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VFR800 用 5W40 的油

延續大黃哥的帖子

從 3900km 到現在 10800km,用過:

Repsol 10W50 兩次,太濃導致拉轉慢,因為引擎內阻太大導致耗油,也令水溫恆高。
HMEOC 10W30 一次,沒啥特別印象,運作噪音比較吵雜。
Pro 4+ 10W50 一次,高黏度造成的引擎表現大致和 Repsol 10W50 相同。但酯基油的潤滑性超讚。

SAE 標示,對照 cSt 和 VI。在選購油品時,理解這些基本物性很有幫助
VFR800 用 5W40 的油

由於以上幾次經驗把引擎黏住,我想一次降兩級,嘗試 5W40
VFR800 用 5W40 的油

去這家店,結果踩了顆大地雷 (施工技巧和態度很有問題)
VFR800 用 5W40 的油

最後找了鄰近的車店,請他調貨,重新加入這支油,也換了油芯 (K&N 204)。
VFR800 用 5W40 的油

在香港,Motul 300V 和 Silkolene Pro4+ 一公升都要 220 元,相對台灣來說,實在不便宜。台灣的價錢幾乎和歐美同步,我覺得這反應三件事:
(1) 台灣人的購買力差,商人只能壓低物價來廝殺彼此
(2) 香港物價高之外,重車屬於「玩具」,能玩玩具自然要付一些代價
(3) 歐美物價也高,但玩車歷史久,態度成熟不會造神 (天價神油)

接下來寫試用感想:
1. 小弟在轉換油品時,有以油洗油的習慣。Repsol 換成 Silkolene 時,用新油洗了 30 分鐘立刻放出,但是我覺得 30 分鐘不夠,洗 300 公里比較有效果。有興趣的玩家可以試試。

2. 趁著 10-1 長假,洗了 310km。前 100km 打架很嚴重,什麼都不對,我以為選錯濃度。後來漸漸順了,再 200km 每檔都讓四氣閥運作 (V-tec on),加速很爽但引擎很燙。新油是清澈的琥珀 (10W50 是紫色),黑的很快。

3. 洗完之後再加新油。雖然我已經交代技師要加在上下限的中間,他還是灌到液面高度的上限,阻力會略大。趁著黑夜上三號幹線往紅勘,換檔清脆,加速快,運轉順,連後座也覺得騎車變得很舒服。本田這顆 V4 引擎到一萬公里才算是完全 Run-in。

暫時的機油心得:
香港和台灣選 5W40 或 10W40 的 Group 5 (Ester),填入容量 3L,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2013-10-06 11:4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VFR800 5w40
本地店家有個特色:愈稠或愈稀的油愈貴,例如 10W60 會比 10W50,5W40 也比 10W50 貴。即便原廠說某些基礎油的等級比較差,但是價錢就是顛倒來標,我覺得這是消費者迷信和技師不良觀念交互造成的。

不良技師認為 HMEOC 10W30 或 5W40 這類油質不厚 (前者) 或流動性很高的油 (後者) 耐不住高溫或是高轉速。他們認為厚的油或是黏的油才不容易「煮」壞。

的確,油的 Viscosity improver 很容易受高溫破壞而喪失黏度 (油性),無法附著機件來保護金屬,但是他們忽略了「科技」,其實也不是什麼科技,例如酯類油在 WW2 就出現了。花錢買貴的油,就是能做到 pours like water but oils very thick,降低引擎運轉阻力又能提供足夠的保護性。

當然他們的建議是出自好心,但說服他們我用薄的油沒事,也是有點累。以後大概就自己弄了吧。Bob is the oil guide 討論很多機油知識,有空不妨唸唸書。
過了一年又是十月,里程數達到 12600km,這次小弟自己施工,不再委託任何技師,首先是換水箱水,已於另篇解釋。接下來是換機油的紀錄。

去總代理買 Trim clip,整流罩底下的兩顆竟然撞爆一顆,只要有料號一切好說


其次是把黏度換成 10W40,最近趁佔中行動,車流減少,小弟去香港島夜遊,發現在萬物寂靜時,V4 後兩缸的缸頭運作噪音 (不是雜音) 透過油缸還能傳上耳朵,有點明顯,於是決定油的黏度維持 40 不變,但是流動性提到 10 號來試試


換完的首航心得如下:
寧靜:Motul > Silkolene (濃的油會比較安靜)
滑順:Motul > Silkolene (新油肯定比較滑,但不排除 Motul 的酯類比較厲害)
拉轉:Silkolene > Motul (稀的油還是贏過濃的油)
抑震:Silkolene > Motul (這點我沒辦法解釋,Vtec on,Motul 讓引擎頗酥麻)
抑溫:Motul > Silkolene (可能是舊油劣化,也可能水箱剛洗過灌新液)

高溫衰竭:暫時不能判斷
長期衰竭:Silkolene Pro 4+ 5W40 有點像競賽油,適合短途衝刺,氧化的快。如果堅持一年才換,是過久了些,以半年為宜。Motul 有待明年心得。

緊固扭力供參考


油芯可以用 KN204 或 KN303,後者容量大一些。

最後是添加量,不換油芯但排空舊油,也把曲軸箱的廢油換角度滴盡後,添加 2.75L (8oz=236ml) 剛好到視窗 2/3,和手冊說 2.9L 到頂幾乎吻合


這是晨跑完靜置六小時的液面高度。再次叮嚀,外面的店家給你灌什麼 3.5L、3.8L 都是浮報帳單的手法,不可取

Calmradio wrote:
過了一年又是十月,這...(恕刪)


樓主的分享我覺得很棒!

