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全車都被殼包住,連油箱也是塑鋼製,名符其實的"塑膠車",我以為是在拆一台大羊,不過RT的殼計的很人性化,沒有卡扣的問題,全部都用同一規格的M6星形螺絲,所以拆殼並沒有很費力。反倒是R9T沒有殼,那個金屬油箱要拆下來反而比較麻煩。


全身脫光光的RT就像一頭被拔光毛的公雞,頭大身體小,引擎空濾後搖臂很熟悉的感覺,因為跟R9T長得一模一樣,看來可以跟R9T 借一下鋼絲圈來完成越野版的RT,只可惜前輪不能共用,一個是19吋,一個是17吋。

汽油泵上蓋發現積汽油,第一時間先擦乾淨,靜置一晚發現仍然有汽油滲出,但進油管和出油管附近卻沒發現油漬,覺得很奇怪。把所有管線拆除,再把汽油擦乾,用氣槍把殘餘汽油吹乾,繼續靜置,為確認是否為進出油管附近漏油,用布包起來。
靜置期間上網查資訊,查到漏汽油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幾點:
1、塑膠油管快速接頭裂痕滲油:解決方法是換金屬製的CPC接頭,我也上網訂購了一個
2、塑膠油管快速接頭Oring漏油:換新即可
3、汽油幫浦上蓋裂痕漏油:這個就要換新,有熱心的前輩車友指出這汽油幫浦在十年前有招回更換過,馬上發mail 問總代理,不過到目前仍然沒有回應。
靜置半天後仍發現仍有滲油,但包進出油管的布沒有汽油滲漏,於是排除快速接頭滲油。這下麻煩大了,必需做更大規模檢查。

油箱所有管路拆除,把所有汽油抽乾,抽出來的汽油給Caddy吃,RT的汽油箱有20L,想不到抽出來的汽油給caddy吃到飽了。
把汽油幫浦取出,發現油箱有不少的雜質,表示這車不常跑,汽油久置就會變質。取出的pump金屬部分也生銹,油箱底部有一小部分積水,還有油箱是塑鋼製的,不會有銹穿的問題。
於是又多了很多工作,把油箱內壁用布擦拭乾淨,也多虧了pump的孔夠大,整支手可以伸進去仔細擦,如果是一般機車油箱,可能就只能換新,比如LX150的塑膠油箱手根本伸不進去,裡面髒不髒只能選擇無視。

接下來仔細檢查汽油幫浦,發現汽油幫浦上蓋,控制器的鎖孔邊有一條約3mm的裂痕,國外車友也有同樣案例,就是這個螺絲孔延伸出來的裂痕造成的滲油,看來是上蓋掛點了。

GS和RT的汽油幫浦共用,但沒有單賣上蓋,只能買整組汽油幫浦總成,查到的價格在NT17000~25000之間,這個很難讓我接受,小氣養車的做法,就是修補了。
開始上網查油箱修補資訊,有一些材質可以使用:塑鋼土、AB膠、環氧樹脂膠、FRP,環氧樹脂、FRP可以耐汽油,塑鋼土、AB膠我就不太清楚了。
正當在煩惱該用什麼樣的材料修補時,我突然想到兩年前Caddy 更換正時鏈條抹油底殼的墊片膠,耐高溫又耐油,這不是很適合的材料嗎?
德國製victor reinz 墊片膠的介紹
(1)REINZOSIL在高溫下具有極高穩定性的密封劑,可以在-50℃至+250℃溫度下連續工作,最高耐溫可達300℃
(2)能快速硬化的密封膠,可用於用途廣泛,可耐汽油、柴油、潤滑油、水、陽光及臭氧
(3)適用於發動機、變速箱、汽缸軸套、汽門蓋、塑料外殼等的密封填補間隙
為了修補這個裂痕,我使用了三條對策:
1、用細烙鐵將裂痕熔融修補,如果真的是裂痕而已,用這招就可以止漏,但那裂痕延伸到螺絲孔內,也不知道是否也有漏,最保險的方式就是連螺絲孔也封了。

2、使用一支M4螺桿鎖進螺絲孔,然後螺桿頭切掉,螺絲孔用墊片膠封住,之後用螺帽鎖付。

3、內部螺絲孔座附近的塑膠全部用大量的墊片膠包覆,因為無法確定內部的裂痕在那,所以無差別全部封起來,外部螺絲孔附近也全部封起來。

做了以上的操作,最後等膠硬化了,根據操作手冊:
在塗覆和密封寬度為例如7mm、層厚為1.5mm、溫度為40°C且相對空氣濕度為90%時,假定溫度和空氣濕度為雙面作用,則硬化時間約為5小時。塗層幾何係數同上,但在正常環境條件下(約23°C和50%的相對空氣濕度),則硬化時間為約50h。僅能採用機械方式清除已完全固化的材料。
這兩天氣溫只有10度左右,台灣溼度算高,就給它放久一點,星期五晚上封膠,放個兩天48hr,星期日晚上裝上油箱,然後把油箱用Caddy載去加油站加滿汽油,做靜置測試。
目前靜置已超過兩天,沒有發現滲油現象,看來這次的DIY可以省一大筆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