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o22022 wrote:
實在很好奇為什麼YAMAHA進TMAX要比水貨便宜個10萬
基本上拿台灣山葉的情況來思考台灣本田的情況就是一種錯誤的推論。
除了前面提到的製造廠都是求「銷售獲利 x 銷售台數」的最大化之外,
台灣山葉和台灣本田還有著根本上的不同如下:
1. 導入的機種不同
台灣山葉導入的是 Scooter,台灣本田呢?就目前來看還是以 Motorcycle 為大宗,而且機種甚多。
如此一來,台灣山葉可以集中火力在促銷單一機種,比起台灣本田來看,在廣宣部份的費用要省得多。
2. 導入重機時的初期建構成本不同
台灣山葉在導入 T-Max 530 時,全省至少應該有 100 家以上的店有能力修重機。
台灣本田呢?聽說一開始有六家,而且都還在裝潢中是吧。
你如果是台灣本田(或是旗下 Dealer),花了大把銀子繳了簽約金,結果進來的車種是「薄利多銷」?
如果是知道這樣子的情況,你還會跟日本本田簽約嗎?
而台灣山葉在導入重機初期時並沒有這些成本的問題,自然可以把這部份成本轉為售價回饋了。
其實從一開始的經銷商家數,就大概猜得到台本的銷售策略了。
我估計台本第一年可能預估銷售個 500 台(含蜜月期 bonus),第二年 750 台左右,
第三年再視銷售情況調整經銷商家數及售價。
試想,如果本田的目標是第一年就衝個 3,000 台的量,一開始的經銷商數不會那麼保守,
以六家來看,平均每家一年就要賣 500 台,後勤維修成本另計,請問這有可能嗎?
不過老實講,我並不是說本田的重機完全不可能會降價,這機率雖然很小,但還是有的。
只是如果要降到某些人期待的可以大殺四方,打趴國產車廠造福大眾的那種價格,
我勸你還是早點洗洗睡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