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MW重機會自已DIY換機油的車主很少,因為買得起的人不會在乎這一點點保養錢。會自已DIY然後會分享給大家的人更少,我就是屬於那種買不起的人,有幸親朋好友有買,然後很放心交給我保養維修,這是一種信任的感覺。
這位親朋好友不懂車,只是覺得我騎G650GS然後覺得很帥就跟著買,所以我才能夠接觸這傳說中的水平對臥引擎車種,為了不負他的信任,我也很認真的做了很多功課,來幫他保養,一方面也做得開心啦,玩車人的樂趣。
R9T 屬氣冷引擎,引擎溫度乎高乎低,無法像水冷引擎一樣保持恆溫,為了應付比較大輻度的熱漲冷縮,活塞與汽缸間隙不能太緊配,需留一些預值。所以其實不能用太稀的機油,原廠規範是15W-50,我也不敢亂換番號,網路上能選到最便宜的機油是AGIP ENI I-Ride Moto 15W50。標榜street & touring ,上面有一台哈雷的圖樣,應該就是適合大排量的氣冷引擎。

有MA2 的配方,避免溼式離合器片的打滑,不過R9T屬乾式離合器,不需要MA2配方。15W-50 無MA2配方的難找,就將就用了。上次換機油到現在才跑了2000km,所以沒有所謂的機油易衰退的問題,我也不相信所謂的神油(被高度炒作的油),只要是世界大廠生產的油,符合原廠粘度規範,價格便宜,這就是我選油的條件。
機油濾蕊的選擇,當然先排除原廠品(也不知道多貴也不想去問了),上一次用的是K&N KN-164,也是世界知名品牌,這次想要再省一點,聽說光陽AK550 的機油濾蕊跟BMW的通用,於是買了一顆光陽原廠的濾蕊來試試看,拆開一開也是世界知名大廠 HIFLOFILTRO HF164,連商標也沒印KYMCO,只是包了一個光陽的紙盒,果然傳說是真的,光機油濾蕊這項又省了好幾百塊。


再來分享這個不傳之秘,洩油螺絲去原廠換通常會跟你收個100-200元,其實需要更換的也只是那個銅墊片,銅墊片的特性就是軟,只要一鎖緊就會變形填充到機油孔的縫隙以達到密封的目的。所以一拆開就一定要更換新的(其實真的找不到墊片的話還是可以鎖舊的上去,就算不密封也是用滲的,不會馬上爆炸啦),墊片不需到原廠買,只要量測墊片的外徑、內徑、厚度,上某寶買紫銅墊片,一包墊片100顆,不到台幣100元,用都用不完。

換機油的過程就大同小異,就不詳述了,只講不一樣的地方。R9T 的那塊引擎下護板是某寶貨,原廠是不附的,就這樣整個引擎油底殼露出來不加掩飾。只能說BMW真的賺很大,連個下護板都省。


R9T 也沒中柱,把車頂頂起來也讓我想了好半天,用汽車頂高機頂大型重機也是要喬來喬去花了不少時間。機油注入孔在右汽缸缸頭,需用特殊工具才能打開,那個特殊工具在隨身工具包裡有。

整整用掉了四瓶機油,一滴也不剩,比某些汽車還耗機油,聽說R系列重機光是進原廠換油就要花5000以上,這我真的負擔不起。有沒有發現我保養BMW重機完全不用原廠料件,這些材料加起總共花費一張小朋友還找很多錢。只是想告訴一些想圓重機夢的車友,養BMW並非高不可攀,也不一定要花大錢才養得起,只要肯動手,肯做足功課,多逛國外論壇,還可以增進英文能力。
老實跟你說,其實國內的機車行會修BMW機車的技師也沒幾個,一是因為數量賣得少,一年能保養到一台就很了不起,這樣怎麼累積經驗?如果你用心翻維修手冊逛國外論壇,你懂的一定比技師還多。
車都是被修壞的,這一點都不假,稀有車牽去車行,技師一定不會跟你說他沒拆過不會修,一定是硬者頭皮拆,結果就是................................................
小時候就是常吃到車行的虧,所以後來我都自已修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