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量級四缸街車與街跑車,大多都是新手考慮的第一選擇,而且因為四缸車獨到的聲浪特性,也成為重機的刻板印象,而 Honda 的 CB650F / CBR650F 經過大改款後,以更銳利帥氣的車輛外型,加上歷代車款本身的四缸特性,造就出全新的 2017 年款式,CB/CBR650F 也各自代表著 CB 無罩街跑車以及 CBR 有罩街跑車,除了在台灣本田二輪的引進之下,台灣的消費者近期開始就能購買交車全新 2017 CB650F / CBR650F,台灣本田也於本月中進行賽道試駕活動,讓大家能夠知道新的車款有什麼樣的特性改變。
2017 Honda CB650F / CBR650F 擁有水冷四缸引擎,聲音是出了名的柔潤卻又在高轉充滿爆發力,而這具 RC83E 引擎基本規格與設定都與上一代車款相同,但是以國外版本而言,馬力上升至 90ps,扭力也小幅度提升,不過國內版本稍稍下降至 75hp @ 9000rpm,另外車體本身還有 SHOWA SDBV 前叉系統,提升前懸吊的支撐力道,並且獲得更好的回饋反應,後懸吊維持單槍中置避震器,車體外型則是經過小幅度改變,尤其是在頭燈方面,升級為全 LED 頭燈組之後,獲得更好的照明範圍以及外觀造型,兩款車主要都是在外型與配色方面有所改變,在本田安排的賽道試駕之中,也獲得不錯的騎乘體驗。
引擎:RC83E DOHC 水冷四行程直列四缸
缸徑x行程:67.0mm x 46.0mm
排氣量:648 c.c.
最大馬力(台灣):75hp @ 9000rpm
最大扭力(台灣):6.4kgf-m @ 8000rpm(CB650F)
最大扭力(台灣):6.1kgf-m @ 8500rpm(CBR650F)
壓縮比:11.4 : 1
供油系統:HONDA PGM-FI 全電子噴射系統
變速系統:濕式多板往復式六檔變速系統
傳動方式:鏈條傳動
車台:鑽石型車台
前避震:41mm SHOWA SDBV 潛望正立式油壓前叉
後避震:單槍中置避震,七段預載可調
避震行程:前109mm(4.3 Inch),後127mm(5.0 Inch)
輪框:鋁合金鑄造輪框
前輪煞車:雙 NISSIN 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320mm
後輪煞車:單 NISSIN 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240mm
前輪尺寸:120/70ZR17 M/C 58W
後輪尺寸:180/55ZR17 M/C 73W
防鎖死煞車:HONDA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搭載
長度x寬度x高度:2110mm x 780mm x 1075mm (CB650F)
長度x寬度x高度:2110mm x 755mm x 1145mm (CB650F)
軸距:1450mm
座高:810mm
裝備重量:208kg(CB650F)
裝備重量:213kg(CBR650F)
油箱總容量:17.3L
|
- 車輛外觀
- 改款重點
- 人車比例
- 側面
- 正面

車輛側面車殼部分也是利用線條點綴,讓車輛運動感提升。

前輪懸吊系統為 320mm 固定式雙碟設計,並配備全新升級的 NISSIN 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

整輛車的車體設計本身就是強調著運動風格,雖然比起當家仿賽 CBR600RR 舒適許多,不過正也因為如此,CBR650F 比起 CBR600RR 更適合進行每日通勤需求,並且更能周末出遊使用,而且因為全整流罩的關係,帥氣度不輸正統仿賽。

油箱為 17.3 公升容量,比上一代略提升 0.3 公升,並且與車身採用相同的烤漆色調以及線條設計,油箱本身的角度夾持很容易掌握。

騎士視角部分,CBR650F 使用分離把設計,這也是作為有罩街跑車款的特點之一,分離式把手能夠獲得較佳的運動騎乘手感,同時上分離款式也能讓舒適度比起純仿賽車款更舒適些。

