑯杯 乙只
HONDA CB650R、CBR650R 雙車試駕|改變不大,但強勢依舊!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會員名稱
CB650R/CBR650R原廠精品琺瑯杯 rouzong711

◆抽獎實況影片:
2024-08-28 9:30 發佈
真的改變不大,除了價錢,CB650R的大燈好看,不急的真的等E-Clutch版了!!!
雖然改款程度不大
個人覺得甚至CBR上一代的外型比較有殺氣
但還能維持40萬以下的本田四缸還是香
HONDA CB650R街跑車真的很適合一般通勤
不用趴太低每次騎車都要戰鬥感滿滿的
CB650R可以輕鬆地騎乘
紅牌車款也這麼帥氣
不管改變多寡,CB650R側面看起來依舊銷魂~
小幅改款,整體來講,就是帥

馬力一樣閹割,缺凡暴力美學
allenhuang1971

四缸聲浪聲就是帥...無法想像,如果油車不在,全都改成電動大重機娘泡高頻,齒輪聲

2024-08-28 12:55
車子依舊很帥、配備售價也很有誠意,但還是想看VAN大在台中實際測試喇叭(方向燈按錯)的實際效果
那個VAN
那個VAN 樓主

對不起,請不要殺我[orz]

2024-08-28 10:28
新款CB650R和CBR650R在結構和性能上沒有顯著提升,但四缸車型稀少且價格實惠,仍具競爭力。如果不急,可以等年底的E-Clutch版本再決定。
不管改變多少,至少還是強大的高CP的4缸
加上帥氣~
看來看去還是CB650R最順眼,E-Clutch版更是讓人好奇檔車可以多輕鬆愜意
那個VAN
那個VAN 樓主

E-Clutch的表現真的很讓人期待,據說能輕鬆做到六檔起步呢

2024-08-28 13:13
@潛水夫@

六檔起步⋯⋯多玩幾次,離合器片就再見掰掰花錢修了!

2024-09-05 21:46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