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觀看文章之前,先看看用行車紀錄器拍的預告片吧!
記得開1080P比影片中的車款,先放入您的腦海中
HONDA CBR1000RR FIREBLADE SP
前陣子陪老朋友去看車,朋友蠻喜歡義大利的設計感,於是就到了DUCATI店去。了解歐系車的人尤其是DUCATI的朋友應該知道,他們很喜歡出高規特仕版本。
像是STREETFIGHTER 和STREETFIGHTER-S。這兩台車價差個20萬如此懸殊,我們當然會很納悶地詢問銷售人員,讓銷售人員告訴我們差在哪邊
銷售人員聽到這個問題後,會往前站一步
並且深呼吸,微微的抬起頭來,用堅毅的眼神說…..
差別…
就….
(你一定會以為結過他說一個有S一個沒有S對不對,這麼老梗的東西我30CM賢不用啦!)
差別就是一個有OHLINS懸吊、碳纖維飾板,通常買S的還會送個管子之類的。
於是DUCATI這車,有做S和沒有做S的價值就有差了!
當然歐系車廠喜歡做S多賺點錢,日系車廠也是如此,作S真的是不錯
你可不可以專心一點?這裡做S跟你想的那種不一樣好嗎?
雖然日本其實沒有想像中開放,因此這類做S的車款並不多,根據我多年的個人感覺,四大日系車廠喜歡的玩法個別是如此
YAMAHA 出個新色、新貼紙的XX-EDITION
SUZUKI 出個新色
KAWASAKI直接改款
HONDA除了玩貼紙這招外,還會在每隔幾年推出一個相當於S的高階款,他們命名為SP
在介紹車子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車價,一般版本的CBR1000RR 大約70多萬,而CBR1000RR FIREBLADE SP ABS要價92.8
92.8萬這個車價,很多人可能願意買S1000RR或是貼點直上更高階車款。但是本田的忠實騎士們,並不這麼想。
於是台灣誕生了4台 CBR1000RR FIREBLADE SP,目前就這麼四台。
▼很巧的30CM賢的朋友買了一台
SP哥您好,可以站遠一點嗎?

▼哥你站遠點大家才看的到你的美腿

▼影子的長度上告訴我們,再過幾小時就是傍晚,但CBR1000RR FIRBLADE SP現在才正要開始燃燒!
但…哥你別燒到後面那台啊!~

▼全台灣有四台,兩台暫時當展示偶爾騎,兩台車主單純騎乘用途,所以在路上只要遇到一台,對本田迷來說是何其的驚喜

▼剛說完又一台了!全台灣在路上跑的SP都被我給遇光了

▼一定有人會噓阿賢我,說我只是換個人騎同台車而已!

▼一定有人會說這張照片是複製一台CBR的

▼錯!!!!各位觀眾兩台CBR1000RR FIREBLADE SP,兩台如假包換和我的30CM一樣

▼先來張圖給你們來找碴他們和一般本的差在哪邊

▼你可能不知道,這兩台CBR1000RR SP有個很大的不同

▼這張圖中間有個感應盤,是C-ABS版本的,這套C-ABS相當不簡單後面會跟各位介紹。

▼這台是非ABS版本的,因為非ABS版本會有另一個比我更專業的寫手介紹,所以這就不多提了。一般日系跑車很多非ABS版本的輪速偵測就不會採用感應盤,所以這非C-ABS版本上你見不到感應盤。這和國產車相當不同。

▼接著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細節

▼先別看避震、卡鉗。SP版的輪框為金色配色,但並非鎂框。但同樣採用HONDA當家輪框招牌樹枝框。

▼倒插採用的是OHLINS NX30,43MM的粗度。很多新手會很好奇,為什麼越貴
用料相對比較好的車款避震反而粗度沒變粗,甚至在某些車款還變細?
其實以我以前接觸過的倍尼利TNT系列,T版的前叉粗度達50mm,高階的s版為43mm。因為運動性車款需要靠前叉的下沉幅度、左右高低差等來做轉向、循跡操控條配,因此通常會設計43mm剛性足夠卻又不犧牲簧下重量。

▼金筷子是SP最通俗的辨識方法

▼相對於一般版本採用TOKIKO卡鉗,SP版本卡鉗採用brembo一體式卡鉗,詳細型號我沒多研究。手感與我以前接觸的dicati S4RS的手感相對來說Q了些許,比較適合一般道路騎乘。但我相信以SP版本的火力,高速線性依然不容小覷,勘成能文能武的卡鉗設定。

▼碟盤為320mm浮動碟盤,320mm算是跑車碟盤的黃金比例,太大有重量的問題,太少有力矩的問題。當天試車我忘記嘗試此浮動碟是否能像歐系車用手就可以推動。

▼CBR1000最吸引我的莫非這支鷗翼金屬色搖臂,視覺上相當有肌肉感,金屬色澤略帶髮絲紋路,實為全車質感最好的地方。

▼CBR1000RR SP的短管採用與鷗翼搖臂角度互補的設計,整個感受相當飽滿。1000RR也注意到了一個其他廠商常常忽略的細節。在排氣管中段一般它廠都為露出設計,在CBR1000RR SP採用與尾段團角度的護板蓋住,飽滿不失設計。
0020

