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長程的話,馬五也很適合。拜這幾年的低油價之賜,馬五的高油耗與其他省油但是高車價的車款在油錢上的差別已經被稀釋不少,不然納智傑的耗油車也不會那麼多人買了。
當然,現在油價又有不斷上漲的趨勢,但是光是這二年多的低油價,就讓馬五的車主很高興了。不過馬五已停產,所以現在想買新車也買不到,只能買中古馬五,所以馬五的中古價現在還算不錯,由其是有電動滑門的馬五。
不過樓主因為有加入馬五家族,所以賣車時不用賣給車行,而是直接賣給家族認識的人的話,那不失為一個好的處理方式,可以賣得比較高。
我一直都有在思考像"賣掉中古馬五,換一台中古汽車與一台新的重機"的這種想法,但是後來還是覺得"馬五好用好開又實用",反而通勤用的重機每天風吹日曬並且在路上或停車難免與別車會產生小擦傷,所以通勤重機就買一般國產大羊就好,零件愈是共通好維修好保養比較重要。 而賣掉馬五換別的中古車的話,也省不少多少油錢,但是"滑門與七人座"的方便性就失去了,所以現在手上的馬五即使都已經過保固了,但是還是每天當通勤車來開,並且搭配"白牌125重機"來使用,也就是只要出門前確定當天"一定不會下雨"的話,就騎機車,下雨我反而會開車,而且不因為馬五比較耗油就少開,然後因為少開就覺得不經濟而脫手。
買重機的理由可以很多,因為買新車總是令人覺得高興的,但是二輪重機在安全性上還是沒有四輪好,再加上如樓主說的風吹雨淋,事實上的確不光是省油或是省錢的單純考量。真的要"大大省錢"的人,一定也得付出代價,要嘛就是"拿時間來換金錢",例如早起,坐公車,等車換車等的,一定更省,但是時間花較多,所以通勤這種事情是一種"手段與取捨",看你是要省錢還是省時間,長期坐計程車上下班但堅持不買車的人也有。
而騎車的人,所付出的代價就是下雨時要脫穿雨衣,大風天冷時要穿厚衣,天熱時要注意防曬,空氣不好時要注意戴口罩騎,這也是另一種的"代價",而得到的就是"方便"。台灣人普遍一個家一到二台機車是很正常的,就是因為"方便"。我的朋友愈來愈多人有黃、紅牌重機,但是他們也還會再擁有一台白牌小綿羊,就是可以隨時騎出去買個東西隨便停,不用考慮黃、紅牌重機的停車問題。
我老婆開smart 450 599cc,平時開市區載小孩回娘家,下雨寒流不怕,油耗每個月加一桶350元。
我開的是Caddy 1.2Tsi 1199CC,大空間七人座,出遊露營載貨的最佳良伴。
後來騎BMW G650GS通勤,每天來回75km,快速道路佔40km,單缸好養油耗31km/L
以上三台全年的稅金加總比一台2000CC的汽油車還低,保險雖沒有丙式,但第三責任車損險必保。
樓主一年不開車的閒置成本要五萬元,是該處理它,但如果是為了省錢不應該買進口黃牌,進口安全帽,
感覺只是為了買車而買車。以樓主的情況小孩長大後CT200h一定不夠用,勢必一定要再換馬五大小適合家庭的車,
換車剩下的20萬現在連最便宜的國產車都買不起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