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18 隸屬在 BMW Motorrad 的 Heritage 系列裡,當中另一款大家熟知的車款就是 R nineT 車系;R 18 車名中的數字直接代表了 1,802c.c. 的巨大排氣量,甚至比使用六缸引擎 K1600 車系更大,而這次台灣引進的版本為 R 18 First Edition,相比標準版 R 18 多了引擎外觀、拉桿/踏桿/後照鏡/總泵/車煞車卡鉗電鍍套件,並使用金屬風暴黑烤漆與經典的雙白條紋彩繪,呈現比標準版更華麗、具代表性的氣質。

Cruiser 車型在 BMW Motorrad 品牌中並不多見,在 R 18 前最廣為人知的就屬 1997 年隨著電影《007:明日帝國》一起登場的 R 1200 C,同樣採用氣冷水平對臥引擎與精緻的電鍍外觀,而 R 18 的外型元素更向 1936 年的 R 5 靠攏,並換上更大的 Boxer 引擎、更低矮的車身線條與 1,731mm 長軸距,在科技與騎乘感受方面也是完全不同世代的提升。
如果想快速認識 R 18 First Edition 的外觀特色、排氣聲浪,以及台灣引進車型標配的倒退輔助功能示範的話,可以透過這支簡短的影片來了解喔! #影片拍攝 Linus #剪輯 Nanako
引擎:氣/油冷 Boxer 水平對臥雙缸引擎 OHV 8V(每缸雙火星塞、濕式由底殼)
缸徑x行程:107.1 mm x 100 mm
排氣量:1,802 c.c.
最大馬力:91 hp(76 kW)@ 4,750 rpm
最大扭力:158 Nm @ 3,000 rpm
壓縮比:9.6 : 1
供油系統:全電子噴射系統
汽油種類:95 無鉛汽油
發電功率:三相交流發電機 600W
電池形式:12 V / 26 Ah 免保養電池
離合器:單片乾式離合器、帶反向滑動設計,液壓操作
變速箱:往復式六檔
傳動方式:軸傳動(外露式傳動軸)
車台:鋼管雙搖籃車台,帶固定式橫樑
前懸吊:Φ 49mm 潛望式正叉
後懸吊:鋼製雙搖臂、隱藏式中置避震
懸吊行程:前 120mm,後 90mm
軸距:1,731mm
前輪尺寸:120/70 R 19(無內胎鋼絲輪框)
後輪尺寸:180/65 B 16(無內胎鋼絲輪框)
前輪煞車:雙組 BMW Motorrad 對向四活塞卡鉗,碟盤直徑 300mm
後輪煞車:BMW Motorrad 對向四活塞卡鉗,碟盤直徑 300mm
防鎖死煞車:BMW Motorrad ABS 整合式系統,可關閉
長度x寬度x高度:2,440mm x 964mm x 1,126mm
座高:690mm 標準座高
腳底包覆距:1,630mm 標準座高
裝備重量:345kg(含機油與汽油)
最大重量:560kg(含車輛、成員和行李)
油箱總容量:16L
備用油容量:4L
|外觀與功能
- 左側

- 右側

- 車頭

- 車尾

- 比例側面

- 騎乘姿勢

- 比例正面

- 雙腳著地

註:為方便閱讀,文中若是 R 18 及 R 18 First Edition 都有的細節,小編會簡稱 R 18 來縮短長度,若是 First Edition 獨有的細節,則會以 R 18 First Edition 來稱呼,特此說明。
- R 18 FE

- 車頭造型

- LED大燈

- 大燈側面

- LED方向燈

- 大燈關閉

- 近燈

- 遠燈

R 18 的近燈/遠燈皆採反射式 LED 燈組,近燈擁有相當遠且寬的照射範圍,從前輪前方一點點的位置一直延伸到約 30 公尺的距離,除了可以看清楚前輪附近的區域之外,遠方更擴展至接近四個車道的寬度,無論亮度與照明範圍都令人滿意,遠燈則在近燈基礎下延伸中央區域照明距離,可以直接照亮路底停放的貨車,這也是小編近期試到最棒的大燈,值得一提的是,新的 R nineT(MY21)車系也是採用這組 LED 大燈。
- 騎士視野

