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台灣本田 即將引進12款重機

講一堆經濟學理論有屁用
實務上

T-Max 開出什麼價錢, 賣出了多少數量?
賣到不斷跟日本追車, 更別提後勤保養維修賺多少
接下來 MT-07 會開出什麼價錢就是指標了
保持 T-Max 模式(甚至更低), 且銷售量達到目標以上
那所有的新車價就準備走下坡了, 中古車價準備跳水

台畸當初仗著自己是日系唯一總代理
要買就來不要就拉倒, 一路拉抬出現誇張價格
Honda 要學這種定價我沒意見啊
反正日系車兩大品牌 H / Y 都有再賣
我雖然比較愛 H, 但是屈就 Y 牌我還是可以接受(K/S 就算了...)

Honda 怎麼定價我管不著
現在市場很明顯是 Yamaha 以經攻上灘頭了
Honda 跟進 Yamaha, 那是新車友的福利,
以前當潘仔的請鼻子摸著跳水吧. (我手上也有台可能要準備跳水的)
想學台畸請自便, 我就只好變心選 Y 牌而已.

車是拿來騎拿來用的,
只出一張嘴不會因為講的是重雞而有快感,
車買下去引擎發動到處跑才是真的.
我的主題歡迎討論LDS,但是我不跟豬打架~一但發言讓我覺得無法溝通/酸的沒內容,一律黑名單伺候.
阿立650 wrote:
台灣保養維修重機工資很高啊
我去了兩家都很高


香港回原廠
洩油墊片一個 6 港幣 (24 台幣),我看汽車版的 CRZ 維修單只要 12 台幣
機油濾芯一個 128 港幣 (500 台幣),我看汽車版的 CRZ 維修單只要 180 台幣
以上兩項,重車和汽車都是共用件,濾心都可以用 K&N 的 KN204 或 303 取代。

去外面店家換煞車油加離合器油,加起來不到一公升,連工帶料收我 600 港幣,相當 2400 台幣,台灣收這個價錢大概會被說「黑」到無底吧?

台本進來,在維修方面的一項可見的好處,就是工錢和料錢都像汽車看齊,貴不到哪裡去。但是我可以直言,它不可能屯一堆少用的維修件,頂多是向日本訂購,三個月等待期。
Apachen wrote:
講一堆經濟學理論有屁用
實務上
T-Max 開出什麼價錢, 賣出了多少數量?
賣到不斷跟日本追車, 更別提後勤保養維修賺多少

說得太好了,我一直找不到相關的資料,看你說得這麼肯定,應該是有所本吧。

能不能請問一下台灣山葉 T-Max 是賣出了多少台賣到不斷跟日本追車,後勤保養維修賺飽飽呢?


Apachen wrote:
現在市場很明顯是 Yamaha 以經攻上灘頭了

不知道 Yamaha 已經攻上市場的灘頭是怎麼個明顯?
能不能請你提供一下各黃牌重機的銷量台數讓大家知道感受一下 T-Max 的銷售實力呢?


T-Max 實情是庫存多到降價求售
Apachen wrote:
講一堆經濟學理論有屁...(恕刪)
其實不管本田的訂價策略為何?只要雙方買家與賣家愈多,價格就會朝愈正常的方向發展。
目前台灣重型機車售價價格絕對是不合理,因為被禁了幾十年,重機可說是洛陽紙貴!
若干年後,中古車逐漸釋出,新車價格才會趨近於合理。
本田願意切入台灣重型機車市場,絕對是因為被高毛利所吸引,不過車廠真正要的是維修這一塊,這才是常常久久的生意。
tmax 這種量叫好.... 真的是沒見過其它大國的量

台灣汽車市場 一年至少賣 40萬台

tmax 一年能不能破600台就偷笑了 量很大嗎?

