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台灣山葉發表SMAX,除了承接Majesty馬車停產後所留下休旅空缺,雙碟、水冷、155c.c.的排氣量,外加中置單槍後避震,這些今日的基本盤,在當時那個萬年125搭前碟後鼓的時代,無疑是撼動市場的巨變,91,800的售價更震撼,要知道當時剛改款的勁戰三代也不過賣76,800。10年過去,那時的少年郎已經成了大叔,而SMAX也悄悄從台灣山葉的官網下了架,取而代之的是全新年式的NMAX,看了看我那台飽受風霜的一代SMAX,感嘆時光飛逝青春不再的同時,也讓我對NMAX這台繼任車款的本事感到好奇,究竟他的能力如何?若要換車NMAX會是我的好選擇嗎?這回就讓我用一個潛在買家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吧。

2020年台灣山葉導入NMAX,155c.c. Blue Core水冷引擎,搭載VVA可變汽門正時、SMG智能啟動、怠速熄火、ABS防鎖死煞車輔助、Keyless感應鑰匙,配備可說是給的滿滿當當,唯獨缺了TCS,受到全球銷售策略影響,台灣販售車型並未同印尼銷售車型搭載TCS循跡輔助,雖說是非戰之罪,但在當時也確實是遭受了不少非議,不過這份相對剝奪感在22年式小改後得到緩解,小改後NMAX補齊了TCS之外也新增了Y-Connect APP手機連線功能,此外七期版本的Blue Core水冷引擎油耗成績也進一步提升,繳出每公升能夠行駛48.1公里的一級能耗表現,而23年式改款則是單純的增添新色,本次借到的試駕車款便是新年式的新色-銀深灰配色。

既然講到顏色了就稍微提一下外觀吧,NMAX的造型風格延續自2015年發表的初代車型,19年改款時則是針對燈具尺寸與線條進行了部分的調整,讓整體變得更動感更流線一些,但整體架構改變並不大,也或許是因為有這一層關係在,以如今的審美來看NMAX顯得憨厚老實了些,不過這某方面卻反倒凸顯出了休旅的產品定位,加上設計時運用了許多層次堆疊的技巧,亮面烤漆、消光處理、塑料咬花、金屬等,再加顏色的變化,豐富的層次堆砌出富饒細節,讓NMAX越看越順眼,有種韻味深長的獨特美感,當然也不排除純粹就是我年紀到了的這種可能性...。

動力方面,NMAX搭載一具水冷四行程單凸輪軸單缸四氣閥BLUE CORE引擎,具備VVA可變揚程技術,排氣量155c.c.,台灣版本並沒有公佈動力相關數據,如果參考泰國版的動力數據的話,最大馬力為15.36ps@8,000rpm,最大扭力則是13.9Nm@6,500rpm,搭配怠速熄火系統平均油耗能繳出48.1km/l的優秀數據,
- 前懸吊組
- 後懸吊組
- 前制動組
- 後制動組
- 輪胎品牌
- 輪胎型號
- 前輪規格
- 後輪規格
- 原廠建議胎壓
- 儀表板
- MENU儀表板功能鍵
- 左側把手按鍵
- 右側把手按鍵
- 鎖頭造型
- 加油孔
- 前方左側置物空間
- 前方右側置物空間
- 車廂空間
- 座墊固定鉸鏈
- 座墊設計-1
- 座墊設計-2
- 後座椅墊設計
- 飛旋踏板

出發上路,畢竟這回是以潛在買家的身份試車,因此這次的試車路線也跟以往有些不同,計畫從內湖出發,進入士林經仰德大道下金山,再沿著北海岸繞一圈回到內湖,為什麼路線會這麼奇怪呢?因為內湖到士林這一段是我每天上下班的通勤路線,而仰德下金山繞淡水回台北,這條則是我最常跑的兜風路線,透過這兩段最熟悉的景色,應該能讓我對NMAX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發動引擎,NMAX的震動抑制相當出色,搭配上SMG系統啟動的震動感微乎其微,怠速的抖動也不明顯,不過有意思的是引擎的運轉聲並不小,聽起來甚至會覺得有些粗糙,但實際騎乘時無論在何種速域下,引擎的運轉質感都相當高,而VVA可變揚程系統的介入也相當順暢,若不看儀錶板上的只是燈號幾乎難以發覺,一開始都很美好,直到某一次的怠速熄火,熄火的瞬間突然一個明顯的上下晃動讓我嚇了一跳,怪的是這晃還不是每次都有,雖然習慣之後可以忽略不計,但每當發生時還是會讓人有種莫名的不快感,不過看到錶頭上平均油耗高達43km/l,好吧,為了生活我可以忍。