雖然我不是騎檔車
騎大羊可以選的機油超多
不過騎起來的樂趣還是比不過檔車 ^^
下列是我的心得分享...(車種 Kawasaki Z1000SX 2011/2012)

1,車子架側駐,右側機油視窗完全看不到機油量。我現在不管是剛換完機油,還是平常騎乘,都是人上車車身架正之後,才發動車子。同理,停車前先熄火再架側駐停車。
2,手冊的標準換機油和機油慮心,要加入 3.8公升新機油 (我每次換機油都連同濾心一起更換),是車身架正立的情況下。若是架側駐洩漏舊機油,輔以左右晃動車身數次,幾乎可以將所有 4.0 公升的舊機油漏光光,洩油螺絲在引擎左側最低處(油底殼的位置又比引擎本體更低, 甚至比排氣管中段還更低),所以加新機油,幾乎要加入 4.0 公升才夠,也不會浪費 200 cc 新開的新機油。
3,有些機油,會熱脹冷縮,熱車熄火停了越久車越冷,反而機油視窗液面會降低。
4,機油番號還是使用 10W/40 比較保險,流動性和清潔性有保障。夏天避免去市區長時間塞車對重機是必要的。
5,現在秋天,正常巡航行駛,上水管溫度都在 70~75 度之間。夏天大約會多 10 度。氣溫影響水溫很大; 晚上會更低 5 度左右. (我有在上水管裁切接上水三通和 Koso 水溫表).

以我使用過的經驗來說, FUCHS Silkolene Pro 4 10W40 最好用. 台灣網路買大約 @320 TWD, 提供參考.
看第六分鐘到第八分鐘

很早以前的設計,曲軸就已經不泡在油裡來潑濺,改用噴嘴來瞄準目標。車斜放發動,這我覺得不是問題。濾心和洩油栓和機油泵一定會做在左側,就是要因應左邊的側柱。正放是用來檢視液面高度避免過量造成內壓太高;斜放發動,油泵在啟動剎那,接觸的油還比較多。

VFR 的 V4 結構,和原廠送的機油冷卻器,註定不可能靠重力把油放光。所以分解容量是 3.8L,交換容量卻只有 2.9 到 3.1L。

酯類機油都會熱脹冷縮。

V 缸的散熱不太好,水箱總容量 3.5L 已經和汽車接近;最近騎乘,如果撞側風,大概還在 84 度上下,水龜剛好開啟。

BRT wrote:
下列是我的心得分享....(恕刪)
Calmradio wrote:
看第六分鐘到第八分鐘...(恕刪)


謝謝您.

我剛剛找了一下英文手冊 oil pump 確實是在引擎左側. 偏偏上次自己換機油和機油濾心還真見鬼了(架側駐--我因為有降低車身所以側駐的角度有調整過--比正常的傾斜許多), 放了三四個小時, 左右搖晃車身每次還可以多漏出約 30cc 左右的舊機油, 搖了三次之後就再也漏不出機油來.
第一次照手冊加入新機油 3.8L 完成, 發動...居然機油指示燈不會熄滅, 機油沒有流動, 約20秒之後引擎開始有些不正常的撞擊聲...趕快熄火, 等待兩分鐘, 重新發動, 機油指示燈仍然不會熄滅, 熄火, 等待, 重新發動...連續三次都一樣...一開始懷疑是機油濾心有問題(新的 K&N 303), 拆下檢查, 並且用新機油加入機油濾心裡加滿, 裝上, 發動, 仍然一樣機油燈不會熄滅...熄火...然後人上車將車子立正再發動結果機油燈馬上熄滅然後一切就正常了...很怪的事, 也不知道是哪裡出問題了?

依照所有的使用習慣, 在架側駐的情況下發動, 從來也沒有發生過機油燈不會熄滅的狀況...嚇死人...

我的車 Z1000SX 貌似沒有機油冷卻器, 手冊上寫的機油容量分別是 4.0/3.8/3.2L...




酯基油在受熱膨脹後的液面高度,比剛換好時更貼近上限


[更新] 靜置 24 小時,2.8L 的液面高度不變,接近上限,如果不是酯基油受熱體積膨脹,就是缸頭的油回流至底。
Calmradio wrote:
過了一年又是十月,里...(恕刪)


這顆我在台灣也買了不少顆~
機油來說~ 小弟車子是05年cb1300
我是用 motul 7100 10W50~ 上一次是5100 10W50
目前1000公里心得~ 個人覺得用在這台車上的表現~
其實沒有5100 10W50來的有CP值
反而讓我覺得同樣的番號,5100在抑震跟拉轉表現都好一些~
而且騎長途 7100熱衰竭的較快~ 冷車後再騎會比較好一些~
現在快要進入冬天~
想換 LIQUI MOLY HONDA & SUZUKI 生產指定用油!
10W30 的來試看看~這瓶~

圖片來自 LIQUI Moly宜合興粉絲團
這牌子在台灣算很冷門~
不過 30 這個番號不知道會不會很不耐用就是了~
想說針對 HONDA ~ 而且CB1300 原廠 spec 也是 10W30 ~ 可以吃看看~
不過還沒有正式上市.......大概年底~

BRT wrote:
謝謝您. 我剛剛找...(恕刪)

z1000是有機油散熱器的,濾心附近那顆銀色的蓋子就是了,而你的問題,我似乎也沒遇過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