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今年年初由台灣本田宣布引進的 Honda CB650F ABS 四缸 650級距街車,七月中旬已經開始陸續交車,而同月份也舉辦過媒體試駕活動,除了有 CB650F ABS 以外,還有系出同門使用同引擎與懸吊及車台的 CBR650F ABS 可騎乘,但騎乘過後小編發現兩車除了外觀上有差異外,操控性與引擎特性也有明顯之不同,這樣的差異引起小編的興趣,所以這篇文章除了能讓網友們更進一步了解 CB650F ABS 之細節外,也將兩車進行交叉比對,帶大家看看儘管規格上擁有相同設定,卻能造成兩車騎乘特性大相徑庭的原因!

Honda CB 幾乎可說是街跑車的代表名稱,從經典的 CB/SF 或者帶有整流罩的 CB/SB,到現代化的 CB600/650/1000 等車系,雖然取向不同,不過都是車友們津津樂道的初入打檔大型重機車款,這次的 CB650F ABS 從外型上很明顯專攻年輕族群,也就是大約 20 至 35 歲間喜好運動性與聲浪的車主們,擁有代號 RC83E 的直列四缸引擎,但將動力設定為較著重於市區操控的 6.4kg-m 與 82hp,裝備重量為 208kg,配備後單槍中置避震器與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瞄準國內年輕族群中量級紅牌市場。

CB650F ABS 捨棄以往街跑車系特有別稱『Hornet』黃蜂,也許是因為車輛性格取向變得較溫和容易上手,沒有以往小黃蜂 250、中黃蜂 600、大黃蜂 900 的暴力特質,但這樣的改變反而對於市區駕馭更得心應手,CB650F 與 CBR650F 使用相同的引擎,在最大馬力與扭力等許多帳面數據相同,不過動力輸出調教方面卻稍有不同,而加上一些細部調整的設定不同處,造就 CB650F ABS 與 CBR650F 騎乘感完全不相同,小編也將會透過本次文章讓大家看看兩車在硬體上與操控上不同之處,但如果對這兩輛車都有興趣的車友們,還是建議親自試乘一趟,也許回來後對照這篇文章,就能理解小編所說之操控感差異性。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本篇文章也將進行分章節介紹,有興趣者歡迎點選下列連結進行跳章:
一、外觀與功能
二、引擎與懸吊
三、CB650F 試駕
四、CB650F / CBR650F 差異
五、結論
2016 HONDA CB650F ABS 規格表

引擎:RC83E DOHC 水冷四行程直列四缸
缸徑x行程:67.0mm x 46.0mm
排氣量:648 c.c.
最大馬力:82hp @ 11000rpm
最大扭力:63Nm / 6.4kgf-m @ 8000rpm
壓縮比:11.4 : 1
供油系統:HONDA PGM-FI 全電子噴射系統
變速系統:濕式多板往復式六檔變速系統
傳動方式:鏈條傳動
車台:鑽石型車台
前避震:41mm 潛望正立式油壓前叉
後避震:單槍中置避震,七段預載可調
避震行程:前109mm(4.3 Inch),後127mm(5.0 Inch)
輪框:鋁合金鑄造輪框
前輪煞車:雙 NISSIN 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320mm
後輪煞車:單 NISSIN 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240mm
前輪尺寸:120/70ZR17 M/C 58W
後輪尺寸:180/55ZR17 M/C 73W
防鎖死煞車:HONDA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搭載
長度x寬度x高度:2110mm x 775mm x 1120mm
軸距:1450mm
座高:810mm
裝備重量:208kg
油箱總容量:17L