儀錶板部分與上一代相同,都是雙數位設計,左邊為轉速錶與時速,右邊則是多段資訊顯示,包含時間、油量、里程以及油耗等。

在側整流罩底下的引擎正是 RC83E 水冷四缸引擎,下方還能看到整流罩特別開孔,讓排氣管頭段漂亮的繞管方式嶄露無遺。

這顆引擎在台灣法規要求下,最大馬力下修至僅 75hp,最大扭力則是維持在 6.1kg-m @ 8500rpm,但是因為引擎內的齒比已經改變,這樣的動力調整並不會減少太多樂趣。

從引擎下方延伸而出的排氣管部分,這次的排氣管尾段也有進行外觀改變,讓排氣管的造型一方面能符合環保法規要求,同時又保有能讓搖臂完整露出的特性。

坐墊的座高為 810mm,對於這種街跑設定的車款來說其實還好,並不會太高,坐墊為前後一體設定,不是分離款式,而坐墊下的橡皮部分這次有增強,用於增加整體舒適度。

腳踏方面維持舒適的騎姿設定,但別以為這種腳踏設定就很容易造成過彎時腳踏磨地板,路線只要選擇正確,要磨到腳踏其實需要蠻深的傾角。

後搖臂為厚實的鋁合金搖臂設定,比起鋼管搖臂來說看起來就是讓人信賴,搖臂設計與上一代相同。

後懸吊為單槍中置七段預載可調設定,調整完成後基本上很適合大部分的通勤與偶爾熱血騎乘。

後輪輪框造型與前輪輪框相似,都是這種又扁又寬的輪幅構成,這樣在側面看過去時會顯得很清爽不繁雜;後輪制動系統為 NISSIN 單向單活塞卡鉗搭配 240mm 固定碟盤。

後尾燈組為 LED 設計,這個尾燈造型快成為 Honda 家族的識別特徵,不論是新的 NC750 家族,或者是 X-ADV 以及這次的 CBR650F / CB650F,都是使用類似的造型設計。
|
- 車輛外觀
- 改款重點
- 人車比例
- 側面
- 正面

車頭側面的側蓋部分,也是這次外型上的大改變,利用雙層設計塑造更強悍的肌肉線條感,大大的 CB 字樣與上方油箱的 Honda 更是完美結合,一眼就能看出本田魂概念。

因為是街跑車款配置,把手自然就是改採用街車把手,不過這次把手的角度稍有修改,比起上一代更好抓握,而且騎姿也設定得很妥當,騎起來可戰鬥又可舒適。

儀錶板同樣與 CBR650F 功能相同,都是雙數位錶設計,左方為轉速與時速功能,右方則是油量、時間、里程與油耗計算等功能。

油箱容量也是同樣為 17.3 公升,不過 CB650F 的油箱中央還有類似賽車條紋設計,增添更多運動風格。

前輪制動系統為雙 320mm 碟盤與單向雙活塞卡鉗,而且比起 CBR650F 來說,CB650F 的前輪輪框還有與車身相同的色調線條裝飾輪框,讓輪框轉動時更帥氣。
- 排氣管頭段
- 水冷排

同樣使用 RC83E 水冷四缸引擎,最大馬力也同樣是因為台灣法規而降為 75hp @ 9000rpm,最大扭力則是 6.4kgf-m @ 8000rpm。

腳踏方面也是同樣的設計與角度,當然若是覺得不足,也可以更換許多的後續改裝品,目前就規格上來說與上一代共用,可以非常方便找到通用品。

複合式的車台設計,前端主車台為鋁合金環抱式車台,後段副車台則是結合方館與鋼管設計。

坐墊高度同樣為 810mm,但是因為把手的角度關係,所以騎起來稍稍比 CBR650F 還要容易掌握些。

CB650F 在側殼下方還有 650F 字樣,這也是 CBR650F 所沒有的設計。

後輪煞車系統同樣是 NISSIN 單向雙活塞卡鉗搭配 240mm 固定式浪花造型碟盤。

左邊搖臂組則是寬廣的鋁合金搖臂,左右都露出的搖臂設計,讓後搖臂周圍看起來更清爽,車輛也更窄些。
|

這次在台灣本田重機的安排之下,我們來到麗寶賽車場進行賽道試駕,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車輛都是全新車,所以引擎與制動系統都還沒有到完全磨合的階段,因此在騎乘的回饋上可能與正常騎乘磨合車輛稍有不同,且因為是賽道試駕,我們得以在安全的環境下體驗到更高的性能操控。