全台灣yamaha ysp經銷商老板都被要求買一台

就有上百台的量了



台崎一年1000台就很不錯了

suzuki的漢堡人 也是幾百台而以

不要老是認為降價賣 就會有量

一般國人就算有錢 也不會吃飽太閒拿來買重車

由其現在重車形象之差
樓上兩位大大一句話把人家臉打得好腫 XD

台灣市場其實沒那麼好做,單看數據就知道,
有重車駕照的人多,有車的人少,這個數據證明一件事情,
有心騎車的人多,有能力買車的人少(不一定是沒錢,而是其他綜合性因素),
如果用「只要價格合理,數量就會變多」去推估台灣這市場,
那就是用個體經濟學的供需理論去看市場(價揚量縮,價縮量揚),
以此理論去看市場,考量的變數太少,如上所說,
「有能力」買車的人少,這邊的「能力」不是跟錢唯一相關,
而是有家庭(心理)、停車(固定居所有無)、收入(開銷分配)等等相關聯的因素存在,
變數如果都要考量進來,就能合理解釋重車銷售數量低於一般預期的問題。

如果銷售數量不會因為價格降低而增加,那提高價格來賣是合理邏輯,
只是那邏輯剛好跟網路生態所設想的方向不同罷了。

Calmradio wrote:
T-Max 實情是庫...(恕刪)

Apachen wrote:
講一堆經濟學理論有屁...(恕刪)
DSNT wrote:
說得太好了,我一直找...(恕刪)

成長10幾%很困難嗎?市場規模很大時要10幾%或許沒那麼容易,
但如果很小,那就很容易,原本賣一輛要翻倍很容易,100萬輛就很難,
一切要看價格彈性,現在紅牌重機每年只賣了4000輛左右?為什麼這麼少?
台灣人不想買?不是,因為價格貴的離譜不想當攀仔,
如果本田只看在這區區自己千輛的10幾%,那也沒啥好說的。
還有你認為賣100輛跟1000輛甚至10萬輛的成本會一樣嗎?
而且車廠不只看車輛銷售利潤,而且還要看後續耗材維修等利潤,
當然還有市佔率這榮銜
romario

DSNT wrote:

「假設水貨商現在一台車是賺成本的 50%,為了對應本田要進來,所以降價了 15% 在賣,
正常來說要多賣幾 % 的量出去才能夠跟之前的獲利一樣呢?」

其實這就看本田是要來開拓市場的還是只是來分杯羹的。
要開拓市場,初期勢必要有合理化的價格。甚至破盤價來搶市場。之後再找理由,
像是改款,來調整價格。
如果本田是來跟水貨商分杯羹的那就..............
romario wrote:
成長10幾%很困難嗎...(恕刪)


沒錯..現在很多人不買紅牌只是很單純的不想買.不是買不起..

因為一是路權沒開放.二是被哄抬的過高.CP值太低..

看看近幾年的黃牌的成長率就知道.為什麼黃牌成長率這麼高.且絕大多數都是國產黃羊..

很多都是直接拿20幾萬現金買400等級黃牌羊.要他們再多拿10幾萬升級買紅牌很難嗎?

這一點都不難啊.只是值不值得的問題.可惜40萬以內沒有CP值高的紅牌車可買.或是說目前紅牌車沒CP值可言....

個人身邊多的是."等紅牌便宜一點"或"高速開放後再買".現階段買黃牌就好的言論...

會沒市場嗎?...不..是要看你開什麼價格吧...

日系車種Y.S.K三廠有正式代理商.Y不用講.T媽就已經打了水貨商一巴掌了..

個人認為.S.K牌代理商基本上就等於水貨商.只是掛總代理的名號罷了.維修能力??

K代理商的組成.除了光陽外.其他大多都是民間業者或是水貨商.S牌總代理也是如此...

有這麼多利益團體在裡面.他又怎麼可能讓S.K車種便宜賣呢?

H廠在台灣的組織架構跟Y廠較為類似.再加上一口氣引進12款車.沒有一定的量肯定虧錢.這是再高的利潤也補不回來的.因為光ARTC那邊就要花多少了.再加上維修能量.庫存....

當然.參考現階段台本在四輪界的做法.這又變的很難去猜測到時候二輪會如何操作...

不過..不管如何.HONDA的加入.我相信對市場還是會有正面的影響...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