- 後照鏡

- 後照鏡殼

- 儀錶板

- 左側按鍵

- 大燈切換

- 右側按鍵

- 握把/端子

- Keyless Ride

註:這輛試駕車沒有定速巡航功能,但實際販售的車輛是有配備的。
- BERLIN BUILT

- 前煞車拉桿

- 調整旋鈕

- 離合器拉桿

- 總里程

- Trip 1

- 日里程

- 平均車速

- 電壓

- 日期

- 平均油耗

- 小時油耗

- 時間

- 引擎轉速

- 進入設定選單

- ROCK模式

- ROLL模式

- RAIN模式

- 自動頭燈

- 儀錶板亮度

- 坡道輔助控制

- 時間設定

- 日期設定

- 顯示設定

- 單位設定

- 重設

- 離開設定

- 車頭側面

- 水滴形油箱

- 油箱斜後側

- 廠徽與雙白條紋

- 加油孔蓋

- 開啟方式

- 電鍍飾蓋

- 轉向鎖

- 皮質椅墊

- 後椅墊

- 廠徽/皮帶

- 椅墊側面

- 拆除方式

- 單座狀態

- 側飾蓋

- 左-隨車工具

- 右-電瓶蓋

- 車輛電瓶

- 線組

- 車尾線條

- 車尾/後土除

- 廠徽/雙白條紋

- 後土除側面

- LED尾燈組

- 警示燈

- LED方向燈

- 車牌架

|引擎與懸吊
早在 R 18 發表前,BMW Motorrad 就透過與手工車設計師合作及 Concept R18 概念車預告,最終誕生的外形配備,或是這具 1,802c.c. 氣/油冷水平對臥引擎無不讓人驚嘆,事實上 R 18 包含鋼管雙搖籃車台、環形鋼管雙搖臂和外露式軸傳動都是致敬 R 5 的設計,辦隨耳邊為 R 18 特別調校的排氣聲浪,我想這就是 BMW Motorrad 希望傳遞的 Cruiser 精神。- 前輪組

- 前叉護管

- 前叉頂蓋

- 方向阻尼

- 輪框/制動

- 電鍍卡鉗

前輪配胎為 BRIDGESTONE BATTLECRUISE H50F,尺寸規格 120/70 B 19 M/C 60H,這是一款專門為 Cruiser 車款開發的輪胎,擁有高使用里程、表現穩定、舒適性佳等特色,強調即使是 300 公斤以上的 Cruiser 車款都可以平穩的轉彎,最佳化剛性分布技術也能吸收路面微震,在長途巡航時降低疲勞感。- 引擎/車台

- 凸出於車身

- 電鍍胸蓋

- 機油冷卻器

- 1800cc 字樣

- 鰭片/復刻汽門驅動桿

- 鍍鉻汽缸飾蓋

- 鍍鉻歧管飾蓋

水平對臥引擎外觀擁有向兩側凸出的汽缸,這也是最容易辨識 Boxer 的特徵,R 18 First Edition 在前胸蓋、汽缸飾蓋、歧管飾蓋都使用鍍鉻金屬材質,使引擎有著閃亮亮的外觀.引擎本體也有 1800cc 的銘牌,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無法令人忽視,汽缸周圍有用於散熱的氣冷鰭片,引擎前端則設有機油冷卻器。
R 18 引擎上的汽門驅動桿並不是裝飾,Big Boxer 採用經典的 OHV 汽門驅動機構,與 BMW Motorrad 第一具 Boxer 引擎車款擁有相同特徵,每側運用兩根推桿來驅動四個汽門,擁有良好的可靠性與控制精度,R 18 曲軸與連桿使用熱處理鍛造鋼材打造,搭配鑄鋁活塞及降低摩擦力的 NiCaSil 塗層,還運用了每缸雙火星塞、最佳化燃燒室、BMS-O 管理系統等技術,並配置帶反向滑動設計的單片乾式離合器,降低因劇烈退檔產生的後輪打滑。
這具引擎的最大馬力 91 hp @ 4,750 rpm、最大扭力 158 Nm @ 3,000 rpm,而且從 2,000~4,000rpm 轉速之間都可以持續提供 150 Nm 以上扭力,輕鬆帶動 345 公斤車重,怠速時更僅有 950 rpm,除了三種動力模式可調外,台灣引進的車型還標配 ASC 自動穩定系統與 MSR 引擎煞車管理系統,讓騎士輕鬆駕馭這顆引擎。
- 倒退輔助撥桿

- 歐規充電埠

R 18 也配置 Cruiser 車款慣用的側柱型式,跟一般往下踢的側柱相比,R 18 的側柱更像是往側踢,長度也比一般的側柱更長一些,這些都是因應巡航車款離地高較低的設計,別看這支側柱細細的,要支撐 345 公斤車重絲毫不是問題。- 排氣管