首先騎乘 CBR650F,如果有看過去年小編對於 CB650F 的試駕分享,應該對於 CB650F/CBR650F 有落差這件事情有印象,但不得不說今年度的 CBR650F 完全一洗過去感受,新的 CBR650F 油門反應變得更靈敏更有衝勁,中間轉速域就有不錯的加速度,利用四缸引擎的高轉馬力特性,也能在大直線擁有後續延伸力量。

進彎的表現更是有爽度!上一代進彎時也會覺得車頭稍重,但這次的靈活度有明顯增加,進彎時的靈活度會讓人時時刻刻想挑戰彎道,而且因為前懸吊系統的增強,制動系統也有增強,進彎車頭穩定性也相對增強許多。

過彎時的車體支撐性足夠,SHOWA 前懸吊系統在賽道中的表現,比起上一代更有效緩衝重煞車時的車頭下沉,也因此補油門出彎時,車頭也不會過度抬舉,前輪制動性能增強後,進彎需要的制動力量更線性好控制。

離開彎道開油門,車輛可以很線性穩定的從彎中離開,指向性也很精確,真要說 CBR650F 算是近期改變最明顯的車款,若現場有安排舊款車輛,相信大家騎完絕對只想買新款!不論是騎乘姿勢或者操控特性,CBR650F 都是有目共睹的大改變。

想要偶爾熱血一下,平常則是想帥氣的通勤上班,CBR650F 那種類似仿賽車的外表,卻有著親民的操控性,將會是這種通勤市場的佼佼者;那麼 CB650F 呢?表現又是如何?

Honda CB650F 少了整流罩,車頭看起來更清爽,而這樣的造型改變,讓更多氣流吹往騎士,因此也很容易有『騎很快』的快感,CB650F 加速表現維持之前的優異感,轉速上升迅速,並且隨著轉速上升,也能獲得很不錯之加速反應。

整體操控感方面,因為把手的角度改變,連帶讓騎乘姿勢也起了變化,新的 CB650F 騎起來更戰鬥更好拿捏,配合這顆引擎的輸出表現,車身動態輕盈好上手,而且懸吊系統比起上一代也有明顯強化,上一代會覺得重煞時的前輪支撐性不足,這次在賽道中以更高的速度進彎,車頭還是穩穩地給予騎士信心,SHOWA SDBV 前叉表現讓人讚賞!

整輛車幾乎可說是完全革新,或者可以說這是改款有成,2017 CB650F ABS 帶來的感受就是『輕鬆容易上手的四缸街跑車』無誤,想要有外形的帥氣度,或者是較佳的操控特性與車輛穩定性,CB650F 以上皆有。

CB650F/CBR650F 的改變不只是外觀,連操控方向都有大改進,面對這波入門階級新車款同步發表,這兩款車剛好走向不同的外觀風格設定,而卻又有著面面俱到的操控特性,相信能擄獲不少初入紅牌重機的車友們。
|

挾帶著同級距為一四缸車款優勢,CB650F/CBR650F 在同價位同排氣量等級的日系競爭中,之前就交出不錯的成績表現,今年新改款之後,也是同級距之中少數使用 LED 大燈之車款,比起售價與操控表現上,CB650F/CBR650F 會是不錯的選擇!而這次的賽道試駕更能測試出這兩款車在比較運動化騎乘時的車輛表現,雖然大多數消費者不會進入賽道騎乘,但這樣的測試也能提供不少參考感受;同時這次賽道試駕還有安排 Honda V4 全新改款車輛 VFR800F 進行試駕,之後這些車款的詳細報導也會盡快為各位提供!

延伸閱讀:
四缸跑旅多重享受 Honda CBR650F ABS
公路即為舞台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