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等了快半年,上周六(12/23)我的 SP終於交車了
是的,這是台本的85匹閹割版RR
但即使是閹割版,已經等了那麼久沒車可騎,還是先有車再說
何況馬力由小變大難,但由大變小容易許多
不論是原廠或是其他機車行,要回復全馬力的難度其實不高
而且應已有配套方案,時間大概也是訓完車後可以搞定
就先不用再去煩惱這個問題了

台本免費送到家,車也加滿油,服務不賴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SP牽到房內就開始拆殼了,椅墊後方兩顆5mm內六角拆開後就可拿起椅墊
油箱蓋後半部多了一塊蓋板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拆掉4顆油箱罩固定螺絲(前後各2顆5mm內六角)後,就可以看到鈦合金油箱
順便把油箱呼吸及溢油管線拔下來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ECU,過陣子會換掉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拆開8顆十字鐵板牙螺絲後掀開集氣箱罩,取出空濾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SC-59 和 SC77的空濾對照,兩者間不通用,殘念了...orz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集氣箱罩蓋回去,量測ACC電源,準備給行車紀錄器接電源用
藍色接頭裡的綠白線即是ACC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排氣閥門伺服馬達位置在電池旁,接頭和SC-59一樣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接下來拆側罩,相較於 SC-57、SC59前期、SC59後期
SC77的側罩非常好拆~^^

頭罩上面2顆3mm內六角,側罩上方1顆5mm內六角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下罩連接處3顆3mm內六角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側罩內側上方1顆塑膠螺絲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中間1顆十字鐵板牙螺絲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下方1顆十字鐵板牙螺絲,注意是藏在黑色飾板內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螺絲拆完後,把整流罩這卡在這裡的卡榫向後拉開,整流罩上方向前推即可卸下
整流罩下方也是幾個卡榫,向前、向外拉即可拆除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拆完油箱和側罩、前後輪後的模樣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拆下來的鈦合金油箱,真的相當輕
油箱拆法和SC59一樣,4顆5mm內六角
油廂下方有兩個連接線插頭及油管須拔除

要拆之前記得把汽油抽掉比較好拿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拆尾殼時忘了拍照想到要拍時已經拆成這樣.... =.=
不難拆,很順手就拆掉了
整流器換到下方。罩子外有進氣孔可以冷卻
這設計比之前好很多~^^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12/24 首次晨跑北宜坪林,新舊款SP合照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首次晨跑後里程約130公里,於是第一次換機油及油芯
換的是基礎礦物油和K&N機油濾心

拆下罩時也是忘了拍照,想到時已經拆成這樣.... =.=
洩油螺絲上扭力 30N.m,機油濾心 26N.m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拆下罩不難,其實和SC59差不多,前面3顆3mm內六角
中間1顆3mm內六角,後面1顆5mm內六角
比較不同的是電盤側下方多一個卡榫,記得往外拉才能拆除下罩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下罩拆完就順便裝上 GBRacing Case護蓋
裝Case護蓋前要把離合器外蓋給拆除(兩顆顆3mm內六角)
離合器外蓋只是為了法規隔熱用,沒防護效果
拆開後上下兩個固定用支架可以一併拆除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裝好護蓋後螺絲要上扭力,扭力值是10N.m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順帶一提~之看過有人整修老車
整修後把引擎、車架等螺絲換成不銹鋼製品
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不銹鋼和鋁的電位差太高,易造成腐蝕
久了螺絲就卡在上面反而拆不下來

這也就是為什麼原廠和改裝品廠螺絲都只是用電鍍的鐵製品
高階一點的也是用鈦合金螺絲,沒人會用不銹鋼螺絲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順便也確認SC-59的打檔穩定器無法安裝在SC-77上... T^T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結語:

2017 CBR-1000RR (SC-77) 在拆裝上改進了不少過往的缺點,整流罩很好預測如何拆解
各個卡榫也設計得比較扎實,螺絲的種類也很單純,所需的工具也少,真的很好拆裝

而關於騎乘感受方面,這台車真是他媽的輕、真是他媽的輕好騎!!!
騎起來就像在騎07~12的600RR般輕盈,但是Ohlins 半主動懸吊卻又讓車輛發揮強大的貼地能力
非常令人驚艷!! Ohlins 半主動懸吊在未經調整預載的情況下,就已經將車牢牢黏在道路上
沒有多餘的碎震,撐得住激烈操駕但又不會失去舒適性
我另一位騎R6參加大鵬灣賽事的車友試騎後的感受,他形容騎這台車的感覺像很穩定的R3
重量感只比R3重一些些而已!


雖然現階段動力令人遺憾,但不久之後必定能破解並回復全馬力(有傳言會更甚)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2017 CBR-1000RR SP 首拆及首駕

2017-12-25 20:2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2017 1000
這我還不
romrvf wrote:
等了快半年,上周六(12...(恕刪)
太專業了! 好猛!
但拆那麼細的主要目的是甚麼啊? 了解一下跟舊款的組裝差異嗎?
其實只是要裝前後鏡頭的行車紀錄器啦
SP的金框真美

讓人一看就知道是SP

大大可以分享和舊款SP的旋回差異嗎?
買新車馬上拆這勇氣跟技術真是太厲害了(還是我太菜哈哈
謝謝分享!
可惜了那支排氣管,但上頭的防燙片似乎是設計專用的。
romrvf wrote:
等了快半年,上周六...(恕刪)


羨慕有車輛整備能力

我還有防倒球跟水箱護網待裝
我騎車開車搭公車 危險的是人不是車 廢禁行機車 重機上國道 燃料費隨油徵收
恭喜簽新車,好帥的車!
剛買來就自己拆,真是藝高人膽大,厲害。
請教你內容說的螺絲扭力值,是使用手冊上寫的嗎?
一般車主手冊好像不會寫這個吧?
記得是維修手冊才會標註。

zcs0125 wrote:
SP的金框真美讓人...(恕刪)

最大的差異是騎乘時的重量感
2017 CBR1000RR (SC-77) 試騎過的都認為騎乘時的感覺就像是中級距(250~600cc)的仿賽

其次是懸吊
2014 SP(SC-59) 的懸吊太硬,很難調整到理想的設定
SC-77 SP 設定就很適宜,而且容易調整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