一、外觀與功能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2016 Honda CB650F ABS 外觀設定上比較年輕化與著重靈活性,所以這次新車車色選擇都很新潮且特殊,就如同這次借到的黑白配色車款,從側面看就能發現車台大膽使用白色烤漆,而油箱、車頭、前輪框與前車殼組都以黑色系搭配,但後車殼與後輪烤漆等則是改為白色,因此在外觀上造就超級大反差,卻不顯得複雜,反倒充滿活力。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車頭與車尾的設計上,因為使用街車化設定,車頭改用現代街跑車常見的多邊形大燈組,不過細看就會發現大燈其實與 CBR650F 完全相同,只是把整流罩移除而已,但在大燈上方的儀錶板前則用一組小飾件點綴,車尾造型維持 CBR650F 的 LED 尾燈與鹵素方向燈等設計,如果只看車尾可說幾乎無法分辨是 CBR650F 還是 CB650F。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有衝勁的外觀設計,加上視覺上更飽滿的引擎設定,讓 CB650F 看起來肌肉感十足,且排氣管頭段造型優美,讓人捨不得換掉,前 120 後 180 寬胎更有大排氣量重車該有的視覺協調感,黑白配色的油箱與前飾殼也用上近年較流行的平光漆面,好顧又不容易出現太陽紋刮傷。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車頭燈設計使用多邊形造型頭燈組,反光面與小燈組設計位置與 CBR650F 如出一轍,不過透過兩邊的飾板點綴,以及飾板上的線條及字樣,讓車頭看起來更有活力。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車頭燈使用 55/60W 鹵素燈泡,兩旁則是 LED 小燈組,燈系為全時點燈,只要開啟電門就會自動點亮,大燈上方還有 CB650F 才有的儀錶板罩,並透過儀錶板罩延伸方向燈鎖點固定。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大燈照射角度實際拍攝,亮度透過相機設定,調整至與最接近人眼現場觀看的亮度來做比較;在近燈與遠燈的燈型表現方面都比較偏窄,大約一車道寬幅度,但亮度表現拜 55/60W 高瓦數燈泡所伺,不論遠近燈都有不錯表現,遠燈燈型稍微有顧到近燈區域,路底的兩塊告示牌也有打亮,市區使用絕對綽綽有餘。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前方向燈使用鹵素燈泡組,這組在 Honda 車系上非常常見,不過沒有使用 LED 方向燈依然是較可惜的配置。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騎士視野部分,少了全整流罩,改為街車把手的 CB650F 看起來也清爽許多,巧妙之處就在於車體零件共用性,雖然拔除整流罩,但油箱本體是相同設定,所以不論夾持感或者外觀造型上都有一致性。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改為街車設定後,離合器座就鎖上後照鏡囉!後照鏡屬於單球型關節可調式設計,鏡面廣度不錯,不過鏡背就是簡單的塑料殼體,稍微有些可惜。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左把手依然配有平衡端子、把手握套與開關組也與 CBR650F 相同,配有遠燈/近燈與超車燈按鈕、警示燈開關、喇叭按鈕與方向燈開關等,喇叭與方向燈也是 Honda 近年來對調的設定,稍微需要習慣一下。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離合器拉桿為不可調桿離把距設定,所以把手非常簡單,不過倒也算是好處,至少零件更換上也簡單很多,而離合器拉動的力道偏重,但不會重到塞車時讓手指太過於痠痛,能很精準掌握離合器的收放。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儀錶板設定與 CBR650F 完全相同,都是左右雙數位錶設定,左邊數位錶可顯示格狀轉速錶與數位時速錶,轉速錶在 11500rpm 進入紅線區,錶底為 13000rpm,右邊則是數位功能顯示區與燈號顯示等。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儀錶板右邊區域可顯示時間、燃油量、總里程、單趟里程A/B、即時油耗、A/B 里程平均油耗、A/B里程汽油消耗公升數等資訊,雖然該有的功能都在,但儀錶板右側區域字體也有著偏小的問題,騎乘中想判讀稍有難度。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鎖頭為三段式鎖頭,僅電門啟閉與龍頭鎖功能,但配有 H.I.S.S. 晶片防盜系統,所以若沒有持有經過認證的晶片鑰匙轉動,將無法發動車輛,換句話說鑰匙也要保管好,畢竟晶片鑰匙比一般鑰匙還貴上一些呢!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右把手開關簡單許多,僅有引擎運轉/熄火以及電啟動按鈕,油門把手設定也與 CBR650F 相同,均為上繞式油門設計,藉此簡化開關座設計,並獲得比較順暢的油門線控制。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前煞車拉桿則是配有六段桿離把距可調整設計,方便騎士找到適合自己的煞車拉桿位置,免除一筆改裝費用。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車身部分捨棄整流罩後,改以左右兩組車殼點綴,讓車體不會過於單調,並且同時微幅引導氣流,而此配色中更可見大大的 CB 字樣位於此處,並以螢光色調拉線處理,這樣的外觀設定與顏色搭配,的確讓車體充滿活力與衝勁。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車側面的造型飾蓋部分,從油箱一路延伸至水冷排旁邊,用灰黑等色塊塑造出類似迷彩色調。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而這塊車殼也不單只有外表,內部設有氣流引道,可將水冷排部分熱氣導引開,這樣騎士的腿部溫度比較不容易感到熱氣,另外在這邊也可以看到車台與腿部可能接觸的地方,Honda 設計一組護塊裝置於此,上方則是碳纖維壓花紋路,增添一些質感。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油箱總容量為 17 公升,夾持感方面很舒適,漆面同前端車殼烤漆,都是消光漆面,不過三色版的油箱就是亮面烤漆。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油箱上一樣也有 Honda 自由之翼標誌,不過有趣的就是同樣是消光漆面油箱,CB650F 油箱上的廠徽比起 CBR650F 的還要大一些,看看翅膀已經超過油箱上方菱線就是最好的分辨點,也許街車款就是要展現出動感與活力,才會如此設計。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坐墊側面的車殼組則是使用白色亮面烤漆車殼,中央有 650F 字樣,不是 650樓,是 CB650F 之意,並且也用上螢光線條與字樣等,比較年輕化。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坐墊使用前後一體坐墊,座高設定為 810mm,稍微偏高一點,但其實騎士坐上去後,體重會稍微壓下來,倒不太成大問題,而前後座的海綿舒適度稍微偏硬朗一點,與 CBR650F 是完全相同組件。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尾燈組使用全 LED 小燈與煞車燈,煞車時由原本的九顆 LED 直接提高亮度,日夜間識別度都不錯,後方向燈則是使用鹵素燈泡,稍微有些可惜,也許下一次改版可能就會開始改用 LED 燈組。


