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Motorrad 2017 年式 R1200GS LC Pure 不專業開箱

BMW Motorrad 2017 年式 R1200GS LC Pure 不專業開箱

今年BMW Motorrad 台灣總代理汎德除了引進R1200 GS多功能車最新系列 Exclusive 及 Rallye版本以外,還推R1200 GS Pure版本。Pure版本官方建議售價為91.9萬元,Exclusive版本為106.9萬元,Rallye版本則是108.9萬元,雖然Pure版本的配件少了許多,但仍一樣配有相同的水平對臥引擎及其設定。就讓小弟跟大家介紹Pure版本跟Exclusive 及 Rallye版本到底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吧!

BMW Motorrad 2017 年式 R1200GS LC Pure 不專業開箱

從車身側面來看,R1200 GS Pure版本配有BMW標誌的側邊車身飾殼不同於Exclusive 及 Rallye版本不銹鋼材質,僅一般塑料材質。油箱部分也沒有R1200GS字樣車貼,兩側均沒有側箱架。椅墊高度則是800/820 低座設定

BMW Motorrad 2017 年式 R1200GS LC Pure 不專業開箱

R1200 GS Pure版本的懸吊系統一樣也配有最新的 Dynamic ESA 動態電子懸吊調整系統以及SACHS 代工生產的掛瓶避震器。


BMW Motorrad 2017 年式 R1200GS LC Pure 不專業開箱

連 Dynamic Pro 與 Enduro Pro 模式都有,圖為解放Pro模式所需的秘密武器,位置一樣在椅墊下方。

BMW Motorrad 2017 年式 R1200GS LC Pure 不專業開箱

左手把遠燈/近燈開關位置上方原本設定為定速器使用位置,Pure版本則沒有配備,圖中依然可看見原廠所預留之加工刻痕。

BMW Motorrad 2017 年式 R1200GS LC Pure 不專業開箱

右手把上原本標配的加溫手把開關,Pure版本一樣沒有配備,也沒有配備把手護弓。

BMW Motorrad 2017 年式 R1200GS LC Pure 不專業開箱

不過Pure版本有標配LED 頭燈,且有 DRL 日行燈功能,而不是以往的鹵素大燈。

BMW Motorrad 2017 年式 R1200GS LC Pure 不專業開箱

Pure版本沒有keyless系統,儀錶板配置則與以往一樣是轉速表、時速表以及一個數位液晶顯示區域。

BMW Motorrad 2017 年式 R1200GS LC Pure 不專業開箱

Pure版本沒有標配原廠的衛星導航架。

BMW Motorrad 2017 年式 R1200GS LC Pure 不專業開箱

Pure版本一樣有最大馬力為 125hp @ 7750rpm,最大扭力則有 125Nm @ 6000rpm設定,但排氣管則沒有鍍鉻處理,有點婉惜。


BMW Motorrad 2017 年式 R1200GS LC Pure 不專業開箱

由於Pure版本標配前後輪是鋁合金框架,鋼絲框則是提供消費者選配。不過今年最新的斜坡起步輔助功能,Pure版本一樣有標配,不用擔心斜坡停車時會有後退及倒車的風險。

2017 BMW Motorrad R1200GS Pure/Exclusive / Rallye 規格表

引擎:水冷/油冷水平對臥雙缸雙凸輪軸帶平衡軸引擎
缸徑x行程:101mm x 73mm
排氣量:1170 c.c.
最大馬力:125hp / 92kW @ 7750rpm
最大扭力:125Nm @ 6500rpm
壓縮比:12.5 : 1
供油系統:全電子噴射系統
汽油種類:95無鉛汽油
發電機功率:510W
電池形式:12V / 11.8Ah 免保養電池
離合器:多片濕式離合器
變速箱:六速國際檔
傳動方式:軸傳動
車台:兩段式車台,前後透過螺絲鎖定
前避震:BMW Telelever 潛望式連桿搭載,37mm 直徑前柱、中置避震彈簧
後避震:鋁合金鑄造單搖臂,BMW Paralever搭載,單槍中置壓縮及回彈可調
避震行程:前190mm,後200mm
軸距:1527mm
前輪尺寸:120/70 R 19
後輪尺寸:170/60 R 17
前輪煞車:雙 Brembo 對向四活塞輻射卡鉗,碟盤直徑 305mm
後輪煞車:單 Brembo 向雙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276mm
防鎖死煞車:BMW Motorrad ABS 整合式系統,可關閉
長度x寬度x高度:2207mm x 925.5mm x 1412mm
座高:800/820 低座設定
腳底包覆距:1870/1910mm 標準座高 or 1750/1790mm 低座設定
裝備重量:244kg
油箱總容量:20L
備用油容量:4L

