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DA CB 系列歷史非常深遠,但說到紅牌入門等級車款,大概標準都會鎖定在 600 級距,隨著排氣量戰線拉到 650 等級,HONDA 也將 CB600F Hornet 升級為 CB650F,全新的 CB650F 算是旅跑車款 CBR650F 的孿生車,以無整流罩街跑車設計為,外觀更進一步升級來吸引年輕族群,直列四缸引擎能提供 82hp 馬力輸出,最大扭力達 6.4kgf-m,引擎排氣聲浪依然悅耳動聽,雖說是孿生車款,但透過這次媒體試駕,騎起來性格可說南轅北轍呀!
2016 國際新車大展時,台灣本田重機 HONDA Motorcycle Taiwan 宣布 2016 年度將會推出許多新車款,而今年六月底開始,HONDA 也陸續讓這些車款能在台灣領牌上路,其中呼聲最高的運動街車車款 HONDA CB650F ABS 七月開始正式交車,台灣本田也藉此機會邀請台灣媒體於台七乙公路進行 2016 HONDA CB650F ABS 媒體試駕,讓媒體能夠了解全新的中量級四缸街跑車 CB650F ABS 魅力所在。

引擎:RC83E DOHC 水冷四行程直列四缸
缸徑x行程:67.0mm x 46.0mm
排氣量:648 c.c.
最大馬力:82hp @ 11000rpm
最大扭力:63Nm / 6.4kgf-m @ 8000rpm
壓縮比:11.4 : 1
供油系統:HONDA PGM-FI 全電子噴射系統
變速系統:濕式多板往復式六檔變速系統
傳動方式:鏈條傳動
車台:鑽石型車台
前避震:41mm 潛望正立式油壓前叉
後避震:單槍中置避震,七段預載可調
避震行程:前109mm(4.3 Inch),後127mm(5.0 Inch)
輪框:鋁合金鑄造輪框
前輪煞車:雙 NISSIN 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320mm
後輪煞車:單 NISSIN 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240mm
前輪尺寸:120/70ZR17 M/C 58W
後輪尺寸:180/55ZR17 M/C 73W
防鎖死煞車:HONDA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搭載
長度x寬度x高度:2110mm x 775mm x 1120mm
軸距:1450mm
座高:810mm
裝備重量:208kg
油箱總容量:17L
|

這次由台灣本田舉辦媒體試駕活動,選在新北三峽的大阪根森林遊樂區,透過本田長官的介紹,原來這邊的地形與路段比較安全,且也能讓媒體初步體驗到 HONDA CB650F ABS 迷人之處,所以才會在此舉行。

台灣本田二輪的產品擔當則與大家說明一下全新 CB650F 為什麼會引進台灣,以及在本田車款中的定位級別以及性能說明等。

首先,台灣本田重機雖然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可是車款選擇認真來說也不算少,而這次全新的 HONDA CB650F ABS 在產品定位中屬於比較偏向『侵略感』外觀造型與『運動訴求』兩者,與其它方向的 CB1100EX 與 NC750S DCT 定位比較不同。

會選擇中量級街跑車的使用者,通常都是比較有一點底子的騎士們,喜歡比較廣闊的使用目的以及人車一體操控感,當然價格也要能夠負擔得起,CB650F ABS 則是有著直列四缸引擎獨特聲浪及魅力,且車體靈活性在山路與市區都很好發揮,車體尺寸也能讓大部分車友輕鬆騎乘,綜合『安全』『樂趣』及『環境』這些特點,才完成 CB650F 的開發方向。

HONDA CB650F ABS 車輛配備方面與 CBR650F ABS 幾乎一致,所以車台也是相同的運動型環抱車台,前叉直徑為 41mm,行程則有 120mm,後避震是單槍中置七段預載可調設計,搖臂更使用鋁合金搖臂的四缸街跑車款,讓車輛擁有良好操控性。

置動與輪胎輪框方面,輪框使用 Y 字型中空輪框框體,中空輪框能夠大幅減輕輪框重量,前輪煞車系統則是雙 320mm 碟盤加上雙 NISSIN 單向雙活塞卡鉗,前輪尺寸為 120/70ZR17,後輪則是單碟盤 240mm 加上單活塞卡鉗,輪胎規格為 180/55ZR17。

看過這麼多數據與介紹後,大家應該更迫不及待想看實車吧!別急別急馬上來~HONDA CB650F ABS 亮相!雖然今年年初車展時就已經展出,全台四間本田重機旗艦店也已經有實車展出,但相信許多車友們應該還是沒有看過。

HONDA CB650F ABS 的車頭與自家以前的 CB600 Hornet 有些不同,從 CB600F Hornet 演變而來類歐式大燈組頗具線條及肌肉感,不過仔細觀看就可以注意到,其實這組大燈組燈具本體與 CBR650F 可說如出一轍,但透過線條改變,的確塑造出不同感受。

大燈側面的車殼部分,依照不同版本圖裝,也會有不同的線條配置,像這輛黑色車款以紅色線條與 CB650F 字樣點綴,充滿熱血運動風格。

前輪懸吊為 41mm 正立式前叉,可惜的是並無配備任何調整機制,前輪輪胎使用 120/70ZR17 規格,加上 320mm 固定式碟盤及雙 NISSIN 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能提供足夠制動力量,並配有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保護,因此若作為全天後通勤車輛也會更安全些。