二、引擎與懸吊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Honda CB650F ABS 與 CBR650F ABS 在引擎與懸吊的規格上幾乎完全相同,都是使用 648c.c. 水冷直列四缸引擎,在中量級街跑車中慢慢走向雙缸車款時,CB650F 顯得特別珍貴,而兩款車也都是前正叉與後中置避震器,不過同樣也少了中置多連桿設定,關於底盤的細節,可透過這部分一次看透囉!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CB650F ABS 前輪使用 41mm 正立式前叉組,行程為 120mm,雖無任何可調機制,但預載及阻尼設定適中,市區使用絕對足夠應付,不過中高速重煞車時下沉量稍多,可能要拿捏一下煞車距離,避免前叉的下沉吃掉煞車力道而讓高速煞車距離變長。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前輪使用 17 吋輪組,標配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所以在前輪土除上也有 ABS 字樣,並且本田也在近期搭配 ABS 的車款漸漸捨棄 Combined-ABS 設計,也許是為成本考量,或者是讓操控性更好些。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前輪煞車使用 NISSIN 單向雙活塞卡鉗,搭配 320mm 的固定式碟盤,並且為雙碟煞設計,輪框則是使用 12 幅鑄造鋁合金輪框,可以減輕輪框重量同時又維持輪框強度。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前輪原廠配胎為 DUNLOP 登陸普輪胎,胎種為 SPORTMAX D222F,規格則是 120/70ZR17 M/C 58W,胎紋可以參考右側,比較偏向日常使用的多胎紋設定。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前輪後方則是大面積主水箱水冷排,少了左右整流罩,改用車殼包覆的主水箱可避免意外碰到造成燙傷,不過從水箱上的水痕判斷,前輪捲起的泥沙等還是會與水箱直接碰觸到,洗車時要比較注意這部分的清潔與檢查。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水箱下方則是從引擎缸頭延伸而出的排氣管頭段,看這美麗的頭段設計啊!這樣的頭段說真的會讓車主看得很滿意,但也會顧得很小心,因為相信任誰都不願讓這頭段受到生鏽或者破損等情況,實在美得像極藝術品,而且這也是 CB650F 才能這樣看到,CBR650F 因車殼包覆僅能看到一小段而已。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來自本田的 RC83E 水冷四行程雙凸輪軸直列四缸引擎,最大馬力下修至 82hp,最大扭力稍提升至 6.4kgf-m,這樣的改變雖然在四缸 600 級距街跑車中並不突出,甚至比小編的第一台正 600 級距四缸車 YAMAHA FZ6-Spec 2 ABS 還小 (98ps/6.44kgf-m),但若是將轉速納入比較,CB/CBR650F 82hp@11000rpm & 6.4kgf-m@8000rpm,硬是比上一世代的 600 級距車款來得低,相對之下 FZ6 最大扭力需要 10500rpm 才輸出,因此 CB/CBR650F 的引擎更適合市區常常走停使用。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不論全黑的 CB650F 或者三色配色的 CB650F,都是以黑色車台為主,唯獨這款黑白配色款以白色烤漆車台搭配,而且主副車台均是白色烤漆,相比之下就顯得非常特別,但是白色的車台要顧就比較難顧一些,可上些保護材質如貼膜等增添耐用度,講求運動性的車台設定能讓車體更穩定。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引擎的另一面走線較簡單,而且從前齒盤蓋與水冷管線間的設計可以得知 CB/CBR650F 這顆引擎設計方向走得較緊致,不太浪費引擎室空間,這樣也可集中引擎的重心與縮短軸距,獲得較好的操控性。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右邊腳踏為煞車踏板,腳踏桿上有橡膠止滑墊,可避免騎士腳底滑落,踏桿與踏板都無可調機制。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左腳的打檔桿則是從前方引擎內延伸出來,腳踏桿同樣也有橡皮防滑墊,而就感覺上 CB650F 的腳踏位置稍微比 CBR650F 高了一點點,因此油箱會變得更好夾一些。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排氣管設計集中在引擎下方,透過剛介紹過漂亮的四支頭段伸入下方觸媒消音箱中,再從觸媒消音箱中經過處理後從右下方噴出,並使用防燙裝置蓋住排氣管較燙的觸媒消音箱體,停紅燈時若腳放於後方,也會感覺得到些微排氣氣流。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後輪懸吊為厚實的類海鷗型鋁合金輕量化搖臂與單槍中置避震器做為懸吊支撐,而後輪框更大膽使用白色框體,儘管造型相同,但白色框體讓整體車色變得更活潑動感,不過相對來說後輪要清潔時就更須注意,才能讓後輪框保持亮麗光澤。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鋁合金輕量化後搖臂在視覺上的爽度就比起一般入門級距車款的搖臂爽上許多,實際上也能增加車體操控的穩定性,並且為了閃避排氣管防燙裝置,搖臂設計上也有一併設計閃角,同時讓搖臂看起來更帥氣些!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後避震使用單槍中置七段預載可調避震器,避震器彈簧使用白色彈簧,照顧起來更要注意外觀清潔度;避震器的阻尼設定上稍微偏軟一點,市區時很充足,但山路連續壓彎時會感覺稍微有一點點軟,不過影響不太大,也沒有產生二次跳動情況。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後輪剎車系統使用 NISSIN 單向單活塞大卡鉗搭配 240mm 固定碟盤,當然也有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保護,煞車力道很充足,不太需要另外再進行煞車升級。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改為黑色的搖臂雖然在質感上可能不及 CBR650F 銀色的搖臂,不過這種搖臂粗厚的程度還是讓人喜愛,而經過比較之下,CB650F 的後齒盤尺數與 CBR650F 相同,都是 42T 設計。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後輪配胎也是使用 DUNLOP 的 SPORTMAX D222,輪胎規格為 180/55ZR17 M/C 73W,胎紋可以參考右側,而這個輪胎尺寸要更換其他性能胎種可說輕而易舉,選擇多到只怕荷包不夠厚而已。


