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HONDA Ultra G1 10W-30

大黃哥,小弟的 VFR800 今天換 Silkolene Pro 4+ 10W50 過程給您參考

(1) 腹內是 Repsol HMEOC 10W30,加進曲軸箱七個月只跑了 1200km,不皺眉頭直接漏掉。
(2) 加入 Repsol Moto Racing 10W50 MA2,跑了 30 分鐘 (沿路拉 160~190kph,我不住台灣),總共跑 27km,放掉。順便換 K&N Oil filter (已裝 K&N Air filter)。
(3) 加入 Silkolene Pro 4+ 10W50 MA2,紫色的油。

小弟用 Repsol 10W50 來洗引擎,避免舊油污染新油,也降低新舊油打架的機會 (照理應該用 Silkolene 來洗,但是小弟居住的區域,Silkolene 1 公升要台幣 800,只好用 Repsol 來洗)。

心得如下:
(a) Repsol 最讓小弟不滿意就是 10W50 的 VI 並沒特別高,但是 cSt 過高導致拉轉很不乾脆,引擎運轉的內阻大,溫度上升的很快,常飆到 106 度,最低也 90 幾度。如果用 10W30 就能解決內阻過高的溫度問題 (至少低 3~10 度),也比較省油,但 VI 超低又感覺潤滑不足,尤其今天再次對照 10W50 [我一直都用 Repsol,冬天 10W30,夏天 10W50]。

(b) VFR800 里程數迄今 9122km,我感覺還在磨合。10W50 騎了 30min (27km) 就換下來,雖然不環保,但引擎還真髒,油已經黑了,還帶點金屬光澤。

(c) Silkolene 的 cSt 和 VI 看似很高,但油不會太黏。或許是 Ester 的關係,拉轉不猶豫,馬力出來的很快也很大,簡單來說引擎像睡醒了。如果用量化來表示,同樣油門開度在同樣的路段,120kph 變 130,150kph 變 160 (VFR 錶非常準)。另外就是開 VTEC 的引擎聲變了,現在有股轟隆隆的共鳴聲,比較熱血。



(d) 都是 10W50 的 SAE 號數,Repsol 的黏度 (cSt) 和 Silkolene 有得拼,潤滑度 (VI) 卻差很多。至於 Motul 7100,我預估表現和 Repsol HMEOC 10W30 差不多。
另外一個要提醒的,就是機油量的問題。

(1) VFR800 油底殼的乾容量是3.8L,換油蕊交換量是 3.1L,不換油蕊的交換量是 2.9L。換句話說,油蕊容量 200cc,而機件含 700cc 的油 (存於缸頭、V 型本體結構的油道、以及齒輪組)。再換句話說,不論原因為何,每次換油都會混入 700cc 的舊油 (髒油),如果不想辦法稀釋,爽利的感覺不能很完全,也持續不了太久。

(2) 由於 Ester 受熱之後體積會膨脹,也因為熄火 30min 之後的機油從缸頭落回油底殼,所以我在更換時,剛剛好加到機油視窗 H-L 的中線,等冷車 1hr 再檢查,機油視窗剛好滿到 L 位置。建議大黃哥不要看手冊做事,可能會加太滿,機油 overflood 的結果是引擎效率很差。

最後,提供一個連結給一些沒玩過重車的朋友,挑機油不是看天氣,是看 Kinematic。
http://www.upmpg.com/tech_articles/motoroil_viscosity/

本田這幾年為了 Fuel Economy 把 Oil Weight 不分車種 (CBR600RR、CBR1000RR、VFR800、VFR1200) 全改成 10W30,我覺得是值得商榷的作法,要把引擎和齒輪箱當成消耗財,壞了換新促進經濟流動嗎?
要用車而不是被車玩啦…研究很多數字理論,其實沒什麼用的:製作過程真的很嚴謹嗎?令人質疑阿。大牌子都買來用用看,然後最晚半年換一次,再怎麼差也比放在裡面七個月強。總之找一、兩款自己用最爽的,然後就持續使用吧。本人是通勤、出遊、什麼季節都只用同一款油~
你有你的玩法,你的成長背景、玩車經歷、居住環境和工作收入,造就你的玩車態度,當別人不吝於分享心得時,可以看了不回應,不用急著用你的態度來表示嗤鼻。


milanquan wrote:
要用車而不是被車玩啦...(恕刪)

Calmradio wrote:
另外一個要提醒的,就...(恕刪)

Calmradio 大大精闢的論述讓機車晚輩又多學了一些!感謝您!
Life is short, PLAY hard. http://tw.myblog.yahoo.com/jw!Wr0v3_iQGRC0YurRCAXJOF
看來我還是繼續留在5W-40會比較全面,
最近一個感覺就是時間比里程還傷加入曲軸箱的機油,
時間讓油吸收大氣中的水分劣化還真快,感覺無論如何沒騎的車每年還是要換一次機油.
Life is short, PLAY hard. http://tw.myblog.yahoo.com/jw!Wr0v3_iQGRC0YurRCAXJOF
小弟以前曾表示過,
PAO與酯類油遇熱會大膨脹,所以會呼籲少加10%,
但是過去被「嗤之以鼻」過,不知樓主是否也會「少」加一點?
Any proof? Or your wild guess only? We need educated guess.

elinex wrote:
之所以建議使用10W-30的機油是因為DCT的關係吧?!

Calmradio wrote:
大黃哥,小弟的 VF...(恕刪)

300v的數據
Colour Visual Yellow / Green Fluo
Viscosity grade SAE J 300 5W-40
Density at 20°C (68°F) ASTM D1298 0.858
Viscosity at 40°C (104°F) ASTM D445 72.7 mm²/s
Viscosity at 100°C (212°F) ASTM D445 13.32 mm²/s
Viscosity index ASTM D2270 187
Pour point ASTM D97 -45°C / - 49°F
Flash point ASTM D92 238°C / 460°F
TBN ASTM D 2896 8.3 mg KOH/g

300V真的for racing,Viscosity index很高Viscosity at 40°C 與 Viscosity at 100°C比較低,我大概半年換一次機油,應該不太適合這種,但是新竹選擇也不太多.
Life is short, PLAY hard. http://tw.myblog.yahoo.com/jw!Wr0v3_iQGRC0YurRCAXJOF
今天是半年一次的換油,手冊建議12000公里而實際里程五千公里多一點,發現上次依手冊說的3.2公升是視窗全滿這次換油嘗試比手冊少加0.1公升的機油,後來是視窗三分之二滿。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什麼覺得輕快些,今天也剛加裝中柱比較好觀察油量,手冊換油芯的3.2公升真的是參考。
Life is short, PLAY hard. http://tw.myblog.yahoo.com/jw!Wr0v3_iQGRC0YurRCAXJOF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