總結:

Pure版本其實在車架、引擎、懸吊幾乎都跟Exclusive版本與Rallye版本一樣,馬力扭力都沒有減少,反而一樣有最新斜坡起步功能,只是快排部分則沒有配置。配件部分雖然沒有Exclusive版本與Rallye版本由原廠配置齊全,但是可視自己需要的再加裝上去,比如引擎保桿、霧燈、後上箱、側箱、水箱護網等,有需多改裝部品廠商供車友做選擇。2017年式的R1200GS Pure版本,不僅價格更親民,也保留了原始水鳥設定。
2017-09-13 19:28 發佈

守護夜天 wrote:
今年BMW Motorrad...(恕刪)


差那個十幾萬,不如直上~

小弟差的可是100萬…
目前pure的油耗是多少啊?這很重要,我每天通勤80km
均速90KM/h行駛100KM之燃油消耗 4.1L ( 24.39KM/L ) 4.3L ( 23.25KM/L )
均速120KM/h行駛100KM之燃油消耗 5.5L ( 18.18KM/L ) 5.9L ( 16.94KM/L )

以上是參考該篇文章
https://www.mobile01.com/newsdetail/15014/bmw-motorrad-r1200gs-lc
國外銷售大減 不得不全面重大安全召回了 約14,626台 2014-2017 BMW R 1200 GS and BMW R 1200 GS Adventure
要買最好買 2017/07後製造的

BMW have issued a major recall for all R1200GS and R1200GS Adventure models manufactured between November 2013 and June 2017. BMW say that the fork stanchion can suffer damage if subjected to “momentary high stress”, which can result in the fork tube coming loose. In worst case scenarios this can result in the fork becoming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the yoke, resulting in an immediate front-end failure.

It’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re are no known instances of this happening as a result of normal road use, but bikes which have been used extensively off-road, or which have experienced high-impact shocks to the front fork, could have sustained damage.

All bikes covered by the recall period will be retro-fitted with an additional fixed fork tube bush which slides over the existing fork tube to strengthen it – unless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 fork has already sustained damage. If that is the case, the fixed fork tubes will be replaced by modified new parts.
前叉那個問題解決了沒?本來要入手了,看到腿都軟了。
目前官方針對現在車輛已釋出改善方法了,未來出廠之車輛前叉都會獲得改善。小弟至今尚未聽過其他車友的前叉斷裂情形,畢竟國內騎車習慣不像國外那樣深度越野。
謝謝大大分享Pure版本,這可是小資男實現最終夢想的好選擇。

這兩樣參考外廠的也是樂趣:
保桿
後箱架

這四樣真是尊爵額外之選:
Keyless
快排
定速
加溫手把

其實Pure版本有專利LED頭燈和看家ESA這樣子就足夠到位了,
樓主加價上鋼絲框也是我會想做的事情!
白色更是我最喜歡的車色~~~
當你知道想要的就是R1200GS,
Pure也真的夠了!

每天騎著DL通勤,最近騎到一個程度了,
會想要知道這篇評測RT的這段話:
https://read01.com/zh-tw/a0koA7.html#.Wc2aJfMjEz8


讓我最近又開始對初衷GS關切了起來,
回想起在購入DL之前,在路上遇到RGS的騎士都會上前攀談呢...
啾竟...是不是這麼好騎呢?

V雙和水平雙的響應又有如何不同,
Telelever的防俯衝效果是否真有那麼好,
Paralever是否QQ有勁或者有點生硬?
軸傳的作動聲是否有磁性?
好多好多從前就想要試試看的東西阿!

希望大大以後如有改裝或遊記可以更新大樓,
畢竟大鳥車主很少來01PO新文捏!

" RT和水鳥的操控感受幾乎一致,你會感覺到車子在幫你通過這個彎道,你會覺得自己的壓彎技術實在是太棒了,但事實可能並不盡然。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0koA7.html"
有意思的評論, 很真切. 太好騎的車, 是否對某些人而言也失去了挑戰?
samhuang1968 wrote:
' RT和水鳥的操...(恕刪)


我覺得作者太過於個人想法 標準廣告文
RT和GS我都騎過 完全是兩種不同騎乘感受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