三、CB650F 試駕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上次媒體聯合試駕時,小編對於 CB650F 靈活且輕巧的動力特性感到意外,因為先前已經騎過 CBR650F,本以為 CBR650F 使用相同底盤,騎起來應該也會是相同感受,但實際騎上路後才發現兩台車儘管源自同樣設定[,可是調教與操控性等要說是兩台車完全不過分!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因此,這次試駕小編也特別將 CBR650F 再度借出,藉此與 CB650F 進行更深度的騎乘感受比較,CBR650F ABS 上次試駕時覺得較著重於中高速表現,這次試駕也是相同感受,較低的分離把騎乘姿勢,讓 CBR650F ABS 在中高速穩定度方面非常突出,儘管引擎相同,ECU 調教出來的動力曲線讓 CBR650F 感受更強調後段轉速域。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相反的,CB650F ABS 在加速反應上輕巧靈活許多,絲毫感受不到四缸車的脾氣,輕轉油門就能感受到車體輕鬆推出,不會有過多的延遲,這個油門線性一路延伸至中高轉速,兩輛車里程雖然有差異性,但這種差異性是來自於供油曲線完全不同所致,就連引擎變速齒比等數據都相同的兩輛車,怎麼能夠有如此差異特性,也讓包含小編在內的五位車友們很意外。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Honda CB650F ABS 比較強調靈活性,所以在山路上表現非常亮眼,進出彎可以很簡單掌握車身重心配置,過彎時也不會感覺被車子帶著往彎外跑,周末小熱血的車友們也不用擔心車輛動力太弱,CB650F 雖然是四缸車,但出彎時的動力在大多數情況下絕對足夠,唯獨重煞前煞車會感到前叉支撐力還可再加強。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配合街跑車的高把手設定,CB650F ABS 騎姿稍微上挺一些,因此長途更不容易腰痠背痛,在市區騎乘時也能更得心應手,不過相對來說少了整流罩,在高速時也會感到較多的風阻,這都是購車時必須取捨的部分。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煞車性能表現上雖僅配置前雙單向雙活塞卡鉗與 320mm 固定碟盤,不過煞車力道依然足夠水準,該有的制動能力都有,後煞車表現也很精準輕柔,不需要太大的力道就能掌握後輪動態,短程習慣後很快就能適應,但可惜外觀上前卡鉗使用單向雙活塞的滿足度較低一點,若是能升級對四卡鉗等將會更有看頭,畢竟十年前的 CB400SF 都已用上 NISSIN 對四卡鉗與浮動碟盤囉!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真要說的話,CB650F ABS 在新車中量級四缸街跑車款之間幾乎在競爭對手中可說幾乎坐穩龍頭,等級配置較高,引擎穩定度有著本田品質加持,後輪懸吊穩定性雖少了 Pro-Link 多連桿懸吊,但還是在水準之上的安心作,騎乘姿勢更是舒適妥當,真要做為市區通勤與周末遊玩的好夥伴,CB650F ABS 在紅牌四缸選擇中值得推薦。