▼後搖臂的魚鱗焊對於部分人來說相當的有吸引力。後卡鉗仍為NISSIN,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不過後剎車對跑車來說只是輔助。
0021

▼後避震採用OHLINS評價相當好的TTX36全可調避震。這隻避震好還不足夠,1000RR還搭配了 本田最引以為傲的UNI PRO-LINK多連桿設計,特過這套多連桿系統,放大了TTX36的完美

▼內土除部分,朋友自行選配了碳纖維內土除

▼CBR 1000 SP的操控介面相當簡約,甚至說是樸實。但總是燃燒著2.30年來本田的風格。你騎過NSR嗎?那你對這樣的介面設計肯定不陌生。

3
▼儀錶板資訊相當簡單,本田的科技車款皆採用全電子式儀表板設計。本田儀表本最大特色就是可以同時看時速和轉速,不用大幅度移動眼睛。但此儀表板設計感略少,算是樸實日式產品的展現。

▼SP版本上三角台設計也不一樣,這個上三角台的質感出乎意料的好,中空的感受很特別。另外NX30的可調介面皆在上方。鎖頭為HONDA 通用的 H.I.S.S

▼車台用的是FDC車架,中間是中空的。但此車重量仍略高,濕種高達199公斤。

▼很多小細節本田都沒放過,像是這個副車台的的支架,色澤富有科技感。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些小細節的地方,先不打字大家慢慢品嘗









▼這邊我想順便提到一套系統!HONDA CBR10000RR SP的 C-ABS系統相當不一樣,既然本田將此系統用在強調操控的跑車上,就必定有它獨特之處
這套系統賽車手必須練習好幾次,才能達到他的剎車效果,此套ABS甚至在作動的時候你仍然不會太有感覺。
我想這很能保有我騎跑車騎士的操控尊嚴,顧了裡子也顧了面子。
此套系統還可以允許五度的後輪揚起,旦角度還是很小,喜歡翹後輪的可能還是無法接受。
這套系統之所以這麼齊全,是因為他的訊息判斷由車輛中樞ECU於全車數個感應器取得訊號,所做出來的最佳判斷。堪稱ABS的最高境界。

▼幸運的少數車主,兩位車主皆不只有一台本田。

外觀上都了解了吧
接下來分享一下實際騎乘的感受
▼來吧!穿上裝備,並且架好M4攝影機在安全帽上,後面會有影片和大分享

▼CBR1000RR SP ABS實際上腳踏高度比一般版本高一些,手把角度也比較戰鬥。但不知道為什麼,我騎起來感覺相當輕鬆好騎。儘管姿勢不像街車一樣,但是靈敏、簡易的抓到路線,比坐得舒服來的輕鬆很多。

▼一進入台三線,因為新車還沒換油,所以以不超過6000RPM,通常跑車一旦轉速不足,動力無法讓車身循跡性明顯展現出來。但CBR不一樣!就是簡單,臉只要往出灣的方向看過去,車身就自動跟著走了。這和我接觸過的跑車相當的不一樣,完全不用人車磨合期。

▼稍微帶快車速,略高的腳踏讓騎乘信心大增

▼一進入到直線模式,180PS/12250RPM扭力11.62公斤米的扭力,迅速湧現!
即便不超過6000轉,但仍有相當輕快的加速感受。等1000公里換油解放後,他肯定不簡單!

試完車之後,車主問我你覺得SP怎麼樣?
我還收拾不了稍早的情緒,我試著用理性解答,但只能出來一句話:這是我騎過最好騎的跑車。

我很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騎完跑車後,仍喜歡跨在車上,看著路邊的美景。
這肯定是一種回味。
而且這還是一台SP版本的本田。和一般版本不一樣的輕量化引擎腹內套件,沒有本田向來的低沉,反而有種機械化的吵雜。這台本田,不一樣了。
這聲音的層次,就像是天上皺摺雲朵般,讓人想靜下來感覺一下那種不一樣

低速騎乘轉向感受(記得開1080P)(影片因為原本打算後製故將音量關到非常小聲,CBR100RR SP不是電動車請放心)
本開箱文最後感謝以下:
神秘車主兩位
動態攝影師RICK
若想看更詳細的CBR1000RR SP,可以期待RICK即將上市專業版本<-----我就是在催稿XD
影片攝影器材--獵豹M4
照片攝影器材-SONY-A77.CANNON-500D
靜態攝影師--林展換
圖片修整—林展換
兩位跟拍車輛車主HONDA CIVIC+ TOYOTA 86
以及現場兩位朋友協助
文章編輯、導攝-翱翔阿賢
以上開箱文皆所有人無償贊助分享給所有想騎重車的朋友們。
下次開箱文,一樣是這張照片其中一台

您想看哪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