- 頭段

- 散熱固定環

- 尾段

- 排氣管口

- 雙管車尾視角

更特別的是,這組鍍鉻排氣管使用雙層包覆設計,從頭段到尾段皆是,所以會發這輛試駕車已經騎了 2,000 多公里,頭段依舊沒有因為溫度而變色,這就是雙層包覆的優點之一,讓排氣管維持鍍鉻原色的光澤,另一個優點是排氣管後半部溫度不會太高,即使剛騎完下車後也只是溫熱的程度,降低被燙到受傷的風險。
如果想聽排氣聲浪可以點擊這支影片,R 18 的聲浪不算大聲,但能感受到 BMW Motorrad 為 R 18 特別調校的聲浪,聽起來比其它 R 系列車款更有氣勢,與 R 1200 C 的聲音相比也有很明顯的差異,另一個有趣的細節是,這具水平對臥引擎因為曲軸向逆時針旋轉,所以發動引擎或原地催油門時,車輛會微微向左邊偏擺,這也是 BMW Motorrad 水平對臥車款的特色,但車輛在騎乘移動時基本上感覺不出來。
- 後煞踏桿

- 打檔桿

- 後座腳踏

- 搖臂左側

- 鋼管搖臂特寫

- 搖臂右側

- 軸傳動設計

- 連接處

- 萬向接頭

- 齒輪箱

外露的傳動軸從引擎後端一直延伸到後齒輪箱當中,傳動軸外露的部分包含兩個萬向接頭,可以應付搖臂上下擺動的變化,整支電鍍鉻的外型也相當亮眼,後端的齒輪箱負責將軸的動力傳遞至後輪,齒輪箱外殼採用霧面金屬質感也相當好看。
- 副車台/後懸吊

- 避震器特寫

- 避震器下座

- 後輪制動

- 電鍍卡鉗特寫

後輪配胎為 BRIDGESTONE BATTLECRUISE H50R,尺寸規格 180/65 B 16 M/C 81H,是專門為 Cruiser 車款開發的輪胎,特性方面剛才提過,這邊就不再贅述,這邊特別提一下,65 B 16規格裡面的 "B" 代表斜交層強化胎體,具有較強的載重能力,一般超過 300 公斤的 Cruiser 車款都會採用這種結構。|試駕

巨大的 1,802c.c 氣/油冷水平對臥引擎、345 公斤的車重,R 18 的規格看似不易親近,但僅憑帳面數字去判斷就錯了,R 18 擁有寬大且高度適中的車把,加上舒適的座椅與適中的腳踏位置,坐姿給人自然、輕鬆的感受,低座高與水平對臥引擎低重心的特性,在靜止或低速移車時也容易掌控,在騎乘之後更是如此,完全破除外觀帶給人的距離感。
至於有些人認為水平對臥引擎限制了腳踏位置的問題,R 18 腳踏的確不如傳統 Cruiser 那麼靠前,騎姿也相對沒那麼後仰,不過以 R 18 的車把及腳踏位置搭配起來,騎乘姿勢並不會令人感到不適,手部與腿部的動作在騎乘時都很自然,若你不是堅持非把腳往前放不可的話,相信 R 18 的騎姿對你來說不會是個問題。

R 18 提供的三種動力模式有著明顯的差異,在 RAIN 模式下動力會變得非常和緩,油門不小心多轉一些也沒有過於強烈的加速,依舊以緩和線性的調性呈現,在雨天或低速移動的市區尤其適合,雨天壓過濕滑人孔蓋時,ASC 也可以給予更即時的介入(試駕第一天下雨時就體驗到),某種程度來說讓新手更無壓力去熟悉 R 18 的操控,在低速騎乘或車多路況小編也會選擇這個模式。

進到 ROLL 模式之後動力變得更為敏銳,不過依舊可以感覺到有所保留,簡單的說就是「不錯!但還不夠爽」,若想體驗這具引擎全部的野性,ROCK 模式絕對是不二選擇,毫無保留發揮 1,802c.c. 該有的推力,伴隨響亮的排氣聲浪,舒服的在公路上巡航。
R 18 擁有相當低的轉速,大約 2,000 rpm 轉速就足夠巡航,這時能獲得平穩且低震動的騎乘體驗,若想在長途旅行裡更輕鬆的話,可以從左側車把開啟定速巡航功能,降低長時間轉動油門帶來的體力消耗,引擎在 4,000 rpm 之後會出現較明顯的震動,不過相信我,騎乘 R 18 時你不會常常用到這個轉速。

過彎傾角對這具 “Big Boxer” 會是個限制嗎?由於水平對臥引擎低重心的特性,加上距離適中的車把,R 18 的過彎動態是容易掌控的,即使面對連續彎道也可以應付,但因為 R 18 水平對臥引擎離地高較低的關係,對過彎傾角依然會有影響,好在磨到汽缸之前,會先磨到腳踏下方的極限球,這時你就知道傾角用得差不多了,這並不是說 R 18 無法穿梭於山道,但過彎時無法像 R nineT 那麼俐落,需要割捨一些彎道樂趣,另一個在山道的體驗是,即使轉速在上坡的彎道中掉到 1,400 rpm 以下,只要油門輕補又可以順暢出彎,用三檔跑完整條山路不無可能。