四、CB650F / CBR650F 差異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CB650F / CBR650F 兩台車的車體設定雖然以有整流罩與無整流罩分別很明顯,但其實在車殼下的引擎與車台等可說完全相同,日本官方網站的規格表上更明顯看出只有因整流罩造成的車寬、車高、最低離地距與車重有差別,操控上則是使用分離把的關係,CBR650F 迴轉半徑較 CB650F 多了約 0.2 公尺,但其實兩輛車擺在一起比較,就能發現更多差異!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 上圖為 CB650F,下圖為 CBR650F )
儘管兩輛車底盤相同,但是因為 Honda 在兩輛車設定騎姿時不像 YAMAHA 同級距的 XJ6-S / XJ6-F 與 XJ6-N 均使用相同把手,而是在 CB650F 使用街車把手,CBR650F 改用分離把手,所以在上三角台的造型就有明顯差異,以對應不同的把手需求。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 上圖為 CB650F,下圖為 CBR650F )
本田的做法更有趣的地方在這,以 YAMAHA YZF-R3 與 MT-03 來說,均是使用同一組上三角台,所以上三角台同時留有給分離把的鎖點或者是街車把的把手座鎖點,可是在 CB650F / CBR650F 兩車上下三角台距離相同之下, CBR650F 為了鎖上分離把手,本田將前叉加長約 35mm,這也許是造就操控差異性的其中一點。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 上圖為 CB650F,下圖為 CBR650F )
另外就是在後避震器的上鎖點方面,因為視覺上 CB650F 後輪距離坐墊的長度較寬,CBR650F 則比較窄一些,小編將側殼打開,以工具及三人以上交叉檢查上鎖點位置,CB650F 的上鎖點位置應該比 CBR650F 還要再低約 10mm,所以儘管兩圖的工具都有碰到上鎖點螺絲,但只有 CBR650F 的工具可以深入螺絲頭內,這些小地方的差異,也許就是讓 CB650F 與 CBR650F 騎起來在靈活度與操控性的關鍵。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不過說到動力呢?CB650F 與 CBR650F 都是使用 RC83E 直列四缸水冷引擎,但就經濟部的檢驗數據來說,台灣本田的 CB650F 的確比 CBR650F 更省油一些,且差異達 0.7 公里/每公升,能源效率等級也因此差了一級,CBR650F 為較耗油的四級,CB650F 則只有三級,所以不論在動力輸出上或者懸吊差異性上,兩車是真真實實的有差異存在。


