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台灣本田 即將引進12款重機

tony46 wrote:
用銷售量和售價去取最大利益其實有個盲點…
事實上保養費用也是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車子銷量多、保養可獲得的利益就會增加。
別忘了修車廠的獲利…
為了賺新車的錢、結果價格高賣不了幾台…
斷送一堆長期可收的保養費不見der高明。
現在太多人都只想做對方一次生意…
賣修車能大賺就好、顧客當然留不住了

要講到保養費用就是規模經濟的部份了。

你知道保養(機油、零件..etc)很好賺,我知道保養很好賺,相信各大廠也知道保養很好賺。
問題是,母數有多少讓你去賺?

我是不知道台本是不是打算跟台崎跟進,非總代理的車不修,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現在在市場上總代理車輛的總保有台數是「0」
這表示現有的代理商並沒有辦法透過降價來吸引一些既有客戶的目光,
至少從本田(or 任一家直營) 開始投入市場的前十年我個人認為效果不彰。

不說舊客戶那我們說說新客戶,平平都是 up 20%,母體有 100,000 台的話是多 20,000 台,
母體有 1,000 台的話只有多個 200 台,更別說第一年原廠能賣多少台?台灣市場能有多少台?
200 台的保養費用怎麼想,我也不認為是當前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有必要為了這 200 台的保養費用降價促銷嗎?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想法。

雖然說萬事起頭難,積沙成塔的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你在前面不先維持一定的價格讓資金儘早 return,卻先想著後面的保養費用?
搞不好前期你就因為資金回收速度太慢倒了,結果讓人家在後期收割你削價賣的保養費用,
這種情況應該不是任何一位經銷商所樂見的吧,你說是吧。

byheart wrote:
數量是累計,黃牌從1...(恕刪)



有牌不代表一定會買會持有, 我妹有四輪駕照超過十幾年, 也不過前三年才接手長輩用車, 再說重機非必需品的成份, 又大過四輪, 咱就在考慮紅牌出脫, 換個小檔車,

當然最好是如此, 市場潛力待開發, 只要價格有競爭力, 不過看來看去, 台葉還比較有可能, 其他不論總代理或水貨商, 就非薄利多銷了, 完全是能賺多少就賺多少, 願打願挨囉

DSNT wrote:
要講到保養費用就是規...(恕刪)


"我是不知道台本是不是打算跟台崎跟進,非總代理的車不修,"

這是有可能的, 因為不知道先前保養維修狀況為何, 接了手還要負責藥到病除, 而不論是否藥石罔效[只是比喻]

避免麻煩乾脆不修, 頂多原廠可以協助保養但簽單後即不負擔遷出保養廠後任何問題

或者成立台本二輪俱樂部僅限台本賣出方可參加, 其他購自水貨者就被區隔開了, 市場二手價屆時形成總代理好價, 水貨價較差,
做維修光是備料就不知道要投資多少現金下去,台灣工資又那麼低,很難賺的。
說是說非台騎的車不修啦…

但是實際上我是常看到honda或歐系的車、

在維修台上灌風……

更別提水貨惹…


小客5509 wrote:
"我是不知道台本是不...(恕刪)

Calmradio wrote:
工資(恕刪)


台灣保養維修重機工資很高啊

我去了兩家都很高

tony46 wrote:
說是說非台騎的車不修...(恕刪)


就看怎處理, 也許經銷條件嚴格要求, 修繕就還好, 水貨代保養或必要更換也許來者不拒, 但修理要嘛不碰[碰了沒搞好揮不完]要嘛不如整組換, 還省得修這樣賺得夠大條也省事,