左邊開關方面則有遠燈/近燈及超車燈按鈕、警示燈開關、喇叭按鈕與方向燈開關,超車燈沒有使用扳機式開關稍有點不習慣,不過更重要的是喇叭與方向燈開關對調更需要重新適應,不然打個方向燈卻喇叭聲四起還真想挖個洞鑽進去呀。

儀錶板使用與 CBR650F 完全相同的雙數位區域儀錶板,左邊為轉速錶與時速錶設計,中間則有方向燈與遠燈提示,右方則是里程錶、時間與油量顯示。

右邊開關組則有引擎運轉/熄火開關及電啟動按鈕,非常簡單且容易使用。

接著來看到引擎部分,水冷直列四缸 648c.c. 雙凸輪軸引擎能提供 82hp 馬力輸出,最大扭力則有 6.4kgf-m,與 CBR650F 引擎可說完全一樣,不論齒比或者引擎數據規格等,但讓人驚訝的並不在此,待會試駕時會說明關於兩款車的差異感受。

引擎下方則是四支排氣管頭段,這段排氣管不得不說真是藝術品等級呀!除了彎曲角度漂亮,使用材質更閃閃奪目又耀眼,而且排氣聲浪更是不可多得的綿密順暢,雖然很美,保養起來應該會更耗心思就是。

油箱本體造型與 CBR650F 也是完全相同,容量也維持 17 公升,但因為把手從上分離把改為街車把手的緣故,油箱夾持角度變得更舒適更好夾囉!

鑽石型車台更是 CB650F 能夠如此穩定的關鍵之一,比起日系競爭對手來說,看起來爽度更高,而且在腳會跟車台碰觸到的位置,還有擺上防滑橡膠,既可隔熱又可讓騎士更穩定夾持,非常貼心。

坐墊部分,座高與 CBR650F 完全相同,均為 810mm,對於國人來說稍微有一點點高,不過若是身高 170cm 以上的車友倒也不用太擔心就是。

前後腳踏為分離設計,後腳踏還是可拆款,所以若完全沒有要載人時,也可以將後腳踏連同支架移除,藉此獲得更好的後輪區域視覺感受。

尾燈為全 LED 發光二極體設計,近期的 HONDA 新車款都是 LED 尾燈組,只能繼續期待方向燈也從鹵素燈泡轉為 LED 發光二極體燈組吧!

車頭線條與 CBR650F 差異甚大,但車尾線條則是如出一轍,而厚實的鋁合金後搖臂以及 180 寬胎更讓後輪區域的肌肉線條明顯化。

後搖臂造型除了帥氣以外,也有針對排氣管尾段角度進行修正,因此一體感得以延續,後輪使用 180/55ZR17 這種輪胎規格,除了看起來比 160 胎寬車種更飽滿外,對於抓地力與穩定性也有明顯幫助。

後避震為七段預載可調避震器,不過可惜的是並無多連桿設計,上下點直接連接車台及搖臂,避震器性能方面個人還覺得有些調整空間。

後煞車系統為 NISSIN 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搭配 240mm 固定碟盤,碟盤為浪花造型設計,在前後輪碟盤上都可以看見霍爾效應傳感器,藉此提供輪胎轉速訊號給 ABS 電腦控制介入時間。

搖臂左面則可以看見更多輪框造型,輪框為 Y 字輪框加上中空設計,所以輪框重量得以輕量化,輕量化的輪框對操控以及加速性能都會有幫助。
|

因為這次台灣本田舉辦的媒體試駕活動僅指定於台七乙山路上,並沒有市區與高架等其它路段測試,所以我們就針對山路上的體驗來做感受說明吧!

山路上彎道多,非常考驗車輛進彎的穩定性,出彎靈活性與與低轉速扭力,CB650F ABS 雖然沒有配備可調前叉,可是重煞進彎的確穩定度足夠,不會感到車頭有外推晃動的情況,但必須一提的是前煞車強度也許是因媒體試駕車為新車,煞車強度覺得稍有不足。

不過就車體靈活性與加速反應上,僅管 CB650F 與 CBR650F 均是相同的車台、引擎、懸吊設定,但老實說騎起來近乎兩台車呀!完全不同的騎乘特性與靈活度,尤其是在轉速上升速度以及加速反應等,更是讓人意外,想必這樣的轉速實用性對於城市街頭等會更好勝任!

車把手位置讓路線變換感受更輕巧靈活,相對來說在山路上也變得更好操控,還記得 CBR650F ABS 小編曾說過車尾有點跟不上車頭動態?CB650F 幾乎沒有這種情況;如果喜好靈活騎乘感受的車友們,不妨可以嘗試騎乘看看 CB650F,若有機會可以連 CBR650F 一起騎到的話,你/妳也許會發現,兩台騎起來真的不像同樣的底盤設定!

以中量級街跑車來看,售價 NT$ 388,000 元也許是入門車款中較貴一些,但帶來的爽度與操控感可說屬一屬二,更別忘了四缸車款的特殊聲浪及線性輸出,不過 CB650/CBR650F 依然還是被我國稅金制度給擺了一道,650 級距得繳公升級稅金及費用,這點在購車時也得要考量一番,當然有愛的話,這點稅金差異不成問題,而未來小編也會另外進行市區試駕等,如果大家對於 CB650F 有什麼想要更深入瞭解的地方,歡迎在回應中一起討論唷!
延伸閱讀:四缸跑旅多重享受 Honda CBR650F A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