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這樣的本田,不需要!


berlinnm wrote:
更好的用餐環境,更...(恕刪)


固定"維修保養"...
本田是神車?不用嗎?

當然,你凱...
天天上鼎泰豐,我們只能羨慕啊

不過你寧可上鼎泰豐也不買車
那你在這串是來鬧的啊?



sandman_ou wrote:
固定"維修保養".....(恕刪)


這跟凱不凱沒關係
這在於台灣沒有"尊重專業"這種民情+專業人士又自己搞爛
讓人覺得花這錢不值得

假如台本能給維修技師如同收費般的高薪和專業教育,這是一個好現象
在國外本來就是養車比買車難
有錢請別人修,沒錢自己想辦法

我的部落格,歡迎來坐坐:blog.yam.com/weatherman

poiu0351 wrote:
這跟凱不凱沒關係這...(恕刪)


您可以看看前些回文
B開頭的那位老哥的文


其實重機維修是門學問
騎了八九年了
手上也還有本田及川崎的車


專業,需要收費...
但台本,實在是高貴了些

長期算下來,費用頗為驚人...
在國外修車的費用很貴
維修技師的薪水也不低
使用的維修工具設備也很好很齊全
但是車廠會將這些成本反映在車價上轉嫁給消費者嗎
似乎也沒有
sandman_ou wrote:
您可以看看前些回文B...(恕刪)


只要有人一說到國內車價比國外貴
那位b開頭的老兄
可能只因鄉民說出實話
就會憤憤不平地跳出來
為車廠說話
為進口商說話
為只會保護台廠的ARTC說話

恩....好難不讓人聯想.....

vtec2 wrote:
只要有人一說到國內...(恕刪)



您這麼說,我就懂了...

vtec2 wrote:…為車廠說話
為進口商說話
為只會保護台廠的ARTC說話 ...(恕刪)

不,我們是在替你們的薪水說話。
但是這個Cycle很大,你們可能看不懂。
h7878220 wrote:
不,我們是在替你們...(恕刪)


賣到國外去的車
車價比國內低

是替我的薪水說話???
是為扶不起的台廠說話吧~~~

還真是謝謝你啊

我的薪水還真的不需要替我說話
繼續保護你的薪水比較重要吧
loner2356 wrote:
轉眼間本田重機引進...(恕刪)

從台本接手後,2003年國產7代Accord就換上雙凸輪軸VTEC引擎K20族系給台灣了...

台本的做法我就不多談了
至於日經技術在線那篇文章我也看過了
內容主要是在講本田集團四輪產品方面的問題,並未涉及兩輪產品方面的探討
第六任社長福田威夫過於保守的關係,讓第七任社長伊東孝紳吃了不少苦頭
伊東孝紳2009年上任後積極改革,喊出2016年四輪產品銷量要達到600萬輛,採用擴大領土的作法
並推行全球六極體制針對各區域統一開發,將本田技研人員大量派往海外,導致業務量大增,造成惡性循環
並交好敵營的零件供應商(豐田的DENSO)、尋找新的合作夥伴(如德國ZF集團),冷落自家各供應商(如SHOWA)
使得內部、子公司對伊東的批評聲浪不斷,但這都是在2014年才開始爆發出來...

2013年底3代Fit再日本風光上市,不管聲勢還是銷量都被看好,但誰也沒想到隔了一年卻如同噩夢般
3代Fit油電版本的7速雙離合變速箱是跟德國舍佛勒集團合作
舍佛勒提供乾式雙離合器技術給本田,但由於Fit油電的設計是將離合器跟馬達做結合
這對舍佛勒來講也是第一次嘗試,但本田對變速箱的控制軟體也寫得不夠完善,太過倉促推出
沒多久消費者抱怨如雪片般飛來,再某些路況這顆雙離合變速箱會出問題
結果就是大家所熟知的2014年Fit油電版本共召回5次,回廠更新變速箱軟體(離合器本體沒問題)
因為這原因本田推遲日本2014年許多車款的上市計劃,陸續延到今年才上市
而上個月發表的Shuttle也採用相同架構的變速箱,經過媒體試乘後,評價都不錯,產品表現已非常成熟,認為本田已解決變速箱問題
可是伊東社長已成為代罪羔羊,因為Fit這款產品對本田在日本市場而言太過重要了...

平心而論,伊東社長對本田仍然是功大過於過
再賽事運動,他上任後就拿回MotoGP冠軍,並使本田重回該有的兩輪霸主地位
在四輪也持續參與各項賽事如indycar、WTCC、BTCC等等,並籌畫回四輪頂級殿堂賽事F1(雖然目前表現仍沒什麼起色)
但這些都是該有的投資,做本田該做的事,沒有Racing就不叫本田了...
再四輪產品,伊東更讓本田在2013年首次突破400萬輛來到427.9萬輛,而2014年雖然受召回、高田氣囊影響仍小幅上升到436.4萬輛...
和國際間知名零件供應商的合作,對本田來說也是一個新的契機,總不能一直用自家的五速、六速平行軸自排吧...

兩輪部分不用太擔心,本田在兩輪世界仍然是領頭羊,2014年銷量回到1776.5萬輛水準,今年可望超過2010年的1795.2萬輛
本田兩輪問題是再於250CC以下的產品外型設計感太乏味、單調(不過大排氣量產品目前也有這問題)
從2008年雷曼危機後,本田看壞市場而採用低廉、共用平台的方式
針對印度、東南亞這些蘊藏龐大商機的開發中市場,大量投放資源,迅速擴張市占率
雖然使產品設計被批評過於平庸,但對車廠來說仍是一項正確的策略...

伊東社長的改革初期一定會有陣痛期,保守派的反對,該怎麼整合完成就交給本田技研內部自己去反惱吧,目前只能寄望新社長八鄉隆弘能帶領本田走出新的方向...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