做為一台休旅定位的車款,加速性能多猛爆自然不是重點,綠燈起步油門全開,車輛的衝刺力道甚至不如改過傳動的125車款,但平順且持續好掌握的加速力道或許才是NMAX的醍醐味,隨著車速提高,加速的力量卻依然能源源不絕的穩定湧現,直至錶速突破三位數仍不見遲滯,回油再加速的反應也相當即時,雖然輸出方式並不熱血,但能感受到動力儲備相當充足,內斂的風格則更凸顯了底蘊的深厚。

在市區與仰德大道,NMAX的操控感受讓我雙眼為之一亮,車重輕、軸距短以及短拖曳距的設定,讓NMAX有著相當靈活的操控,搭配上龍骨設計帶來的高車體剛性,整台車的迴旋性極佳,有種頭尾一體頭過身就過的暢快感,靈巧的身段與憨厚的外型形成強大的反差,加上13吋車胎的穩定性,在長彎中車輛也能保有著平穩的動態,安心、靈活、好上手是我在操控上的第一印象。

但隨著進入陽金公路後,劇情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下坡、彎急、路爛,這都放大了NMAX的不足,單活塞卡鉗與230mm的煞車碟盤,顯然無法產生足夠的制動力道,舒適導向的前叉,面對高強度的入彎只能選擇軟腳,而不可調的後避震在此時反而硬了起來,搭配路況糟糕的陽金公路,後輪的彈跳讓人更騎得手心冒汗,小熱血的速度也能有最緊繃的刺激感,只能說如果騎的是原廠狀態的NMAX,還是老老實實的早點煞車,放慢節奏順著騎,這才是這台車希望你做的事。


進入北海岸,平緩的巡航路線讓剛剛失控的劇情再轉一百八十度重回正軌,優異的騎乘姿勢、平順的動力輸出,讓人有種想再多騎一些,想再騎遠一些的衝動,看著太陽逐漸西沉沒入海中,天邊的雲彩也被染成了豔麗的橘紅,趕緊找了個點按下快門,紀錄下這可遇不可求的夕陽美景。

以為這樣就完了嗎?當然還沒,既然是用潛在買家的角度試車,專屬小夥伴怎麼能不請上車一塊體驗一下呢?結果好在有補這一Part,不然對NMAX可就抱歉了,小夥伴對於後座的乘坐感受給出了難得的高分之外,更重要的是整台車的動態起了微妙的變化,後座加上配重後,NMAX的設定瞬間變得協調許多,雖然煞車一樣不太夠,但車尾有重量之後,後煞車的效率明顯提高,而原本懸吊前軟後硬的不平衡感也跟著迎刃而解,這不禁讓我懷疑,難道這車最一開始就是為雙載而設計的?

總結來說,NMAX是一台不懂台灣消費者的車,他不強調跑格沒有兇猛的加速,更沒有能讓中油倒閉的驚人油耗,這台車的本質跟外型一樣有些過於憨厚,低調但有質感、配備豐富卻不花俏,安穩舒適的休旅本色貫串全車,不光服務於騎士,也呵護那個願意和你一起吹風淋雨的堅強後座。他不是不好,只是優秀的不夠明顯。


回文抽獎活動

有點久沒抽獎了,這回再來爭取福利給大家囉!這次一共會抽出三頂YAMAHA原廠精品安全帽,以及兩個皮革鑰匙圈,想要參加抽獎的朋友規則可要看仔細囉~!
活動辦法:回覆文章,留言跟大家分享YAMAHA NMAX的哪一項特點最吸引你?為什麼?只要留言就可以參加抽獎!特別注意,複製他人留言或是無意義的內容將不具備抽獎資格。
活動時間:即刻起至10月2日 中午12:00截止
抽獎獎品:YAMAHA原廠精品安全帽、YAMAHA原廠精品皮革鑰匙圈