五、結論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Honda CB650F 透過配備與設定上的差異,比起 CBR650F 更適合在市區使用,外觀設計上走向年輕化與大膽配色,無非就是希望能拉攏年輕族群,有無整流罩的差異也不再單只是外觀,兩輛車可說截然不同,這個級別中也僅有 Honda 使用直列四缸引擎,所以就算兩輛車稍有差異,愛好四缸聲浪的新車友們看到 CB650F / CBR650F 時相信也會深深著迷。

在這個中量級紅牌打檔車市場中,日系車款四大廠都各有自己的主力車款對應,如果喜愛本田街跑車的車友們,應該對這次 CB650F 重新登台很有感,也因為日系四大廠中新世代車款戰線漸漸齊全,離日本很近的台灣消費者們能選擇的車款相對也變多了,不過不論哪台車,選上自己喜愛的車才是重點,未來有機會的話,待四大車廠此級距的新車都已經準備完成後,也許我們也會來一篇大集評,屆時也別錯過囉!
同根生不同調 2016 Honda CB650F ABS 試駕
2016-10-03 9:58 發佈
入門紅牌4缸

如果售價漂亮一點就很有競爭力啊(vs MT07或ER6)
外型頗帥
RICK wrote:
今年年初由台灣本田宣...(恕刪)

vdml wrote:
入門紅牌4缸如果售...(恕刪)


大蓋多少錢
很愛這臺車,雖然比起黃蜂配備都降低了,可是入手難易度也降低了,最後一張照片後面那臺真的是吸睛呢

Hsiang Yi wrote:
最後一張照片後面那臺真的是吸睛呢



9109 GG了~~~
lkc387 wrote:
9109 GG了~...(恕刪)

對啊,今天的新消息。這是題外話。

台本的這一部,感覺 是給本田粉絲的 入門紅牌四缸街車。售價上(撇開台本自己設定的品牌光芒)四缸車的設定沒有理由比二缸車便宜。
vdml wrote:
入門紅牌4缸如果售...(恕刪)

原本沒想要登入回文
看到最後一張圖有NSX
就忍不住想上來問一下今天撞的是不是這台
沒想到回文就有圖支援了XDD
路人甲表示: 這台 t2改紅牌真漂亮 哪邊改的?

lkc387 wrote:
9109 GG了~...(恕刪)



所以版主那張照片成了NSX的 遺照了

這麼智慧的車遽然撞了

想必開車的人.....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