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46 wrote:
用銷售量和售價去取最大利益其實有個盲點…
事實上保養費用也是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車子銷量多、保養可獲得的利益就會增加。
別忘了修車廠的獲利…
為了賺新車的錢、結果價格高賣不了幾台…
斷送一堆長期可收的保養費不見der高明。
現在太多人都只想做對方一次生意…
賣修車能大賺就好、顧客當然留不住了
要講到保養費用就是規模經濟的部份了。
你知道保養(機油、零件..etc)很好賺,我知道保養很好賺,相信各大廠也知道保養很好賺。
問題是,母數有多少讓你去賺?
我是不知道台本是不是打算跟台崎跟進,非總代理的車不修,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現在在市場上總代理車輛的總保有台數是「0」
這表示現有的代理商並沒有辦法透過降價來吸引一些既有客戶的目光,
至少從本田(or 任一家直營) 開始投入市場的前十年我個人認為效果不彰。
不說舊客戶那我們說說新客戶,平平都是 up 20%,母體有 100,000 台的話是多 20,000 台,
母體有 1,000 台的話只有多個 200 台,更別說第一年原廠能賣多少台?台灣市場能有多少台?
200 台的保養費用怎麼想,我也不認為是當前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有必要為了這 200 台的保養費用降價促銷嗎?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想法。
雖然說萬事起頭難,積沙成塔的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你在前面不先維持一定的價格讓資金儘早 return,卻先想著後面的保養費用?
搞不好前期你就因為資金回收速度太慢倒了,結果讓人家在後期收割你削價賣的保養費用,
這種情況應該不是任何一位經銷商所樂見的吧,你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