在試駕 R 18 途中,剛好有難得機會短暫體驗幾個世代前的 R 1200 C,相比之下就會發現 R 18 即使用上更大的 1,802c.c. 水平對臥引擎,引擎運轉品質與動力的細膩度做的很棒,這讓駕馭 R 18 變成很容易的一件事,無論是轉動油門線性的動力、收油時極輕的頓挫感,對騎士來說都可以明顯感受車更好騎了。
懸吊方面 R 18 屬於硬調子的特性,不同於 R 1200 C 相對偏軟的懸吊,R 18 的懸吊較硬、懸吊行程較短,在不平的路面會有較明顯的震動,不過在長軸距的幫助下,一般路況仍然舒適,並也維持適中的路感回饋,制動方面則提供足夠的力道,只要適度調整對後煞車施加的力道,再與前煞車搭配一起使用的話,R 18 就能提供穩定可靠的制動效果。
而台灣引進車型標配的倒退輔助功能,在低速移車或迴轉時可以提供幫助,HSC 坡道輔助功能則是在坡道上暫停或重新起步時,可以用力按下前煞車拉桿,這時後煞車卡鉗會自動夾緊碟盤(儀錶板會顯示 "H" 字樣),讓騎士能專心在油門與離合器操控上,無須擔心車輛往後滑的問題,成功起步之後後煞車夾緊也會自動解除。
|總結

以目前接觸過的 Cruiser 車款來說,R 18 無疑是相對容易上手的,這個體驗也是試駕前沒料想到的,更明顯的是在 R 18 古典的外型之下,透過電控輔助與引擎科技讓車輛變得更好騎,相輔相成提升帶給騎士的感受;古典的外型、碩大的氣冷水平對臥引擎、滿滿的電鍍件,不僅自己和車友看得賞心悅目,旅程結束洗車時

如果古典外型與 BMW Motorrad 最大排氣量 Boxer 引擎有吸引到你的話,那 R 18 First Edition 會相當適合你,特別是對喜愛長途騎乘、時常跨縣市旅行的騎士,只要搭配固定於車尾兩側的馬鞍袋就能滿足置物需求,若你是只騎短途、時常在市區穿梭,或是無法自拔的彎道愛好者的話,那麼 R 18 或許不是最適合你的選擇嘍!
延伸閱讀:【採訪】古典與現代交織 BMW Motorrad R 18 First Edition 台灣發表上市
延伸閱讀:BMW Motorrad R 18 First Edition 市售版開箱 超越經典的現代坐駕
▋回文抽獎活動

針對本篇 BMW Motorrad R 18 First Edition 試駕報導,BMW Motorrad 台灣總代理汎德提供了 R 18 BIG BOXER 專屬馬克杯x5、BMW Motorrad 專屬野餐墊 x3 要送給 Mobile01 網友(共 8 位中獎名額),只要看完本篇文章後,於文章下方留言回答以下問題,並符合條件就具備抽獎資格喔!(沒有要抽獎的網友也很歡迎大家一起留言討論喔)
Q1.回答你最喜歡 R 18 First Edition 的兩項特色,並簡述原因或你的看法?(需超過30字)
Q2.回答你對本篇試駕文章的看法(需超過20字),或是一句農曆新年祝福的話(越有創意越好)
網友只要留言回答上述兩個問題就符合抽獎資格!但複製文章內容或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抽獎回文截止日期為 2/16(週二)中午 12 點整,獎品將以隨機方式抽出,並在抽獎後於文章底下公布得獎名單,祝福大家有個愉快的新年假期。
|桌布打包下載

針對這次 R 18 First Edition 試駕拍攝,小編也精選了幾張照片照片製作成桌布,讓喜歡本次照片及喜愛二輪的網友們,每次打開電腦都能看到 R 18 First Edition 的經典外形 ,本次提供的桌布尺寸為 4K(3,840x2,160pixel),歡迎網友下載收藏或設為桌布,謝謝賞文。
#特別感謝:汎德、台北意德、IIA 教官冠价、Conbell
#照片/影片拍攝 Linus
#影像後製 Sharon
#影片剪輯 Nanako
#影片調色 Monica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 R 18 BIG BOXER 專屬馬克杯 | tarpan |
| R 18 BIG BOXER 專屬馬克杯 | wilddog |
| R 18 BIG BOXER 專屬馬克杯 | EddieFeeng |
| R 18 BIG BOXER 專屬馬克杯 | Lai0917 |
| R 18 BIG BOXER 專屬馬克杯 | mars呆 |
| BMW Motorrad 專屬野餐墊 | kunonly168 |
| BMW Motorrad 專屬野餐墊 | meble |
| BMW Motorrad 專屬野餐墊 | 三角鐵 |
抽獎實況影片:
這具引擎是純正的 OHV 沒錯,謝謝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