某牌日系保養廠, 它牌日系雙b也會在其中見怪不怪
byheart wrote:
交通部那邊的重機登記總數
年度251-550550以上


以台灣重機近年倍數成長趨勢來看

保守估計不超過八年 紅黃牌重機有可能突破五十萬輛

機車一直以來是政府又愛又恨的交通運具

因為機車佔據道路面積僅小客車1/3 小客車如果全部改用機車
市區道路容量立刻提高3倍 民眾通勤時間因此可以減少2/3以上

不過二輪機車的不穩定性 高交通事故及傷亡率 也是政府不願背書支持的原因

但自從政府開放重機比照汽車路權 重機掛牌數急速成長 民眾捨汽車改重機通勤情形開始日益增多

政府看到這個趨勢 明年初還會開放三輪重機 讓更安全的機車替換小客車上路 減少市區的擁擠交通 這不只節省民眾交通時間 還可節省政府開路及道路養護支出

一個這麼大的重機市場等著廠商去開發 甚至還有政府在背後支持 您認為還有廠商會採用精品高價策略 把價格開的高高的 只會守住那三~四萬個多金重機迷嗎?

本田重機明年進入台灣市場價格預估是現在水貨商的8折 現在想買本田重機可以再等等

明年三輪重機登場 選擇性更多 考量安全及實用性 也許您會放棄二輪重機改買三輪重機也說不定



個人經驗

開車去保養
老闆:這個機油巴啦吧啦一罐350
我:老闆~普通的就好啦!

騎車去保養
老闆:這個機油巴啦吧啦一罐800
我:謝謝~辛苦您了!
ProTrader wrote:
以台灣重機近年倍數成長趨勢來看
保守估計不超過八年 紅黃牌重機有可能突破五十萬輛

別人還沒有提出數據前隨便喊喊自爽也就算了,虧你還是引用人家提出數據的那篇文。

你知道以現在總保有台數,你要八年後突破 50 萬輛,
平均每年的新車銷售量要成長幾 % 嗎?能不能請你以經濟學角度分析一下給大家知道?


ProTrader wrote:
機車一直以來是政府又愛又恨的交通運具
因為機車佔據道路面積僅小客車1/3 小客車如果全部改用機車
市區道路容量立刻提高3倍 民眾通勤時間因此可以減少2/3以上
不過二輪機車的不穩定性 高交通事故及傷亡率 也是政府不願背書支持的原因
但自從政府開放重機比照汽車路權 重機掛牌數急速成長 民眾捨汽車改重機通勤情形開始日益增多
政府看到這個趨勢 明年初還會開放三輪重機 讓更安全的機車替換小客車上路 減少市區的擁擠交通 這不只節省民眾交通時間 還可節省政府開路及道路養護支出
一個這麼大的重機市場等著廠商去開發 甚至還有政府在背後支持 您認為還有廠商會採用精品高價策略 把價格開的高高的 只會守住那三~四萬個多金重機迷嗎?

根據我前面的計算結果和其他人的補充說明,我認為會耶...XD

話說你還沒回答我之前請問的兩個問題:

1. 你說本田會走大眾路線,但是導入的機種是 300 c.c. ~ 1,800 c.c.
請問一下這樣子的 Line-up 是要怎麼走大眾路線?

2. 你說本田的價格不會走精品路線是因為台灣的機車界沒有和豐田一樣的龍頭對手,
我請問豐田為什麼在台灣可以以品質和合宜的價格成為汽車市場龍頭,因為它在台灣有廠可以組裝。
本田的汽車在台灣有廠都可以賣那個價格了,憑什麼賣在台灣沒廠的二輪反而要走大眾市場??

不知道你能不能幫大家解惑一下我這兩個問題呢?


ProTrader wrote:
本田重機明年進入台灣市場價格預估是現在水貨商的8折 現在想買本田重機可以再等等
明年三輪重機登場 選擇性更多 考量安全及實用性 也許您會放棄二輪重機改買三輪重機也說不定

不知道能不能請你以經濟學的角度來幫大家分析一下,
以你所認為的 8 折價格,本田是想要拼幾台的量?

以我個人的建議,想要買重機(不只本田)的版友的確是可以再等等,
不過請你再等等的原因不是因為價格,而是保固條件及原廠的奧援應該是會比現有水貨商好。
如果你是因為價格而刻意再等等,我只能說你有很大的機會明年會後悔沒有早買早享受...XD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